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反义词不恰当一组是( )
A.信任——怀疑
B.放肆——约束
C.清脆——沙哑
D.威严——严肃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有可能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B.即使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
C.在两条腿的动物里面,鸵鸟应该算是奔跑的世界冠军。
D.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才可以把“孑口”守住。
3、在加横线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______”。
柜(jǔ guì) 桂椒(shū jiāo) 买其椟(dú zhú)
4、根据语境填一填。
(1)当我们想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正当我感到“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来到我身边,经他一点拨,我恍然大悟,这可真是“_____________”啊!
(3)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亲的教育,《三字经》里提到“___________”。自古以来有很多母亲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留下了很多典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词语。
wū yán chōnɡ zú bàn lǚ yú lè bèi sònɡ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biān xiě cí xiáng líng hún xiāng piāo shí lǐ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6、对应朝代,写出该朝代的名人。
人名 | 朝代 |
| 战国 |
| 秦朝 |
| 汉代 |
| 三国 |
| 晋朝 |
| 南北朝 |
| 唐朝 |
| 五代十国 |
| 宋朝 |
| 元朝 |
| 明朝 |
| 清朝 |
7、下面每小题都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的,将选项填入括号里
(1)A.镜匣(xiá) B.眼睑(liǎn) C.客栈(zhàn) D.人影绰绰(chuò)( )
(2)A.冤枉(wànɡ) B.嗜好(shì) C.缝纫(rèn) D.悄没声儿(qiǎo)( )
(3)A.强逼(qiǎnɡ) B.直奔(bèn) C.拗不过(niù) D.玲珑剔透(tì)( )
8、名言警句。
时光流逝,陶渊明发出这样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岁月不待人。”岳飞也谆谆教诲我们:“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空悲切。”
9、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一枝红杏
有个孩子无意中把一颗杏埋在墙角边。杏树苗居然冲破坚硬的壳和多石的土地,向蓝天露出笑脸。不久,这个孩子发现了这孤孤单单的杏树苗。
嘻 这是什么树苗 把它的尖儿掐了 看它能长成什么怪样 嘻嘻
杏树受了伤害,却没有死,在掐去尖儿的地方长出两枝小杈。
“这是什么东西?怎么长到墙角来了!”孩子的父亲觉得奇怪,不由分说,用斧头从根部砍断杏树。
杏树流着泪在雪中度过了一个严酷的冬天。春天一到,它又抽出芽来。当它到了开花的年龄的时候,孩子的爷爷又觉得碍眼,便锯去了几个枝杈。
掐尖、斧砍、锯杈都没有熄灭杏树心头的火焰。当一个春天又到来的时候,杏树终于长到了大墙的外边,开出鲜艳的花朵。
很多小鸟来赏花,它们望着杏树伤痕斑斑弯曲的身躯,不觉“啊”地惊叫一声:“你靠什么力量活下来的,并且开出这样美丽的鲜花?”杏树回顾着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深思很久,最后深情地说:“希望,还有信念。”
【1】在原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坚固(______) 惊奇(______) 刺眼(______)
艰苦(______) 沉思(______)
【2】给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3】是什么原因造成杏树伤痕斑斑弯曲的身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①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jǐ bèi) 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②“妈——”
③“妈——”
④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⑤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⑥“我……”
⑦“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⑧“我……要钱……”
⑨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⑩“要钱干什么?”
⑪“买书……”
⑫“多少钱?”
⑬“一元五角就行……”
⑭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皲裂的手指数着。
⑮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rěn xīn) 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⑯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⑰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⑱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⑲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选自《慈母情深》)
【1】默读选文,根据拼音补充空缺的词语,边读边想象文中的场景,工整地抄写一处让你感受到“慈母情深”的语句。
【2】选文“我”的话语中使用了较多省略号,第⑧自然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表示 。
A.引文的省略
B.列举
C.说话断断续续
D.节省原文或语句未完
【3】有同学认为选文第④、第⑰自然段中的语句有语病,重复啰嗦出现“我的母亲”“立刻又”,你认为是否有语病?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
【4】请仿照第⑭自然段的写法写1~2句话,描写父母为你操劳的一个细节。
_______________
【5】“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作者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假如你就是作者,当你跑出去时脑海里浮现了哪些画面,心里有哪些想法?请写下来。
___________
11、课文片段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落花生》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他的笔名是“___________”。作者在这篇课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写法。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______) 分辨——(______) 希望——(______)
【3】文段中,作者将花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突出了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以________为线索,依次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作者详细地写了____________的经过。
【5】生活中的哪些人也像落花生一样默默奉献着?请联系实际,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缠”在字典中解释有:①缠绕;②纠缠;③应付。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缠”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从中可以看出“我”_________地希望摇桂花。
【2】“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联系上文我知道这里的“下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之所以说雨“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她说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B.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树长得不茂盛,也没有家乡水的浇灌和滋润,所以不如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C.这句话表达了母亲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5】选文最后一段中说“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说一说:作者为什么总要给母亲捡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乡村田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民族建筑,还有西洋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至先秦时代的( ),下至( )、( )、( )、( )、( )历代的( )和各种(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
【2】把第二自然段补充完整。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________)
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________)
形容珍贵难得的宝物。(________)
【4】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的三个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句,起(________)作用。
【6】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因此朗读时应体现(_______)、(_______)之情,语气(_______)、(_______),语速宜(_______),娓娓道来。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忆读书<节选>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己!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空。
(1)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
(2)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
【2】作者说:“读书好”,请从文中找出能表明“读书好”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要求大家“读好书”,从文中看,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 ”的句子,从这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5】关于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画“﹏﹏﹏”的句子是能表达选文中心意思的关键句。
B.选文中不仅写了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体会,还写了作者对儿童的寄语。
C.文中列举作者读书的例子的主要目的是体现作者读的书多。
D.文中列举作者读书的例子的主要目的是告诉大家读书要有选择。
1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用“ ”画出选文中描写的松鼠的窝的特点。
【2】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描写的是_________,画“ ”的句子描写的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松鼠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中加点的词语“通常”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唐伯虎的传说
①有一次,唐伯虎坐船去游玩。平静的河面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比画儿还好看几分。船老板拿出一把白纸扇子,两面都是白的。唐伯虎看中了,想起了作画。他对船老板说:“老板,你这把白扇子蛮好!上面要有一点儿画就更相宜了。”船老板便请他作画。
②唐伯虎说:“好!”他接过扇子,打开书包,拿起笔,画什么呢?这时刚好从头顶上飞过几只麻雀,就画麻雀。画好了。看上去不清不楚,就似个黑墨团儿。哪知道,就是画了七只麻雀,一只一个神态。船老板一看,很不快意,嘴里就说出来了:“你这公子,不会画就不要逞能替人家画。你看,一把好好的白纸扇子都给你画坏了!”唐伯虎说:“老板,你看画得不好吗?”“嗯!”“不要紧,你看不好,我替你拿掉好了。”“你能拿掉,就替我拿掉好了。”
③唐伯虎把笔一搁,用手指推着黑墨团儿,用力一掸,一下子一只麻雀就不见了……很快,七只麻雀被掸掉了六只。原本平静的河面漾起一圈圈波纹,往远处扩散开去。
④唐伯虎又要推第七只了。船老板晓得是个宝贝,就说:“公子,还有一只不要掸了。”说着就仲过手把扇子抢了过去。一看,上面还有一只看上去是个黑墨团儿,实际就是只麻雀,活像个活的。船老板又求唐伯虎:“公子,请你再画一只!”唐伯虎说:“我的笔只能画一次,画第二次就不灵了。”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田螺姑娘 中国民间故事精选》,有改动)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适宜( ) 愉快( ) 逞强( ) 知道( )
【2】用“ ”画出一个静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3】选择题。
(1)为了民间故事更好地流传,人们在讲故事的时候会选用更( )的方式。
A.口语化 B.书面化 C.规范化
(2)从第④自然段中船老板抢回扇子的言行可以体会到他( )
A.内心平静 B.懊悔不己 C.伤心痛苦
【4】请你发挥想象,把第③自然段中“唐伯虎掸掉六只麻雀”这个简单的情节写得更具体,更吸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民间故事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情节。我们来交流一下吧!
在《唐伯虎的传说》这个民间故事中,我认为最不可思议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我还在课外读了《___________》这个民间故事。其中最不可思议的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复旦附中16岁高一学生武亦姝,人们对她纷纷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材料二】
大学者王国维认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可以将诗词创作的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两种不同的形态。“造境”即虚拟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境”即写实之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材料三】
春节过后第一周,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这一文化类综艺节目彻底火了。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等各大媒体都在发布有关该节目台前幕后的消息,观众关注度极高。某知名网站对此做了各项统计,以上是“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调查数据图。
【1】读了【材料一】,你认为在升学考试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看过《中国诗词大会》吗?请再写出一位冠军得主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判断正误,在正确说法后面括号里画“√”。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属于“造境”。( )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属于“写境”。( )
【4】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外文章,完成练习。
科学家阿基米德
(1)希腊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两千多年前,希腊有个很有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2)阿基米德很爱动脑筋、想问题。走路在想吃饭也在想,有时还画图形。想着,画着,就忘了吃饭了。
(3)那时候,国与国之间经长打仗,许多年轻力壮的男人牺牲了,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除了伤残的青壮年,几乎全是老人、妇女和孩子。有一年,罗马帝国的军人驾着木头做的军舰来功打希腊,军舰上竖着一根根桅杆,桅杆上挂着很大的帆篷。
(4)希腊的老人、妇女和孩子站在海岸上,看见罗马的军舰一艘接着一艘,越来越近了。啊,看得见罗马军舰上的士兵了,他们手里拿着闪亮的刀剑,杀气腾腾。
(5)眼看罗马帝国的军舰要靠岸了,希腊人急得又哭又嚷,乱成了一团。
(6)“不要慌,不要慌!”忽然有个人大声喊叫起来。
(7)这是谁呀?大家一看,都认识,他就是阿基米德。
(8)阿基米德跳到一块高高的石头上,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对大家说:“快回家去,把家里的镜子全拿来!”
(9)打仗要用刀剑,拿镜子干什么呀?大家迟疑着,不知该不该回家去拿镜子。
(10)有个人说:“听阿基米德的话,准没错!大家快回家去拿镜子吧!”
(11)大家就一齐跑回家去,拿来了镜子。人多,镜子也多,有上千面镜子呢。
(12)这时候,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阿基米德指挥大家拿着镜子,把反射的阳光对准第一艘军舰上的帆篷。也真奇怪,不一会儿那艘军舰的帆篷就着火了。海风呼啦啦一吹,火越烧越旺,把军舰也烧着了。阿基米德又指挥大家拿着镜子对准第二艘军舰,第二艘军舰也着火啦。就这样,第三艘、第四艘军舰都着火了,吓得后面几艘军舰掉头就跑。
(13)胜利啦!海岸上的人们围着阿基米德欢呼起来:“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有本事!”
(14)阿基米德摸摸自己的胡子,笑眯眯地说“我有什么本事呀?是太阳帮了咱们的忙。你们想,咱们上千面镜子,把太阳光集中反射到帆篷上去,温度多高呀,所以帆篷就着火了。”
(15)罗马帝国吃了败仗,它的将军和士兵对阿基米德又怕又恨。他们想,哪天打到希腊去,非把这个老头儿杀死不可。后来有一次,罗马帝国的军队趁希腊人没有防备,打到希腊来了。
(16)几个罗马士兵找到了阿基米德的家,把门踹开,闯了进去。屋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儿声音。罗马士兵还以为阿基米德在睡大觉呢!进了卧室一看,床上空空的。他们在另外一间屋子里发现了一个白胡子老头儿半跪在地上,面对着一摊细沙,细沙上画着几何图形。老头儿正聚精会神地解题呢。他就是阿基米德,这年已经75岁了。
(17)阿基米德那么专心,连罗马士兵站在他跟前也没有发觉。(虽然 直到)罗马士兵用剑尖碰了碰他的鼻子,他才抬起头来。
(18)“你是阿基米德吗?今天我们要杀了你!”罗马士兵一脚踩在他画的图形上,一手揪住他的头发,拖着就往外走。
(19)阿基米德推开罗马士兵,指着地上的图形,十分(慌张 平静)地说:“等一下杀我,这条几何定理我还没有证明完呢!”
(20)大科学家阿基米德这句话刚说完,罗马士兵就野蛮地把短剑刺进他的胸膛……
【1】从第3自然段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写在下面。
_______改为_______ _______改为_______
【2】从第17、19自然段()中选出正确词语依次写在下面横线上。
第一处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两件事,用简练的语句写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表现出阿基米德有怎样的精神,请写出3个不同方面。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5】从第10、11自然段中,我们可以读出人们对阿基米德的________;从第13自然段中,我们可以读出人们对阿基米德的________之情。
【6】从文中找出可以感受到罗马兵残暴的两句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 ),红是红得很,( )没有亮光。太阳像 ( )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 )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 )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 )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1】带点“果然”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一刹那、转眼间”都是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请你再写出几个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要求写句子。
(1)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牛群非常专注。(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读一读,还可以把书比作什么?照样子,写一写。
例:书是师,最可亲;诲不倦,更热心。
书是友,常交流;天下事,共探求。
书是镜,可照人;读好书,不染尘。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大声回答那个女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注意语句通顺,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字数400字左右。
1.请讲述一则你和汉字的故事。如:练习书法、写错别字、街头纠错…… 题目自拟。
2.一学期结束了,在这一学期里,你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经历了许多有趣的事吧!
请以《一次不寻常的经历》为题,记下你经历的不寻常的事。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