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下列词语
①信任: ________________ ②降临: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玩赏——(_______) 熟识——(_______)
顽强不屈——(_______) 勉励——(_______)
坚固——(_______) 刻不容缓——(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了四个小故事,可用四个小标题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父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下面的图配上合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下列词语排序。
小年 腊八 正月初一 元宵 除夕 正月初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古诗词,完成练习。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诗中的加点字。
(1)休:____________________
(2)直: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的哪一句批判了统治者的苟且偷生、不思进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西湖的诗句还有很多,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
7、诗歌阅读
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注释)徐玑:南宋时温州诗人,“永嘉四灵”之一。 田畴:田地,田野。
【1】本诗描绘了黄莺在初秋微凉的天气中自由翻飞、____________的景象。
【2】“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间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三章节“节日内涵探究”中有关“中秋”的内涵呈现。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①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②。
未必素娥③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注释】①十轮:月光筛过梧桐影,落在地面就在叶影间成像,显得不止一轮。②隅:角落。③素娥:嫦娥。下句中的“玉蟾”即嫦娥居住的玉蟾官。
【意象摘取】
【1】(诗歌意象)意象是诗人表情达意的载体。在本诗中,诗人选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烘托了孤寂清冷的气氛,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情感分析】
【2】(主旨情感)对比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说说两首诗情感上的相同之处。
链接材料: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完成小题。
厦门地铁1号线
(材料一)厦门地铁1号线是厦门的第一条地铁,也是厦门轨道交通线路网中一条南北向线路。该线于2013年11月13日部分开工,2014年4月全面开工,2017年3月全线贯通,并于2017年12月31日开始试运营。全长30.3千米,共设24座车站,其中一般车站17座,换乘站5座。起自厦门思明区南部镇海路站,连接了思明区、湖里区、集美区,终于集美区后溪镇岩内站。跨海段的集美学村为高架车站,可以观看海景,其余均为地下车站。
厦门地铁将致力于为厦门市民提供“安全、准点、便捷、舒适”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为缔造“美丽厦门”做出积极贡献。
(材料二)优惠政策
持易通卡刷卡的,按票价的9折优惠。厦门本市学生持学生卡刷卡的,按票价的5折优惠。厦门本市65周岁以上老人持专用易通卡、本省70周岁以上老人持《福建省老人优待证》每日高峰时段(早上7:0——9:00,晚上5:00——7:00)按票价的5折优惠,其余时段免费。本市的劳模、烈属、高休人员、重点优抚对象等持专用易通卡刷卡的,给予免费。每名成年乘客可免费携带1名身高1.2米以下的儿童乘车。
(材料三)乘车基本安全常识
无烟车站勿嬉戏,严禁擅闯警示区。紧急情况请求助,切勿携带违禁品。
易燃易爆易腐蚀,宠物刀枪皆禁止。安全乘车守规则,文明地铁共维系。
(材料四)厦门地铁吉祥物“爱萌”
厦门地铁吉祥物“爱萌”是厦门地铁原创形象。“爱萌”的造型色彩以厦门地铁LOGO红蓝色调为主,身上的蓝色代表厦门的天空与海洋,其头部以大海水滴为元素进行设计,象征着汇聚包容:“爱萌”头部与地铁造型有机结合,突出厦门地铁行业特征,头上的耳麦代表厦门地铁的咨询与服务职能。红色的披风体现了厦门人民的热诚、溫暖、好客。整体造型显得吉祥、喜庆,突显了科技感,与品牌标志色彩呼应,强调厦门地铁的品牌性,突出呈现拼搏进取的厦门地铁精神。
(材料五)(台海网6月1日讯据厦门晚报报道)吹泡泡、跳房子、跳跳糖、俄罗斯方块……今天上午,厦门地铁1号线上线了一辆“童年号”主题列车,车身和车厢上的怀旧元素,一下子把人拉回了童年时光。记者从厦门轨道交通集团了解到,“童年号”主题列车是厦门地铁送给市民的一份儿童节礼物,将持续上线一个月,让市民在这里找到童年专属记忆。
【1】厦门地铁1号线试运营时间是( )
A.2013年11月13日
B.2014年4月
C.2017年3月
D.2017年12月31日
【2】厦门地铁1号线共有车站( )
A.5座
B.17座
C.22座
D.24座
【3】厦门地铁1号线的起点站和终点站分别是( )
A.岩内和镇海路
B.厦门北站和中山公园
C.镇海路和岩内
D.中山公园和厦门北站
【4】厦门地铁1号线未连接的区是( )
A.海沧区
B.集美区
C.湖里区
D.思明区
【5】材料一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
D.作比较
【6】翔安66岁的李奶奶用易通卡在上午8点乘坐地铁,可以享受的优惠是( )
A.9折
B.8折
C.5折
D.免费
【7】可以观看海景的车站是( )
A.集美学村
B.高崎
C.园博苑
D.文灶
【8】厦门地铁吉祥物“爱萌”头部以大海水滴为元素进行设计,象征着( )
A.科技创新
B.汇聚包容
C.拼搏进取
D.吉祥喜庆
【9】鹭鹭很想体验“童年号”主题列车,不应该选择的时间是( )
A.6月9日
B.6月16日
C.6月28日
D.7月6日
【10】鹭鹭在杏林村姥姥家玩到了23:00,才兴冲冲地带着表哥送的小狗和烟花准备去乘坐地铁1号线回吕厝。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假如你是设计师,除了“童年号”主题列车,你还想设计什么主题列车?请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①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多选题:文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2】多选题:文段中对母亲的 进行了描写? ( )
A.外貌
B.动作
C.语言
D.神态
【3】多选题:结合全文, 说说在“那个星期天”里, “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 化?( )
A.欢喜期待
B.耐心期盼
C.焦急不安
D.失望委屈
【4】文章结尾“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 一派荒凉。”运用了环境描写,其作用 是:_____________
【5】文章以孩子的视角, 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文章内 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完成练习。
为人民服务(节选)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理解文中加点字的字义。
(1)固:________ (2)或:________ (3)于:________
【2】把选段中的最后一句话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选段中引用的一句话。
【4】这段话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时代中,像张思德同志这样为人民服务的人层出不穷,如_______________等。
12、阅读短文后,回答问题:
吃猫的老鼠
《动物晚报》上登载了一条新闻,标题是《吃猫的老鼠》,一下子轰动了鼠界,乐得老鼠们手_______足_________。
老鼠怎么会不高兴呢?夜间偷粮、窃油......最大的对头就是老猫。老猫独具夜光眼,四脚长有肉垫,奔跑无声,动作迅速,而且专捕鼠类。老鼠和猫真是不共戴天。现在听说有老鼠能吃老猫,看来猫逮鼠的历史有望改写了。于是鼠界派出了一个五鼠代表团,由硕鼠为团长,赴吃猫老鼠的家乡--非洲学习考察。
老鼠取经,不远万里,________山__________水,终于到达了非洲。
非洲的人特别,黑如紫檀木,又似煤块。非洲的鼠,也与众不同,个子倒不相上下,可嘴上有层硬壳,而且长得坚硬,可称为"铁嘴老鼠"。
铁嘴老鼠得到消息,有同类自远方来访问,受宠若惊,急忙出门迎接。接进洞中,寒暄几句,代表团团长硕鼠已迫不及待,直截了当地问道:
“听说你们能吃老猫,不知是否当真?”
铁嘴老鼠点点头道:"此话不假。"
“果真如此,不虚此行。”硕鼠心里这样想,脸露喜色。
代表团鼠成员个个心里一乐。
“你们真行!”一位鼠代表由衷夸奖起来。
“不过,你们如何制服老猫倒要请教请教。”硕鼠接着问道。
“这方便。”铁嘴老鼠如此这般说来,话很简单,说来轻巧。
代表们一听有些怀疑。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夜晚,五鼠代表瞪眼旁观,眼看铁嘴老鼠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铁嘴老鼠毫不畏惧,迎上前去,走近老猫身旁,不等老猫张口,就散发出一般浓烈的臭气。这臭气宛如迷魂药,又似毒气弹,老猫嗅到臭味,顿时发抖,瘫软,动弹不得。铁嘴老鼠不失时机,纵身一跃,用尖利的牙齿咬断了老猫的喉管,然后拼命吮吸,吸尽猫血,再将死猫拖进洞里,让大家吞食。
鼠代表,平生第一次尝到了猫肉,着实解恨。
鼠能吃猫,它们深信不疑了。如何制服老猫,看来的确方便,鼠代表们心领神会;就是靠那股臭气,这又有什么难呢?只要憋足一股劲。它们以为取得了真经,便兴冲冲告辞,踏上归途。
回来一汇报,老鼠们齐声欢呼。
硕鼠迫不及待,决定当夜出洞试它一试,叫大家看看奇迹。
硕鼠堂而皇之地出洞。
一只老猫走过来了。
“今晚要叫你尝尝我的厉害。”硕鼠心里说。
它毫不畏惧地迎上前去,临近老猫,憋足劲,放了一个臭屁。
老猫既不抖,又不瘫。
“怎么搞的?”硕鼠慌了。正想转身逃跑,哪里还来得及,老猫一张嘴,一口就咬住了硕鼠的脖子。
观望的老鼠,逃的逃,溜的溜,心想:有什么屁用!还不是猫吃老鼠。
是的,屁有什么用。吃猫老鼠散发的臭味非它莫属。硕鼠闻味臆断,以为得了真经,结局只能是悲剧。唉,老鼠怎么能知道世上事物的特殊性呢?
【1】在文中画横线成语的空白处填写上恰当的汉字
乐得老鼠们手________足________;老鼠取经,不远万里,________山________水
【2】文中加下划线词“奇迹”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3】硕鼠等辈从非洲取回“真经”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
“是啊!孥孥说得对。”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噗……”锅内又叹了声气。八儿回过头来,也不过是看到一股淡淡烟气往上一冲而已!
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
“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1】选文中拟声词“噗”用得极有深意,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这句话反映了八儿______________的特点,还反映了八儿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这段话主要写了如下内容:八儿提前分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写八儿猜想锅中的一切,目的是( )
A.说明粥里的材料特别多。
B.说明锅中的一切发出诱人的香味。
C.说明八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很有才华。
D.从侧面烘托出八儿迫切地想吃腊八粥的心理。
【5】“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这“锅中的一切”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请展开想象,模仿作者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本梳理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失声地叫着。但老班长,还是慢慢地闭上了眼睛。
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1】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瞻仰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①难道这一天不是我最幸福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难道这不是一份苦差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1)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_____
(2)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草生长。(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的故乡是浙江绍兴人。(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断定这件好事可能是王宇做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6)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7)王老师走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不要急,没带雨具老师送你回家。”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8)军官对孩子说:“你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的。”(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
(9)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呢?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①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看,所有人都喜欢看这部动画片,不是吗?
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你平时喜欢玩什么?有没有哪次玩得特别开心、印象特别深刻?回忆一下,你当时是怎么玩的?把玩的过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想一遍,然后写下来。
要求:书写要工整,语句要通顺,过程要写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