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关于阅读古典名著时,理解一些有难度的内容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B.古典名著里的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一定要反复琢磨,不能只知道大概的意思。
C.可以借助资料或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理解。
2、下面的语句描述的情景,表现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
同学们看见出国考察的张老师回来,一窝蜂似的围了上去。
A.直言不讳 B.怒发冲冠
C.众星拱月 D.理所当然
3、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入横线,使句子表达更生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你和着蜜浆吞下去 ②一根火柴划亮了 ③你静享安谧
打开你的书来——正如漆黑的夜里, ,你的眼前一片光辉;正如在梦的摇篮里, ,忘记了归来;正如一株忘忧草, ,你的内心一片明亮。
A. ③①②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②①③
4、填写不同的“qí”。
( )岖不平 琴( )书画 ( )自行车
各得( )所 ( )心协力 红( )飘扬
误入( )途 ( )形怪状 ( )祷祝福
5、回忆《观书有感》,填空。
《观书有感》是___代诗人____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描绘了其___________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了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是因有活水注入来说明只有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半亩方塘一鉴开,______________。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来说明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能给下列词语找到近义词朋友。
轻易——________ 索性——________ 居然——________
淘气——________ 茂盛——________ 信赖——________
7、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赞美是一种力量。“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____________诗”是作家郭沫若对白鹭如诗般的美的赞叹;“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是梁启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由衷赞美。
(2)思乡是一种情怀。风雪之夜,词人夜不能寐,吟诵着“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____________”;秋夜江边,诗人愁绪满怀,写下“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
(3)从远古时期开始,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比如这学期所学的《____________》,除此之外,我还读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民间故事。
(4)书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我们爱读书,也要会读书。《论语》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告诉我们要勤学多问;朱熹的“三到之中,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要用心;冰心奶奶指导我们儿童读书写下了九个字,那就是“读书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会查字典。
“潜”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再查_____画。“潜”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隐在水面下活动;②秘密地,不声张:③隐藏,隐蔽。下列句子中的“潜”字的意思分别是: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________
2.在我国的领海区域,发现了敌人的一艘潜艇。________
3.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________
9、阅读《慈母情深》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③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⑥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⑦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⑧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⑨“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
⑩那一天母亲数落了我一顿。数落完,又给我凑足了买《青年近卫军》的钱。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忙碌——__________ 羞愧——__________
【2】④段中的四个“立刻”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⑤⑥两段是“我”灵魂深处震撼之后,对妈妈的认识理解和自我感受,那么,你从中能读出“我”的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徐文长的故事
徐文长本名徐渭,“文长”是他的字,这个字有个有趣的由来。
徐渭不想做官,但是两个哥哥逼他去应考。考场上,他看过题目便一挥而就,文章虽短,却很精辟。剩下许多时间没事干,他便在卷子空白处画上祖先像,又画上供桌和祭品,最后画上他自己穿着举人的服装在祭祖。画完后,他在边上写上“不过如此”四个字。主考官看了卷子,很佩服他的短文,后来看到那幅画,却连连摇头,在卷子上批道:“文章太短脸皮厚,名次排在孙山后。”当然没考取了。
三年后家里人又叫徐渭去赴考,刚巧又遇到了上回的那个主考官。徐渭心里很火,便在卷子上大作文章,列举了科举的种种弊病。他越写越火,文章也越写越长,试卷上写不下,就写在桌面上、凳子上,最后连凳脚上都写满了。交卷时间到了,徐渭把试卷连同桌子凳子一齐背上去交给主考官。
主考官不由得大吃一惊:“你要干什么?”徐渭笑道:“你不是喜欢长文章吗?我就写篇长文章给你看看吧!”这件奇闻很快传了出去,从此,徐渭就被人称为“徐文长”了。
【1】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徐文长”的“长”读什么音?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徐文长在试卷空白处画画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件奇闻很快传了出去”, 这件奇闻指的是什么事?为什么说这件事是一件奇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悲壮的藏羚羊
一提起藏羚羊就让人产生一种联想,想到它轻快敏捷优美的奔跑姿态,想到它一闻到空气中有危险气味时就迅速跳离的动物本性,那是生存的天性,是在残酷生态环境中繁衍的唯一途径。
都知道藏羚羊有高度发达的听觉和嗅觉器官,有修长而有力的优美四肢,可它们胆小如鼠,一遇危险就以每小时三十五公里的速度飞逃而去。
藏羚羊也曾勇敢过,它跪拜过猎人,跪拜过屠杀它的枪口,那是为了腹中孩子的生存;在危急时刻,藏羚羊也会为了保护自己的幼仔,主动地站在幼仔和野狗或虎豹之间,以转移捕食者的注意力,那是母性的勇敢。而我要说的却是藏羚羊的悲壮!
那是一个不幸的年代,一个悲惨的日子。狂风,在旷野呼啸,一队铁马金戈的围猎者,正驱赶着一群狂奔的藏羚羊。那耸立的羚角,那肥硕的身躯,把狩猎者的贪欲刺激的空前膨胀,那屠杀者的阵阵狂呼,夹杂着藏羚羊倒地的声声哀号,把个天地搅的混沌一片,仿佛进入了世界的末日。
这是一场血腥的大屠杀,这是一场生死的大逃亡。没有谁可以阻止贪婪的魔掌,也没有哪位佛祖神灵肯从天而降,拯救弱小的生命逃离厄运!
这是一场残酷的大毁灭,这是一场挣脱死亡的最后一次拼搏。没有谁可以相信屠杀者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没有哪个逃生者能用跪拜的双膝和两行乞求的眼泪感动疯狂的枪戈。
这是强与弱的最后较量,这是生与死的最终裁决。
狂奔,追杀,流血,逃命,死亡……血腥在继续,生命在挣扎……
忽然,藏羚羊停住了逃命的脚步,原来它们奔逃到了一个悬崖峭壁上。下面是万丈深渊,离对面的险峰绝不是藏羚羊一越而过的跨度,后有屠杀,前有死亡!
可怜的藏羚羊啊,刚刚落地三五分钟就能行走,不到一天就能奔跑的藏羚羊啊,它的一生都是活在奔跑与逃亡的路上!而今,它终于跑到了尽头,跑到了生命的终点!
面对悬崖,有几只强壮的羚羊,飞身而越,可惜才越过一半就坠落崖底,哀号声响彻整个山谷……
就在这绝望的时刻,悬崖上的一只老羚羊在羊群中引颈长号,似乎在发号施令,羚羊们立刻列成两队,一队是由这只老羚羊带领的老弱病残,另一队是成年健壮的,只见那只老羚羊后退几步毫不犹豫飞身跃向对面,而另一队的一只强壮的羚羊也飞身跃起,在前面的老羚羊还没有坠落的瞬间,踏着它的脊背再一次跃起,终于越过了山涧,跳到了对岸安全的地方!
就这样,一只老羚羊的坠落,换取了另一只羚羊的生命!
就这样,一只老羚羊的脊背,托起了一个生命,托起了一个生机,托起了一个希望。
一对对,一双双,死与生,生与死,演绎了世间最悲壮的一幕!
山谷中“扑通、扑通”的坠落声和对面山崖不忍离去肃立的逃生者,震撼了整个山谷,也震撼了追杀的屠夫们。
这千古罕见的一幕,令人胆寒,令人肃然起敬。屠夫们忘记了猎杀,呆呆地注视着一对对藏羚羊前仆后继地扑向悬崖,直到最后一只老羚羊高高地举起骄傲的羚角,任身躯的鲜血一滴滴地流淌,没有一声哀号,用冷漠绝望的目光横扫过追杀它们的屠夫们,用世间最优美的身姿,转身跳下了悬崖……消失在云雾深锁的山涧,用鲜血和生命铸成了这一幕永恒的悲壮!
藏羚羊啊,在强敌、绝望面前,在生与死的紧急关头,能用生命做垫脚石,这是何等的机智聪明!用自己的死亡来换取种族得以生存,是何等的奉献牺牲!能战胜胆怯、勇敢抗争,又是何等的坚强无畏啊!
藏羚羊,你不就是这样繁衍不息、代代相传的吗?你不就是这样以柔弱之躯在虎豹豺狼中顽强生存的吗?这悲壮的一幕,是不是要告诉整个世界,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里周而复始地演绎着适者生存的真理?
狂风停止了呼啸,松涛不再轰鸣,藏羚羊最后的一声叹息也消散了、消散了……连同这血淋淋的悲壮一幕!
这千古罕见的一幕,令人胆寒,令人肃然起敬。屠夫们忘记了猎杀,呆呆地注视着一对对藏羚羊前仆后继地扑向悬崖,直到最后一只老羚羊高扬起起骄傲的羚角,用冷漠绝望的目光横扫过追杀它们的屠夫们,转身跳下山崖……
【1】文中“前仆后继”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藏羚羊是悲壮的,请你在文中至少找出三个和这个情景相关的成语。
【3】结合上文,说说你对“就这样,一只老羚羊的脊背,托起了一个生命,托起了一个希望。”这句话的理解。
【4】在你的印象中,藏羚羊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5】摘录一个欣赏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12、读文章,答题。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①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②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③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去。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修改,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但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④“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⑤母亲笑靥(yè,指嘴巴两旁的小酒寓)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是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文思泉涌:_______
笑靥如花:_______
【2】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请分别概括短文中勾画的五处场景。
(1)______(2)______
(3)______(4)______
(5)______
【3】上面的五处场景,哪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______
【4】“骄傲”的意思①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②自豪。
第二段“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这句中“骄傲”一词的意思是____(填序号),我还能用它的另一个意思造句:____。
【5】文章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揭示了中心。请结合你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文中“如此简单”的理解。
________
13、阅读理解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饭不想,忧伤不已。转眼冬天来了,大雪纷纷,姜女想丈夫修长城,天寒地冻,无衣御寒,便日夜赶着缝制棉衣,边做边唱起了自编的小曲:"月儿弯弯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筑长城,哪怕万里迢迢路,送御寒衣是浓情。"
一夜之间,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不知饥渴,不知劳累,昼夜不停地往前赶,这一日终于来到了长城脚下。
【1】以上选段选自______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
【2】文中的孟姜女为什么要去长城呢?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本文选自《松鼠》,作者是_______。
【2】片段围绕“松鼠的窝”依次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松鼠建窝的步骤是怎样的?思考之后,完成下列图表。
【3】“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句中“勉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文风格多样,内容有的简洁,有的丰富;语言有的平实,有的活泼。这段文字内容比较_______,语言更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年画
年画是中国绘画中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因为在年节张贴,贴后能欣赏一整年,故称“年画”。
年画取材广、流派多,可取材于历史小说,如《单刀会》;可取材于传奇故事,如《八仙过海》;还可取材于民俗生活,如《五谷丰登》。在中国历史上,四川锦竹、江苏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的年画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流派”。
年画的绘画语言独特。那画中的各种形象造型都很夸张。比如年画里的娃娃多是“短胳膊短腿大脑壳儿,小鼻子大眼没有脖儿”。年画的用色鲜丽,这从民间“红靠黄,亮晃晃;黄喜绿,绿爱红”的口诀中可见一斑。
年画都有寓意,有的利用画中事物的象征意义,有的利用事物的谐音。如用松、鹤、桃象征长寿,用菊花象征吉祥,用翠竹象征高洁。年画《平安富貴》,画的是大花瓶中插着一束牡丹花。“瓶”字发音同“平”,牡丹花象征富贵,整幅画的寓意就是平安富贵。年画《连年有余》,画的是一位憨态可掬的娃娃手拿莲花,怀抱一条大鲤鱼,“莲”与“连”同音,“鱼”与“余”同音,寓意是连年有余,生活富足,这些寓意广为人知,成为大家贴年画、送年画的依据。
千百年来,年画是中华传统节日的装饰,是人民美好情感的寄托,是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古老的年画将永远熠(yì)熠生辉。
【1】填空。
①第2-5自然段是从年画取材广、流派多,______,______,以及年画的作用这四方面来介绍年画的。
②年画可取材于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
①“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是(______)的意思。
A. 久负盛名 B. 可见一斑 C. 广为人知 D. 熠熠生辉
②第3自然段画线语句,是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年画(______)
A.取材广泛 B.造型夸张 C.用色鲜丽 D.都有寓意
【3】读最后一段,运用其中的语句,表达出年画的作用。
年画,装饰着______,寄托着______,传承着______。
【4】从下边两幅年画中选一幅挂在爷爷房间。用简练的词语告诉爷爷年画寓意。
“爷爷,我送您第_____幅年画,寓意是祝您_______。”
16、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②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③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④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⑤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⑥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纵横交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惶惑无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主要是什么描写,这样的描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那只螃蟹不幸而又幸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父爱之舟》节选
【1】节选的自然段给我们描绘了哪个场景?用自己的话概括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此时你就是文中的“我”,看到父亲的背影,你的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怎样的想法,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比较特殊,你认为如果去掉开头和结尾,直接来写父亲和我的事情,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作者的资料,想一想,作者后来的学习历程及成就和这段往事有关吗?为什么?
阅读链接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从无锡师范初中部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1936转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李超士等名家学习中、西绘画。1942毕业后任大学助教。1946年考取公费赴法国留学。1947-1950年,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进修,并在卢佛尔学校学习美术史,各项成绩优异。1950年回国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协会常务理事,是我国著名的画家、美术教育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说起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 )了,我们就( )到地道里去,让他们( )个空;敌人( )了,我们就从地道里( )来,照常( )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1】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动词。
【2】用“____”画出语段的中心句。
【3】将描述地道总体结构的句子画上“﹏﹏﹏”。
【4】读完语段后,我们知道了地道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作用。
【5】回顾课文,地道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用一个成语,作为这个片段的小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蔺相如躲着廉颇,是因为( )
A.廉颇不如秦王厉害,自己不怕秦王,当然不怕廉颇。
B.怕两人闹矛盾,而削弱赵国的力量。
C.自己之所以位置比廉颇高,凭的不是指挥战斗的本领。
【3】蔺相如是怎样躲着廉颇的?
_________
【4】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各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
20、用词语“勉强”的不同含义分别造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紫红的小果实让太阳烘烤得熟透了。(改成“把”字句)
23、活用古诗。人们常用“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赞美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你能借用古人的其他诗句来赞美下面这些事物吗?从下面事物中挑选2个写一写。(4分)
庐山 西湖 枫叶 柳树 小草 春雨 母爱 梅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