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云责高原海拔一般在2000-4000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在这些山高水低的地方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②校园欺凌其实较为普遍,但社会对其危害性认知不足,学校不愿意张扬,家长们也投鼠忌器,这使得多数校园欺凌最后都以私了结束。
③每年九月开学之后,大学校园迎来了多事之秋:社团招新、学生会补充血液、“迎新杯”球类比赛、迎新晚会等活动给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提供了良好的个性展示舞台。
④西藏自治区林业厅公布了对追赶藏羚羊拍照事件的处理结果,7名涉事人员被处以每人1.5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网友拍手称快。
⑤《孟婆汤》一文写了作者自己和因车祸而脑損伤的母亲之间的故事,感情真挚,不赞一词,最终获得了2017年第五届新少年作文大赛高中组一等奖。
⑥在国际社会的积极斡旋下,叙利亚政府军与反政府武装自由军于日前达成协议,终于结束了这场持续五年之久的热火朝天的内战。
A. ②④⑤ B. ①③⑥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2、下列选项对课文内容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写出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并用江南之秋的“慢”“润”“淡”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B.作者将故都的秋和个人心中的悲凉巧妙融合,不仅写出了对自然之秋的感受,也写出了对人生之秋的体味。
C.作者用悲凉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都市闲人凄凉无奈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怜悯之情。
D.《故都的秋》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一曲悲凉的秋的颂歌。
3、被称为“七绝圣手”和“梅妻鹤子”的诗人分别是( )
A.王昌龄 林逋 B.杜甫 陶渊明 C.王昌龄 陶渊明 D.杜甫 林逋
4、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从她那动作的( )以及步履的沉重,又见得她确实有点衰老了。
②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 )
③她一向就想望着得人欢心,被人( )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④她陶醉在人们对她的赞美和( )所形成的幸福的云雾里。
⑤从九点半开始,老板和老板娘虽然谁都没有说什么,但都显得有些( )。
A.板滞 滞钝 艳羡 羡妒 心神不定
B.板滞 滞钝 羡妒 艳羡 六神不定
C.滞钝 板滞 艳羡 羡妒 心神不定
D.滞钝 板滞 羡妒 艳羡 六神不定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句是
A. 见到戴着白花的朋友,他同情地说:“听闻家严前些日子过世,希望你节哀顺变!”
B. 您借走我的《飘》已有数月,望能璧还于我。
C. 小张在投稿信的最后写道:“我不揣简陋,寄来拙作,请编辑斧正。顺颂编安!”
D. 校园电台衷心呼吁大家踊跃投稿,不管老师还是同学,我们都一视同仁,唯以质量为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窗上的那轮明月
王清铭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呢?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就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来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琅琅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在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奖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段“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呢”以反问开篇,引人深思,该句在结构上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B. 作者将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缝隙中的月光比作受污染的水,形象地写出了城市的月光的暗淡昏黄,具有鲜明的情感意味。
C. 本文多处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全文语言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行文上富于变化,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D. 作者认为精明的现代人之所以将读书视为苦事,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过大,文凭、职称、职位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因而无法找到读书的乐趣。
【2】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联系全文,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
【3】文章结尾说:“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认为要怎样才能在“繁华”中 “诗意栖居”。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揭示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苏轼的《赤壁赋》中,“苏子”在抒发了对“水”与“月”的感慨之后,从“变”的角度看待天地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对听者和江中月影的描写,侧面表现了琵琶曲的巨大魅力。
8、(1)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4)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亦飞之至也。
(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_______________,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6)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白居易《琵琶行》用“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诗经·氓》中也有“_________”一句形容女主人公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的样子。
(2)杜甫《春望》中写出了战乱中与家人消息隔绝、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______,______”推导出君子广博学习并且善于反省,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的结论。
(2)岑参《自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两句,以雪中所见烘托出送别武判官后的惆怅与深情。
(3)《永遇乐·京日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中原百姓安于异族统治的现状,令人不堪回首。
11、《劝学》(节选)(荀子)
(1)君子曰: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輮使之然也。
(3)_______________,金就砺则利。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
(7)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贫甚戏书
陆游
阿堵①元知不受呼,忍贫闭户亦良图。
曲身得火才微直,槁面持杯只暂朱。
食案阑干堆苜蓿,褐衣颠倒著天吴②。
谁知未减粗豪在,落笔犹能赋两都③。
[注]①阿堵:《世说新语》载,王夷甫因雅癖而从不言“钱”,而称之为“阿堵物”。②首蓿:草本植物。天吴:传说中的水神,古代衣服上经常绣刻其像。杜甫有诗“天吴及紫风,颠倒在短褐”。③赋两都:东汉文学家班固著有《两都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标题内涵丰富:“岁暮”表示时间,“贫甚”点出所写内容,“戏书”表明态度。
B.首联说诗人自己知道钱财是没办法呼叫来的,闭门不出、忍受贫寒,倒也不失为良策。
C.颔联上句写诗人冻得发抖,蜷缩着身子去烤火;下句写诗人酒后脸上才出现一点微红。
D.颈联写衣食,因为贫穷只能以苜蓿为食,而衣衫因为破旧颠倒了绣在其中的水神图案。
【2】诗的尾联两句有何含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态?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令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B.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C.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D. 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在本文指函谷关。
B. “客”即门客。古代达官贵人有供养门客的习俗,战国四公子都号称“养客三千”。
C. “摄”有捕捉的意思,“摄吏部尚书就是逮捕了吏部尚书,对吏部进行整治。
D. “赠”,文中指追赠,指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官吏已死的长辈追封官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周早年经历坎坷。途径汴州时,他逛到县令崔贤的羞辱,内心受到极大触动,于是继续向西入关进京,谋求更大的发展。
B. 马周才能非凡。太宗见到他为常何代拟的条陈后,急切地要见到他。甚至派常何四处找寻他、敦促他入官。
C. 马周深得宠信。在赏赐给马周的书件里,太宗高度赞赏他是能够竭忠尽力的股肽重臣。
D. 马周虑事周全。病重之后,他烧掉了写给皇帝的奏章,表示自己不想靠暴露君王过错来为自己博取名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
(2)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响彻大江南北。不过面对爱国和爱国主义,难免有人疑惑:当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限日益减弱,世界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时,我们是否还需要举起爱国主义这面旗帜?还需不需要继承发扬爱国传统?也有人指出,爱国是一种态度,不是一双拳头;爱国是一种理性,不是一根铁棍;爱国不是泄愤,而是要先爱法治,让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尊重与捍卫。爱国的激情,必须经过理性的审视与过滤,使之得到沉淀与升华,才能真正成为有益于国家发展与进步的力量。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兴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做新的时代的理性爱国者,体现你的认知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