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8分)
例:步(散步)(步行)(踱步)(逛)
(1)看( )( )( )( )
(2)说( )( )( )( )
2、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波莉姨妈已经陷入了悲痛和绝望之中,她那满头的灰发几乎全变白了。 ( )
(2)于是他放下风筝线朝它摸索着走了过去。( )
(3)“怎么了,孩子!喂,快来人哪!快拿杯水来!”( )
3、对对子。
1.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上联:春天,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贺知章三十多岁离家宦游,回乡时成了八十多岁的老人,中间竟隔着半个世纪,人事的变化该有多少,就在他自己也是前后判若两人。可以想见,离家时面貌丰盈,回乡之际已经两鬓雪白,老态龙钟了。请根据上面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少小离家为异客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全本单元学过的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___)七八(___) 哄(____)(___)笑
万(___)得(_____) 能(___)善舞
两(___)三(____) 张(____)结(____)
一(_____)所(_____) 师传身(_____)
(1)类似画“ ”的含有数字的词语,我还能再仿写一个:______
(2)画“﹏﹏”的词语含有一对(___),我还能再写出一个类似的词语:______
(3)元宵佳节到了,村里处处______,洋溢着欢快的节日气氛。(选词填空)
5、补全词语,并完成练习。
( )精( )神 得意( )( ) ( )头( )气
心平( )( ) ( )( )欲试 头( )目( )
(1)形容非常满足、高兴,神气十足的样子的词语是__________,上面的词语中,与它互为反义词的是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遇到事我们不能慌张,要______地应对,这样才能快速解决问题。
6、课内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1】诗中用梅子黄、________、________、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2】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3】“惟有蜻蜓蛱蝶飞”这句话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
7、将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单车 ,属国 。
出汉塞,归雁 。
大漠 , 落日圆。
逢候骑,都护在 。
【1】此诗选自《 》,作者 ,是 朝诗人。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诗人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边塞时所作。
【2】下列解释不恰当的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怀念故乡,热爱故乡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B.“单车欲问边”,写自已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C.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D.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燕然”两字中。
8、古诗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竹子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其中“_____”和“_____”两个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资料,说说你觉得郑燮和他诗中的岩竹有哪些相同点。
资料 郑燮为政有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他的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免,却始终不肯向恶势力低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文拷贝室。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是一条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要知道,这里是荒凉的澳大利亚最南端,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道白线,一道看起来似乎毫无约束力的白线。虽然眼前这种“失衡”的图景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却渐渐地受到了一种美的感动。
我必须说,这是我平生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观之一。它留给我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看到的可爱的小企鹅还要深刻。因为我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人性之美。
【1】按要求写句子。
①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A. 这是一条左右极不“平衡”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虽然眼前这种“失衡”的图景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却渐渐地受到了一种美的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把下列语句改为反问句。
我必须说,这是我平生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观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平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聪明人”指的是谁?引号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画线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道出了规则的重要性。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请你谈谈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南极的除夕
①刚刚建成的长城站,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它在乔治岛的第一个新春佳节。
②除夕之夜,考察队员们在这里和专程从祖国赶来参加长城站落成典礼的代表团欢聚。祖国的关怀,人民的祝贺,家人的慰问,给我们这些远离祖国的考察队员带来无限温暖。
③在频频的祝酒声中,我们的带头人——南极洲考察队队长慢慢地站起来,回忆那建站的日日夜夜。随着他的话语,我仿佛又置身于紧张的现场中……
④在刺骨的寒风、冰冷的海水中,考察队员们仅仅用5天时间就建成一座长29米、宽6.2米、高3.1米的码头。
⑤漫天飞舞的大雪,突然袭来的狂风暴雨,阻挡不了考察队员们的前进步伐,他们只用了10多天时间,就把500多吨建材物资从船上运到长城站。
⑥建站的地基刚挖开,渗出的地下水立即把坑填满,必须迅速将水排出,才能灌进水泥。队员们用罐头桶一桶一桶地掏水,腰酸了,胳膊软了,下一个队员立刻接上。他们连续不断的努力,终于战胜了地下水。
⑦风、雪、雨横行无忌地袭来,54名南极洲考察队员的手裂开了一道道血口。可谁也没有哼过声,共同理想使他们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正是这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南极速度”。
⑧“今天,我们亲手建立的长城站终于屹立在南极的土地上了。回顾建站期间,同志们付出的艰苦劳动,我在这里向大家表示由衷的感谢。”队长的话把我从遐想中拉回来,只见他含着泪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⑨他的声音哽咽了,从祖国来的亲人也流泪了,队员们更是泣不成声。难以想像的艰苦、劳累和胜利的喜悦交织在一起,真是百感交集!我们这些在充满危险的航行中,在艰难困苦的劳动中没有掉过一滴眼泪的硬汉,此时,却热泪滚滚,沾湿了衣襟。
⑩我走出餐厅,在风雪中面向北方,遥望祖国,心潮澎湃。亲爱的党,亲爱的祖国,纵然远隔重洋,我们的心永远和您在一起。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1)泣不成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感交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心潮澎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之夜,乔治岛上谁和谁欢聚在一起?为什么考察队员感到无限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概括的话写出在艰苦的建站劳动中,考察队员们做了哪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的最后一段话表达了考察队员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________
①我靠在昏暗、潮湿的小矮墙上,我正在思考我的人生——我是一只猪。我们祖辈都一样,有着极其悲惨的宿命。
②宿命,宿命。
③我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我只需要吃好睡好,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日复一日……看着同伴们渐渐膘肥的身材,我却始终壮不起来,我有着自己的思想。我不愿臣服于我的宿命,因为我深知,我的自由之日便是我受死之时。
④夜幕降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我被屠夫送进了屠宰场。那儿陈列着一行一行的猪头,一列一列的猪肉,我明白,我们身上的猪头、猪肉、猪肠通通不是我们的,除了我们自己的灵魂。我一个激灵醒了过来。
⑤夜色朦胧,我站在猪圈门口,挥洒冷汗。同伴一个一个都睡着了,我沐浴着从断崖处吹来的山风,我的灵魂在内心躁动不安。我似乎看见了狼在断崖上嗥叫。我也情不自禁,摆正了姿态,嗥叫了一声,同伴们瑟瑟发抖,痴迷的眼神望着我,显得很害怕。他们一定以为我患上了猪瘟,或者以为我是一只披着猪皮的狼。我没有解释什么,因为我只是顺从我内心的灵魂罢了。
⑥我决定要逃跑。
⑦“什么?”同伴们瞪着眼晴惊恐地看着我,此刻的我站在猪门口,继续沐浴我的清风。我知道他们不会理解我,就像人们不理解韩寒一样,我和他一样都是叛逆的少年。就像汪国真说的:要输就输给追求,要嫁就嫁给幸福。我的内心似乎更坚定了。
⑧明天,明天。
⑨红艳的晚霞如期而至,浓浓的雾气没忘记给大地披上一层灰色的幕。我趁着夜色,拱开了猪圈门,玩命似的往断崖飞奔,迎面来的是凉爽的清风。逃跑时我回头望了一眼,看到了我的母亲,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肯定的目光,似乎是我做了她想做却又不敢做的事情。
⑩断崖的清风不像猪圈的,猪圈里的风夹杂着湿气和污臭。我摆正了英姿,不断嗥叫,因为我战胜了我的宿命,我顺从了我内心的灵魂。
⑪心里有个声音一直在嘀咕:“你战胜了你自己的宿命,多么值得啊!”
【1】请给这篇短文拟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请简要概括第③④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两次提到“内心的灵魂”,它在文中主要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猪圈中的母亲用肯定的目光看着“我”离去,她肯定了“我”什么?她自己为什么不跟随我的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想想有没有像此猪一样的人,请举例说明并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秋风爷爷
天高了,地宽了!乐得秋风爷爷到处跑……
秋风爷爷对着大树爷爷吹口气,大树摇啊摇,一会儿抖(dǒu)落一只金蝴蝶,一会儿抖落一只红蝴蝶,一会儿抖落一只花蝴蝶。
妈妈说,大树落叶了,送给小树做肥料(féiliào),盼(pàn)它快长高!
秋风爷爷对着小河吹口气,小河笑啊笑,一会儿抖动披着的纱巾,一会儿卷(juǎn)起一个个浪花花,一会儿抱着白鹅摇啊摇。
妈妈说,小河高兴了,它养的鲜鱼、螃蟹(pánɡxiè)肥又壮(zhuànɡ),宝宝吃了营(yínɡ)养好!
秋天秋天真美丽。天高了!地宽了!庄稼丰收了,一抹(mǒ)金,一抹银,画出一幅好风景。秋风爷爷到处跑,乐得孩子们掀掉(xiāndiào)头上的太阳帽(mào)……
【1】数一数。这篇文章有________段话,在每个自然段的开头写上序号。
【2】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秋风爷爷就像一位魔(mó)术师,它对着大树吹了一口气,大树一会儿________一只金蝴蝶,一会儿________一只红蝴蝶,一会儿________一只花蝴蝶。
秋风爷爷对着小河吹口气,小河笑啊笑,一会儿________披着的纱巾,一会儿________一个个浪花花,一会儿________白鹅摇啊摇。
【3】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在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2】查字典,填空。
“鸿”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迁”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
【3】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解释加点的字:
固:_______ 或:_______ 于:_______
【4】请把画“ ”的句子改成因果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 ”划出本段段的中心句。
【6】对于死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是怎么具体论述的呢?你能从这段找出一句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粽子情结
尤今
每当燕子轻盈地剪开冬的帷幕之后,我们便开始期盼着那细长的苇叶儿快快地生长。每当布谷鸟快乐地站在枝头欢唱时,我们便开始在外婆的组织下进行一项快乐的劳动——采芦苇叶。
每年的端午节,是住在吴滩的外婆的大忙季节。端午节的前一天,她就开始煮粽叶、淘糯米、切咸肉、剥蚕豆、买葡萄干、拣蜜枣。午饭后,外婆就开始包粽子。等到傍晚时分,桌上就堆起了像小山一样高的粽子。外婆包出来的粽子特别漂亮,每一个都是那样的清秀,就像她那灵巧的双手。
天刚上黑影儿,她便抱回早已准备好的柴火,把粽子放入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夜不眠,守在旁边,不断往火堆里添柴、往大锅里加水。垂在耳边的花白的鬓发,被汗湿透,火光一照,亮晶晶的,闪动着慈爱的光辉。而那一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著的神情,让我想起了在地头守望的农人。
当我们从渐浓的粽子香味中醒来时,天已经泛鱼肚白了,而粽子还在锅里翻滚着。
外婆用湿毛巾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惫一股脑儿地抹去后,继续着她的守望。
粽子嘶叫了足足十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晾,然后,平均地分成几份,搁进竹篮里,外婆整天整夜的劳动就成了我们的“战利品””。提着沉甸甸的粽子回家,一路上,我们就成了最骄傲的“天鹅””,而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也就丝丝缕缕地洒满了乡间的小路。
外婆的粽子有一种独特之处——糯米粒粒分明,绝不粘口。食毕,余香犹存,回味悠长。别人学她,总学不成。别人问她秘诀,她说::“我的糯米从不浸水,煮它一整夜,让它自然熟、自然香。”
其实,外婆粽子的独特之处在于:别人没有她的两项特殊的“材料”——耐心与爱心。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沁人心脾:___________________。
(2)回味悠长: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默读短文,想想短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外婆煮粽子的,你是从哪些关键词句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复读“粽子嘶叫了足足十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一句,体会加点词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想想“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一句中,“艺术品”的引号起什么作用?为什么称粽子为“艺术品”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华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人情美、文化美,在课外,你也知道了很多的民风民俗,请把习俗名称和具体时间清楚地写下来!(至少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也有写到传统节日和习俗的,你课外积累的古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缩句)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把”字句)战士们消灭了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奶奶对小明说:“我小时候可没有你这么舒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爱说脏话的人,是一种极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改为陈述句)你看,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改为夸张句)桂花开了,离得很远就闻到了香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改为比喻句)小刚跑得非常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改为比喻句:)学校门口有两棵松树,又高大又威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练习。
(1)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面的噪音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若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值得让人怀念的事迹,那就非得有毅力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木兰爹的年纪大了,弟弟还小。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的武艺好,一定能得胜归来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花将军英俊威武,怎么可能是女子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21、岁月流逝,往事会淡忘,但有一样不会消失——那就是照片。翻开你自己的相册,会看到母亲怀中啼哭的你,长着两个门牙玩耍的你,戴着红领巾学习的你……哪一张照片让你久久难忘呢?请以“照片”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内容具体。字数450字以上, 文中一律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