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湛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

    A.(lù)   (qīng)   (liú)

    B.(cháng) (yú) (chā)

    C.(hài) (tuí) (kē)

    D.(jiăn)   (kān) (mŏu)

  • 2、给下列句子进行排序,正确的排序是(       

    ①碧溪河从村前流过。

    ②村后是一望无际的桑园。

    ③我家住在碧溪河边,这是江南水乡的小村庄。

    ④河里一群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水面上不时溅起朵朵水花。

    ⑤春天,桑树抽出新芽,整个桑园就像绿色的海洋。

    A.③①②④⑤

    B.③①④②⑤

    C.③②⑤①④

    D.②⑤③①④

  • 3、下面词语能与“改善”搭配的是(       )

    A.生活

    B.技术

    C.错误

    D.面貌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是    ,现任国家主席是    

  • 5、根据意思写出成语。(4分)

    (1)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2)形容愤怒到极点。(

    (3)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4)无法说明;无法表达,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 6、辨别形近字,并组词

    婪(   )  尝(   )  忧(   )  呕(   )

    焚(   )  偿(   )  扰(   )  区(   )

     

  • 7、搭配词语。

    ______的果实   (______的叶子 ______的典礼

    ______的巨响   (______的皇家园林   (______的世界

    ______的乌篷船   ______的炭火   (______的骨朵儿

    ______地嚷着   (______地读   (______地打量

  • 8、回想刚学过的古诗,完成填空。

    ①童年是一首美妙的诗:我向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自在:喜欢“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爱;赞美“稚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银钲”的聪慧。

    ②下列句子中与“短笛无腔信口吹”中“信”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A.口开河 B.杳无音 C.誓旦旦 D.取于民

    ③《从军行》中,体现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誓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听闻喜讯欣喜若狂的样子,

    ④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不禁让我想起本学期学的关于“春”的古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课外练习,回答问题。

    快乐的童年

    童年的生活,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我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小河岸边那一片黄澄澄的细软沙滩,是让我们这些贪玩孩童流连忘返的场所。玩得最多的就是放风筝、提沙钻、筑城墙等游戏。沙钻是沙滩上的一种小虫。当你拔下一根头发丝,寻找沙钻的蜗居,细心地用头发丝的一段轻轻地触动,藏在细沙底下的沙钻感应到后就会自动爬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俘虏它们了。最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则是在沙滩上修筑城墙、房屋。这一游戏工程浩大,玩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首先得储备好建筑材料,选择建筑场地,然后就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情地描绘蓝图。

    用上三天三夜也诉说不完的童年,早已成为往事的童年,在哭笑声的伴奏下更显色彩斑斓的童年,此刻,正清晰地在我眼前展现。忽然,我好像能真正读懂“人至暮年常忆旧,白首最念少年时”这句话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无忧无虑: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连忘返: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详细介绍的两种游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结构是(   

    A.总——分——总

    B.分——总

    C.总——分

  • 10、阅读。

    书架

    作者:冯骥才

    ①大凡人们都是先有书,后有书架的;书多了,无处搁放,才造一个架子。我则不然。我仅有十多本书时,就有一个挺大、挺威风、挺华美的书架了。

    ②至于拿它当书架用,倒有一个特别的起因。

    ③那是11岁时,我到一个同学家里去玩儿,见到这位同学的爷爷,一位皓首霜须的长者,他的房间里四壁都是书架,几乎瞧不见一块咫尺大小的空墙壁。书架上整整齐齐排满书籍。这老爷爷一边捋着胡须,一边笑嘻嘻地和我说话,显得高深莫测。不知为什么,我这张平日挺能说话的嘴巴始终紧紧闭着,不敢轻易地张开。是不是在这位拥有万卷书的博知的长者面前,任何人都会自觉轻浅,不敢轻易开口呢?

    ④我可弄不清自己那冥顽混沌的少年时代的心理和想法,反正我回家后,就把走廊那大书架硬拖到我房间里,然后把自己的宝贝书一本本立在上边。一时我觉得自己有点像同学家那老爷爷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

    ⑤遗憾的是,这些书总共不过十多本,我就到爷爷、妈妈、姐姐、妹妹的房间里去搜罗,凡是书籍,不论什么内容,一把拿来放在我的书架上,惹得他们找不到就来和我吵闹。我呢,急不可耐,整天费尽心思和力气到处找书。我没有更多的钱,就把乘车、看电影、买冰棒的钱都省下来买了书。

    ⑥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为了充实书架而买书,记不得了。我有过种感觉:当许许多多好书挤满在书架上,书架就变得次要,甚至没什么意义了。我渐渐觉得还有一个硕大无比、永远也装不满的书架,那就是我自己。

    ⑦此后,我就忙于填满自己这个“大书架”了。一本本书汇成书的海洋,大洋深处,有谁到过?有人买书,总偏于某一类。我却不然。两本内容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书,看起来毫无关系,就像各处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滴水珠,没有任何关联一样,但不知哪一天,出于一种什么机缘和需要,它俩也会倏然地融成一滴。这样,我的书就杂了。这一架子书所给我的精神享受也是无穷无尽的。

    (选自文化艺术出版社《性情散文》,有改动)

    【1】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写下来。

    (1)形容头发和胡须都白了的样子。( )

    (2)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令人难以理解。( )

    (3)形容无比的大。( )

    【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第②自然段不仅承上启下,还用悬念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

    (2)最初“我”到处搜罗书籍是为了填满自己这个“大书架”。( )

    (3)文章以《书架》为名是为了更好地写出家中书架的前后变化。( )

    【3】第⑦自然段中,画线的几个句子先用了________的写法,写出了“我”和别人买书的不同。再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原因,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4】读第③~⑥自然段,通过下列表格,梳理“我”填充家中“大书架”的经历。

    与“书架”有关的行为

    “我”的感受

    见到同学爷爷的书架

    _______

    _______

    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

    _______

    遗憾,急不可耐

    不再为了充实书架而买书

    _______

    【5】作者的读书经历或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我想让他们听到我的掌声

    ①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赛场外,有一位始终坐在轮椅上的很特别的观众,叫塔比雅。她来自利比亚,自幼失去了双腿,只读了5年的书,她现在是一家花店里的临时工,每个月只能赚到少得十分可怜的薪水。连行走都很吃力的她,却是一个十足的体育迷,无论是球类运动,还是田径运动,她都很喜欢。只要有机会,她就想方设法去看比赛。

    ②今年七月,她毅然花掉自己这几年来辛苦积攒的全部积蓄,几经辗转,终于来到了梦想中的伦敦。然而,近在咫尺的奥运赛场,她却无法进去,因为此刻囊中羞涩的她,已经买不起哪怕最廉价的一张进场观看比赛的门票。对此,她似乎一点儿也没有沮丧,因为她欣喜地发现,还有一些不要门票的比赛,比如马拉松比赛。

    ③为了能够挑选到一个最佳的观赏比赛的位置,她提前一周,摇着轮椅,顶着烈日,细心地探查了马拉松比赛的路线。当她确定了一处最佳的观看点后,她激动地舞动着双臂,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鹰。

    ④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比赛开始前两天,她感冒了,吃药、打针,依然高烧不退。

    ⑤怎么办?难道真的就这样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视看比赛?这个念头一闪,便被她掐灭了。她必须到现场去,尽管那天她发烧更厉害了,脸烧得通红,她仍没有丝毫的犹豫,服过药,便吃力地摇着轮椅早早地来到选好的地点,准备为每一位从自己面前跑过的运动员加油。

    ⑥当第一批运动员奔跑过来时,她和周围的观众一同热烈地鼓掌、呐喊,仿佛自己也是一个健康无比、精力充沛的超级粉丝。

    ⑦随后,一拨拨的运动员跑过来,她不停地为他们鼓掌,热情而执着。

    ⑧直到掌声欢送最后一名运动员从身边跑过,她才瘫软地倒在轮椅上,蓦然发觉自己的高烧尚未退去,浑身烫得吓人。

    ⑨一位记者惊讶地问她:“其实,你完全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全景的赛况转播,为什么非要带病亲临现场看比赛?”

    ⑩她微笑着回答:“我想让每一个从我身边跑过的人,都能听到我赞赏的掌声。”

    “这对他们很重要么?”记者仍然有些不解。

    “这对我很重要。虽然我今生再也无法健步如飞,我却可以坐在路边,把我由衷的赞美,热情地奉上。”她一脸的自豪,仿佛胸前挂着金灿灿的奖牌。

    我不禁想到了台湾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过的一句话:“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没错,滚滚红尘中,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注定都只是平凡之辈,无论我们如何渴望,如何努力,我们最终都可能无法成为渴望的英雄。然而,我们却不必因此而抱怨和叹息,而应该像塔比雅那样,欣然地坐在路边,为我们心中敬仰的那些英雄,敬献上我们热烈的掌声。纵然那掌声很轻很轻,似乎微不足道,但那掌声是发自肺腑的,是我们对英雄由衷的赞赏,更是我们对自己平凡生命的一种肯定。

    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冠军的名字,我很快就忘记了。然而,那个在轮椅上拼命鼓掌的穿红衣服的女子塔比雅,却被我深深记住了。隔着万水千山,电视机前的我,却分明清晰地听到了她自信、热情的掌声,听到了一种生命从容淡定的声音。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指口袋里钱很少了,比喻经济困难,很拮据。____________

    (2)比喻发自内心。 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把文章分为四大段。

    (1)很喜欢看比赛; (2)带病看现场赛;

    (3)接受记者采访; (4)“我”的所想所悟。

    【3】按要求画句子。

    (1)用“________”画出塔比雅无法进入近在咫尺的奥运赛场原因的句子。

    (2)用“﹏﹏﹏”画出塔比雅找到最佳的观看点后高兴的句子。

    【4】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本文第⑨~自然段采用的是______

    ①人物动作描写 ②人物对话描写 ③人物心理描写

    (2)本文是按______写的。

    ①时问顺序 ②空间顺序 ③事情发展顺序

    (3)第⑥自然段中的“粉丝”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①用绿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线状食品

    ②指所有观众

    ③指迷恋、崇拜某个名人的人

    (4)本文的命题方式是______

    ①用主要事件命题 ②用人物的话语命题 ③用点明中心的语句命题

    【5】回答问题。

    (1)本来在家里可以看电视直播,塔比雅偏偏到现场看比赛,她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的意义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文回顾站。

    1.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   的中篇小说《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清代   的小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清代    的长篇小说《     》;《刷子李》选自    的《     》;《金钱的魔力》选自美国作家    的小说《     》,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     、     的丑态。

    2.通过本单元学习,我认识了     的刷子李,     的小嘎子,     的严监生,     的王熙凤;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因为他()          

     

  • 13、课外阅读。

    有人送我一株草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读书。不知是抵美的第几个长日了,我从一个应征事情的地方走回住处。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生活费,居留是大问题,找事没有着落,前途的茫然将步子压得很慢。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

    远远的草坪边半躺着一个金发的青年,好似十分注意地凝视着我。他看着我,我也知道,但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仍在看我,他又蹲下去在草坪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然后向我走来。

    步子跨得那么大,轻轻地吹着他的口哨,不成腔调但愉快的曲子。

    我不认识走过来的人,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捏着一株碧绿的青草,正向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珍宝似的递过来。

    我接住了,讶然地望着他,然后忍不住地笑了起来。“对,微笑,就是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

    说完拍拍我的面颊,将我的头发很亲爱地抚弄了一下。眼神送过来一丝温柔的鼓励,又对我笑了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悠悠闲闲地走了。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保留了许多年才找不到了,连名字都没有法子知道,他的脸在回忆中也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我仍没有法子忘记他。

    很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将信心和快乐传递给另一些人。将一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微的赞美,一个笑容,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似曾相识的面容,那些在生命中擦肩而过的人。

    我喜爱生命,十分热爱它,只要生活中一些小事使我愉快,活下去的信念就更加热切,虽然是平凡的日子,活着仍是美妙的。这份能力,来自那株小草的延伸,将这份债,不停地还下去,就是生存的快乐了。

    【1】(1)第2自然段中的“凝视”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换掉。

    (2)第⑦自然段中的“忍不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换掉。

    【2】“穿过校园时,头是低着的”,那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将小草当珍宝似的递过来。”其中“珍宝似的”表现了金发青年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那株“青草”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接过青年递过来的小草,先“讶然”后“忍不住笑了”,“我”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觉得欠了这陌生人的债是可以归还的,他将以怎样的方式归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个文段选自《____》,作者是__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可贵( )     爱慕( )

    【3】花生最可贵的是:__________

    【4】文章把花生和_______作比较,这样作比较的用意是:____________

  • 15、类文阅读

    为什么要爱国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一句话,国家养育了你!这好比问我们为什么要爱父母,因为父母生你养你,你与他们有了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同理,人与国家也是一种天然的血缘关系。你在这个国家里出生、成长,国家给了你特定的种族遗传、生活基础、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文化修养。你的身躯、你的精神是国家塑造的。国家的民族个性已经深深地融在你的血液里。国家的名誉、利益和你的名誉、利益紧紧地连在一起。于是你与祖国既有了情感上的依存,又有了利益上的一致。这是我们天然的、血缘上的爱国的理由。人必须爱父母,这叫孝;人又必须爱祖国,这叫忠。忠孝二字是人类的基本道德,是人类对自己的母体,即父母和祖国的回报,是天然的法则,属天理良心一级的最高的又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无论哪个民族①都是如此,一概不能例外。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动物且然,况于人乎?于是我们就有了一种无法割舍、无法忘怀、②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伴随终身的恋国之情。这是爱国的第一个理由,天然的无可争辩的理由。

    第二个理由是你既在国中,就要为国效力,就要关心这个“家”。当年方志敏见祖国积贫积弱,被强敌欺侮,他在《可爱的中国》中说母亲“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公民如果不爱国,这公民又有何用?真这样,这个国家怎能生存?国家是我们大家的家,是民族的大家庭,她也需要不断维持,不断发展。对内来说,祖国的繁荣发展得靠子女们的辛劳建设,如蜂酿蜜,如燕垒窝,不能有一时的停顿。对外来说,祖国必须有人来保卫。一国既处于世界各国之林,必然会有各种利益冲突和竞争,甚至会遭遇欺侮和侵略。任何国家的独立、发展和强盛,都是靠她的全体人民万众一心、竭力奉献换来的,每个国民都有出力费心,直至牺牲的义务。这是爱国的第二个理由。如果哪个人身处国中却漠视国运,那是最大的不忠不义。虽然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汉奸、败类,但这些人总是被人唾弃。

    1(理解词语)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换成四字词语。

    (1)①处画线句可以用____这个词语替换。

    A.概莫能外 B.一概而论 C.气概不凡 D.以偏概全

    (2)②处画线句可以用____这个词语替换。

    A.含沙射影 B.如影随形 C.刀光剑影 D.形单影只

    2(品析词句)读文中画“﹏﹏”的句子,结合下面的资料,完成练习。

    《可爱的中国》的写作背景:1935年5月2日,当时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还没爆发,但九·一八事变的炮声已使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而此时的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边奉行不抵抗政策,一边仍在大规模围剿共产党人。方志敏在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但在行军的路上因叛徒出卖而不幸落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手中。《可爱的中国》就是方志敏被捕后在监狱中写下的。

    (1)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中的“母亲”指____,“四万万的孩子”指____

    A.中国 B.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C.中国人民 D.国民党反动派

    (2)结合资料,理解“难道我这四万万的孩子都白生了吗”这句话中蕴含的情感,下列描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

    A.表达了对日本帝国主义肆意占领中国领土、欺侮中国人民的痛恨与愤怒。

    B.表达了对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和残酷围剿共产党人的愤怒与控诉。

    C.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陷,祖国母亲遭受苦难和中国人民遭受蹂躏的悲痛与愤怒。

    D.祖国母亲痛恨孩子不争气,不能为自己增光添彩。

    3(信息提取)短文告诉我们爱国的两个理由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个性感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包公审石头

    宋朝宋仁宗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卖炸糕粑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张小友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见路旁的大树下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坐下来休息。谁知他一坐下来,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等他醒来时,一摸篮子里的钱,发现被偷去了,小友忍不住大哭起来。正当他哭得伤心时,包公恰好路过此地。包公叫马汉过去询问原因。小友哭着对包公说:"大老爷,我卖油炸糍粑的铜钱,被偷去了。”

    包公听后,沉吟了一下,忽然有了主意,便叫王朝、马汉把石头抬到一间祠堂里面,说是要审它。霎时间,包公审石头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人皆知。

    第二天,百姓争先恐后地涌进祠堂,都想亲眼看看包大人审石头破奇案。包大人坐在临时摆的公堂上,惊堂木一拍,大声喝道:"你这块石头,小张坐在你身上打盹,他卖糍粑的钱就不见了,定是你偷了,快从实招来,以免受刑。"包公一连问了三声,石头却沉默不言。包公看见石头不作声,顿时怒目一睁,喝道:"这块顽石死不开口,打它三十大板。"石头挨打后,仍旧没有作声。包公又喝道:"再打三十大板,看它招也不招。"

    这时,看热闹的人挤了一祠堂。包公笑着开口说:"诸位乡亲父老,这顽石偷了钱,死不承认,我看这小张真可怜,大家就伸出友爱仁慈的手,每人送他一枚铜钱,好不好?"大家听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好!我们听包青天的话。"

    包公叫王朝、马汉守住祠堂左右两边的小门,不准任何人出去,在大门口放了一只装了水的木桶。包公走到木桶前,带头投了一枚铜钱下去,然后坐在椅子上,目不转睛地看着。百姓们出来一个人就投一枚钱于水桶中,一人、两人、三人…当有一个汉子将铜钱投入水中时,包公发现水面上浮现了一层油膜。包公便大喝一声:"把这偷钱的贼抓起来,带上公堂!"这一大喝,令众人莫名其妙,议论纷纷,每人心里都在想:"包大人是凭什么说这汉子是偷钱的贼?"包公重新升堂,开口问汉子:"你叫什么名宇,家住哪里?

    "我叫王小三,家住王家村”

    "你是如何偷张小友的钱的,从实招来。"

    "大老爷,小人没有偷他的钱,真是冤枉啊!还望大人明鉴。"

    "证据在此,你还想抵赖。"于是包公拿起那块起油膜的铜钱,大声说:"各位乡亲,张小友是卖油炸糍粑的,铜钱丢入篮中,难免沾有油渍,钱一旦投入水中,就会浮现油膜。因此我便心生一计,引诱乡村父老及过路行人,都来看'审石头'的怪案。偷钱的贼也会混进来看稀奇,这样一来便合我意,各位乡亲,今天能破案全赖大家支持合作。"

    王小三听完包公的话,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趴在地上,承认自己偷了张小友的钱,并把钱拿了出来,听从包青天的处罚。

    老百姓看见包公破案这样神速,都欢天喜地说:"我们瑞州来了一位好清官。"一位老人还编了一个顺口溜:"端州来了包老爷,百姓从此见青天;男耕女织勤劳动,岁岁丰收谷满仓。

    1结合文章内容,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1)不由自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争先恐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默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中,包公为什么说那个人就是小偷?

    _________________

  • 17、拓展阅读。认真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苏七块

    苏大夫本名苏金伞,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踝,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A)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B)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急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也怪了。苏大夫有个特殊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方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于,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呲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1】根据提示,概括短文讲述的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

    车夫求医无钱——( )——( )

    【2】苏大夫“特殊的规矩”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画“ ”的句子(A)是对苏大夫的 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 ;句子(B)是对苏大夫的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有几处通过描写周围人反应,间接表现人物特点的句子,请你用“ ”画出一处,并写出你的理解。

    【5】短文的主人公“苏七块”和课文中“刷子李”一样,都是冯骥才的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人物,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概括出两个人物身上的“奇”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刷子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七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家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感到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海力布急得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晩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哇。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用“ ”画出表现海力布的焦急心理的词句。

    【2】海力布三次催促乡亲们搬家,可是乡亲们却不愿搬家,一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二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这句话中加点的“这里”指_________。“镇定”一词是对海力布的___________的描写,表明他决定了要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______的精神。

    【4】当乡亲们逃离洪水灾难后,他们会互相说些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父亲留下的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高,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到处堆放着的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子饭后(xiá)___余常常是各人手执一卷昭然可见……这可从我全家人喜欢读书看出来。说起我家的书香,还是我父母传留下来的哩。

    我父亲别无(shì)___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于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这,说来就话长了。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担。起先请医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忧心忡忡。这时出现父亲床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 持家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不(shì)___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践:替我母亲望诊搭脉,开方煎药,又作针灸治疗。后来连我们兄弟姐妹也知道在足三里穴位针灸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良好效果。奇迹终于降临了,卧床数年的母亲[竟然、居然、突然、忽然]下床了! 母亲慷慨地叮咛我们要秉承父亲的精神。为了给母亲作针灸治疗,父亲常常在晚上先在自己身上的穴位进行试针,感觉针刺麻醉的程度和针尖刺透的深度,然后再替我母亲针灸治疗……母亲的病治好了,她享寿到古稀之年,而操劳一生、挚爱妻子儿女的父亲却在65岁离开了我们!

      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

    (1)根据拼音在文中横线处写上汉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句子,回答问题。

    ①“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

    两个书香的意思并不一样:书香门第指_____________;缕缕书香弥漫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

    本本叠用表示____________的意思;苦书指的是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浪线的句子,开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就是作者,看到这些情景,你与父亲之间会说些什么?

     

    (5)短文最后一段父亲留给我们的很多很多,其中就有不绝如缕的书香。其中书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文第3小节哪些地方写得特别细致,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要克服困难,争取按照提前完成任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地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物资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

    2.我认认真真地誊写了一遍诗。(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

    3.信赖是一盏灯,一盏明亮的灯,它使我们前进的道路更光明。(仿写句子)

    信赖是__________________

    4.《水浒传》是四大古典小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照要求改写句子。(6分)

    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桂花纷纷落下来。(改为比喻句)

     

    外祖父的书房里埋藏着一幅墨梅图。(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我们每天坐在明亮宽敞的教室里,用心学习,快乐玩耍……未来的教室会是怎样的呢?请发挥想象介绍你心中未来的教室,可以是美术室、音乐室、科技室……

    要求:(1)题目自拟;(2)写清楚教室的主要特点;(3)试着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4)可以分段介绍教室的不同方面;(5)表达你的向往与喜爱之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