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新年:“ 。”
(2)小红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她:
“ 。”
(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
“ 。”
(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
。”
(6)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
”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2、日积月累。(有趣的“五”)
(1)五行:金、木、______、______、______
(2)五谷:______、______、黍、______、稷
(3)五音:宫、商、______、______、______
(4)五彩:______、______、______、白、黑
3、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_______)
(2)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_______)
(3)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_______)
(4)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_______)
4、根据拼音把词语写在括号中。
(1)今年暑假,我跟爸爸、妈妈去著名的风景区旅游,那wēi é(______)的高山、 qīng yōu(____)的树林,在阳光的 zhào yào(_____)下显得格外静谧,我们 táo zuì(_____)在自然美景中,流连忘返。
(2)那位著名的音乐家走到一架旧 gāng qín(_____)跟前,开始弹奏乐曲。当他按下qín jiàn(______)时,máng(______)姑娘激动地说:“弹得多 chún shú(______)哇!”
5、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词。
德(______)望(______) 妙(______)生(______) 囫(______)吞(______) 自(______)自(______)
漫(______)经(______) 恍(______)大(______) 悬(______)峭(______) 狂(______)怒(______)
(1)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_____________)。
(2)上课时,一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下了课.一问老师,才(_____________)。
6、诗歌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毛泽东写的《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逶迤:_________
(2)磅礴:_________
【3】“暖”字暗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_____________心情;“寒”字暗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总括全诗的诗句。
【5】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_________,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练习。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由______代词人_____所写的一首词。“________” 是词牌名,______是词题。
【2】首词中“见”字的读音为_________, 它的意思与“_______”相同。
【3】这首词描写的是______季的景色,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词语可以看得出来。
【4】《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嗅觉和听觉描述了丰收在望的喜悦。
【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词人对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的喜爱,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B.表达了词人旅途的忧愁孤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8、阅读。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1】这两节诗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恨不得”的意思是__________,反复运用“恨不得”起强调的作用,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也用“恨不得”写一句话,表现你对某事物的热爱之情或厌恶之情。
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致”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1】选文选自《___________》,是毛泽东同志在1944年为纪念_____________同志而作的演讲。
【2】画“ ”句子中“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泰山”和“鸿毛”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3】找出文段中的中心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打草惊蛇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后来,大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申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1】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是为了控告( )
A.王鲁的部下
B.王鲁
C.邻居
【2】王鲁因为( )在状纸上写下了“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八个字。
A.有人指名道姓第控告他。
B.有人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
C.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他做贼心虚。
【3】这个故事告诫我们( )
A.一旦做了坏事,就一定会心虚。
B.要监督属下不让其做坏事,否则自己也会受牵连。
C.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11、阅读理解
黑森林的猫
①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就告诉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有十多亿人口,这些资源如果平均到我们每一个人头上就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值。
②同样是创造1万美元的价值,中国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2.5倍,是日本的11倍多。近些年来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多次突破60美元大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不断冲高的油价必定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数量扩张型的粗放增长方式,呈现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回报、低效益的局面。针对现状,政府指出“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节约型经济”。这说明节能已刻不容缓!
③这让我想起以前听到的一个故事。据说日本人煮鸡蛋用的锅非常讲究,煮一个鸡蛋,用煮一个鸡蛋的锅,煮三个鸡蛋用煮三个鸡蛋的锅。而且煮鸡蛋的水刚好没过鸡蛋,不多不少。假设煮鸡蛋九成熟最好,日本人会在七八成熟的时候,将燃气关掉,用开水的余温将鸡蛋继续煮熟。既节省了燃气、节约了水,鸡蛋煮得又恰到好处。我还听到过这样一件怪事。在德国黑森林地区的家猫很多都没有尾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由于黑森林地区冬季很寒冷,每家都要开暖气。猫出来进去都要开门,而猫的尾巴很长,开门的时间也就长了,暖气就会流失,最终就浪费了能源。所以抠门的黑森林地区的人就把猫的尾巴截了下来。这地区的人的做法的确有些极端,但从一个侧面也显示出德国人的节能意识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④我们经常能够在水龙头旁边看到“节约每一滴水”,在电灯开关旁边看到“节约每一度电”的宣传口号,但是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口号而是实际行动。我有时会看到有的房间开着空调却同时大开着门,以及人去而灯不灭的现象,这些都是生活的细节。这些看似渺小,但是如果全国十多亿人都这样做,你还敢忽视它吗?我们粗放豪爽、大手大脚的习惯该改改了!
⑤如果我们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不经意间既省了钱又节约了能源。省的钱是有限的,但节能的意义是无限的。我们不应该因为是公家付费还是私人付费而有所区别。因为资源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有改动)
【1】下列哪句话体现了文章的主题?( )
A.中国地大物博。
B.节能已刻不容缓。
C.黑森林地区的人做法极端。
D.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细节。
【2】“原来黑森林地区的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抠门。”下列对“抠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分小气
B.节约意识很强
C.做法极端残忍
D.对待猫很吝啬
【3】下列哪些不是浪费资源的现象?( )
A.换上节能灯
B.剩菜剩饭不打包
C.在餐馆就餐使用一次性筷子
D.空调的温度开得很低
【4】第③自然段举了日本、德国的两个事例,意在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写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针对身边浪费资源的现象,想一个节约资源的好办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与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司空见惯”的意思是______,写一个与“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______。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中的“?”指的是_____,“!”指的是_____
【3】选文最后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只有科学家才能做研究吗?》,做题。
笨笨来到美国之后总是让爸爸觉得惊奇。这不,电脑上的资料已经不能满足他了,他又吵着让妈妈带他到图书馆查资料,说什么要搞一项研究。爸爸听了,心中觉得好笑:我一个博士都研究不出什么名堂,一个小毛孩子能搞研究?奇怪。但爸爸想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也就没有阻止。
妈妈耐不住笨笨的央求,母子俩驱车来到社区图书馆。只见笨笨面前堆着一摞几乎比 他还高的书。他聚精会神地翻看着每一本书,时而凝眉思索,时而低头奋笔疾书,时而绽放出会心的笑容。笨笨研究的是蓝鲸的食物,蓝鲸吃什么已经查到了,可它是怎么吃东西的呢?笨笨在书架上左找右找,时间一分一秒地在书页间溜走,他仍然没有发现任何一本书谈到蓝鲸是怎样进食的。再过一个多小时就要闭馆了,怎么办呢?
笨笨求助于咨询台,得知迈阿密大学图书馆或许会有谈到这个问题的藏书。笨笨喜出望外,和妈妈一起匆匆赶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母子二人抱着十几本介绍蓝鲸和鲸家族的书回到了家中。
随着笨笨对蓝鲸研究的深入,每天的饭桌就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课堂。笨笨常常边吃饭,边眉飞色舞地向爸爸妈妈讲述他的收获。说实话,爸爸妈妈以前除了知道蓝鲸很大以外,什么都不清楚。现在,在蓝鲸研究方面,笨笨成了家中最博学的“老师”。在他的面前,爸爸妈妈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才疏学浅”。
笨笨终于完成了他的研究报告——《蓝鲸》。论文总共有三张纸:封面,论文正文,封底。封面上画着一头就牙咧嘴、摇头摆尾的蓝鲸。蓝鲸的嘴边画着一群仓皇逃命的鱼虾,几分童真,几分想象。封面的左下方写着他的英文名字。论文共分四个部分:一般介绍,蓝鲸吃什么,怎样吃,以及蓝鲸的非凡之处。
每一部分不过寥寥几句话,似乎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但是用词相当凝练。这是笨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也是爸爸妈妈见过的最简短的报告,当然这也是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一篇论文。
(选文有删改)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才疏学浅 ( )①清除阻塞使通畅;②不熟悉,不熟练;③空虚。
喜出望外 ( )①可庆贺的事;②快乐,高兴;③爱好。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阻止——( ) 童真——( ) 简短——( )
【3】文中画“ ”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4】笨笨完成这篇论文经历了四个阶段:一开始_____,接着— ________________, 再到后来_______________, 最后成文。
【5】本文的标题是一个问句,读了这篇短文,你会怎样回答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1】 短文选自___________,是一篇______________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慷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枯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说明方法,其好处是__________
短文第三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___说明方法,目的在于说明____________
【4】“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从加点的词语我体会到:_______
【5】“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我对这个句子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改为转述句。
1.“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对小强说:“下课后,你帮我把作业本拿到教导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
1.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怎么敢和都督开玩笑?(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对老师们的勇敢,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本书是你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谢之情,思念着张老师。(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吹小树。(请扩句,要扩充两处以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昨天傍晚下了一夜的大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①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要造好十万支箭,这件事得请你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仿写句子)
例: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式转换。
1.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不在家,你放学后到阿姨家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一把抓去了我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竹节人。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青山是不会老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题目自拟。
环境:冬日黄昏时车来人往的街头
人物:出租车司机 充满爱心的小学生艾梅 倒在路旁的老奶奶
要求:
故事要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
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书写工整,4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