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茂名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花生的价钱便宜       他总想占公家的便宜

    B.厦门气候温和,十分宜居。       李老师说话很温和

    C.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小刘为人很实在

    D.数码相机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东西了。       她的玩具大家都没见过,感觉挺新鲜的。

  • 2、下列作品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示儿》《己亥杂诗》《枫桥夜泊》

    B.《山居秋瞑》《观书有感》《已亥杂诗》

    C.《蝉》《已亥杂诗》《观书有感》

    D.《渔歌子》《己亥杂诗》《题临安邸》

  • 3、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诺  矮  瞌  擞 B.矮  瞌  擞  诺 C.矮  瞌  诺  擞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shè shì     zhuāng jia     shēng cún     fán zhí     yù fáng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5、 读拼音,写词语。

    满分5 manfen5.com

     

     

     

  • 6、将句中画线部分换成一个四字词语。

    (1)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7圈多,真是很难让人相信。(______

    (2)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连根小草也不生长。(______

    (3)有国才有家。只有保卫好我们的祖国,我们才能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______

  • 7、日积月累。

    1.古诗文中常有反映当时人们生活情形的佳句,如“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描写的是普通人的生活;“夫不可陷之盾与 ________________”“人有耻,则________”“________,小人长戚戚”阐述的则是人生哲理。阅读经典,方能成就人生。

    2. 观________烽烟,识________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

  • 8、看拼音,写词语。

    ɡāo bǐnɡ_____ jiāo shuǐ_____ yùn wèi_____ fēn fù_____

    lǎn duò_____ xié tiáo_____ qīng chéng_____ shì yí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赏析苑。

    滴水穿石的启示(片断)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shǔ shù)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jiāo jiào)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rēng réng)然坚持每天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标出括号中正确的读音。

    2文中挥毫作画意思________,“坚持不懈意思是________

    3文中不教一日闲过的意思是________。在你的积累中,也表达这一意思的名句有________

    4读文中画“________”的反问句,把它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顽石指的是________,“滴穿指的意思是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看,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本选段的作者是___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颜色有:( )( );写了鸟的不同姿态有:( )( )

    【3】“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个句子中的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

    (2)第二个“天堂”理解为( )

    A.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

    B.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 11、材料阅读。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五年级开展了“讲好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宣讲活动,大家都为这次活动进行了积极的准备。五年一班张晓伟同学通过网络了解了“长征精神”的具体含义,并准备以《丰碑》

    这个故事为自己宣讲的主要内容。下面是他搜集的具体材料:

    材料一:“百度”搜索:

    长征精神,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创造的革命精神。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创造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材料二:

    丰碑

    ①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蛇。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道。等待着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③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④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⑤“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⑥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⑦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⑧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⑨“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⑩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想讲好《丰碑》的故事,首先要把握好故事的主要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中有很多处环境描写,张晓伟同学觉得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可以去掉这些语言,因为这些语言与故事情节并没有多大关联,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你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握好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线索,往往能使故事情节讲述得更加生动。请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梳理将军的情感变化。

    对将军的描写

    主要描写方法

    情感变化

    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的考验?将军思索着

    心理描写

    担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将军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边的肌肉抽动着。

    神态描写

    _____

    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_____

    _____

    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_____

    _____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语言描写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

    崇敬

    将军什么话也没有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

    _____

    _____

    【4】“丰碑”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纪功颂德的高大石碑”,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画线部分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次宣讲活动主题是“讲好长征故事传承长征精神”,请你从材料一中提取关键信息,为张晓伟同学的宣讲内容“长征故事一《丰碑》”设计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挪树

    ①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②“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③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的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铲断了!他又伦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④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⑤“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⑥“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⑦“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⑧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⑨“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⑩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第二天,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腊梅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序号。

    A.万花纷谢 B.伤筋动骨 C.丰满秀美 D.枝折叶落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③段有两个错别字,请过来改正。

    ①漫延的“漫”应改为:____

    ②伦起的“伦”应改为:____

    【3】文中第①段“我劝老花匠挪一挪那株衰弱的千金”。句中的“千金”在文中指____

    【4】挪树前后,作者的心情变化多端,开始问“腊梅会挪死吗?”时心情是____的,到老花匠铲主根时“它会死吗”时心情____,然后看到独立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立着时“它会死吗”时变得____,最后看到腊梅新生,作者的心情是____的。

    【5】读读最后一段,想想画“﹏”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相信那株腊梅一定会重新绽放、重获生机的。

    B.作者觉得那株腊梅会在冬天死掉,只剩干枝。

    C.作者认为那株腊梅比其他的矮小,不一定能活下来。

    【6】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A.本文赞美花匠的技艺高超,表达了对花匠的敬佩之情。

    B.本文赞美腊梅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注与喜爱之情。

    C.本文赞美腊梅在花匠的帮助下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表达了我对腊梅的喜爱之情。

  • 13、课外阅读。

    母爱如粥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的儿子因车祸变成了植物人,她每天都和她的儿子聊天,给他讲一些他小时候的故事:光着屁股在小河里游泳被虾刺伤了屁股,赤着脚丫蹿到树上吃桑甚被毛毛虫咬得浑身疙瘩,等等。他都已忘了的事情,她总是记忆犹新,如数家珍。

    她每天总是会利用一大部分时间来给他熬粥。用那种最长最大、颗粒饱满、质地品莹、略带些翠青色的米粒,一粒一粒精心挑选,如果偶尔一不小心手指沾起了两粒,她会将它们重新放进米堆,重新挑选。她把那些米洗得很干净,然后放进一只棕色的瓦罐,倒上沉淀过的泉水,用柴火慢慢熬。火不能太猛,否则粥会受热不均匀。她把火侍候得温顺而精致,宛若一位恬静娴雅的江南女子。

    熬一锅粥,通常要花费两个半小时。她小心翼翼地把粥倒进一只青花瓷碗里,一边晃着脑袋,一边对着粥吹气,吹到自己呼吸困难,粥才凉了。她微笑着用汤匙喂给儿子吃,可是儿子闭着眼睛,漠然地拒绝了她。她并不生气,微笑如昔。

    第二天,继续拣米,熬粥,吹冷,继续接受拒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手指已经变得粗糙而迟钝,她摇晃着的脑袋已经白发丛生,她的力气也大不如从前,往往是粥冷到一半时便已经上气不接下气,必须借助蒲扇来完成下一半的降温。可是儿子依然冷漠地拒绝她。她一直微笑着,始终没有留下一滴眼泪。

    这种热情与冷漠对峙持续了八年零七十三天。第八年零七十四天,她正和儿子讲着他小时候的故事,儿子突然睁开眼睛,不太清楚地说了声:“妈妈,我要喝粥。”她顿时泪如雨下——那是自从医生宣布他脑死亡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医生说,像他这种情况,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

    儿子那天吃到了母亲熬的粥,其实并不像她描述的那么好吃,有微微的糊味,而且还带有咸咸的眼泪的味道。可想而知,母亲是多么

    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三个月之后,就在儿子完全可以生活自理之时,母亲撒手人寰。临走时,她握着儿子的手,笑容安详而从容。儿子在清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母亲的病历,其实早在七年多以前,在儿子昏睡一年之后,不幸又一次降临了这个家庭——母亲被确诊为肝癌晚期。

    是什么信念可以支撑一位肝癌晚期的女人与病魔对抗了七年?医生说这是个奇迹。儿子知道,创造奇迹的正是——那可怜而尊贵、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1】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母亲对儿子的照料。

    【2】文中母亲创造的“奇迹”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第2自然段,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6自然段写粥不好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

    【5】第5自然段为什么要写“八年零七十三天”“第八年零七十四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最温暖的亲情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传来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老王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备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去……”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说“知道了,知道了。”说完就挂了电话。

    老王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有寒潮,你加衣服了没有?”寒风阵阵,穿过窗户的缝隙吹进室内,老王还来不及答话,就打了一个打喷嚏。

    母亲听到儿子的喷嚏声可急了:“已经感冒了吧?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老王赶紧截住母亲的话:“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呀?”老人回答道:“雪还在下呢。”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的儿子,却忘了匀一些关怀给住在北风起处的故乡的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儿发愣。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漫不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絮絮叨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1自然段“一整夜都没有睡好”“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这两处细节描写中,可以体到______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老王“不由自主地愣住了”的原因,用波浪线画出来。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这样的结尾具有照应题目、深化主题的作用。

    【5】短文中的人和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写写你的感想。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小天地。

    《古人谈读书》节选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在原文“ ”上把文言文补充完整。

    【2】读课文,想一想,填一填。

    (1)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回顾旧知,此句中“________”字也可以理解为“我”的意思;“尝”是“曾经”的意思。看注释,“谓”的意思是__________,代字入词,“余尝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我说了什么?连词成句,可以知道“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既”可以组词为“既然”,将其代入原文,“心既到矣”的意思就是________,读书时最重要的心都到了,那自然而然,眼口会怎么样?连起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的意思是_________

    【3】有关读书的名言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

  • 16、课外阅读。

    张大力

    张大力原名张金壁。津门一员赳赳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故此写在下边。

    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锁上刻着一行字:

    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可是,自从石锁撂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您说它有多重?好赛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赛举着一大把花儿!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镇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说:

    “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正色道:“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怔了。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

    张大力脑筋一转,心想别是老板唬他,不想给钱,以为他使过一次劲,二次再举不起来了,于是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

    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

    凡举起此锁赏很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众人见了,都笑起来。原来人家早知道惟有他能举起这家伙。而这行字也是人家佩服自己、夸赞自己——张大力当然明白。

    他扔了石锁,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选自冯骥才《俗世奇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后,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使手问一问,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而且赛摇一个竹篮子。”是______描写,写出了张大力______的特点。

    (2)“笑容满面”是______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大力很______

    (3)“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哪!”这是______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______的张大力。

    【3】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张大力没有得到钱仍哈哈大笑,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天津人是怎样夸张大力的?(摘录文中的句子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眼中“聚合成”老板是个怎样的经营者?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有它的地方叫故乡》,完成题目,将答案填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舒翼

    ①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这无疑是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②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③说起来,很多人对这种花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④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油菜花承载着我对于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在我眼里,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⑤即便你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油菜花,从来没有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烂漫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座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梗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这些,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⑥这也难怪,油菜花本来就是长在乡间田头的。油菜花说到底并不是观赏性的花,而是有着很强实用价值的农作物油菜的花。那些大面积种植的油菜,不仅可以用来食用,长出的菜籽更是极好的榨油原料。

    ⑦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

    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但明亮、健康、泼辣,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淇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们,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们时,才会感觉到这种美好。

    ⑨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1】读短文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这句话借油菜花写出了 _____的美,表达了作者 _____之情。

    【2】文章多次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在文中找出两处。

    第一处:_____

    第二处:_____

    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

    【3】作者说“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A.油菜花承载着我对故乡和童年的美好回忆。

    B.天南海北的人们都陶醉于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

    C.油菜花的特殊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贴切。

    D.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正是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

    【4】作者看似在写油菜花,实则通过油菜花写 _____,因此油菜花寄托着作者 _____的情感。

  • 18、阅读理解。

    建设中的中国空间站

    ①空间站又称太空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防、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空间站体积比较大,结构复杂,在轨道飞行时间较长,有多种功能,能开展的太空科研项目也多而广。

    ②中国空间站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根据我国空间站建造规划,不久的未来,将建成以核心舱为控制中心,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其结构如右图所示。

    ③2021年5月18日,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在轨测试验证,进入交会对接轨道,等待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到访。5月29日晚,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之后,进行中国站首次出舱活动。9月20日,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10月16日,神舟十三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12月9日下3点40分,“天宫课堂”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在进行全球直播,为全世界网友授课。

    ④2020年,飞船、舱段的发射将按计划实行。此后,各个舱段将在轨道上“搭积木”,组建中国空间站。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的国家。届时,中国空间站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和实验机会。

    【1】判断下列说对的打“√”,错的打“×”。

    (1)体积比较大,结构复杂,在轨道飞行时间较长等都是空间站得特点。( )

    (2)2021年,中国发射成功的货运飞船有天舟二号和神舟十二号。( )

    (3)2021年12月9日下午正式开讲的“天宫课堂”是在中国空间站上进行全球直播的。( )

    (4)到2021年12月,全球科学家已经在中国空间站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了。( )

    【2】“已经过去的2021年,中国按计划已经成功发射了空间站得哪些飞行器呢?”这句话最适合放在以下哪个位置?(       

    A.第①段开头

    B.第②段开头

    C.第③段开头

    D.第④段开头

    【3】根据第③段内容进行梳理,把时间轴填写完整。

    根据梳理的信息,结合“未来中国空间站结构图”,我知道:到2021年12月为止,中国空间站 两个部分还没有完成发射。

    【4】“此后,各个舱段将在轨道上‘搭积木’,组建中国空间站。”这句话使用的说法方法是( )

    【5】“到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时,中国可能成为全球唯一拥有空间站得国家。”一句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绿茵茵的草地上,动物们正尽情地玩耍。小蜗牛懒洋洋地趴在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石头上羡慕地看着。

    小白兔摘了几朵色彩斑斓的花朵戴在头上,飞似的在草地上奔跑着,身后留下一条美丽的弧线。“唉,我要是能有小白兔的一半灵活就很满足了。”小蜗牛万般无奈地瞄了一眼自己身上那深褐色条纹的壳。

    毛茸茸的,刚出妈妈“育儿袋”不久的小袋鼠绕着果树活蹦乱跳,一跳就是好几米远。“玩得多痛快呀,轻轻一跳就够我爬上好几个时辰……”小蜗牛烦躁地抖动了一下那沉甸甸的壳,像要摆脱它似的。

    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小蜗牛望着小鸟,懊丧地想:“看来我一辈子都是这样了,真没意思!”

    这时,一位天使从天而降。她那洁白无瑕的翅膀和头上神奇的光环闪闪发光,金黄的头发从头披到地。

    “我能帮你实现一个半愿望,记住,是一个半。”天使说。

    “我……希望不要我身上那讨厌的壳。”小蜗牛激动得连声音都颤抖了。

    “好吧,那还有半个愿望呢?”

    “以后再说吧。”小蜗牛一副迫不急待的样子。

    倏地,天使消失了,小蜗牛身上的壳也不见了。他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小蜗牛不停地打滚、跳跃、东奔西跑......

    夜幕降临,小蜗牛躲在冰凉的大石块的缝隙中,顿感寒气刺骨、直打哆嗦。这时,他才第一次感到自己身上之壳的价值所在,他为自己的无知和鲁莽悔恨不已。

    “对了,我还有半个愿望没实现呢。”小蜗牛正在自言自语着,那可爱的天使一眨眼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是的,我还能满足你半个愿望。”

    “我想要回我原来那只壳。”小蜗牛毫不犹豫地说。“那你只能得到半个。”天使遗憾地说。

    “那……”话音刚落,天使消失了。

    第二天,小蜗牛终于如愿以偿了,他趴在石头上,看着草地上玩耍的动物们。心理想: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最适用的。

    【1】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如愿以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写小动物动作的词分别是:

    小鸟:_______ 小白兔:___________

    袋鼠:_______ 小蜗牛:___________

    【3】请为这篇短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4】请谈谈你对“只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最适用的”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主要是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根据要求写句子。

    1.松坊溪的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把字句:

    被字句:  

    2.松坊溪岸边一丛一丛的蒲公英,带着白绒毛的种子,在风中飞飞扬扬地飘着。

    缩句:  

     

  • 21、按要求变换句式。

    (1) 一个年过50的残疾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淳朴、强烈的爱与追求。

    缩写:。

    (2) 后来我考入历史学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反问句:。

    (3) 已经三十年没有见到刘老师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是退休了。

    双重否定:。

     

     

     

  • 22、把下面句子改成字句。

    1)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橡树的树荫下。

    ___________

    2)大家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物品介绍给大家,注意抓住其特点、作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