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白山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二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dǎo méi   chěng fá kuí wú   wū  rǔ   mèi  lì gài kuò

    (   ) (   ) (   ) (   )(   )( )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shě běn zhú mò yīn róng xiào mào

    (   ) (   ) (   )

  • 2、根据课文梗概,完成思维导图。

  • 3、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学弈》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最终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讲述了两个______的不同观点和理由,孔子面对这个问题也无法作出科学的______,体现了两个小孩__________和孔子__________的态度。

  • 4、把下面的词语填写完整。

    ______)(______天工   波澜______)(______   天真______)(_____   面面相______

    惊涛______)(______   _____)(_____有神    _____)(____无恙       心驰______)(______

  • 5、看拼音,写词语

    shū jí

    kǒng bù

    kǔ xíng

    cán bà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fěi tú

    bō xuē

    xīng wàng

    jū li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__(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此诗前两句意思是石头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变成石灰;诗句中的“全不怕”“若等闲”表现了石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3此诗使用________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 7、课外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然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混沌:世界开辟前的状态,这里指大地。②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指炭所蓄藏的热能。③火:小火矩。④浩浩:广大的样子。⑤鼎:烹饪工具。⑥元赖:依赖。⑦铁石:古人认为煤炭是铁石埋藏地下变成的。 ⑧苍生:百姓。

    【1】读一读诗句和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石犹存死后心”中的“心”指的是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作者在托物言志,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的心愿和志向。

    【3】于谦是一身浩然正气的父母官,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是不畏强敌的民族英雄,曾击退入侵的外敌。他就是“混沌”中的_______,他把自己的一切无私奉献出来,如煤炭“_________意最深”。于谦也曾被贪官陷害至下狱论死罪,但他始终不肯低头折节,最终被诬杀;而受他护佑的百姓们永远铭记他的功绩,纪念他。他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石灰吟》中的名句赞颂他)

  • 8、诗词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   )

    A.饮完 B.全,都 C.尽头

    2“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   )

    A.死去的人 B.老朋友 C.故事中的人

    3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4诗中作者用一个“____”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5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   野菊花

    你见过生长在山坡野地上的野菊花吗?你喜爱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吗?也许,它们不惹人注目,因为它们只不过是一朵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记得小时候在南方的外婆家,一年秋天,外婆带我到野外去玩,来到一处山坡上,只见满山盛开着黄茸茸的野菊花。它们那小小的绿色叶片衬托着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可当它们没有开花的时候,人们以为它们是一棵棵小草。秋天,一旦开花,它们就很美,美得自然,美的朴实。野菊花没有兰花的芬芳,更没有牡丹的富贵。但野菊花生命力很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时节,百花凋谢,它们却依然开放。

    外婆告诉我,野菊花还有很多用途。那天我爬上山坡去摘花时,不小心滑了一跤,脚上擦破皮,出血了,我直叫痛。这时外婆马上摘了几朵盛开的野菊花,挤出汁,敷在我的伤口上。我觉得清凉清凉的,不几天伤口就好了。外婆说,野菊花有消毒止血的功能。解放前穷人治伤买不起药,就用干的野菊花熬水洗伤口,还真管用。外婆又说,野菊花还能清热败火,治感冒。我没有想到野菊花有这么多用途。

    我长大回到北方上学以后,心里总是惦记着野菊花。假期去外婆家总要摘不少带回家里来。妈妈教我把野菊花洗净晒干泡茶渴。我喝过红茶、绿茶,可从没有喝过野菊花茶。泡了一杯,尝了一口,只觉得沁人的清香直入肺腑,真顶得上清凉饮料哩。

    野菊花土生土长,无所需求,却默默无私地向人们奉献。我喜爱它的朴素它的顽强。我觉得人不也需要有一种野菊花的精神吗?人应像它那样默默地生长不求索取只是给予给予

    我愿做一朵小小的野菊花

    1对第二自然段段意概括最准确的是(

    A. 我特别喜爱野菊花。

    B. 我喜爱野菊花朴实的美。

    C. 我喜爱野菊花的朴素和顽强。

    2第五自然段中“□”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B. , , , …… C.

    3把反问句我觉得人不也需要有一种野菊花的精神吗?改为陈述句,正确的是( 

    A. 我觉得人不需要有野菊花的精神。

    B. 我觉得人不能不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

    C. 我觉得人也需要有一点野菊花的精神。

    4对选文的中心思想,概括的最确切的是(

    A. 本文通过记叙野菊花的特点及用途,赞美了野菊花朴实、顽强的品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愿向野菊花学习的美好愿望。

    B. 本文通过记叙野菊花的特点,说明了野菊花的广泛用途。

    C. 本文通过记叙野菊花的特点及用途,赞美了野菊花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喜爱野菊花的思想感情。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图书馆读者须知

    欢迎您前来我馆阅览和外借馆藏的书刊、文献资料,参观我馆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展览,参加我馆举办的各类公益性讲座和读者活动。

    1.我馆主要的文献阅览区域设在A区和C区,展览厅设在D区,讲座在多功能厅(B区)举办。A区为古籍、近代文献阅览区和专利、标准等特种科技文献阅览区,C区为现代文献阅览和外借区。读者可凭有效阅览证和外借证进入阅览和外借区域。

    2.进入阅览区域的读者,请将自备书刊、包袋(大于20*14厘米)、食品等物品寄存一楼寄包处(闭馆后,请勿将物品遗留在寄包柜内)。

    3.阅览室内请保持安静,移动通信设备请设置为静音状态。阅览区设有免费饮水点,请勿在阅览区内饮食、喝有色或含糖饮料。

    4.请在指定区域使用电源,勿擅自外接电源或充电,注意用电安全。

    5.本馆全年对外开放。提供24小时还书服务(正门的门卫室)。一楼总咨询台提供咨询导引服务。

    请爱护文献资料和一切公共财物,遵守“七不”规范,遵守本馆的借阅规则,让我们共同营造舒适、安静的阅览环境和良好的借阅秩序。

    【1】暑假期间,徐宁宁到图书馆听专家的“经典阅读讲座”,他应该到__区;张耀扬要去借阅外国名著《安妮日记》,他应该到__区。

    【2】如果不知馆内的图书如何分类,找不到需要的图书,可以到___进行咨询,在阅览室内要注意保持安静,移动通信设备要设置为____状态。

    【3】下面做法中,符合“读者须知”的一项是(  )。

    A.夏铭持有效阅览证进入C区,借阅图书并阅览文献。

    B.当我们阅读时遇到问题应与同伴小声交流,保持阅览环境的安静。

    C.当我们进入阅览区域后应把所带的物品放到寄存处,离开时携带不方便可放在寄包柜内。

    D.当我们所带的手机没电了,可以用自己的充电宝进行充电,不过应注意用电安全。

    【4】如果在阅览室悬挂名言,下面不恰当的是(  )。

    A.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B.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C.生命是一条艰险的狭谷,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通过。——米歇潘

    D.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意境,那么阅读就像阳光。——池莉

  • 11、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

    大地回春了,河流揉揉它那惺忪的眼睛,丁丁冬冬,欢快地流着,树木、野草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开始吐出那嫩绿的幼芽,散发出芬芬扑鼻的清香。燕子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南方回来了,自由自在地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这时,春雨伴随着春风来到了人间。这是第一场春雨。我打开窗子,向远处望,雨丝细细的,像花针一样,又好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断断续续地直插到地里,将祖国的山河绣得更加美丽。远处的房屋、树木在茫茫的雨帘中,似轻烟笼罩;近处的青枝、绿叶,青翠欲滴;小草贪婪地吮吸着贵如油的春雨。你看吧,杏花开得一片片白,桃花开得像一片片绯红的云;小树苗的枝头上吐出一串串绿珠子般的小芽,小芽上顶着一颗颗透明的雨珠,亮晶晶的……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雨图啊!

    1照样子,写词语。

    亮晶晶           

    断断续续           

    2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3 画出选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给这篇文章加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 12、课文内容精彩回放。

    老师领进门(节选)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在这方面田老师培育了我,给我开了窍。

    1“如此”在以上文段中指的是什么?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2田老师通过讲故事培育了“我”_____,给“我”播下了________的种子。

    3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表明老师“润物无声”的教学艺术对“我”产生的影响。

  •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亲的心

    ①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

    ②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自己很想吃螃蟹。这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

    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的一块块大石头,是可以找得到螃蟹的。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

    ④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

    ⑤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

    ⑥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用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

    ⑦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吧!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

    ⑧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泪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

    1母亲为“我”找螃蟹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阅读文章第①~③段,下列哪一项不是母亲找螃蟹的原因?( )

    A.母亲想满足儿子的愿望。 B.“我”久病初愈,想吃螃蟹。

    C.春天的溪流里有很多螃蟹。 D.偏远山村买不到螃蟹。

    3第⑦段画线句子中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

    A.为后文母亲抓回母蟹做铺垫。

    B.说明螃蟹非常难抓。

    C.表现了母亲是一个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女人。

    D.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矛盾,说明了母亲的善良。

    4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照样子,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我”想吃螃蟹→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捞起螃蟹→___________

    5“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联系上下文,猜猜母亲当时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天为什么是蓝色的

    抬起头来看看天,一定是蓝色的。小朋友们要问了,为什么天是蓝色的?蓝色是从哪儿来的?是染上去的吗?对!它可真是给“染”上去的,这是太阳光的杰作。太阳光里有七种颜色:红、橙、黄、绿、蓝、青、紫。红光跑得快,蓝、青光却是个“慢性子”,当太阳光透过厚厚的大气层时,蓝光和青光就被大气层“逮”住了。这样,它们被大气层里的浮尘、水滴推来推去,结果把大气层“染”成蓝色的了。

    我们在地面上看天空是蓝色的,要是坐在飞机上往外看天空,那更蓝。可是,如果乘宇宙飞船到更高的地方去看天空,却是紫色的,因为紫光最弱,它们大多数连大气层的头道门都进不来呢。

    1全文一共有________段。

    2太阳光里有________种颜色:________、橙、________________、蓝、________、紫。

    3判断下面句子的说法是否正确。

    ①天空的蓝色是太阳光给上去的。

    ②太阳光里有七种颜色,其中黄光跑得最快,蓝、青光跑得慢。

    ③如果乘宇宙飞船到更高的地方去看天空,天空的颜色比在飞机上看更蓝。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马是跪着的。

    ________

    ②天空出现一匹马。

    ________

  • 16、句子训练场。  

    1)这是天地给我们的恩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与人之间密切的关系,让我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改成反问句:

    2.春天到了,映山红开了。请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这一美景。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不比做什么,很值得观赏。

    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接句子:    

    4.东东很聪明,就是学习上怕吃苦,爸爸想勉励他勤奋学习,就赠给他这样一句名言    

     

  • 18、改写句子(4分)

    戴红领巾的小姑娘一片一片地拾起地上的碎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蝴蝶飞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火柴的小女孩难道不值得我们同情吗?(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的祖国伟大。(改写成感情强烈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下列句子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赓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微笑着说:“我们到延安来,专门赶来采槐花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我说:“我想看看你洗的衣服干净不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多得些知识不是坏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小练笔。

    李大钊烈士陵园陈列馆坐落在京西香山东南的万安公墓内。如果有机会瞻仰李大钊烈士的雕像,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