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清远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带着问题来读书。

    1.本文是________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A.老舍   B.丰子恺

    2.课文以作者的________变化为线索,(A.空间B.情感)由对母鸡的________转变为________,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赞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给下列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1.这个周末____我终于把____鲁滨逊漂流记____读完了____

    2.____你过来________名叫五月玫瑰的牛说________我给你一蹄子____让你永远不能忘记________

    3.这位医生想____眼珠转动会不会与做梦有关呢____会有什么关系呢____

  • 3、日积月累。(将下列名言补充完整)

    1.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

    3.近水知鱼性,____________________

  • 4、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汉字。

    màn

    ____不经心 ____条斯理

    ____山遍野 轻歌____

  • 5、反义词我知道

    舒服——(    ) 强硬——(    )

    薄弱——(    机敏——(    )

    复杂——(    渺小——(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十五夜望月》,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从诗中选择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字,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眉眼盈盈处:________

    才始送春归:________

    【2】根据词的内容,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

    A.浙东之地,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真是美好的地方!

    B.词的上阕作者使用了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浙东之美。

    C.这首词的下阙充满哀伤和悲情,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祝福。

    【3】积累不同种类的诗文各一句。

    (关于送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地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清美的意境让我们联想到学过的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委婉地表达了思念之情。下列没有表达思念之情的是______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鹊鸦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朗读时,“冷露无声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美之意

    C.“人尽望”说明中秋月夜景色奇特,引起了众人的关注

    D.整首诗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的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文理解。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①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 把表盖bō bá) 开, 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dīng dìng) 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 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sì shì) 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③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的读音。

    3文中①句是_____描写,②句是_______描写,③句是_______描写。

    4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鼓舞  鼓励)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生产,(倡导  提倡)教育,兴办学校,帮助台湾同胞(改变  改善)生活,提高文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________中年英逝,________他收复宝岛台湾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曾撰写一副对联,赞颂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1选出选文第一自然段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鼓舞  鼓励)________垦荒种田     (倡导  提倡)________教育

    (改变  改善)________生活

    2在选文第二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________中年英逝,________他收复宝岛台湾的丰功伟绩,永远铭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3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了促进台湾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抗疫知识:

    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患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愈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出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抗疫人物:

    钟南山:八十四岁的抗疫逆行者

    1月18日,星期六,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到赶往武汉的紧急通知。时值春节前夕,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陆续踏上回家的路。当天去武汉的航班已无机票,火车票也非常紧张。颇费周折,钟南山才挤上了傍晚5点多从广州南开往武汉的高铁。①走得非常匆忙,他甚至没有准备羽绒服,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

    上车无座,他被安排在餐车一角。②当天,钟南山在餐车小憩的照片在朋友圈里刷屏:满脸倦容,眉头紧锁,闭目养神,身前是一摞翻看的文件……

    这一天,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新增5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钟南山提醒公众的同时,却选择了逆行。

    “肯定的,有人传人现象。”1月20日,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在关键时刻发出的“预警”,为控制疫情在全国范围内的蔓延赢得先机。

    自挂帅出征以来,钟南山始终冲在前线,始终如铁人般拼命:4天内奔走武汉、北京、广州三地,长时间科研、开会、远程会诊、接受媒体采访,甚至在飞机上研究治疗方案……

    有人曾这样评价钟南山:既有国士的担当,又有战士的勇猛。他回应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出自《科技日报》

    材料三   抗疫中的文化现象:

    捐赠“寄语”为何钟爱传统诗词

    席卷全球的疫情,给我们带来苦难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文化现象。其中你来我往在捐赠物资上贴“寄语”,甚至成为一些国家展示文化内涵的一种方式。

    其发端,是今年2月初我国疫情暴发时日本捐赠物资上所贴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捐武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捐湖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捐大连)等诗词名句,当时暖哭了无数中国网友。

    在日韩等国暴发疫情后,中国向日本提供病毒试剂盒等抗疫物资,贴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国向韩国大邱市紧急捐赠口罩,贴有“道不远人,人无异国”;中国援助法国的医疗物资贴有“千里同好,坚于金石”,这些都在各国民众中引起广泛共鸣。

    那么,诗词或类似诗词的偶句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性在哪里呢?笔者认为最主要有三点:一是精炼雅致的语言,二是真挚深厚的情感,三是和谐优美的节奏。在疫情封城封区的压抑中,这些要素构成了很大的精神安慰,或者说精神能量。——出自《光明日报》

    材料四:                                           

    《无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①袍:长袍 ,即今之斗篷。②王于兴师:国家要出兵打仗。王:指周王,秦国出兵以周天子之命为号召。③同仇:共同对敌;④泽:内衣,指今之汗衫。⑤作:起。⑥裳:下衣,此指战裙。⑦甲兵:铠甲与兵器。⑧行:往,前进。

    【1】读材料一、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1月20日,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新增5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 )

    (2)材料一中加点的词语“部分”一词说明因新冠病出现“毒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或脓毒症休克”的比例非常之高,有将近一半,“部分”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严谨性。 ( )

    (3)材料二中划“        ”的两处句子相互呼应,钟南山院士提醒民众“不要去武汉”,自己却选择逆行,从中我们感受到了医务工作者不惧生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

    【2】读材料二中划“ ”的句子,完成下列习题:

    (1)读句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描写钟南山的穿着?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②,作者着重描写了钟南山的神情,从他的神情中,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在捐赠物资上贴‘寄语’,成为一些国家展示文化内涵的一种方式。”为了说明这个观点,举了哪些事例?请进行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三、四两则材料,完成下列习题:

    (1)“修”字在字典里有以下几种解释,在文中的意思是( )

    A.装饰            B.整治          C.剪或削            D.兴建,建造

    (2)日本在捐给湖北的抗疫物资上贴“寄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关于这一寄语所表达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湖北因受到疫情影响,没有足够的防护服,日本给予捐赠。

    B.日本人民和中国人民将同穿一件战袍,一致对外侵略。

    C.疫情当下,日中两国团结互助、共同抗疫。

    D.中国抗疫物资缺乏,非常需要日本等国的支援。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仔细阅读下边漫画,再认真作答。

    1这幅漫画体现了哪些新冠肺炎病毒预防措施?____(多选题)

    A.戴口罩 B.不聚餐   C.勤洗手

    D.多通风 E.避免近距离交流

    2怎样理解“因为爱你,离你一米”?

    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红楼梦》片段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千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少,不过赖此欲得些烧埋之银。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雨村使疾忙修书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之言寄去。此事皆由葫芦庙内沙弥新门子所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意;后来到底寻了他一个不是,远远的充发了才罢。

    【1】这段文字写了贾雨村做的哪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贾雨村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能和题目《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意思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寻了他一个不是”的意思是:________

  • 14、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完成后面练习。

    后来,鲁滨逊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这使他联想到他们野蛮的宴会。鲁滨孙在恐惧之中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他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终于看到三十多个野人乘着小木船上岸了。他们拖出两个倒霉的同伴,杀了其中一个人,另一个则挣扎着逃跑。他选的方向正是鲁滨孙住所的方向。鲁滨孙决心救下这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的两个野人。鲁滨逊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为“星期五”。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并渐渐学会了说话。他们愉快地生活在岛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又增加了几个羊圈,晒了更多的葡萄干。他差不多淡忘了要回到英国、回到文明社会去。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野蛮——______________ 倒霉——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鲁滨逊为什么会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期五”的名字为什么要用引号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画“______”的句子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照样子,转换句子。 

    例:父亲说: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父亲说,他的糖葫芦蘸得均匀。 

    他经常说:还不如我闺女呢,太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我会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①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告诉姐姐:我要出差了,三天后我才回家。(改为间接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日出为内容,分别写句子。(比喻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会想起少年。

    扩句)

    (2)一位 从后台    白发老者  灯光下  矮小结实  走到。

    (连词成句)

    (3)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

    (缩句)

     

  • 18、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这幅画是我们班刘波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表达。

    请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习作。

    1)再见了,老师

    提示:六年的小学生活中,有多少难以忘怀的往事历历在目,有多少心里话想要倾吐。请你选择一件或几件事,围绕一个中心,向老师诉说你毕业前夕的心里话。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条理,注意详略,语句通顺,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②作文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校名一律写为育才小学,老师用秦老师田老师代替。

    2)《西游记》的最大成就就是成功地塑造了独具个性、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百变猴头孙悟空,阳光灿烂猪八戒,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唐僧……请你选择《西游记》中的一个人物做同桌,想象和他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要求:①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详略得当。②作文中不要泄露个人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