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B.要集中注意力逐字朗读,必要时回头重读,确保信息不遗漏。
C.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D.带着问题读也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
2、“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针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有( )
A. “我本已不想说出”是因为看到妈妈挣钱特别辛苦,不忍心问妈妈要钱,决定不要钱了。
B. “竟说出来了”意思是“我”开口问妈妈要钱连自己都感到意外,突出“我”对书本的热爱。
C. “我”看到妈妈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挣钱十分不容易,“我”很自责,痛恨自己。
D. “我”说出“要钱”是情不自禁的,写出了“我”十分渴望得到《青年近卫军》。
3、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镜匣(jiá)缴费(jiǎo)勉强(miǎn)
B.发酵(xiào)侵略(qīn) 抵御(yù)
C.酝酿(niàng)漆黑(qī)妨碍(fáng)
D.眼睑(liǎn) 压抑(yì) 叮嘱(zhǔ)
4、判断下列句子是设问还是反问。
1.少先队员难道害怕困难吗?(______)
2.那一群无家可归的马蜂还会回来重建家园吗?我想会的。(______)
3.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______)
5、国学经典诵读。
1.人事有代谢,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
3.君子成人之美,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5.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
6.孟子曰:“尊贤使能,________________,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6、看拼音,写词语。
biān cè duàn liàn yào shi tān lán fèng xì
( ) ( ) ( ) ( ) ( )
tuǒ tiē hǎi jiānɡ xiū cán huī fù pàn duàn
( ) ( ) ( ) ( ) ( )
li: 日( ) ( )害 鼓( ) 再接再( )
7、用“望”字组词填空。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 )生病的奶奶。路上,经过一座大桥,我( )蓝天,白云飘飘。我( )远处河面,白鹤翻飞。来到病房,我( )着奶奶那苍白的面容,心里难过极了。( )奶奶早日康复。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忽然听爸爸说奶奶马上要出院了,我真是( )。
8、按要求填写正确的句子。
(1)印记,暗含在人生的名言警句里:“__________,__________。”是赞扬君子光明磊落,讽刺小人斤斤计较的金玉良言。
(2)印记,描绘在景象的动静演绎里:“__________,__________。”是被月光惊动的山中鸟在溪涧间高飞鸣叫的别致意境。
(3)印记,刻画在事物的逻辑辨析里:“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是规劝他人切勿夸大其词的至理箴言。
9、课内阅读(15分)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地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好似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的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qīlíng(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
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huáqiáo( )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1)在文中音节后面的括号里填上相应的汉字(2分)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4分)
大抵:
眷恋:
(3)用“——”画出文中赞美梅花的句子。读这些句子,我们体会到梅花这样的品质
(3分)
(4)读文中画“~~~~~~”的句子,你想到了什么人,为什么会想到他?(3分)
(5)这段话是外祖父对莺儿说的话,他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呢?(3分)
10、绘本阅读。
活了100万次的猫
[日本]佐野洋子
故事梗概:有一只100万年也不死的猫。其实猫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有100万个人宠爱过他,有100万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哭过,可是他连一次也没哭过。他先是国王的猫,然后又是水手、魔术师、小偷、老太太和小女孩的猫,但他活得浑浑噩噩,对一切漠不关心。直到有一天,他变成了一只属于自己的野猫,并爱上了一只美丽的白猫,他才头一次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
有一回,猫是国王的猫。猫讨厌什么国王。国王爱打仗,总是发动战争。打仗时,国王把猫装在漂亮的篮子里,带在身边。有一天,猫被一支飞来的箭射死了。正打着仗,国王却抱着猫哭了起来。国王仗也不打了,回到了王宫,然后,把猫埋到了王宫的院子里。
(选页①)
白猫生了很多可爱的小猫。猫再也不说“我呀,我死过100万次……”了。猫喜欢白猫和小猫们,胜过喜欢自己。
(选页②)
有一天,白猫静静地躺在猫的怀里一动也不动了。猫头一次哭了,从晚上哭到早上,又从早上哭到晚上,他哭了有100万次。一天中午,他的哭声停止了。他静静地、一动不动地躺在了白猫的身边。他再也没有起死回生过。
(选页③)
【1】读选页①,想一想:国王很喜欢猫,为什么猫却讨厌国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选页②可知,猫起先不喜欢任何人,直到成为野猫,遇到了___________,他才喜欢她胜过喜欢自己。
【3】读选页③可知,活了100万次的猫最后死了不会复活的原因是( )。
A.他老了 B.淹死了 C.他喜欢的白猫死了
【4】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是( )(多项选择)
A.要为自己而活,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B.只有做回自己,不属于任何人,才会得到自由和快乐。
C.真正的爱,真正的生命,不需要重复,一次就够。
11、阅读。
英雄赞歌
①“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这首《英雄赞歌》是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曲,影片中,王成一边高呼“为了胜利。向我开炮!”,一边拉响爆破筒,与蜂拥而至的敌人同归于尽。王成的形象是以几位战斗英雄为原型塑造的。特等功臣赵先有就是其中之一。
②1952年10月,副指导员赵先有坚守的67高地遭到敌军猛烈的进攻。伴随着大炮的轰鸣,阵地上一片火海。赵先有面对阵地上仅有的3名战士,坚定地说:“同志们,我们要坚决守住阵地,人在阵地在,决不后退一步!”战士们热血沸腾,在赵先有的指挥下,顽强地击退敌人的一次次进攻。
③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腾起滚滚黑烟。赵先有冒着浓烟,冒着烈火,一会儿跳进战壕,一会儿匍匐前进。他的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当通信员刘顺武与团长张振川取得联系后,赵先有马上报告敌军位置,为我方的炮兵准确地指示目标。他愤怒地注视着不断冲向阵地的敌人,大喊:“开炮!”我军的大炮怒吼着,炮弹像雨点般落下,敌人发起的多次冲锋被击退。
④战斗中,王桂印和李富不幸牺牲,赵先有也多处受伤,双目失明,腿不能行。他顾不上自己的伤势,让刘顺武继续用步话机报告敌人的位置,指挥炮兵向敌人开炮。
⑤近了,更近了!一波又一波的敌人从四面八方涌来,很快将二人包围。情况紧急,赵先有对着步话机大声请求:“敌人已上我阵地,炮兵直接向我阵地开炮!”
⑥自己的同志正和敌人混战在一起,我们的炮兵怎能再向阵地开炮?危急时刻,团长张振川又听到步话机里传来赵先有嘶哑却坚定的声音:“团长,敌人上来啦,开炮打吧!”不久,步话机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手榴弹、冲锋枪响声……阵地一片寂静。赵先有、刘顺武壮烈牺牲了。
⑦团长张振川心如刀绞一般,他攥紧拳头,命令道:“老陈!开炮!狠狠地打!”霎时间,炮声震耳欲聋,增援的战士赶到了。他们勇猛地冲上阵地,消灭了敌人。
⑥李风林也是王成的原型之一。李风林在战斗到只剩他一个人时,端着冲锋枪跳出战壕,向敌人一阵猛烈射击,边打边高喊:“祖国,我要坚决为你战斗到底!”子弹打完了,他也身中数弹,倒在了阵地上。
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赵先有、李风林、黄继光、邱少云……无数英雄儿女将热血洒在这片土地上。
⑩“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无数先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英雄赞歌,在中华大地代代传唱!
【1】王成的形象是以几位战斗英雄为原型塑造的。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_等人。
【2】读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选出表达最准确的一项( )
赵先有冒着浓烟,冒着烈火,一会儿跳进战壕,一会儿匍匐前进。
A.强调赵先有身手敏捷的特点。
B.突出赵先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C.说明战争很残酷。
【3】文中多次出现“开炮”一词,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体会到的情感。
段落 | 关键词句 | 我体会到的情感 |
③ | 他愤怒地注视着不断冲向阵地的敌人,大喊:“开炮!” | __________ |
⑤ | 情况紧急,赵先有对着步话机大声请求:“敌人已上我阵地,炮兵直接向我阵地开炮!” | __________ |
⑦ | 团长张振川心如刀绞一般,他攥紧拳头,命令道:“老陈!开炮!狠狠地打!” | 我体会到团长对敌人的仇恨和要为牺牲的同志报仇的决心。 |
【4】在本学期你看的书籍或影视作品中,一定还有不少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形象,照样子将表格信息补充完整。
人物 | 书名/影视作品名 | 喜欢的理由 |
王成 | 《英雄儿女》 | 英勇顽强、不怕牺牲 |
_____ | _____ | _____ |
12、课外阅读
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6分)
沉睡—( ) 安静—( )
丰收—( ) 热闹—( )
(2)读短文,补充词语。(6分)
色彩( )( ) 颜色( )( )
热闹( )( ) 生机( )( )
美不( )( ) 丰硕( )( )
(3)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8分)
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按 ______ 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5)短文的第1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从选文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 )——( ) ( )——( )
【2】在里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请在原文上用横线画出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
【4】这段话点明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请你用一个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1)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2)太阳和我们的关系密切。
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章,完成试题。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李,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李。“李”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李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李”姓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李”姓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研究。
【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3)其他方法。
【资料整理】
类别 | 内容 |
来源 | 传说皋陶曾任尧帝的大理官(掌管刑罚的官职),其子孙以官名“理”为姓氏。后来的“李”姓大多来源于此。唐代时,“李”为国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鲜于的武将,因立功被皇帝赐“李”姓。 |
历史名人 | 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汉代的李广抗击匈奴,威名远扬;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唐代的李白被誉为“诗仙”;宋代的李清照是一位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明代的李时珍编写了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近现代的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
现状 | 据统计,2018年全国户籍人口中,王、李、张、刘、陈五个姓氏的数量占据前五名。其中,“王”姓和“李”姓的数量均超过一亿,并且“王”姓比“李”姓略多。 |
【研究结论】
(1)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唐代时,有些姓氏改为“李”姓,这可能为后来“李”
姓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2)历史上,“李”姓名人辈出。有水利专家李冰父子、军事将领李广、桥梁专家李春、“诗仙”李白、词人李清照、药物学家李时珍、革命领袖李大钊……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李”姓排名第二。
【1】这份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是 。仔细阅读研究报告,完成下面图表的填写。
【2】在进行研究时,除了查阅书籍和询问身边人,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研究报告的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传说,“李”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唐代时,“李”为国姓,一些姓徐、安、杜、郭、麻、鲜于的文官,因立功被皇帝赐“李”姓。( )
(2)隋代的李春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就是他参加建造并设计的。( )
【4】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果让你围绕汉字,开展活动,你会选择哪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并简要说说研究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文中第二自然段通过写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让我们感受到了鸟生活的快乐。
【2】从文中摘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各一个并分析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静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将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个“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呼。
B.第二个“鸟的天堂”指作者亲眼看见哪里的鸟儿生活得幸福、快乐,那棵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儿生活的乐园。
C.“的确”的意思是“确实”,用在文中没有实在意义。
D.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赞美之情。
16、课内阅读
武松打虎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月荅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 )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 )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哪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动弹不得。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怕:
(2)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望:
3.这里的“大虫”是指( )
A.大型的动物
B.老虎
C.比较大的虫子
4.“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1)这里可以用 (四字词语)来形容。
(2)用“迸”突出了流血时 的样子,通过描写各个部位都往外流血来表现老虎被打死时的 状,表现武松的 。
5.画横线句子中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有:揪、 、 、 和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武松打虎时的 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高大的 形象。
6.这段短文描写了哪些内容?
17、课外阅读。
生命的一部分
刘心武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能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里一样,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但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权且当做一本书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了那一本台历。那是份《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在旅行途中,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榻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浪费时间,整天不读一行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无妨翻翻,发现某本书不怎么样、“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构成状况与人生面临抉择态势的道理。有的社会上普遍认为是坏的书,出于好奇心,我们总想拿来读读,其实只要不让逆反心理把我们的思绪推向混乱与偏颇,在好奇心驱使下把那样的书拿来翻翻也无大碍,绝大多数读过一定数量好书的人会自然而然地排拒那坏书的影响。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
【1】作者通过这篇短文主要是想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谈一谈作者认为应该读什么样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人提倡利用在榻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
B.作者认为要重点读名著、经典的书。
C.作者认为时下热门的书,确实好的可以细读,徒有虚名的可以粗读。
D.对于偶然碰到的一些“瞎糊弄”的书,作者认为读后没有收获。
【5】下面名言与短文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
A.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B.书读百遍,而义自见。
C.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D.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穆老师的眼睛
穆老师的眼睛双眼皮儿,乌黑的眼珠又圆又亮。乍一看并没有什么特点,可是你仔细一瞧,穆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哪。
语文课上,我想起书包里那块漂亮的新橡皮,手痒痒了,不知不觉地伸进去,想要摸一摸。正巧被老师看见了,她的眼睛好像在暗示:“你怎么做小动作啦!”我的手马上不痒了,赶紧缩回来,认真地听老师讲课。
下课,穆老师和我们一起玩的时候,她的眼睛也会说话。一次,我们玩“老鹰捉小鸡”,穆老师当“老鹰”。她一下子跑到东,一下子跑到西,眼睛呢?睁得大大的,好像在提醒我们:“哎——当心!我要捉住你们啦!”真糟糕!末尾的一只“小鸡”跑得太慢,被捉住了。这时候,穆老师的眼睛笑得弯弯的,似乎在说:“哈哈,这回可让我捉住了!”
现在穆老师虽然不教我们了,但是每当我看到穆老师,总要先看看她的眼睛,看看她对我说些什么。
【1】穆老师的眼睛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短文中描述心理活动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给文章分段,写出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文段①:他挖了 8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6 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选自《地震中的父与子》
文段②:“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选自《“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1】文段①是对父亲的_____描写。此时,作为读者的你,想对这位父亲说:_____________
【2】文段②是对父亲的_____描写。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
【3】以上两个文段,你更喜欢哪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微笑,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仿写句子)
微笑,是_______________,让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精神”的不同意思分别写句子。
指(人)品质:________________
指(植物)有活力又生气: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一定都见过这样的情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搭石给人们带来方便。搭石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乐园。
你喜欢卡通人物吗?你最喜欢哪个卡通人物?用一两个故事介绍你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或者任意选取两三个卡通人物,展开想象,编写一个童话故事。题目自拟。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