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揭阳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填空。

    (1)《鲁滨逊漂流记》一文紧扣“险”字,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主人公形象。他的这场苦难经历告诉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汤姆•索亚历险记》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_的代表作品,小说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3)《骑鹅旅行记》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是个__________的孩子,他因得罪了小狐仙被变成了_________

  • 2、根据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为了jiě fàng( )全中国,无数gé mìng( )志士不怕流血,不畏xī shēng( ),不惧kǔ xíng( ),和mó guǐ( )般残暴的敌人作斗争,chè dǐ( )推翻了bō xuē( )人民、yā pò( )人民的“三座大山”。

  • 3、按原文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她现在同过去判若两人了,(   )听课认真,(   )精神焕发,自信十足。

    2、他信守了10年前的诺言,(   )用这样奇妙的方式传送这份礼物。

    3、当小企鹅从壳中探出湿漉漉的小脑袋,惊奇地打量外面的世界时,第一眼见到的(   )妈妈,(   )疲惫至极又欣喜至极的爸爸。

    4、(   )求得别人的帮助,(   )靠自己的力量与智慧解决。

    5、(   )没有图书馆,(   )没有实验室。

    6、宇宙的万物中都蕴涵着音乐,(   )是在季节的变换、心脏的搏动中,(   )在苦与乐的循环中。你不要置身其外,而应当融入其中,那么,你就会汇入这雄壮的节奏里。

    7、这正是它的不俗出。它(   )被人欣赏而生长,(   )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8、但我要说,(   )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   )是无比重要地生活着。

    9、(   )付出多大代价,(   )要把这件事完成。

    10、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   )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   )会过分懊恼。

    11、这时它们已(   )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润,(   )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12、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   )狼会咬它们,(   )人们给它们戴上了铃铛。

  • 4、找出错别字,并改正

    (1)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须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坐晶莹的丰碑。(

    (2)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恕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3)红军队伍在恶劣的环境中行进着,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忽然袭激。(  

     

  •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      (   )      (   )

    (   )      (   )      歉(   )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十五夜望月》和《望月怀远》,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借景抒情,借助中秋节“__________”的景象(用原文回答),抒发了作者 _____的感情。

    【2】你还知道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请写出前后连续的两句。

    答: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纤(xiān qiàn

    盈(yín yíng

    脉(mò mài

    2这首诗选自《________》。

    3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迢迢牵牛星》中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间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

    学与问

    ①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②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你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 ”就是这个道理。

    ④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⑤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道理”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2】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两个具体事例,请简要概括。

    事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填入文中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阅读短文第4段,完成练习。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在全文中还起到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大科学家沈括读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提出了什么问题?他又是怎么解决的?通过这件事他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的办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文章,你认为如何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父亲的打与不打

    小时候,宁涛是个调皮的孩子,爬树掏鸟蛋,下河摸虾,不是把裤子撕开一条口子,就是把衣服挂个洞,父亲见了,却从不打他,而是笑呵呵地跟他的母亲解释:“孩子嘛,都这样,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可有一次,宁涛偷了邻居的五块钱。五块钱在当时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父亲知道后,把他用皮带捆在树上,狠狠地抽了好几鞭。边抽边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我看你还敢不敢偷,下次再偷,我剁了你的手!”那一次,他被打得皮开肉绽,母亲看了极其心疼,说父亲下手太狠,和父亲吵了一架后回娘家了。那一次,父亲破天荒地没有去外婆家接他们,他这才意识到偷是让父亲最痛恨的事情。他再也不敢偷了,他怕说到做到的父亲真砍了他的手。

    九岁的时候,宁涛带6岁的弟弟去外婆家,刚好那天村里放电影,他带弟弟去看电影,电影看到一半,宁涛出去上厕所,结果回来的时候没有看见弟弟,当时,他猜想弟弟可能是跟着熟人回家了吧,便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他回到家,没有看见弟弟,他才慌了神。全家人奋力寻找,也没找到弟弟。——闯下这么大的祸,父亲肯定会狠狠地打他一顿吧,可是,父亲却一句话也没有说。之后,弟弟就像一根刺,梗在宁涛的喉咙里,他不提起,父母也不提起。但他知道,父母都想念弟弟,特别是年纪越来越大,对弟弟的思念与日俱增。但父母从来没有责怪他。他其实很希望父亲打他一顿,哪怕是狠狠地打他一顿,他也不会怨父亲一丝一毫。

    在弟弟失踪后的第26年,宁涛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寻人节目,才又燃起了一丝希望。通过央视节目组的多方寻找,他终于找到失散26年的弟弟。那一刻,他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节目现场,父亲老泪纵横。主持人问他的父亲:“弟弟丢了,你打了哥哥没有?”父亲坚定地答:“没有。”主持人问为什么没有。父亲说:“弟弟丢了,他心里已经很自责了,我们已经丢了一个小孩了,我们得把爱加倍地放到哥哥身上。”

    那一刻,宁涛泪流满面。父亲的打与不打,都是因为爱他。父亲的打,是因为怕儿子染上恶习,走上不正当的道路;而父亲不打他,是因为怕儿子心理负担过重,希望他健康快乐地成长。

    1文章是按________顺序来叙述的。(    

    A. 空间   B. 时间   C. 事情发展

    2文章围绕父亲的“打”与“不打”来叙述,这样的写法是(    

    A. 正反对比     B. 前后对比    C. 前后照应

    3简要概括文章所叙述的父亲“打”与“不打”的三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这三件事中,作者详写的是哪一件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刻画父亲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而第4自然段则主要运用的是________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宁涛是一个________的人。

    6读了这篇文章,对照文中父亲的教育方式,你想对你的家长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1)明代徐霞客曾经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渤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2)我可能是受了徐夫子的感染,汽车、火车,抵屯溪后鞍马未顿,就踏上了登黄山的路。

    (3)乘黄山索道、攀始信险峰、登石猴观海,而后取道清凉台、莲花峰、天都峰回返。

    (4)近视群峰巍巍,晴川历历;远眺天际耸秀,岗山隐隐。黄山以它豁达的气度和悠闲的情致向游人洞开着。

    (5)也可能我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感觉,是跟着这“感觉”走的,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

    (6)我一直在想:古人将黄山冠以“天下第一名山”有没有它特定的含义?那么,怎么解释“峨眉天下秀”、“华山天下险”、“泰山天下雄”呢?又如何解释“桂林山水甲天下”呢?这些疑问一直在困惑着我。

    (7)我说这话绝没有贬低黄山的意思。黄山的确很美,很奇,尤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让.人心醉,让人着迷。

    (8)我也曾游历过许多的名山大川,它们都是亿万斯年天地造化之物,山山岭岭都涌腾着灵秀之气。每一座名山大川都有它独特的韵致,蕴寓了无穷的自然之奥秘,是多少人多少代也难以读懂弄清的。实在没法比较究竟哪个山该是第一。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桃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不都是美吗?

    (9)下山了,我和几位不相识的人攀谈。一位中年知识分子模样的人说得更为直率:“只要是人们认可了的事,最好不要反对,否则,会被看作大逆不道的。”

    (10)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他当年在皖北插队的地方,一位老汉的孙子患病让当地的一位名医错诊而死了。这位老汉却说,连最有名的医生都没有治好孩子的病,看来他该死。

    (11)这则故事也许和黄山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但却道出了一个深沉的事实:闭塞、守旧、迷信以及门户之见的封建意识,千百年来一直束缚着炎黄子孙。好的一俊遮百丑,猛吹猛捧;差的当头棒喝,没有一点是处。这铁律一样的事实人们反而乐于接受。冲破这种羁绊该是多么艰难啊!在这如诗如画的黄山,本来我不该想这么多沉淀了的伤感和已经被世人感叹过了的感叹。

    (12)但是,毕竟我亲眼见到了你——黄山,为了探索,为了追求,我还会再来的。

    1作者在文章开头引用徐霞客的话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冠绝天下的奇景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5)段说:“我眼中的黄山不如意象中的黄山”,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意象中的黄山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第(3)段说:“我不能欺骗自己的感情”,结合上下文,说禅作者的“感情”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章的第(12)段看,结合上下文,试分析此文的中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第一美德

    那天我去商场购物,人不多,队伍却始终停滞不前。我向前望去,看到一个衣着整齐的年轻女孩站在柜台前刷卡,她刷了很多次,可是每次刷卡机都无情地拒绝她。

    “看上去那是一种福利卡,”我身后的男人咕哝道,“年轻人四肢健全却依靠福利养活,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一样找份工作呢?”

    那个年轻女孩立刻涨红了脸,眼泪几乎流下来,她立刻扔下福利卡,低头跑出商店,在人们的注视下很快消失了。

    这一幕使我联想到自己,自从十年前我得了癌症,就一直在使用政府救济的粮票买食品,陷入困境的人有什么办法呢?这也使我学会,当你不了解一个人的真实生活的时候,就不要评判什么。

    几分钟以后,有一个小伙子走进商店,他向收银员打听那位女孩,收银员说她已经弃物而走。

    “我是她的朋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小伙子焦急地询问大家。

    人们好奇地聚拢过来。

    “我说了一句愚蠢的话,因为我看到她使用福利卡,这种事我本不应该说出来的,很抱歉!”我身后的男人说。

    “哦,真糟糕。事情是这样的,她的哥哥两年前在阿富汗遇害,留下三个小孩,不得不由她来照看抚养。她今年才二十岁,单身一人,却要养活三个孩子。”他用坚定的声音告诉每个人。

    “没想到,今天发生了这种事。”小伙子不安地晃动他的双手。“这是她想买的吗?”他指着女孩的购物车问收银员。

    “是的,先生,可惜她的卡无法使用。”收银员说。

    店中一片沉寂。

    “你肯定知道她住在哪里吧?”我身后的男人突然问小伙子,同时挤到队伍面前,掏出他的钱夹,把信用卡交给收银员,“请用我的卡结账吧,一定!”

    收银员接过他的卡,开始为年轻女孩选购的商品结账。

    “稍等。”他转身拉过他的购物车,把自己的一部分食品放进了女孩的购物袋里,“是的,”他对大家说,“我们现在要多养三个孩子了。”

    一位女士走过来,把一只火鸡放进了女孩的购物袋里,然后三个、四个,更多的人纷纷从自己的商品中挑出几样,悄悄放进了女孩的购物袋里。

    “先生,您是个好人!”小伙子感激地说。

    即使你的双眼看到“真实”,但生活的真相也许并非如此。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说:控制自己的嘴是人类必须学会的第一个美德。

    【1】概括故事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点名明文章主旨的话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画线部分插叙“我”的情况,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材料《祝福永远是美好的》,完成练习。

    祝福永远是美好的

    ①记得当年每一位姐姐结婚,我都很难过。说实在的,我舍不得她们出嫁,可是,一旦她们披上了嫁衣,我便装出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并祝福她们“ ”。(填一个成语)

    ②我奶奶早已年逾八十,明知道她不可能长生不老,可是,我在她每年生日里都祝福她老人家“ ”。(填一句对偶句)

    ③几位朋友合伙开了一间咖啡屋,明知道做生意会有亏本的可能,但在开张那天我还是真诚地祝福他们:“祝你们生意兴隆!”

    ④我明白自己的话不是灵丹妙药,但每次去医院探病时总忘不了对病人说一句“ ”(填一句祈使句)

    ⑤我明白人生不会万事如意,但每年春节去拜年,我都把一声“万事如意”送给我的亲戚朋友们。

    ⑥祝福永远是美好的。

    ⑦当然,我道一声“祝你幸福”,别人未必就能幸福;我道一声“祝你健康”,别人未必就能健康;我道一声“祝你成功”,别人未必就能成功。毕竟,祝福并不能改变现实中的什么,但总可以令这世界变得更温馨吧?我觉得别人永远需要我的祝福,给别人一份祝福,便等于给别人一个希望。生活是离不开祝福的。

    ⑧我祝福别人,别人也常常祝福我。每年的节日和生日,我都收到无数祝福,那些祝福来自一封封书信,来自一张张贺卡,来自一个个电话,来自一份份礼物。感谢朋友们的祝福给我的生活抹上一层缤纷的色彩。我想,假如没有祝福,多彩的节日就会变得(        ),热闹的生日将变得(        )。

    ⑨我愿把无尽的祝福献给我的朋友们和所有需要祝福的人,同时,我也需要你们的祝福!

    ⑩只要天在、地在、人在,祝福便永在!

    【1】在第⑧段的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文意和要求,在①②④段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祝福语。

    【3】文中说“我道一声‘祝你幸福’,别人未必就能幸福……”将“未必”换成“并不”可不可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对第⑦段中“我觉得别人永远需要我的祝福”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⑧段的首句在上下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与其作用相同的还有第______段。

    【6】读了本文,当你在和朋友分别的时候,你会用高适的《别董大》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祝福和赠别你的朋友。

  • 14、《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中,主要描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四个片段?在你的童年记忆中有过什么趣事?选一件简单的写下来。(4+2=6分)

    四件事:    

    你童年中的趣事: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这条公路宽阔、平坦。这条公路漂亮。(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花了好大心血把报告完成。(改成被字句)

     

    (2)他有梦想。(扩写句子)

     

    (3)那样的梦想难道会实现吗?(改成陈述句)

     

    (4)你被我泼过冷水。(改成把字句)

     

     

  • 17、改写反问句。  

    1)这是中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这是一种生命力顽强的生物。

    (1)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该写句子。

    1)这里真安静啊!(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声传出来。(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智慧摩天轮。

    凡卡的童年是不幸的,而我们的童年却是幸福的。说说你的童年有哪些让你感到幸福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