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汕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摔  尽脑汁 B.备  躇 

    C.欠  工   D.想  空  皎洁无

  • 2、学校食堂要张贴一条标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B.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C.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D.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3、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mán)  海(yù)

    B.快(tǐng) 矛(dùn)

    C.咙(hóu) 子(sháo)

    D.拌(jiǎo) 水(tāo)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根据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1)形容过往的人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

    (2)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

    密集( )

    (3)所得超过了原来的期望因而特别高兴(   )

    (4)指有自己的特色与大多数不相同(   )

     

  • 5、区别字组词。

    禽(    ) 离(    ) 魔(    )   摩(    )

    剖(    )   部(    ) 稠(    )   绸(    )

     逃(    ) 洮(    )

  • 6、填适当的词。

    (   )的山路 (   )地瞄准敌人

    (   )的力气 (   )地躺着尸体

    (   )的怒火 (   )地完成任务

    (   )的喜悦 (   )地打

     

  • 7、聚一堂(同音字)。

    满分5 manfen5.com

     

     

  • 8、读拼音,写词语。

    ēn huì     dǎn qiè     bù kě gū liang

    ( )             ( )             ( )

    fán suǒ     chóu xiè     yìng jiē bù xiá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我能行。

    ( )的宣告,这(  )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照原文填空。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 __

    3.“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__ __,两个“传到”说明这一宣告已传遍了__   __。“欢呼”“欢跃”是毛主席的宣告使全国人民感到了__   __。

  • 10、课外阅读。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畜牧也一样,渴呀!有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唯一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能力,迅速冲上公路,军车紧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的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 。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着斗牛这般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牛背。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悲凉。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战士说:“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收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   ,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叫唤什么。不远的沙滩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的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20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境的贫穷困窘,想起了我那至今在乡下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1解释下列词语。

    不可思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戛然而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珍贵——________  忠实——________  慈爱——________

    3本文依次叙写了三个感人的情节,分别是老牛______、强忍鞭打执意索水、护犊饮水母子情深。

    4第④自然段有一空缺处,请你根据本段内容,填写出一句恰当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运水战士,你会甘受处分而给老牛半盆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西游记》中的文段,回答问题。

    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小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他们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gū lu)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到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刚刚,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慢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道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呀,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来,老猪细细的吃吃。”

    【1】本文段选自《西游记》,请问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表现了猪八戒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点。

  • 12、    

    贾德福是妇女工兵营炊事班班长,年龄二十七八岁,但由于她对年纪小的战士们特别爱护,日子久了,大家不知不觉中就把她的辈分抬上去了,都喊她“贾老婆”。

    “贾老婆”是背着几十斤的食物和一口大铁锅,踏上漫漫长征路的。

    渡过嘉陵江,走在剑阁古道,从石崖上凿出来的小路,上是望不到顶的峭壁,下是深不见底的山谷,又逢阴雨连绵,脚下路滑,稍不小心掉下去就会摔得粉身碎骨,加之头顶上敌机不断地轰炸、扫射,这时贾德福背着大锅真有点儿不堪重负了,一路上她总掉在队伍的最后。

    为此,大家要抢她的锅背,她却打趣地说:“背这个锅好处可多着咧!像背了乌龟壳,又落不到雨,又落不到鸡(飞机)!”

    春天的党岭山,时而大雪纷纷,时而飞沙走石。爬山前,贾德福把火烧得旺旺的,在沸腾的锅里将珍藏的辣椒和生姜倒进去。她搅着锅里辣辣的汤,边盛边吆喝:“快爬雪山啦!大家多喝一点儿,驱赶驱赶风寒。”大家喝过辣椒汤,身上添了热量和信心。

    两翻雪山,三过草地,走在最后的永远是贾德福。可是,一次惨烈的战斗过后,贾德福的那口大锅下,血殷殷地流着,她的生命悲壮地定格在这口铁锅下。

    1.为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不堪重负”在文中指的是              

    3.当大家要抢贾德福的锅背时,她为什么要说那些打趣的话?(  )

    A.因为背着锅,落不到雨,飞机炸弹也炸不着,很安全。

    B.因为锅加上锅里的东西太重了,她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意让其他同志受罪。

    4.作者为什么说“她的生命悲壮地定格在这口铁锅下”?(  )

    A.看到这口铁锅,同志们就会想起贾德福,想起她关心同志、热爱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

    B.因为贾德福是死在这口铁锅下面的。

    C.这口铁锅记录着贾德福的英雄事迹,闪耀着她思想的光辉,象征着她精神的不朽。

    5.这篇短文赞扬了贾德福的什么精神?

  • 13、阅读理解。

    “科技牌"服装

    ①见在大家买冬衣,主要看它是否保暖和好看。将来买衣服,就要看它的功能了:是否能调节温度?是否能调节心理?是否能发电?等等。

    ②日本一家公司研制出了一种空调服,它用相变调温纤维制成。用这种纤维制成服装后,当穿着者从正常温度进入高温环境时,相变材料由固态变成液态,吸收热量;当穿着者从正常温度进入低温度环境时,相变材料又从液态变成固态,放出热量,从而减缓人体体表温度的变化,保持舒适感。

    ③在心理调节服装内,中国科学家安上了一种数字式感应器,这种感应器可以探测穿着者的情绪,(       )发现穿着者情绪不佳,它(       )会自动开启服装内的音响系统,向穿着者播放有助于改善情绪的音乐,还会自动散发出有助于改善情绪的气味。

    ④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特殊面料,受到撞击时会懂事变硬,借此减缓撞击力,随后立刻变软,不限制穿着者的灵活性。比如:用这种面料做成的女士连衣裙,平时穿着时轻而柔韧,但受到撞击时会在1/1000秒内变硬,撞击力超强反应越快。这种材料由在高速运动时会彼此钩连的柔韧分子组成,原理相当于汽车在潮湿的沙地上行驶;慢速行驶时会陷下去,但车速很快时,沙粒就会“粘”在一起,车便不会下陷。

    ⑥总体来说,科学将引领时尚的新潮流,未来的人们不仅要穿得更舒适,还将穿得更“科学”。

    【1】联系上下文,第③自然段括号中应填入的关联词是(       

    A.不但……而且……

    B.一旦……就……

    C.即使…也……

    D.因为……所以……

    【2】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   列数字

    B.列数字   作比较

    C.打比方   作比较

    D.举例子   打比方

    【3】“能散发气味的衣服还不算新奇,关键时候能救命的衣服,才更有用武之地。”这个段落应放在短文的(       )两个段落间最合适。

    A.②③

    B.①②

    C.④⑤

    D.③④

    【4】以下是对短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正的一项是(       

    A.心理调节服是探测周围人的情绪,自动播放音乐或散发气味。

    B.空调服通过感应器来减缓人体表温度的变化,保持舒适感。

    C.抗撞击服的原理跟汽车在潮湿的沙地上行驶差不多。

    D.目前这些“科技牌”服装还只是设想,并没有被研制出来。

    【5】服装“智能化”让我们对未来的时装充满着无限的向往,除了文中所说的“智能”外,你还期待未来服装有哪些功能?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钱学森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边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那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呀!①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随后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冯·卡门,成为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当时,钱学森享受着(A)的待遇,有(B)的生活和(C)的工作条件。可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dàn)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佳节。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tǎn)露了心迹。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1】将下列三个词分别填到A、B、C处,正确的一项是(       

    ①优越              ②富裕              ③优厚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①②③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这句话凸显了钱学森的巨大价值。

    B.经过五年,钱学森才回到中国,是因为美国人的阻拦。

    C.“埋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是指钱学森想早日回到祖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3】如果把文中①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换成下面的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的轮船快一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②处画直线的句子表现了钱学森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内阅读。

    商人jiā   jiá)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xiān   xiǎn)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sǎn   sàn)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huá   huā)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根据选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活动

    ____

    沿河做生意

    ____

    ____

    ____

    ____

    老人

    ____

    【3】文段选自课文____,作者是____国作家____。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威尼斯由________的过程。

  • 16、阅读短文,按照要求完成各题。

    年画

    ①年画是中国绘画中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因为在年节张贴,故称“年画”。

    ②年画可取材于历史小说,如《单刀会》;可取材于传奇故事,如《八仙过海》;还可取材于民俗生活,如《五谷丰登》。年画不仅取材广,而且流派多。在中国历史上,四川绵竹、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的年画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年画的绘画语言独特,画中的各种造型都很夸张。比如,年画里的娃娃多是“短胳膊短腿大脑壳儿,小鼻子大眼没有脖儿”。

    ④年画的用色鲜丽,这从民间“红靠黄,亮晃晃;黄喜绿,绿爱红”的口诀中可见一斑。

    ⑤年画的寓意非常丰富。有的利用画中事物的象征意义,有的利用事物的谐音。如用松、鹤、桃象征长寿,用菊花象征吉祥,用翠竹象征高洁。年画《平安富贵》,画的是大花瓶中插着一束牡丹花。“瓶”字发音同“平”,牡丹花象征富贵,整幅画的寓意就是平安富贵。年画《连年有余》,画的是一位憨态可掬的娃娃手拿莲花,怀抱一条大鲤鱼。“莲”与“连”同音,“鱼”与“余”同音,寓意是连年有余,生活富足。这些寓意广为人知,成为大家贴年画、送年画的依据。

    ⑥千百年来,年画是中华传统节日的装饰,是人民美好情感的寄托,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1文中画线的语句,使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②-⑤自然段,分别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方面介绍年画的。

    3“古老的年画将永远熠()熠生辉。”这句话加在短文中哪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最合适?(   )

    A.第①自然段 B.第②自然段 C.第⑤自然段 D.第⑥自然段

    4小明寒假时去天津旅游,听说杨柳青年画闻名遐迩,想挑选一幅寓意良好的在过春节时送给爷爷,你建议他选择下面哪幅画?

    A. B.

  • 17、阅读理解。

    学无止境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一群机械系大四学生挤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很有信心,这是最后一次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

    有几个说他们已经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则在讨论他们想得到的工作。怀着对四年大学教育的肯定,他们觉得心理上早有准备,能征服外面的世界。即将进行的考试他们知道只是很轻易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以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要求考试时他们不能交头接耳。

    他们喜气洋洋地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们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个讨论题。

    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卷。学生们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人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教授端详着面前学生们担忧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五个问题全答完了?”

    没有人举手。“有几个人答完了四个?”仍旧没有人举手。

    “三个?”“两个?”学生们在座位上不安起来。“那么一个呢?一定有人做完一个了吧?”全班学生仍保持沉默。

    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

    于是教授带着微笑说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但是你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

    时间流逝,这位教授的名字已经模糊,但他的训诫却不会模糊。

    【1】在文中找出描写考试前后学生表情变化的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开考前:___________       (2)开考后:___________

    (3)收卷时:___________       (4)收卷后:___________

    【2】在下面句子后的括号中注明人物描写的方法。

    (1)学生们都眉开眼笑。( )

    (2)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同学。( )

    【3】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A.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四年的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

    B.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但是你们的教育才刚刚开始。

    【4】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学生考前的自信和考后的沮丧作对比,说明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B.文章运用顺叙的方式,叙事清楚,结构紧凑。

    C.文章采取了先抑后扬的写法,波澜起伏。

    D.文章通过写教授对这次考试的精心安排,体现了他的良苦用心。

    【5】从文中可以看出,在这次毕业考试中没有一个学生做完一道考题,这是一次失败的考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焦耳想在湖边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bān)机。谁知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他的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与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先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认真的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1.请你写出两个恍然大悟的近义词。

           

    2.请你为短文取个恰当的题目。

    3.文中主要介绍了焦耳做的两个实验,请你分别简要概括两次实验内容。

     

     

    4.在第一次做实验时,焦耳遇到了什么危险?用   在文中画出来。

    5.焦耳听了老师的话恍然大悟,他到了:

      。  

    焦耳在科学上的主要成就了发现了  

     

  • 19、阅读。

    一间改变命运的房间

    经济学告诉我们,最稀缺的东西最值钱。商业活动中什么最稀缺呢?古往今来无例外,真诚最稀缺。 

    很多年前,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有一对老夫妇走进旅馆的大厅向柜台订房。 

    很抱歉,柜台里的人回答说,我们饭店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们都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饭店,可是这次很不凑巧,据我所知,另一家饭店也客满了。

    他停了一会,接着说:在这样的晚上,我实在不敢想象你们离开这里,却又投宿无门的处境,如果你们不嫌弃,可以在我的房间住一晚,虽然不是什么豪华套房,却十分干净。我今晚就呆在这里完成手上的工作,反正晚班督察员今晚是不会来了。   这对老夫妇因为造成柜台服务员的不便,显得十分不好意思,但是他们谦和有礼地接受了服务员的好意。第二天早上,当老先生下楼来付住宿费时,这位服务员依然在当班,但他婉拒道:我的房间是免费借给你们住的,我全天候待在这里,已经赚取了很多额外的钟点费,那个房间的费用本来就包含在内了。

    老先生说:你这样的员工,是每个旅馆老板梦寐以求的,也许有一天我会为你盖一座旅馆。 

    年轻的柜台服务员听了笑了笑,他明白老夫妇的好心,但他只当它是个笑话。 

    又过了好几年,那个柜台服务员依然在同样的地方上班。有一天他收到老先生的来信,信中清晰地叙述了他对那个暴风雨夜的记忆。老先生邀请柜台服务员到纽约去拜访他,并附上了一张来回机票。

     几天之后,他来到了曼哈顿。站在座落于第五大道和三十四街间的豪华建筑物前,他见到了老先生。 

      老先生指着眼前的大楼解释道:这就是我专门为你建盖的饭店,我以前曾经提过,记得吗? 

    您在开玩笑吧!服务员不敢相信地说,都把我搞糊涂了!为什么是我?您到底是什么身份呢?年轻的服务员显得很慌乱,说话略带口吃。

      老先生很温和的笑着说:我的名字叫威廉·渥道夫·爱斯特。这其中并没有什么阴谋,只因为我认为你是经营这家饭店的最佳人选。

    这家饭店就是著名的渥道夫·爱斯特莉亚饭店的前身,而这个年轻的人就是乔治·伯特,他成为这家饭店的第一任经理。

    尽可能真诚地帮助更多的人赢得成功,成功就会来陪伴你。生活常常就是这样。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宿 )境 )取

       )以求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嫌弃——  

    清晰——          

    3仔细阅读短文填空。

    故事发生的地点:( );

    时间:( );

    人物:( );

    起因:( );

    经过:( );

    结果:( )。

    4从文中摘抄出表现服务员热心助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摘抄出表现老夫妇知恩图报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尽可能真诚地帮助更多的人赢得成功,成功就会来陪伴你。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 你真诚地帮助别人,别人也会以真诚回报,甚至使你获得成功。

    B. 你帮助别人成功,别人也会让你成功。这是一种交换。

    C.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 21、用简短的语言,概括下面语句的主要意思。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艾迪抽泣着说:“我很难过,我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__________________

    (2)庞涓想了想说:“孙膑是齐国人,怎么会忘记故国呢?”

    __________________

    (3)她问儿子:“孩子,你都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先生真是神医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国王竖起大拇指称赞扁鹊。

    __________________

    (5)张叔对我说:“你要想昧心多拿一点,最后会连一点也拿不到。”

    ___________________

    (6)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说:“我到柴房去搬些柴生个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

    (7)爸爸说:“如果明天是晴天,我们全家去旅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他对明明说:“我不信你考了一百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小作文。

    学完《示儿》这首诗,被父亲的高大形象所感染,试着把《示儿》这首诗改成一篇记叙文,字数不限,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