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大理白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对下列复句关系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不是别人请他吃饭,就是他请别人吃饭。(并列复句 )

    B.要是上面没有一个领导中心,往往要弄得不可收拾。(假设复句)

    C.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 因果复句 )

    D.他抽了两口雪茄,扫了大家一眼。 (承接复句)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身份证是令尊让我带给您的,请您亲自到派出所进行身份验证。

    B.小女在这次比赛中获奖,这多亏了您平时的悉心指导,我代表全家感谢您。

    C.朋友小聚,刘庆接了个电话后说:“不好意思,我有事要先走一步。失陪,失陪!”

    D.省博物馆的赵馆长向王教授发来邀请:“鉴于您在甲骨文和青铜器等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请您忝列我馆特聘研究员。”

  • 3、下列各项中信息对应关系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四库全书》——纪昀等人——经、史、子、集一一《孟子》被收录在“集”部

    B. 科举考试——隋朝——殿试、院试、会试、乡试——范进参加的是会试,中了举人

    C. 《红楼梦》——曹雪芹——贾、王、史、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出自刘姥姥之口

    D. 《巴黎圣母院》一一雨果一一桑丘、爱斯梅拉达——体现了“美丑对照”的原则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契丹与吾为兄弟——车百乘

    B.君臣相,不知所归——人之为学不如蜀鄙之僧哉

    C.忧劳可以兴国——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D.梁君臣之首——买五人之脰而

  •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

    A. háo淘大哭

    B. qiáng词夺理

    C. tiè 俯首

    D. lěi计 连累累赘 危如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三星堆人的脚印

    周拥军

    这个春天,视野里全是三星堆人的脚印。

    又一层土揭开了,祭祀坑里,数不清的东西从那里出来。首先出来的是一群象,它们一出土,就一溜烟往森林里跑,跑着跑着,躯干没有了,只有一根根硕大的象牙留在那里。几件蜀锦,出来后就不动了,它们太脆弱,一阵风都能将它们吹散。只有那些陶器和玉器,大模大样地围在那里,仿佛在等待一个大人物来宣布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支青铜的队伍开出来,领头的是戴着面具的铜人,他径自庄重地往前走,仿佛是赶去主持一场盛大的祭典……

    迎面就是一大片房子,房顶没有了,墙壁也没有了,只剩下支撑房子的脚——一排排黑得发亮的木桩。房子的脚一律站在沼泽地,没有整齐的队列,它们用一种完全自由的方式,疏疏密密地站在那里。

    三四千年前的房子是什么样子呢?那时没有钢筋、水泥和砖块,古蜀人把一棵棵树、一根根竹从森林里抬出来,然后开始在树桩上搭建房子。他们用木、竹架起屋架,编成篱笆,在篱笆两面涂草抹泥,以茅竹覆盖屋顶……完成这一切,一幢房子就建成了。干栏式建筑安全、干燥而温暖,一幢站着的房子,隔绝了风雨,也隔绝了野兽。

    房子的周边是大片大片的桑林,一条条蚕舒适地躺在桑叶上,它们的任务就是吃。它们吃下的是桑叶,吐出的是丝,织成的却是古蜀人的梦。

    所有的决定都在桑林掩映的房子里作出,谁狩猎,谁捕捞,谁养蚕,谁织锦。作出决定的是蚕丛。长年戴着面具的蚕丛长着一张奇特的脸:大耳、大嘴、凸眼。带着族人,他找到了这块宜桑、宜猎、宜渔、宜耕的土地。完成那次无比艰难的跋涉后,他的青春不再了,步履不再稳健,头发也开始花白,但他的话就像木结构房子的榫卯一样,精准地连接到每一个氏族成员的行动中。

    天一亮,古蜀人就出发了,迎着野兽的吼声出发。他们走进森林,森林里便会有一阵骚动。隔着三千余年,我们看到了古蜀人身上的兽皮,看见一根根象牙被古蜀人制成了珍玩。一批古蜀人走进森林,也有一批古蜀人走不出森林,他们成了森林的一部分。

    也有人走向水。那片水是长江支流的一个汊,江跑累了,它在那里停了一下,把那里停成了一片水泊。这片浩渺的水是古蜀人生命的源头。他们的印记里有太多水的故事,水不仅开辟了这片河谷,还给他们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给养。

    一片宽阔平坦的原野。凛冽的风从遥远的唐古拉山吹过来,吹到这片平原时,它放缓了脚步。田垄间,农夫的身影或隐或现,他们手中不再是那些笨重的石器,而是精工浇铸的青铜农具。有了青铜农具,那片土地,才真正臣服。

    土地臣服后,耕种成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桑、猎、渔的位置自动后移了。古蜀人离开了那片狭窄的河谷,开始了新的长征。这次,长征的队伍里没有蚕丛,蚕丛把自己种在了那片茂盛的桑林里。他沉睡的地方,立起一只巨大的青铜面具,面具上,两只前凸的眼还盯着古蜀人远行的方向。

    一位高大瘦削的铜人,静静地站在一座规模巨大的祭祀台前。他站在那里,那一方山水就安静了。他应该就是鱼凫。他是那个时代真正读懂了长江的人。长江从雪山上发源,在崇山峻岭中冲波逆折,流着流着就流成了一片壮阔的水。从一条江的流向中,鱼凫坚定了一个族群的走向。他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拓国计划。在他的计划里不仅有坚固的城池、巍峨的宫室、壮观的神庙,更让人景仰的是,他的计划里,还有一支马队。

    那是一支英雄的马队。冬天来了,蚕停止了织茧,绣娘停止了织锦,驮着蜀锦的马队就上路了。他们从成都平原出发,纵贯亚洲,一直走到遥远的欧洲地中海区域,从风华少年,一直走成一堆骸骨,走成了骸骨,他们还在家人的梦中行走。也有幸运者,他们回来了,运回了盐、珍稀古玩和那个时代最遥远的梦……那条路,需要透支我们全部敬仰。

    鱼凫做成了他想做的一切。他不仅开拓了一片规模巨大的国土空间,还开拓了一片规模更大的文化空间。最核心的国土空间当然是他的城池,最核心的文化空间则和青铜有关。三四千年后,一个个祭祀坑被轻轻地揭开了面纱,青铜神像、青铜面具、青铜容器被小心翼翼地取出来,连同它们身上厚厚的历史信息一起摆在密封的橱窗里,这时人们才发现,那个神秘世界的文化气息有多么丰厚。

    最让我心情激荡的是那棵硕大而精美的青铜神树。那个世界有太多的谜无法解释,他们只能求助于心中的神。神在哪里呢,当然在天上。古蜀人选择用昂贵的青铜来浇铸一棵通天的神树。神树上缀满神鸟,一只神鸟代表一个太阳;还有一条蓄势待飞的龙,仿佛随时准备飞向天空。神树立在那里,所有的山都向它颔首,所有的云都向它聚拢,所有的目光,都向它肃穆地致意。

    他们仿佛在一夜间消失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可能经历了一场战争,引发战争的当然是那片富庶的国土。手持先进武器的外族军队一夜之间就杀到了城下。城墙倒了,宫室烧了,青铜器、玉器、陶器一股脑儿被人扔进了土坑。他们肯定不是屈辱地消失的,一些破碎得十分厉害的青铜兵器,展示了他们为守护这片国土所作的努力,不幸的是,他们失败了。

    直到1929年的春天,一个村民用锄头挖开了一处土坑。土坑里没有棺木,没有骸骨,只有他们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陶器、玉器和青铜器。这些器物上,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被破坏的痕迹,它告诉我们,古蜀人曾经历过的劫难。一个凭勇气、智慧和勤劳维系繁衍的民族,他们沧桑的历史,就这样简简单单地摆在土坑里。

    我在一只装满了鸡蛋的陶盆前长久地停了下来,鸡蛋已风化成了石头,但因为这些鸡蛋,那里还在孕育着无限生机。它们和这只粗朴的盆一样,仍在生生不息地传递着什么。

    我的身旁,还有数不清的脚在走!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蜀人有较高的建筑智慧,他们根据环境特点,用木竹草泥把房子建在树桩上,这种干栏式的建筑能很好地防水防野兽。

    B.作者笔下的古蜀人富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从蚕丛到鱼凫,从桑猎渔耕发展到跨国贸易,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蜀文化。

    C.李白感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而作者描绘的古蜀国历史画卷弥补了史料缺失,证明蚕丛、鱼凫开国的真实性。

    D.作者面对三星堆遗迹凝神思考,思绪纵横驰骋,带领读者一起领略古蜀国历史的神秘、神奇,表达了对古蜀文化的赞美。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星堆遗址新祭祀坑被发掘,各种文物破土而出。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凸显文物的精美、华贵,生动形象。

    B.青铜神树是古蜀人与神灵沟通的载体,作者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神树的庄严肃穆。

    C.文章内容安排详略得当,用大量笔墨写由三星堆遗址引发的联想想象,对古蜀国的消失和发掘则用笔简略。

    D.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多样,句式灵活多变,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请简要分析最后一段中“还有数不清的脚在走”的含义。

    【4】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河流和洼地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如果秦国爱护六国的人民,其结果是“__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两句分别写出了“山间之四时”中夏季、冬季的景色。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_ 

    (4)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_______,子无良媒。________ ,秋以为期。

  • 9、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2)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登楼》)

    (3)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声音的类比联想,写由琴声想到珠玉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及潭周围的树木,着意渲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一句运用通感,兼具形声、气味,渲染了乐声的美妙动听。“_____________”一句想象奇特,用两种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的动物也伴随着音乐腾跃起舞,烘托乐声的感物至深。

    (2)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有永不懈怠的精神品质,这里我们可以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警醒自己。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代诗人面对滔滔逝水,亦常常感叹时光流逝、功业无成或表达绵绵愁思、离愁别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绮罗香·红叶

    张炎

    万里飞霜,千林落木,寒艳不招春妒。枫冷吴江,独客又吟愁句。正船舣、流水孤村,似花绕、斜阳归路。甚荒沟、一片凄凉,载情不去载愁去。

    长安谁问倦旅?羞见衰颜借酒,飘零如许。漫倚新妆,不入洛阳花谱。为回风、起舞尊前,尽化作、断霞千缕。记阴阴、绿遍江南,夜窗听暗雨。

    (注)①张炎,出身南宋名门世家,宋亡后不仕新朝。本词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这一年张炎应元政府的征召而被迫北行。②舣:停船靠岸。③长安:代指元都的人们。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林落木”与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都营造了深秋时落叶飘零的肃杀景象。

    B.“寒艳不招春妒”“不入洛阳花谱”中“春”“花”都可理﹑解为元朝新贵的象征。

    C.“似花绕”“断霞千缕”都用比喻展现红叶的艳丽明媚,衬托出词人愉悦的心情。

    D.“记阴阴,绿遍江南”写红叶也曾经有过绿荫如盖的盛况,今昔对比,意味深长。

    (2)请结合具体词句,谈谈这首词中张炎借“红叶”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书谱》(节选)

    孙过庭

    夫自古之善者,汉魏有钟张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

    评者云:“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格于椎轮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②,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子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③。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其裘,况乃假托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面墙!后羲之往都,临行题壁。子敬密拔除之,辄书易其处,私为不患。羲之还见,乃叹曰:“吾去时真大醉也!”子敬乃内惭。是知逸少之比钟张,则专博斯别:子敬之不及逸少,无或疑焉。

    注:①钟张:三国魏钟繇(yáo)和东汉张芝的并称,二人皆以善书名。②子敬:王献之,字子敬,“书圣”王羲之第七子,逸少:王羲之,字逸少。③“胜母之里,曾参不入”:《孝经》上讲到参见到一条称“胜母”的巷子,认为不合人情拒绝进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B. 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C. 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D. 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 书即写,此处可理解为书法,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甲骨文、金文、大菜、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诸体。

    B. 草体即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以草书见长的书法家有怀素、张旭、王羲之、颜真卿等。

    C. 尺牍,木牍的规格,据记载有几种,大多长一尺左右,故有“尺牍”之称,多用于书法、绘画,有尺素、尺函、尺笺等多种称谓。

    D. 题壁,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现象,即将诗句题写在墙壁上。苏轼的《题西林壁》就是题壁诗中的名篇。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羲之博采兼通,无愧书法。王羲之的书法专精擅长,虽然还未完全体现前人书写法则,但能博采兼通各种书体。

    B. 书法风尚格调,随世而变。古人的书法风尚质朴,今人的书法格调妍媚。然而,质朴风尚因循时代发展而兴起,妍媚格调也随世俗变化在更易。

    C. 书法继承传统,不背潮流。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

    D. 王献之狂妄自傲,自称胜父。献之的笔法继承于王羲之,虽然粗略学到一些规则,其实并未把他父亲的成就全学到手,且从未感到惭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2)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芭蕾舞又称脚尖舞,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全力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芭蕾舞之所以被称为脚尖舞,是因为演员需要穿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跳舞。但是,现在已经不能单纯地用穿足尖鞋定义芭蕾舞,哪怕演员没有穿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跳舞,只要舞蹈符合芭蕾舞的规范和结构形式,都可算作芭蕾舞。人们将芭蕾舞的定义范畴从脚尖延伸出去。失去穿足尖鞋的规定后,舞者更能释放情感,展现个性。

    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