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汉字中,第六笔的笔画不是竖的一项是( )
A.罪 B.匣 C.蔽 D.播
2、读读词语,画去与其他词语不是一类的词。
(1)梅花 桂花 芍药 菊坛
(2)大雁 麻雀 老鹰 飞禽
(3)凶恶 善良 魁梧 自私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强烈的日光 清冷的黄昏 明亮的月夜 寒冷的冬晨
B.闲逸的心情 疲惫的眼神 活泼的性格 苦涩的泪水
C.细腻的绒毛 蓬松的小鸟 密切的关系 晴朗的夏夜
D.偏僻的地方 奇妙的事情 极端的语言 暖和的火盆
4、写出歇后语中表达含义的同音字。
(1)外甥打灯笼——照舅( )
(2)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
(3)隔着门缝吹喇叭——鸣( )声在外
(4)上鞋不用锥子——针( )好
(5)和尚打伞——无发( )无天
5、形近字
糖(____) 陪(____) 暑(____) 竞(____)
杈(____) 塘(____) 部(____) 署(____)
6、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把雨或雪的的形成过程写在括号里。
水蒸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情境填歇后语。
母亲起了一个大早,赶了那么远的路,只为了让路过家乡车站的女儿能够尝一碗母亲亲手做的汤,这真是“千里送鹅毛——________”啊!
8、根据课文内容或语境填空。
(1)新华社8月11日消息:习近平主席对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在指示中,他引用了《悯农》中的后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这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朱用纯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_____________。”南宋大教育家朱熹也曾指出读书要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口到”,他在《观书有感》中留下了这样的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 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要多读书,好读书,还要会读书。
9、课外阅读。
狼蛛的猎食
①我在实验室的泥盆里,养了好几只狼蛛。从它们那里,我看到狼蛛猎食时的详细情形。它的身体藏在洞里,脑袋探出洞口,目不转睛地注视前方,腿缩在一起,做着准备跳跃的姿势,它就这样在阳光下静静地守候着,一两个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②它的猎食的技巧以及敏捷的身手令人叹为观止。如果看到一只可作猎物的昆虫从旁边经过,它就会像箭一般地跳出来,狠狠地用它的毒牙咬猎物的头部,然后露出满意又快乐的神情。那些倒霉的蝗虫,蜻蜓和其他许多昆虫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做了它的盘中美餐。
③狼蛛很有为在洞里没有任何帮助它猎食的设备,它必须始终傻地守候旁边这块土地上,虫、蜻蜒之类多得很,并且它们又总是那公不谨慎,总有机会刚好跳到狼妹旁边。所以狼蛛只需等待,时候一到,它就立刻蹿上去捉住猎物,将其杀死,或是当场吃掉,或者拖回去以后吃。
④虽然狼蛛经常是“等而无获”,但它的确不大会受到饥饿的威胁,因为它有一个能节制的胃。它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吃东西而不感到饥饿。比如我实验室里的狼蛛,有时候我会连续一个星期忘了喂食,但它们看上去照样气色很好。在饿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并不见得憔悴,只是变得极其贪婪,就像狼一样。
⑤在狼蛛还年幼的时候,它还没有一个藏身的洞,不能躲在洞里“守洞待虫”,不过它有另外一种觅食的方法。当小狼蛛看到一种它想吃的猎物,就冲过去蛮横地把它赶出巢,然后紧追不舍,那亡命者正预备起飞逃走,可是往往来不及了——小狼蛛已经扑上去把它逮住了。
⑥狼蛛小时候身体比较轻巧,行动不受任何限制,捕食动作极敏捷。虽然苍蝇常常歇在两寸高的草上,可是只要狼蛛猛然一跃,就能把它住。猫捉老鼠都没有那么敏捷。
(节选自《昆虫记》,有改动)
【1】结合选文,说说狼蛛的哪些特点“像狼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叹为观止”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词语中包含了作者对狼蛛( )情感。
【3】第①段画横线句子,作者在描写狼蛛捕食时,运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
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段“虽然狼蛛经常是‘等而无获’”,“经常”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军神(节选)
①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在桌后。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你叫什么名字?”
②“刘大川。”
③“年龄?”
④“二十四岁。”
⑤“什么病?”
⑥“土匪打伤了眼睛。”
⑦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他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人。
【1】故事发生的地点在________,人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事情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先后用两个词_______、________形容沃克先生的神情。说说为什么他有这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
【3】简短的对话有以下作用:
①表现了沃克医生的________,②表现了刘伯承的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真的,它们可[ ]僵硬的符号,[ ]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你看吧,每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看到“太阳”这两个字,你能(感触 感觉 感受)到热和力,而望见“月亮”,眼前又闪着清亮的光辉。“轻”使人有漂浮感,“重”字一望而沉坠。“笑”字令人欢快,“哭”字一看就像流泪。“冷霜”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深”两个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森林或(宁静 幽静 僻静)的院落。当你写下“人”这个字的时候,不禁肃然起敬,并为祖先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笔画组成的美妙图画,这些有横竖撇捺构成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免费资源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y.Com 课件|教案|试卷|无需注册
【1】在文中的[ ]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在文中的( )内用“√”选择恰当的词语或注音。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肃然起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赞叹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将这段文字分为三层。
【5】这段话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请将其摘抄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作者的眼里,汉字是美妙的图画、奇妙的组合,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对不同的汉字产生了不同的感受。请模仿文中画“——”的内容,自选两个词语写出自己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段文字在朗读时,应当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洁白的木槿花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为什么我的母亲对木槿花这么有感情,是因为有一个关于木槿花的感人的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唯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决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称一称,竟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秘密:木槿花是普通的中药,并不值钱。母亲哇的一声号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母亲临终时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1】“为什么我的母亲对木槿花这么有感情,是因为有一个关于木槿花的感人的故事。”
这个句子是一个过渡句,作用是___________。
【2】“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是神态描写,说明木槿花对母亲触动很大。
B.这句话是说母亲年纪大了,脑子不好使了,说话也哆哆嗦嗦的,爱动感情。
C.这句话说明母亲痛悔自己竟不明白廖医生的良苦用心,不知道廖医生谎称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并收购木槿花,目的是使自己能心安理得地接受帮助,坚持为儿子治病。
【3】以下是有关母亲的描写,说说母亲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1)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象征着人世间纯洁善良、扶弱济困的美好情感。(_____)
(2)本文结尾点题,与文章的题目相照应。(_____)
【5】请从母亲和廖医生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事例,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风,跌倒了
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
才有了滋润大地的雨水
太阳,跌倒了
才有了静谧的
夜晚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美丽——( )——( )
静谧——( )——( )
(2)小鹦鹉,学说话。
滋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所写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妙笔生花(接着往下写一写)
________,跌倒了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跌倒了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父亲的招牌动作
我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小学老师。我刚学走路时,常被父亲的手指牵着。父亲只温柔地伸出一根食指让我抓住。抓着那指头,我总是感到很安全。倘若我抓不紧摔倒了,父亲仍只是伸着那根食指,等着我自己从地上爬起来。那时候我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凡事得靠自己。
父亲教书认真,对我尤其严格。批改我的作文时,他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他总是威严地伸出一根食指,指到作文本上。指点我将作文改得更好,让我紧张得直冒汗,这种紧张的感觉有时让我受不了。后来父亲不教我了,我当时庆幸地想,好在父亲只教了我一年。但如今,我也庆幸地想,好在父亲教了我这一年。
上了初中,我仿佛走出了父亲指尖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直到那年我参加高考,父亲送我到考点,我知道父亲会和其他上千名家长一道,在校门外的树下一直等到我们走出来。当我独自走进校门十几步远,我觉得越来越紧张,猛然回头,只见校门口密密麻麻的人群中,却有一根食指坚定地、有力量地伸出,那是父亲的招牌动作!我心里顿时就踏实了,转过头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大学毕业,我要离家远行工作,那天清早,寒风凛冽,呵气成霜。父亲送我到车站。好不容易挤上火车在靠窗的座位坐下,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我,心里不免有些空落落的。忽然,我听到车窗上“笃笃”的声音,原来是父亲踮着脚尖站在窗外,用右手食指的指尖急匆匆地敲打着窗子。然后,他凑到窗前重重地哈了一口气,窗玻璃上立即朦胧了一小片。我看不见父亲那沧桑的脸,却看见了一个字——“信”。那是父亲用指尖在窗外一笔一划地反过来写的。我明白,父亲是让我多往家写信,我朝窗外的父亲重重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我总会想起父亲伸出的那根食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 )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 )着我,曾经在大考来临前( )着我,曾经在旅途孤独中( )着我。
后来,我也做了父亲。当我的孩子开始抓住我的食指学习走路时,我才体会到,我给孩子的,绝不仅是一根手指的力量……
【1】填空。
①父亲的招牌动作是:_____。
②围绕“父亲的招牌动作”,作者在1~4自然段回忆了四个场景。照样子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些场景。
场景一:刚学走路时,父亲只让我抓住他的食指,摔倒了也等着我自己爬起来。
场景二:批改作文时,父亲威严地伸出一根食指,_____。
场景三:参加高考时,父亲_____。
场景四:离家远行时,父亲_____。
【2】在“离家远行”这一场景中,对父亲的 描写表现出了他对“我”深深的爱,请在文中至少找到两处,用“ ”画下来。
【3】选择。
①第5自然段是对前面四个场景的总结,请结合场景内容,照样子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序号填入括号。
从那以后,在风雨人生中,我总会想起父亲伸出的那根食指,它曾经在泥泞的道路上(D)着我,曾经在浩瀚的学海里(____)着我,曾经在大考来临前(____) 着我,曾经在旅途孤独中(____)着我。
A.温暖
B.鼓励
C.指点
D.牵引
②为突出父亲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影响,短文是按照(____)记叙的。
A.事情发展顺序
B.时间顺序
C.游览顺序
③下面关于本文结尾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多选)。
A.从全文看,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相照应
B.结尾很妙,写出了父爱在两代人之间传承
C.结尾不好,应把孩子学走路写得更具体
【4】结合短文内容或写作目的,为短文换一个题目。
换成:《_____》
15、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 )的果实( )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你们看它( )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1】把语段中的句子补充完整。
【2】花生的可贵之处用一句话概括为:_____________ 。
【3】画“____”的句子是父亲教育子女要学习花生___________的品质。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端午节的传说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Ok,请你一边吃粽子,一边听我讲一讲端阳节的故事:
战国中后期,楚国仍然相当强大,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强大障碍。为了削弱楚国的实力,秦国使用了各种手段。当时的上大夫屈原很受楚王器重,但在关东六国伐秦失败后,楚国出现了亲秦和亲齐两派。亲齐的屈原遭到了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亲秦派的反对,得到秦国贿赂的靳尚等人不断在楚王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楚国都城。
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便死在秦国。继任的楚顷襄王同样改变不了楚国迅速败亡的局面,楚国只是苟延残喘到了公元前278年,秦国才最终攻下楚国郑都。
这时,屈原在江南流放中接连听到这些坏消息,万念俱灰,在五月初五这一天,空怀满腔爱国热忱的诗人投入了今湖南省汨罗江里。江上的渔夫和岸边的百性,听说屈原投江自尽,纷纷到江中打捞,他们唯恐江中的鱼虾吞食了屈原的尸体,便拿来粽子、鸡蛋投入江中喂鱼。
从此,每年这一天,人们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1】屈原是________时期______国的上大夫。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屈原带领将士在关东六国伐秦失败后,楚国出现了亲秦和亲齐两派。
B.亲齐的屈原遭到了以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亲秦派的反对,得到秦国贿赂的靳尚等人不断在楚王面前诋毁屈原。
C.战国中后期,楚国仍然相当强大,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强大障碍。屈原是当时楚国的上大夫,很受楚王器重。
【3】端午节是怎样演变而来的?有什么习俗?
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因我那长期卧病的母亲未能给我备齐行装。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鲁迅笔底的乌篷船对我也永远是那么亲切。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老天不负苦心人。”我认为本文中的“苦心人”是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是因为这条小船( )
A.承载着浓浓的爱
B.对“我”来说太熟悉了
C.是“我”的亲人——姑爹的
D.虽然不精致,但是很好用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 jiŏng jiŏng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鸟儿街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晴:“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里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着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全部课程了。”“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天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朗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1】注音或写汉字。
陨落(_______) 夭折(_______) jiŏng jiŏng(____________)有神 cuì(_________)弱
【2】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也许很cuì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一句,你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慈母情深(节选)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文中的两个破折号是表示________。
【2】“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是妈妈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极其________的母亲。
【3】文中画线句是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位非常________、辛苦的母亲。
【4】画线句子连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体现了作者内心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能描绘身边景。
课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让我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致:“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了。”……我也能仿照这样的写法把身边的景描写具体。
(1)周末的街头,热闹极了。 ______
(2)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榕树。 _______
21、母亲大声说:“有事快说,别耽误我干活。”(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成长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旅途,快点长大是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你想象过二十年后你会变成什么样吗?今天就让我们乘坐时光机,去看一看二十年后的你自己吧!要求先列提纲再完成写作,不少于350字。
习作提纲
题目:
开头:
中间: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