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驻马店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仔细欣赏下面的书写作品,然后仿照这种格式默写《浪淘沙》(其一)。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要求:1.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2.书写要正确,不出现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3.写完后认真检查,把自己认为写的不太好的五个字再写一遍。

    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把这五个字再写一遍:__________________

  • 2、按要求填空。   

    (1)由于《伯牙绝弦》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________”,用“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2)《月光曲》是________(国家)著名音乐家________(人名)所作,由于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________

  • 3、我爱积累。

    (1)______,青山郭外斜。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将一场骤雨描写得淋漓尽致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动中寓静地描写了令人向往的月下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4)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声音:那是“______,乡音无改鬓毛衰”的乡愁和“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的豪迈,也是“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的乐观和“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的捍卫,还是“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______,中国才有真进步”的民族脊梁。

  • 4、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

    (1)老师的神情变得____起来,他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 

    (2)我们要____执行各项方针政策。 

    (3)近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展开了____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专项行动。

  • 5、请根据情境,填写相应的词语和句子。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jiē kāi( )了中国革命新时代的篇章,掀起了xiōng yǒng péng pài( )的革命浪潮。100年的光辉历程中,无数共产党员用fèi téng( )的热血和鲜活的生命,pǔ xiě( )了一部jīng tiān dòng dì( )、kāng kǎi( )激昂的长歌史诗。他们“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永远为历史铭记,为后人敬仰。鲁迅先生曾总结过哪些人应该被我们记住:“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____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____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1】对这两节诗理解正确的是(       

    A.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人民对反动统治者的无比憎恨,对革命者的无比爱戴和永久怀念。

    B.人民的力量十分强大,可以推翻反动统治者。

    【2】读了画波浪线的诗句,我想到了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画波浪线的诗句,我想到了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___________

  • 7、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_____(词牌名 词题),夜行黄沙道中_____(词牌名 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景象。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6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把诗句、题目和作者用线连起来。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  《过故人庄》   陶渊明

    ___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  《饮酒》 孟浩然

    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  《入若耶溪》 王维

    蝉噪林逾静,_______________。  《山居秋暝》 王籍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类文阅读

    折射温暖

    我去天山山区旅游,那里地处偏远,人们生活节奏很慢,太阳照屁股才起床张罗生意,我第二天一大早要上山抓景,就准备买些方便面当早餐,照相机电池也要准备。

    我在宾馆下面的小街购买,女店主懒得连屁股都不抬,听我说要电池和方便面,她淡淡地说:“这没有,往下走彩云商店有。”

    我来到彩云商店,那是家小得只有六七平米的鸽子笼店,招牌、货柜都很旧了,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太太窝在里面,多余活动的地方都很小。这里倒是有我要的方便面和电池,可是老太太的货品简单稀少、杂乱陈旧,让人没有购买的胃口。

    我转身离开彩云商店,去不远处的超市,那家超市有货架二十几排,小具规模,货物琳琅满目,环境也不错,里面居然也没有最常见的方便面和电池。

    我再次来到彩云商店,老太太起身拿货非常艰难,她拄着拐棍,手都颤颤巍巍的。

    我折回来,从女店主嘴里知道了真相。她说:“方便面和电池这条街只有彩云商店有,这是我们约定好的,有几种货品大家都不卖,只留给彩云商店。”

    彩云商店老太太的老伴早逝,她靠吃低保过活,前年儿子犯事坐牢,老太太日子更见窘迫,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邻居们想帮她,但老太太脾气好强,不愿欠人家的。邻居能为她做的,就是达成一致,留一些生意让她独享。

    女店主做了个比喻:“老人家生活困苦,心情总是背离阳光。我们扳不过她的身子,便当镜子,把阳光折射给她。”

    我回头望望这条狭窄落后的小巷,只觉得太阳光照下来,每个角落都好温暖。

    1(理解词语)选择括号里正确的近义词打“√”。

    张罗(A.罗列 B.料理)

    琳琅满目(A.目不暇接 B.零零碎碎)

    2(关注情节)短文写了“我”四次买电池和方便面,分别是怎样的情形?简单地说一说。

    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注情节)第6自然段中所提及的“真相”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句子)女店主的话中“背离阳光”指__________,而“把阳光折射给她”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

    5(感受人物)读了这篇短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大兵

    ①天快要黑了。

    ②暴风雪呼啸着,道路被雪埋住。一条山中公路上,一辆客车已经被困了六七个小时。车厢里的温度,渐渐降至零下四十摄氏度左右,每个人都快冻僵了。

    ③车上二十几名乘客中,有一位抱着孩子的年轻母亲,孩子还不到两周岁;还有一个兵,那张脸看上去有些(幼稚   稚气),让人觉得他似乎还是个少年呢。

    ④那个兵,原本是乘客中穿得最暖的人:棉袄、棉裤、冻不透的大头鞋、厚厚的棉手套。还有一件厚实的羊皮军大衣。但,此刻,他却是车厢中最觉得寒冷的一个人。他的厚厚的军大衣让司机穿走了。只有司机知道应该到哪里去(救援   求援),可他不肯去,怕被冻死在路上。于是兵毫不犹豫地将大衣脱下来……他见一个老汉冻得不停地淌鼻涕,挂了一胡子,非常可怜。于是他摘下帽子,给老汉戴上。老汉见兵剃的是平头,不忍接受。兵(忠厚   憨厚)地笑笑说:“大爷您戴吧!我年轻,火力旺,没事儿。”

    ⑤后来,他又将自己的棉手套送给一个少年戴。少年接受时对他说:“谢谢。”他说:“不用谢。这有什么可谢的?我是兵嘛,应该的。”

    ⑥再后来,那位年轻的母亲哭了,孩子已经冻得嘴唇发紫,尽管她一直紧紧地抱着孩子。于是,兵又默默地脱了自己的棉袄……

    ⑦天黑了,风雪更加狂怒。车厢里伸手不见五指。一个男人想用200元钱换走兵的大头鞋。兵沉默了片刻,说:“那……如果你愿意用你那半瓶酒和我换的话,我可以考虑……”

    ⑧兵从车厢的这一端,(搜索   摸索)着走向那一端,依次推醒人们,让所有的人都饮口酒驱寒。酒瓶回到兵的手中时,兵最后将它对着嘴举起来……只有几滴酒缓缓淌进兵的嘴里,兵感到口中一热,似乎浑身也随之热了一下……

    ⑨狂风像一把巨大的扫帚,将雪一片片扫向悬崖下的峡谷。车开始悄悄地倒滑向另一侧的悬崖。车内的乘客大多昏昏欲睡,没有一个人感觉到这是一种不祥的兆头。但兵敏锐地觉察到了,他下了车……

    ⑩拂晓,司机引来了铲雪车和消防营救队的人。乘客们欢呼起来。只有一个人没欢呼,就是兵,就是一直默默的兵,就是那使人觉得似乎还是个少年的兵。

    人们是在车后发现他的——他用肩顶着车尾,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雪更大了,漫天飞舞着一簇簇白色的雪团,他就那么冻僵在那儿,冻成了冰,像一座冰雕,在天和地已经溶成一体,形成的巨大的幕布下,渐渐清晰……

    事后人们才知道,他入伍才半年多,还不满19岁。

    【1】用“√”画出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环境推动情节发展。请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图表,理清故事情节。

    【3】随着情节的推进,兵的形象渐渐清晰。从“最后”“只有几滴酒”等词语,读出他______;从“依次推醒”“所有的人”“敏锐地感觉到”等词语,读出他______;从“他下了车”“用肩顶着车尾,并将自己的一条腿垫在车后轮下”等语句,读出他______

    【4】文中的兵看上去还是少年,不满19岁,为什么题目却是“大兵”?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内阅读。

    广玉兰(节选)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选文的构段方式是(    )。

    ①总—分 ②总—分—总

    2.选文中按照                       的顺序写出了广玉兰开花时的不同形态。

    3.选文中画“   ”的句子是     ,写出了广玉兰               

  • 12、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文本,完成后面的练习。

    材料一:灭火器是一种轻便的灭火工具,可以用于扑救初起的火灾,控制火势蔓延。不同种类的灭火器,适用于扑灭不同物质引起的火情,使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氧化碳灭火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用来扑灭图书、贵重设备、精密仪器、油类引起的火灾。

    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附在可燃物上,使其与空气隔绝,同时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目的。

    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固体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利用气体吹出磷酸铵盐等干粉来灭火。

    可扑灭一般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材料二:发生火情,要及时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事项:向接警中心准确报出失火地址、着火物、火势大小及着火的范围;将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告诉对方,以便联系;报警后,立即派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及时扑救。(注意: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更不能假报火警。)

    材料三:火场逃生口诀:

    熟悉环境,出口易找;发现火情,报警要早;保持镇定,有序外逃;

    简易防护,匍匐弯腰;慎入电梯,改走楼道;缓降逃生,不等不靠;

    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被困室内,固守为妙;逃离险地,不贪不闹。

    【1】这三则材料,围绕消防安全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场如何逃生三个方面的内容。

    【2】学校要购买灭火器,图书馆应该配置________灭火器最合适。

    A.二氧化碳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泡沫灭火器

    【3】判断下面说法或做法的对错,正确画“√”,错误画“×”。

    (1)位于商场七楼的电影院着火了,观众们赶紧乘坐电梯下楼逃生。( )

    (2)如果山林中刚起火,火势很小,材料一中的灭火器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

    (3)小明想了解突发火灾时如何报警,重点阅读了材料二,并实际操作了一次。( )

  • 13、阅读。

    题目: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解放全中国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满脸是血。他顾不上头上的伤,毅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炸毁……大部队顺利地解放了永丰城。

    ④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应党的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全村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开工前,张富清上山下山辗转奔波,跑立项,备材料,搞勘探,样样亲力亲为。开工后,他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夜以继日地奋战。

    ⑥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抬的抬,搬的搬,铁锤钢钎(qiān)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石块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cén)涔;一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弓着身子就势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⑦寒来暑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路修好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了,贷物的运输方便了,村里的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迎来了新希望。

    ⑧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31岁,在小家安乐与百姓福祉之间,他选择到偏远的穷乡僻壤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1】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张富清的英雄事迹。

    事迹一(①--③自然段)战争年代,_______________

    事迹二(④--⑦自然段)和平时期,_______________

    【2】第②自然段两次运用“率先”,选出对其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A.突出了张富清英勇无畏、奋勇当先。

    B.体现了张富清善于思考,指挥得当。

    C.表达了对张富清的赞美、敬佩之情。

    【3】第⑥自然段,作者采用了(               )的写法描写劳动场面,请结合语段在空白处填写出恰当的内容。

    【4】好的文章,有时题目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可以表达中心意思……同学们给这篇文章拟了几个题目,你觉得哪个题目最合适?为什么?

    A.题目《英雄张富清》     B.题目《突击 突击突击》     C.题目《突击队员》

    我觉得最合适的题目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张富清特点非常鲜明,请你写出他身上的两个特点并结合短文作适当分析。

    特点一:________________

    特点二: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有一次,我有了一个新发现。

    那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上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快到中午,当我返回家时,整个草地又都变成了金色。可是,傍晚我经过草地,草地又变绿了。于是我走近草地,仔细观察,原来,傍晚时蒲公英的花瓣合拢了。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手掌张开时它是黄颜色的,要是攥成拳头,黄色就被包住了。第二天,太阳升起来,蒲公英张开了自己的手掌,草地又变成了金色。

    从那时起。我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最喜爱的一种花,因为它和我一起睡觉,也和我一起起床。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张开________   升起________ 仔细________   美丽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改为反问句。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要的。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他在幽静的小路上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来的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 17、无风的湖面,没有一丝波纹。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

  • 18、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表面没有生命存在。(改为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带病坚持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我们不会忘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车在奔驰。(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姑娘说:“哥哥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成转述句)

    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展示

    题目:我喜欢的一次读书活动

    这学期,学校或者班级里举行了哪些关于课外阅读的活动?选择让你印象较深且喜欢的一次,想想令你喜欢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把这次活动写下来。要求。围绕中心意思写具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