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大理白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宋史上最为后人所敬仰的状元当属南宋末年的( ),在国难当头之际,他毁家纾难,却无奈被俘,留下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欧阳修

    B.文天祥

    C.陆秀夫

    D.辛弃疾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奶奶到一家三黄鸡店对老板说:“我买的东西不要肥、不要瘦、不要骨头不要肉。”老板即刻心照不宣地说:“是鸡血吧。”

    ②每一层级的法官,都该抱持着终审的态度追求手上的案件达到最后正义,而不是师心自用,或以为可以心存侥幸。

    ③不久前,大禹县石门水库水质检测结果出炉,显示其水质时隔一年重新达到地表水一类水标准,当地干部群众弹冠相庆

    ④以上回顾的只是我个人的管窥蠡测,但这些足以说明启功先生既是一位学术渊深的大学者,又是书法、绘画大师和国学大师。

    ⑤花谢花飞总让人感叹春光太短,但西藏不只是“天堂”,更是表里如一的“花花世界",三月桃花、四月油菜花、五月的黄牡丹……

    ⑥常听家长感叹孩子不听劝导,父母们何不换种思路,不直接针对孩子的问題说教,而通过旁敲侧击式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

    A. 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什么情况之下,幸福都是一种秘密。         凭苏东坡的作品研究其内在的本性,藉此以窥探他那幸福的秘密,         不是难事了。苏东坡这位天纵大才,所给予这个世界者多,而所取自这个世界者少,他不管身处何处,         把稍纵即逝的诗的感受,赋予不朽的艺术形式,而使之长留人间,在这方面,他丰裕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A.无论       但是              

    B.因为       然而       便       总是

    C.不管       然而              

    D.不管       但是       便       总是

  • 4、在下列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世界级课题,________“城市蔓延”的问题一直是规划师挥之不去的“痛点”,无论何种设计,都不能阻止快速城市化的“粗暴”________,有人认为,城市对耕地的占用将使世界在20多年后不能供给全部人口粮食,而城市的无序化会使这一矛盾________。

    A. 规避 扩张 加剧   B. 回避 扩张 加速

    C. 规避 扩大 加速   D. 回避 扩大 加剧

     

  • 5、下列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李玉本来和同学约好去看电影,但身体不适无法前往。他给同学发了短信:“我偶染微恙,不能前往,望见谅。”

    B.李玉对朋友说:“他如此诚信邀请,你如果直接拒绝而却之不恭,那就太失礼了。”

    C.李玉在给老师的感谢信中写道:“多谢先生付出心血,玉成此事,学生定当鼎力以赴,不失恩师所望!”

    D.周末朋友们到家中聚餐,晚饭后李玉送大家到门口说:“各位慢走,我还要收拾一番,只能就此留步了,抱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节日,当然要符合岁时活动的特征,每年重复进行,内容相对稳定。元宵节最初是以地方性、民间性节日的面貌呈现的。到唐朝,元宵节受到更多的推动,尤其是朝廷和皇帝们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元宵节的重要性,而通过唐令确定元宵节为国家节日,作为国家行为的元宵节获得了空前发展。把传统的民间节日“律令化”,变民间传统为国家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国家引导风俗的努力,而后世对这些节日的继承证明,唐朝的制度化获得了后世的承认和继承。

    就唐代的元宵节而言,已经有研究者使用“狂欢”来形容,其狂欢特性值得重视。狂欢的社会价值是尽情娱乐与放松,对于任何社会生活而言,作为张弛有度的一部分,狂欢节日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作为社会狂欢节日,需要具备几个基本要素:

    第一,全民性。对于狂欢节日而言,必须获得社会各个阶层和人群的认同,认同率越高,狂欢的社会热情越高,狂欢节越成功。唐朝继承隋朝传统,长安的元宵节继续在娱乐方向发展,而其全民性参与的程度有增无减。《大唐新语》记载,从“王主之家、贵戚之属”,到“下隶工贾”,“无不夜游”,参与十分充分。所有人群都认为元宵节与自己有关,这是全民性认同的基础。

    第二,娱乐性。娱乐作为人群生活,需要是绝对的,不论贵贱、高低,凡社会人群都是一样。所以,节日必须具备娱乐性,才会获得社会各阶层和人群的欢迎与参与。从隋朝开始,元宵节的娱乐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传统中的与祭神相关的“神圣性”则渐渐褪色。神圣性多与禁忌相伴随,而与娱乐相违背。从开元后期始,时常由政府出资促成官员们的游乐活动,并努力推动整个长安的娱乐活动。而元宵节获得国家法律的认可,尤其是拥有特定假日,这就为元宵节的娱乐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现在可以看到的唐代文字记载,元宵节的核心内容就是娱乐,神圣禁忌、政治纪律、道德教化等等,在元宵节的狂欢中,一切为娱乐让路。

    第三,丰富性。唐代,都城长安的元宵节所持续的时间尚不确定。从隋朝的记载来看,正月十五不过是起点,庆祝活动常常进行到月末。唐代元宵节,最初是一日假,从天宝三载之后,延长到三日假,那么狂欢活动就有了连续三日进行的条件。但不管是一天还是三天,狂欢活动必须有足够多的内容,否则没有办法填满假日。元宵节,给人印象最深的通常是燃灯,先天二年,玄宗的巨大灯轮竟然燃放五万盏灯。因为元宵节燃灯事项最突出,后来也称元宵节为灯节。当然,灯下踏歌、戏剧展演和美食供应等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其实,包括元宵节在内的唐代法定节日,都多少带有娱乐化的倾向,对于整个社会文化而言,节日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是健康的,具有必要性。

    (摘编自孟宪实《元宵节在唐代的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宵节作为岁时活动,到唐朝借助律令转变成一种国家行为,从而获得空前发展。

    B.隋唐时期,狂欢逐渐成为元宵节的核心内容,甚至违背了与祭神相关的神圣禁忌。

    C.唐代的元宵节假期由一日增加到三日,但实际上庆祝活动所持续的时间尚不确定

    D.作为国家法定节日,唐代的元宵节娱乐项目丰富多彩,而燃灯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明确唐朝把民间节日“律令化”,接着分析社会狂欢节日的基本要素。

    B.文章援引《大唐新语》的内容,意在论证元宵节狂欢的成功离不开全民参与。

    C.文章层层深入,论述社会狂欢节日三个要素的不同特点及其重要的社会价值。

    D.文章以唐朝的元宵节为例,论证娱乐性狂欢节日对社会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唐朝时朝廷和皇帝对元宵节的重视、引导与推动,使元宵节获得后世的承认和继承。

    B.社会各阶层和人群的欢迎与参与,是娱乐性成为节日必备属性的前提,是绝对需要。

    C.内容不够丰富,就无法填满元宵节三天假期,为此唐朝政府甚至出资推动娱乐活动。

    D.带有娱乐化倾向的元宵节,作为社会生活张弛有度的一部分,利于社会文化的发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在运用夸张极言山峰高耸之后,李白先用写“_________”出山崖的陡峭险峻,再用“________”形容山泉奔泻的迅猛。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现了曹操当年写《短歌行》时的情景,展现了曹操意气风发、能文能武的英雄形象。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物抒怀,用“__________”写出了莲花的傲然不群、不可侵犯,之后又在与爱菊花和爱牡丹的比较中发出了“_________”的感叹。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叙述自己早起晚睡、每天都在操劳家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光明纯洁的品质没有亏损。

    (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自己对同舍生“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男女主人公童年时两小无猜、欢乐嬉戏的情景。

    (2)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和诋毁,处之泰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山西村中古老风俗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写客人感慨只能驾着小船,互相劝酒消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描写水石相激、山谷空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1、(1)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

    (3)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岁不闻丝竹声。

    (6)住近湓江地低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赏南枝

    曾巩

    暮冬天地闭,正柔木冻折,瑞雪飘飞。对景见南山?岭梅露、几点清雅容姿。丹染萼、玉缀枝。又岂是、一阳有私。大抵是、化工独许,使占却先时。

    霜威莫苦凌持。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贵用在和羹②,三春里、不管绿是红非。攀赏处、宜酒卮。醉捻嗅、幽香更奇。倚阑干、仗何人去,嘱羌管休吹③。

    【注】①南枝:指梅花。②和羹:配以不同调味品而制成的羹汤。《书·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③羌管休吹:意谓不要吹奏音调哀怨的笛曲《梅花落》。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描绘了天寒地冻的景象,为岭梅的出场提供了背景;且以柔木的形象与岭梅形成鲜明对比。

    B.“一阳有私”和“化工独许”展示梅所受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待遇,词人既抱有不平,也流露出欣慰。

    C.“绿是红非”一语,用“绿”“红”代指前文的“群卉”,“是”“非”二字则概括写出群卉的庸俗无聊。

    D.“醉”“倚”二动词描写词人情态,沉醉中有清醒,疏放中见落寞,表现了词人复杂微妙的心理状态。

    【2】“嘱羌管休吹”表达出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全词,从托物言志的角度谈谈词人豁达乐观人生态度的具体表现。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

    [注] 粥:通“鬻”[yù],贩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B.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C.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D.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B. “驷”意为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驷”指战车。

    C. “郊”,冬至日在南郊祭天。郊天之礼反映了古人愚昧无知,盲目崇拜的思想局限。

    D. “六艺”在文中所指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始于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有治国方术,任职大司寇期间,鲁国上下知礼守序,四方来服,齐人闻风恐惧。

    B. 黎鉏献策送美女骏马利诱季桓子以离间鲁国君臣,果然奏效,孔子不得已离开鲁国。

    C. 从文中季桓子的“喟然叹曰”可以看出,季桓子理解了孔子离开鲁国的原因。

    D. 司马迁高度评价了孔子,虽为布衣,却被后世学者崇拜,其学说被广泛尊为标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

    (2)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自然纪录片行业中有一条“永不干涉”原则,即尊重大自然环境下发生的一切事情,工作人员不得对自然环境下的物种活动进行干预。然而在BBC出品的纪录片《王朝》拍摄时,摄制组在南极拍摄帝企鹅过程中发现有约50只帝企鹅被困冰坑,历时两天无法走出困境,出现很多伤亡,濒临“全军覆没”。摄制组经过深思熟虑,用铲子在冰坑周围斜坡上挖沟成楼梯状,让帝企鹅成功走出冰坑。摄制组的“间接干预”赢得观众的支持和赞美,当然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