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大理白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议论。

    这部小说刚刚在网上连载,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网友赞不绝口,好评如潮。接着,出版人、制片人、编剧,纷至沓来。一夜之间,作者红遍了大江南北。

    在航空博物馆里,在歼敌机前人流不绝如缕,孩子们非常兴奋,很多白发老人也与孩子们一样惊奇,纷纷用相机拍下这难忘的画面。

    王蒙的新著《青狐》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读着读着,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精到的描写感动,时不时地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⑤“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惩治腐败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而非职能部门唱独角戏。因此,公开官场地震信息,是对公众参与意识的尊重,不能语焉不详,遮遮掩掩。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言采     之:代词,指“芣苢”

    B.采采芣苢          采采:动词,采摘

    C.唤朝餐歇半霎          渠:他

    D.秧根未牢未匝          莳:移植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谦辞敬辞要分清,上下尊卑记心中

    A. 这是刚才王老师亲手送给我的书,上面还有他老人家的手泽。

    B. 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C. 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D. 兹介绍我校高三李华同学前往贵公司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请予接洽为荷。

  •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祭”是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B.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称为“大聘”,每隔三年的朝见为“小聘”。

    C.“长揖”是古时不分长幼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

    D.“顿首”是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 5、(注意褒贬误用)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的文化重镇、作为备受喜爱的文化“网红”,也一定能在展览理念上顾盼自雄,让井喷的文化热情得到妥善安放。

    ②国庆期间,爷爷凭借画作《变化中的合肥》被评为全市最有家国情怀十大画家之一,他则表示忝列其中,愧不敢当。

    ③《辉煌中国》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反映了十八大以来我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④美联社启用编辑机器人对机器自动生成的稿件进行审查,成为全面引入机器新闻人的始作俑者

    ⑤《朗读者》,一档开播即火的节目,再次让董卿炙手可热,这个端庄大气、满腹诗书的女子已圈粉无数。

    ⑥《强军》《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等纪录片集中播放,并不是叠床架屋,而是从军事、政治等不同角度展现国家发展历程。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村落的急剧消失,意味着什么?

    ①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非常发达的国家。在几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遍布着大量的传统村落,它们承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信息,是宝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②村落文化包括遍布各地的大量各具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的传统村落建筑,还包含着生活于建筑空间里的居民及其创造的文化。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先民由采集与渔猎的生存生活方式进化到农耕文明定居生存生活方式的重要标志,是各民族在历史演变中由聚族而居这一基本族群聚居模式发展起来的最为稳定的社会单元。作为社会单元内在结构最为紧密的小群体,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多样、文化成分多元,蕴含着丰富深邃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们通过其相互关联、内在互动,不断传承内部文化、发挥社会功能,成为了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基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文理想最具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文化依托,是我国传统社会乃至现代社会的社会品质、正统文化以及政治精神的基本载体和驱动力。

    ③但是,随着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步步推进,人口的快速繁衍增加,人们的居住方式也在逐渐向集聚化、现代化、经济化的方向发展。原有的粗放农业生产方式必然会被淘汰,传统村落作为农村居民居住的载体也在逐渐发生改变。传统村落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侵蚀,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村落的历史真实性正在消失。特别是我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日益迅猛,国家现行农村土地政策制约、不少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政策误读误解或急功近利的政绩建树意愿、商业模式下的过度旅游开发、法律法规缺位等诸多原因,使传统村落及其文化遗存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④根据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多年的田野调查结果显示,颇具历史、民族、地城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201210月,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中国文联副主席、国务院参事冯骥才指出,相关部门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10年前有360万个,现在则只剩270万个,平均一天时间消失的自然村大概有80个到100个。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表明,如果不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我们很快将面临着失去文化根基的危险。无论是在长江流城还是黄河流城,传统古村落生态状况都令人堪忧。

    ⑤传统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体现着一个地方的建筑格局和生活传统,反映着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这些传统村落在空间布局上往往构思巧妙,包含着中国人在处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智慧。村落的消亡所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几千年以来所形成的乡村风景和田园文化,将彻底成为摄影图片中的风景和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而不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世界之中。

    ⑥在传统文化中,这些村落田园往往成为知识分子寄托自我的重要载体。陶渊明归隐后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还虚构了一个桃花源作为农耕文明的时代乌托邦,让后世的文人在仕途不顺的时候,有一个美好的回归之处。他之后的中国文学史上多了一个田园诗派,谢灵运的野旷河岸净,天高秋月明,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王维的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等,无一不是在赞美这种村落中的自然风景和淳朴生活,即便是在《红楼梦》那华贵的大观园中,也仍然需要一个朴实的农耕生活场所来进行调和。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村落文化情结,于此可见一斑。传统的村落中,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体现出了传统文化的精致部分,如果我们不保护好那些重要的古村落,不守护好农村与城市的界限,那么这些诗意场景将不再重现,包围我们生活的只能是冰冷的钢筋水泥建筑,我们的生活中不再弥漫着泥土的芬芳。

    ⑦当然,我们并不是顽固不化,也不是反对城市化,我们呼吁保护传统古村落,是要将它作为一种历史的遗存、一种传统生活的源本及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来看待,并不是让我们村民们继续停留在那种落后的生活中。

    (有删改)

    【1】第①段中所说的“文化信息”在文中主要包括______

    【2】第④段使用了大量的数据,请分析其具体作用。

    【3】根据文意可以推断的一项是(     

    A.马桥同心村是传统村落,故它也是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B.现代社会的社会品质就是从传统村落文化发展而来的。

    C.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推进将会使传统村落完全消失。

    D.传统村落消失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智慧的消失。

    【4】下列关于传统村落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体现出一个地方的建筑格局和生活传统。

    B.知识分子寄托自我、回归田园的重要载体。

    C.能以诗意的场景消除钢筋水泥建筑的冰冷。

    D.是传统生活的源本及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

    【5】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句默写。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荀子《劝学》)

    2)痴儿了却公家事,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

    3________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_________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5)欲投人处宿,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6)忽逢桃花林,__________,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7)烟销日出不见人,__________。(柳宗元《渔翁》)

    8__________?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 8、《登快阁》

    (1)“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意境开阔,景象苍茫、明净的暮秋景色图。

    (2)“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巧用“伯牙绝弦”和“阮籍白眼”的典故。

    (3)“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示了诗人对逍遥自在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 9、名句默写。

    (1)《静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见恋人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

    (4)《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5)《阿房宫赋》中,杜牧愤怒地指责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毫都不放过,用起来却大肆挥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的《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活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鹏之背,____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_______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_______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自我徂尔,三岁食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3)________________,扶摇可接;东隅已逝,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白马篇》)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姜楚公画角鹰歌

    杜甫

    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

    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

    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与押韵,自由灵活。

    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

    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

    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上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留侯从上击代,出奇计马邑下。留侯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穀,道引轻身。

    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改选自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文本二

    留侯欲从赤松子游,司马温公曰:明哲保身,子房有焉。未足以尽子房也。子房之言曰:家世相韩,为韩报仇。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且曰:愿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视汉之爵禄为鸿毛,而非其所志。忠臣孝子青天皎日之心,不知有荣辱,不知有利害,岂尝逆亿信之必夷、越之必醢,而厪以全身哉!抑惟其然,而高帝固已喻其志之贞而心之洁矣,是以举太子以托之,而始终不忮。

    呜呼!惟其诚也,是以履虎尾而不疚。即不幸而见疑,有死而已矣,弗能内怀忠而外姑为佞也

    (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

    B.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

    C.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

    D.身方事汉/而暴白其终始为韩之心/无疑于高帝之妒/其忘身以伸志也/光明磊落/坦然直剖心臆于雄猜天子之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万户,三万户侯的简称,侯,食邑万户以上,称“万户侯”,三万户侯即食邑三万户,本文的“留侯”即封地在留县的侯爵。

    B.辟穀,即辟谷,古人常用的一种养生方式,又称却谷、去谷等,源自方仙家养生中的“不食五谷”,或在一定时间内断食。

    C.司马温公,即《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与《资治通鉴》的编者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

    D.履虎尾,古代《易经》中的卦辞,“履虎尾,不咥人”,踩着虎尾巴,老虎要咬人,主凶。后来人们常用整个典故形容身临险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忘故国,刺杀报仇。张良家族多人在韩国做丞相 ,后来韩国被秦国灭,张良不惜家财为韩国报仇,行刺秦始皇。

    B.足智多谋,目光长远。刘邦初入秦宫不出,樊哙多次劝告无效,张良以秦因奢而亡作比,循循善诱,刘邦最终退出秦宫。

    C.知足常乐,远离小人。在群臣争功时,张良不当“三万户”而选择“留侯”;丢却人世功名利禄,自称赤松子去遨游。

    D.志贞心洁,忠心耿耿。张良出身上流,刘邦出自底层,张良以其高超的智慧向高祖刘邦表明心迹,全心全意辅佐刘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2)即不幸而见疑,有死而已矣,弗能内怀忠而外姑为佞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