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话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不同,它是( )
A.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B.“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
C.“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D.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
2、《水浒传》中,因攻打祝家庄而上梁山的女将领是( )
A.顾大嫂
B.扈三娘
C.孙二娘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香飘十里 风花雪月 理直气状 津津有味
B.难以置信 振天动地 同心协力 理所当然
C.人影绰绰 负荆请罪 诗情画意 美中不足
D.清波漾漾 相依为命 决口不提 天南海北
4、玩味书香,按课文内容填空。
(1) 这篇散文按 安排写作的顺序,作者先写 看海潮时的情景,再写 看潮水的情景,最后写 。从不同的位置,反映出潮水的不同情景。
(2)《江畔独步寻花》是 朝大诗人 的作品,其中的“寻花”是 的意思。诗中表达作者对眼前的美景爱不过来的情感的两句诗是: ,
《书湖阴先生壁》宋朝诗人 的作品,这首诗中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把眼中的美景赋于人情,让人读来自然,堪称神来之笔,这两句诗是: , 。
这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情的古诗,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5、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把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忐忑不( ) 自( )自受 心( )肉跳 汹( )澎湃
1.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 )
2.心神不安的样子。 ( )
3.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担后果。 ( )
4.形容波涛声势浩大的样子。 ( )
6、读拼音,写词语。
1.乡下的爷爷说,今年的地里打了很多liáng shi (_________)。
2.我gū jì(_______),他们是用这种方法shā sǐ(_________)了xì jūn(________),保住了这些生物。
7、在下列俗语后写出相应的成语。
打开天窗说亮话__________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__________
8、根据意思写词语。
1. 不真诚;表里不一。(_________)
2. 抱歉的心情。(_________)
3. 指极短的时间。(_________)
4见识少;没经验。 (_________)
5. 形容声音突然终止。(_________)
6. 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_________)
9、阅读理解。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1】读完巴迪的诗,母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人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两人的评价虽然不同,但其共同的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文中画横线句子,假如你是巴迪,听了父亲的这句话,你心里会想些什么?把你的心里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完成练习。
自从八岁时的一场车祸使她只能一瘸一拐地走路后,自卑就如山一样压得她抬不起头来。她一年年地长大,也一年年地沉默。
就这样一路读到了初二,她的班级来了位朱老师,一天,放学后她正整理书包准备回家,朱老师走了进来。
小樱
老师亲切地叫着她的小名
你能帮老师一个忙吗
什么忙啊
她紧张地问道
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惊恐
“老师想请你帮忙给花浇浇水,老师太忙了,你可以帮帮老师吗?”
“好的!好的!”她激动得脸都红了。
朱老师家的院子里摆满了山茶、丁香、凤仙花……她特别偏爱的,却是一株不认识的植物,它有着清秀挺拔的枝干,长着狭长的叶子。她一直渴望知道,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
终于有一天,当她再次给它浇水时,惊喜地发现,花开了!那是一朵纯白的喇叭形的花,优雅地立在枝头,如天鹅般顾盼生姿……
“好看吧?这是百合。”不知何时,老师已走到她的身边,轻轻地揽住了她的肩膀。她无言地点了点头。“它的花盆好看吗?”老师接着问。
她下意识地注视着花盆,她从没注意过这花盆,那竟是一只废弃的破脸盆,锈得连边都没有了。
“一盆花能开成什么样子,起决定作用的是种子,而不是花盆……”老师温柔地对她娓娓道来。
那一刻,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豁然开朗。从那以后,她就像换了个人似的,成绩突飞猛进,优秀得令人望尘莫及……
是的,再破的花盆也能开出美丽的花。因为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花盆”,而是“种子”。
【1】给短文第3、4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
【2】请在文中找出描写小樱在“浇花”这件事情中的心理变化的词语。
惊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豁然开朗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拟人
B.对比
C.夸张
D.排比
【4】“似乎有一束强烈的阳光,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________照亮了她“布满阴霾的心”,使她明白:再破的花盆也能__________,起决定作用的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决定一个人一生的不是_____,而是__________。
【5】从文中老师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的老师。
11、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zú cù)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huá huā)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huǎng huàng)。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pō bó)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认真读短文,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读音,用“√”标出来。
【2】请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并将其填在括号里。
反义词:簇拥——____ 近义词:沉寂——____
【3】请用“______”画出威尼斯的静态之美。
【4】《戚尼斯的小艇》这个片段通过______和静态两个方面的描写,体现出“人动则艇动,人静则艇静”的特点,突出了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十里飘香,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里香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于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这个文段选自《_____》。
【2】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_____________
【3】用“ ”线画出写桂花落下来像下雨一样的句子。
【4】一个“浸”字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
【5】“好香的雨”指的是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xiāo huǐ( )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qīn lüè( )军fèng mìng( )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lǒng zhào( )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用“﹏﹏”线画出作者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3】细读短文二三句,你从“凡是”“统统”“任意”这三个词语中体会到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感情,朗读时要读出________的语气。
【5】一直以来,“要不要重建圆明园”备受争议,据调查,有90%的人持反对意见,请你为他们阐述一下反对重建的理由:_______________。
14、《圆明园的毁灭》片段,回答问题。
园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因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照各地名胜建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2】由选段可知,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_____。
【3】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介绍了圆明园中的建筑和景物,其艺术风格不仅富有诗意,而且还中西结合。
B.写出了漫步园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喜爱和赞叹之情。
C.这段话为后文圆明园遭到毁坏作铺垫。
D.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
【4】仿写选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们的校园很美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圆明园的毁灭在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B.这个事件是英法联军侵略我国的罪证。
C.这个事件说明英法联军武力强大。
D.这个事件揭露了帝国主义者蛮的强盗本性。
15、课内阅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别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国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照样子,写词语。
亭台楼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珍异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写出了人们漫步圆明园的感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句,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美文赏析。
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了,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运终于落到了他的头上,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他自己也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当他终于逃出虎口时,他已经成了残废,从此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时遇到他的,见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听身世。听他说罢,我早已泪流满面,发出了他曾经有过的同样的叹息:
“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
谁知他正色道——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难的王子撑着拐杖远去了。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啊,太可怕了……”
(1)为加粗的字注音。(5分)
禀告( ) 厄运( )掳去( ) 撑着拐杖( )( )
(2)这则寓言中讲述了一个怎样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举几个例子。
(4)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才能培养坚韧的意志吗?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无意井
很久以前,在石门山东山脚下住着一个靠采药为生的老汉,叫周声。几十年中他识得了上千种药。他采的药送给镇上的药铺,一年中只要够吃饱肚子就满足,余下的钱全替贫苦的人垫付药钱。
这天,周声在山涧采药,发现一条满身红黑斑有酒杯口那么粗的毒蛇和一只碗口大小浑身青白相间的青蛙对峙。青蛙的一条前腿已被咬伤,裂开的伤口露出粉嫩的肌肉。毒蛇不断地吐出黑色的信子,准备发起猛攻。青蛙吸足了气,把身体鼓得像只球,来显示自己的体壮,可毒蛇不买账,眼看青蛙就要成为毒蛇的美食,周声挥起手中药铲,三两下将毒蛇打死,掏出随身带的小刀将毒蛇开膛破肚,取出蛇胆装入小罐中。正准备走,一看青蛙还趴在石头上,抬头看着他。他弯腰捧起青蛙,用针把青蛙裂开的皮小心缝合起来,然后从药篓中找出草药,用嘴嚼成糊状,敷在青蛙的伤口处,又从衣角撕下一条布将伤口轻轻包上,这才把青蛙放下。
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烤得人皮肤发焦,周声又到山上采药。他带的水早就喝完了,正准备回家,突然发现山坡上躺着一个人,跑过去一看,是个过路的讨饭老汉。必须先弄点水使老汉苏醒过来。可这山坡上哪有水呢?只有到山下去找了。他把老汉抱到一片平地上,刚一转身,发现身旁不远处有一口水井。周声赶忙过去,取下随身带的葫芦装满了水,他喝了一口,清凉甘甜,十分解渴,便一口一口地喂老汉喝。不一会儿老汉醒了过来,他又掏出一块吃剩下的玉米饼子递给老汉,老汉三口两口吃完了,又喝了几口水,慢慢坐了起来,对救命恩人千谢万谢。周声接过水葫芦,回身准备再灌一葫芦,可刚才那口井却不见了,周声觉得很是奇怪。
从那以后,周声上山挖药,只要觉得口渴身边就会出现一口水井。村里打柴的和放牛的也常常无意中遇到此井。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称它为“无意井”。几十年过去了,直到周声成了周老汉。一天又遇到此井,他灌了一葫芦水,坐在那里两眼直盯着那口井,想看这井究竟是怎么回事。瞬间那口井变成了一只大青蛙,冲周老汉亲切地叫了两声后便跳走了。周老汉终于明白了,那口“无意井”原来就是他救过的那只大青蛙,它是在报答周老汉和那些打柴、放牛的穷人。
【1】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1)对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买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故事内容给下列自然段的主要信息排序,没有主要信息的请补充完整。
(______)周声是个乐善好施的采药老汉。
(______)这口奇怪的“无意井”此后总是在周声需要时出现。几十年后,周声才发现原来这口井就是那只他救过的青蛙所变。
(2)周声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造性复述时,在故事比较简略的地方可以展开追问与想象。读句子,联系全文想想青蛙会怎么说、怎么做。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瞬间那口井变成了一只大青蛙,冲周老汉亲切地叫了两声后便跳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你能用上成语、谚语或格言来说一说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小芳去东莞某动物园研学后收集的资料,阅读资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广东省部分珍稀动物现状
中华穿山甲: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素有“森林卫士”之称,数量稀少,属于濒(bīn)危动物。中华穿山甲在广东南岭的主要活动范围位于拟设南岭国家公园范围——现天井山林场,穿山甲主要食物为白蚁。
鳄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也因此被称为“爬行动物中的活化石”。全球鳄蜥野生种群数量不足1400只,中国鳄蜥野生种群数量约有1200只,而南岭就是鳄蜥最主要的栖息地之一,其中广东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鳄蜥野生种群数量约770~875只,占全国野生种群的2/3左右,和国内其它野生鳄蜥种群相比,它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野生鳄蜥种群。
黄腹角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雉类,享有“鸟中大熊猫”的美誉。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分别的美誉。广东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多次发现黄腹角雉的活动动态。
[材料二]中国濒危野生动物现状调查表
名称 | 数量 | 主要活跃地区 | 类别 | 食物 |
大熊猫 | 不足2000只 | 中国 | 熊类 | 竹子 |
朱鹮 | 1万只左右 | 中国 | 鸟类 | 小鱼、泥鳅等 |
雪豹 | 4500只左右 | 西藏地区 | 豹类 | 岩羊、盘羊等 |
【1】下列对于“濒危动物”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
A.濒危动物泛指珍贵、濒危或稀有的野生动物。
B.濒危动物存在灭绝危险。
C.濒危动物是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D.濒危动物指具有攻击危险性
【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22年和2023年多次发现活动动态的黄腹角雉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
(2)朱鹮的主要活跃地区在中国,它的食物是小鱼、泥鳅等。( )
(3)材料二介绍的三种濒危动物总数超过20000只。( )
(4)如果岩羊、盘羊等动物灭绝,雪豹也将灭绝。( )
【3】根据材料内容填空,并在“括号”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素有“森林卫士”之称的、被称为“爬行动物中的活化石”及“鸟中大熊猫”的动物分别是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
【4】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没有运用 ________的说明方法(多选: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球是人类与动物的共同家园。为了保护这些濒危野生动物,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请你拟一条宣传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19、慈母情深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 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你找谁?”一个老头对我大声嚷。
“找我妈!”
“你妈是谁?”
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那儿!”
老头朝最里边的一个角落一指。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湊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这几段话选自作家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是( )描写,突出了母亲挣钱十分不容易。
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环境描写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母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选文最后一自然段(画横线)的理解,判断对错打√,×。
(1)这段话连用了三个“我的母亲”, 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_____)
(2)这句话说明母亲看到儿子后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挣钱很丢人,所以她很吃惊地望着母亲。(_____)
(3)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_____)
(4)“我的母亲的眼睛”一词置后,表明作者的惊叹、突出母亲的疲惫,作者不敢相信母亲工作环境如此恶劣,突出慈母情深。(_____)
【5】此时,你想用什么古诗句表达自己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爬出地面来,蝙蝠不敢飞出来从黑暗的地方。(请在原句上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答题。
1.一天没吃饭,可把我饿坏了。(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都说元宵好吃。(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读一读,仿照例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巨石呈半球形,像一个竖着的巨型馒头。
我爱大海,它那无边无际的空旷,仿佛使我看到它的伟大胸怀。
那高大的烽火台,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
(2)众多游人来西湖来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
这就是人间天堂。(请把这句话改写成反问句。)
改写:
联系上面的句子,你认为哪一句更符合上面句子的语境,为什么?
23、妙笔生花。(25分)
三个男同学去打篮球,路上遇到一个乞讨的小女孩,女孩在地上用粉笔写着“我因为出来旅游钱包被偷,请资助我”。其中一名男孩给了女孩10元钱。另两名男孩说这个男孩上当了,因为出来旅游不会带着粉笔。
读了上面的一段文字,请你以诚信和善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