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平顶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我是拼音小能手

    páo  xiào

    tūn  shì

    ē  nuó

     

      long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juàn 

    yǎn yì

    liáo 

    zhāo  lái

    yōu zāi  yóu zāi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___

     

     

  • 2、把下列诗句中带引号的字改正确,再用改正前后的两个字写一个成语。

    1.远上寒山“水”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把“水”改成“_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

    2.孤帆“近”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把“近”改成“_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

    3.两个黄鸣翠柳,一行“黑”鹭上青天。

    把“黑”改成“_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

    4.春风又绿江南岸,“暗”月何时照我还。

    把“暗”改成“_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_

  • 3、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 

    轻于________   精兵________    ________不忙    ________而入

    ________其所   ________一发    满脸________    重于________

  • 4、填空。

    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通过回忆李大钊被捕前、____________________、被害后的故事,表现了革命先烈_______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_________的高贵品质。课文采用第______人称的方式叙述,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__________

    2.《马诗》中,想象跨马奔驰,强烈地传达出企盼建功立业而不被赏识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竹石》赞美劲竹在恶劣的环境中接受磨炼与考验,坚韧不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________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而死,就____________;替法西斯卖力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

  • 5、给下面的多音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诗歌鉴赏。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中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花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瓦松则长高大建筑之上。作者却说“由来不羡瓦松高”,是用_____(填手法),其目的是_________

  • 7、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________时节,表现了强烈的____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____”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____”,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____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____________

  • 8、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泊船瓜洲》中诗人所描绘的景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木匠的笛声

    何为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当天边被夕阳染成胭脂色的时候,嘹亮、悠扬、激越的笛声,在静静的街道荡漾着,慢慢地消失在街道尽头。

    聂守信不由得出神了。

    每天日落时分,住在隔壁的老木匠做完了一天的活儿,就坐在作坊一角,用那双全是厚茧的手,拿起笛子呜呜地吹响。那笛声如同一只无形的大手,只要一吹响,聂守信就情不自禁地循声走向老木匠那里。

    于是在木工间门口,就会出现一个小小的脸庞,满脸渴慕的神情,一双聪颖发亮的眼睛,似乎正在寻找童话中的秘密。孩子看见:在灰暗的小作坊里,在堆积如山的刨花、木屑和碎木料中间,夕阳的余晖照亮了一个满头霜雪的老人,照亮了他那一支因为年长日久变了色的笛子。就是这支细细的毫不起眼的笛子,当它吹奏起来的时候,忽然变得像魔笛一般神奇。

    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啊!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一只能唱歌的小鸟。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是的,鸟儿怎样唱歌,老木匠的笛子也就怎样歌唱。啊,要是能学会吹奏笛子该有多好!

    又见红霞飞上西天,聂守信却没有等来老木匠的笛声。他若有所失,急急来到木工间。原来老木匠正忙着赶制一个大件,顾不得休息。老人全神贯注,以至于有人在门口定定地凝视着他,也丝毫没有觉察到。

    孩子没有作声,看见老木匠忙得满头大汗,就把一件件工具递给他。老木匠是个沉默的人,乍一看,甚至使人感到他是严厉的。但是,在共同的劳动里,这两个年龄相差几乎半个世纪的邻居成了莫逆之交。不久,聂守信从老木匠那里学会了笛子的吹奏法,简直可以跟师傅的笛声媲美。

    听,笛声又响起来了。

    1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那是多么好多么叫人心爱的一支笛子啊!简直就是一只有灵性的小鸟。_____

    (2)它时而像在无限清幽的深谷里啼啭,时而仿佛在春天的林木深处喧噪,时而又变为群鸟的啁啾……_____

    (3)是的,鸟儿怎样唱歌,老木匠的笛子也就怎样歌唱。_____

    2短文以“____”为线索,记叙了聂守信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这两件事,其中对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得详细,对_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得简略。这种有详有略的写法叫

    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非常精彩,它的作用是(  )

    A.说明笛声美妙神奇。 B.衬托聂守信熟悉鸟叫。

    C.说明笛子犹如魔笛。 D.衬托老木匠教笛心切。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的省略号省去了什么?请你仿照前面的句子续写一句话。

    省略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

    仿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5聂守信和老木匠为什么会成为“莫逆之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他妈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益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

    饿了,也得到太阳落下时才准吃。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就听到那锅中叹气又像是正在嘟囔的声音,因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词语。

    (1)搅拌。______

    (2)更加、越发。______

    (3)卸劲、失望。______

    2“那我饿了!”里面的“那”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______

    (2)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______

    (3)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______

    5这一部分写了八儿什么样的心情?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挪树

    院子里那株腊梅奋奋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路,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一息   风姿飘     有声       秀美

    2文中第3段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______________

    3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

    4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像断裂的骨骼,白得人。_______

    2)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_________

    5最后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概括。

    1)从第3段到第9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我几乎花了一年工夫才完全布置好我那个用栅栏围起来的小小的住所。那些尖桩或者圆柱沉得很,我要使出全力才举得起来。我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砍下那些木材,并且在林子里加工好,再花上更长的时间把它们运回家。也就是说,我需要花两天时间砍成一根木桩并运回来,在第三天才把它打进地里。我最初用一根很沉的木棒打桩,后来想到了用铁撬棒打。尽管如此,打起桩来还是很费劲,而且非常麻烦。

    【1】《鲁滨逊漂流记》作者是____国作家________

    【2】用“ ”画出选文的中心句。

    【3】为了说明“没有工具,干什么都困难重重”,鲁滨逊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有很多词句表现了“困难重重”,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滨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理解。

    低碳生活

    ①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是你愿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创造低碳生活的问题。所谓“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我们应该积极实践并去提倡低碳生活,要做到节电、节水、节油、节气。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但关心全球气候变暖的人们却把减少二氧化碳实实在在地带入了生活。

    ②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计,超市电耗大约有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升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1阅读相关文字,说说什么是“低碳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画线句子中含有一个病句,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列举了一系列数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也应该做“低碳生活”的实践者,文中提到,“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在实际生活中,你还能够做到哪些事情来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读下面的寓言,回答问题。

    螃蟹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大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可以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走不到河边。后来,有一天,螃蟹又遇见了青蛙,指责道:“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许多冤枉路!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1从螃蟹的角度写出寓言的启示:_______________

    2从青蛙的角度写出寓言的启示: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句子乐园。

    1.孙悟空把妖精打死了。(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白骨精就甘心这样让唐僧走了吗?(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觉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是吴王坚持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惭愧地低下了头。(改为否定句,意思不变。)

     

    2.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3.笑声从远处传来。(改为比喻句)

     

    4.天气太热了,简直叫人受不住。(改为夸张句)

     

    5.人人都说蔺相如是个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改为双重否定句)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芦苇从泥土里长出了新芽。

    改成拟人句:

    (2)我们中卫市的变化真大。

    改成反问句:

    (3)他经常回忆过去的往事。

    修改病句:

    (4)汹涌的洪水迅速冲走了正在河边饮水的大象。

    缩句:

    (5)这山中的一切,每个都是我的好朋友。

    改成双重否定句:

    (6)小强的妈妈对小强说:我今天要加班,你自己做饭吃。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 18、按要求完成句子

    (1)是刘姥姥逗笑了大家。

    改写成把字句。

     

    改写成被字句。

         

    改写成反问句。

     

    (2)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刘姥姥逗乐了府里上上下下的甚至包括贾母在内的所有人。(缩写句子)

         

     

  • 19、按要求将下列句子改变句式。

    (1)老黄鹂把小虫塞到一只小黄鹂的嘴里。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迪生做实验的东西被车长全扔了出去。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这条公路宽阔、平坦。这条公路漂亮。(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作文

    请你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句话改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