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鹤岗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张问达,字德允,泾阳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历知高平、潍二县,有惠政。征授刑科给事中。宁夏用兵,请尽蠲全陕逋赋,从之。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典试山东,疏陈道中饥馑流离状,请亟罢天下矿税,皆不报。已,巡视厂库。故事,令商人办内府器物,佥名以进,谓之佥商。而诸高赀者率贿近幸求免,帝辄许之。问达两疏争执,又极论守训罪,并寝不行。进礼科都给事中。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物质生活越是发达,人们越是需要用哲学的方式思考。因为哲学总是着智慧的光芒,可以帮助人们避免  ,从而建立起独立而正确的价值观。回归经典是走近哲学的一种好方式,可经典往往晦涩难懂,让人  。我们需要的是像《哲学的迷途》《哲学的底色》等既通俗又接近哲学原义的著作。

    A.散发  随波逐流  望洋兴叹

    B.散步  随波逐流  望尘莫及

    C.散发  随心所欲  望尘莫及

    D.散步  随心所欲  望洋兴叹

  • 3、下列关于“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生有一株绛珠草,赤霞宫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它,绛珠草得以延长生命,后来修成了人,后来,听说神瑛知侍者要下界,她也要下界,为的是报答神瑛侍者的恩情。

    B.神瑛侍者降世时变为宝玉,嘴里含着一块玉,这块玉便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那块石头,石头能大能小,思慕凡尘,一僧一道将其变成了美玉,含在宝玉嘴里下界历劫。而黛玉的前世便是那绛珠仙草。

    C.金是指薛宝钗佩戴的金锁,玉则是贾宝玉佩戴的通百灵宝玉。宝玉玉上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巧与宝钗锁上“莫失莫忘,仙寿永昌”组成一副对联:于是便有了“金玉良缘”的传言。后上演了一场“调包计”,宝玉与宝钗结为夫妻。

    D.癞头和尚送给宝钗金锁,找到有玉的才能相配,是人为的撮合,是现实姻缘。而木石前盟则是前世约定,是自然所然,在前世就已演绎一段情感,延续到现实,影响来生,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缘定三生”。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现实和文艺领域就涌现出大量英雄人物:铁人王进喜、好党员雷锋、《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数不胜数的英雄为国人所熟悉。

    B. 从《哈利·波特》系列到《纳尼亚传奇》系列,再到《魔戒》三部曲,好莱坞魔幻电影以行云流水的想象力和强大的电脑特技支撑,影响着世界魔幻电影创作的发展走向。

    C. 2017年的文化金融将呈现“马太效应”,那些不会运用金融工具的文化企业,难以驾驭资金本,而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文化企业将越来越好。

    D. 此次教材修订要求全面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强调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凸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精神。

    E. 从久负盛名的梅花山,到古朴厚重的鸡鸣寺,再到有美丽传说的莫愁湖,每年来南京赏花旅游的各地朋友不绝如缕

     

  •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它的现实主义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C.《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又一部诗歌总集,是屈原的诗歌作品总集,屈原是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名平字原,《离骚》是他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D.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遍地应答

    韩少功

    ①打开院子的后门,从一棵挂满红叶的老树下穿过,就可以下水游泳了。

    ②风平浪静之时,湖面不再是水波的拼凑,而是一块巨大的整体镜面,让人不知如何是好。你在水这边敲一敲,水那边似乎也会震动。你在水这边挠一挠,水那边似乎也会发痒。

    ③若是有一条小船压过来,压得水平线撑不住,镜面就可能倾斜甚至翘起——这种担心一度让我紧张。

    ④在这个时候下水难免有些踌躇,有些心怯。扑通一声,令宝贵的镜面破碎,实为一大暴行。好在碎片经过一阵揉挤,一阵折叠,一阵摇荡,只要泳者不动,待倒影从层层褶皱中逐一释放,渐次舒展和平复,湖面又会成为平滑的极目一镜。

    ⑤在通向山外的公路修通之前,这里有很多机船,每天接送出行的农民,还有挑担的,骑脚踏车的,以及活猪活牛。眼下客船少了,只有几只小渔船偶尔出现。船家大多是傍晚下网,清晨收网,手摇船桨轻点着水面,静悄悄地来,又静悄悄地去,留下冷清和落寞的湖面,一如思绪突然消失的大脑。

    ⑥水边常有两样“静物”,那是垂钓的老人和少年。据说老人身患绝症,活不了多久了。但他一心把最后的时光留在水边,留给自己的倒影。少年呢,中学生模样,总在黄昏时出现。他也许是特别喜欢吃鱼,也许是惦记着母亲特别喜欢吃鱼,也许不过是要用这种方式来积攒自己的学费。谁知道呢?

    ⑦阵雨扑来时,雨点敲打着水面,打出满湖的水芽,打出升腾的水雾,模糊了水平线。如果雨点敲醒了水面的花粉,水上就冒出一大片水泡,冷不丁看去,像光溜溜的背脊上突然长满疖子。

    ⑧几只野鸭惶惶地叫着,大概被这事儿吓着了,很快钻入草丛。

    ⑨不远处,一条横越水峡的电线上,有个黑物突然直端端砸下,激起水花四溅。我以为有什么东西坠落,过了片刻才发现,那不是坠物,而是一只鸟突然垂直俯冲,捕获了什么以后,带水的翅膀扑棱扑棱,又旋回高高的天空,在阳光中播下一串闪闪的水珠。我不知道这种鸟的名字,只记住了它一身蓝绿相杂的迷彩。

    ⑩还有一只白鹭在水面上低飞,飞累了,先大翅一扬,再稳稳地落在岸石上,让人想起优雅的贵妇,先把大白裙子一提,再得体地款款入座。它一坐好半天,平视远方,纹丝不动,恍若一尊玉雕。但如果发现什么情况,玉雕眨眼间就成了银箭。一声鹭鸣撒出去,树丛里就有数十只白鹭跃出,扑棱棱组成数十道白光,在青山绿水中绽放和飞掠。

    它们有时候绕着我巡飞,肯定把我误认为鱼,一条比较奇怪的大鱼,大得让它们不知如何下口;小鱼也经常围着我巡游,肯定把我当成一只落水的大鸟,同样大得让它们不知如何下口。

    不知是什么鱼愣头愣脑,胡乱嘬咬,在我的腿上和腰上留下痒点,其中一口咬得太狠,咬在一个脚趾头上,痛得我从迷糊中惊醒。我这才发现,钓鱼的“静物”已经走了,天地间全无人迹。

    其实,这里还有很多人,只是我看不见罢了。想想看,这里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逝者的残质,也无处不隐含着一代代来者的原质——物物相生的造化循环从不中断,人不过是这个过程中的短暂一环。对人来说,大自然是人的来处和去处,是万千隐者在眼下这一刻的隐形伪装之所。

    就因为这一点,我在无人之地从不孤单。我大叫一声,分明还听到了回声,听到了来自水波、草木、山林、破船以及石堰的遍地应答。

    寂静中有无边喧哗。

    (选自韩少功散文随笔集《山南水北》,有删改)

    文本二:

    在我看来,在中国当代的小说家中,很少有人像韩少功那样将随笔写得那么得心应手,那么睿智。韩少功的随笔写得好,这是读过他的作品的人都公认的事实——那是智慧的独语,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随笔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智慧不是聪明的滑头和取巧,不是知识的炫耀和卖弄;智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心血的燃烧。韩少功的随笔中就有一种智慧,它不是经院或书斋里的智慧,不是体现于某篇文章,某个局部或某个词句的智慧,它的智慧更多的是来自生活的启示,来自他的生命的激发,最终化为一种精气流荡于他所有的文字中,并成为他作品的纹章印记,成为他的人格在随笔中的自然呈现。

    (摘自陈剑晖《智慧的独语——关于韩少功散文随笔的札记》,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我”的角度入手,描绘与湖水融为一体的感受,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去体会自然中的静与动,呈现对外在世界、生命与自然的哲学思考。

    B.文中第②段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描摹湖面的状态,如“敲一敲”与“震动”,“挠一挠”与“发痒”,将人与湖水的互动生动地表现出来。

    C.文中第⑦—⑨段写了敲醒水面的雨点、惶惶叫着的野鸭、直端端砸下的鸟,突出湖的安静被打破,在动静变换中表现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

    D.文章最后一段“寂静中有无边的喧哗”从结构上呼应了文章标题“遍地应答”,从情感上讲,“无边喧哗”还暗示了作者内心的焦灼。

    【2】文中引入水边常有的两样“静物”,垂钓的老人和少年,有何作用?

    【3】文本二认为韩少功的随笔“是智慧的独语,也是生活常态的文学化”,文本一是怎样体现这些特点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名句默写。

    (1)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每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鹊桥仙》巧妙表现牛郎织女临别时依恋怅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照应“银汉迢迢”,以景设喻,写两情相会温柔缠绵;“______________”写七夕佳期竟然像梦幻,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

  • 8、默写

    (1)《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

    (2)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_________

    (3)《鱼我所欲也》一文最能表现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

     

  •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春望》中哀叹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用细节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方枘与圆凿不能相合比喻自己忠贞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3)李白在《蜀道难》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有奇险的风光。诗人用“__________”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自己即使多次死亡也不改--心为民的志向,用“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即使被肢解,自己也不会改变心志。

    (2)滚滚长江常常引发诗人无尽的想象,杜甫《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仰视,一句俯视,写秋天肃杀、空旷辽阔的景色。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松树长在悬崖上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蜀人口气劝说“西游”的人不要来蜀地。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秋水的清寒和夕阳余晖朦胧的山色准确地描绘出来。

    (2)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狂风停止之后云层变得墨墨,天色马上暗下来,引出下文屋破又遭连夜雨的情况。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唐诗与元曲,完成下列小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红绣鞋·醉思乡王粲登楼

    郑光祖

    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齐飞,则我这襄阳倦客苦思归。

    我这里凭栏望,母亲那里倚门悲。争奈我身贫归未得。

    1上述唐诗中的“冬至”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元曲的前两句化用了王勃《________________》中的文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白诗与郑曲用于表达思念家人的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保勋,字修业,河南人。保勋少好骑射。后唐清泰中,裁十许岁,潞州左司马,随父署彰德军衙内都校。父卒,补供奉官。习刑名之学,颇工诗。因献诗,宰相桑维翰奇之,奏擢为太常丞。

    宋初,拜户部。遭母丧,起复,出掌蕲口榷茶。徙云安监盐制置使,岁满,出羡余百万,转运使欲以状闻,保勋曰:“贪官物为己功,可乎?”乃止。开宝初,迁司封员外郎、监左藏库。六年,知宋州。太平兴国初,迁祠部郎中、通判晋州。二年,选为江南西路转运使,赐钱百万。三年,徒两浙东北路。太宗征晋阳,改户部郎中,为随军转运使兼勾当北面转运事。又与侯陟同勾当军前诸事。会陕西北路转运使雷德骧调发沁州军粮后期,诏劾德骧,以保勋代之。太原平,命知并州。逾年召入,判大理寺,出知升州。是冬,召归,点检三司开拆司,会盐铁使阙,又命权领其事。迁兵部郎中兼判三司勾院。八年,拜右谏议大夫,俄知开封府。寡妇刘诣府诉夫主前妻子元吉置食中,毒己将死。按验狱成,元吉妻挝登闻鼓诉冤,事下御史台。其实刘有奸状元吉知之刘惭悸成疾故诬告之保勋坐夺奉三月俄以辛仲甫代之,未几,复判大理寺。

    雍熙二年,权御史中丞兼勾当差遣院。是秋,罢权中丞,三年春,命曹彬等征幽州,保勋以本官知幽州行府事。子利涉以开封府兵曹督刍粟随军,常从其父。会王师不利,济拒马河,更相蹂躏,多死。保勋马陷淖中,利涉自后掀出之,力不胜,人马相挤压,遂俱死。时年六十二。上命恤其后,保勋三子:二子先保勋死,季子随没。以其孙巨川为嗣,授秘书正字,端拱初,特召赠工部侍郎。

    保勋性纯谨,少寐,未尝忤物,精于吏事,不惮繁剧。尝语人曰:“吾受君命未尝辞避,接同僚未尝失意,居家积赀未尝至千钱。“及死,闻者皆痛惜之。至道三年,又录其次孙世长为正字。咸平初,保勋妻卒,诏赐钱十万。巨川,累为比部郎中。

    (选自《宋史•列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实刘有奸状元吉/知之/刘惭悸/成疾故诬告之/保勋坐夺奉/三月俄以辛仲甫代之。

    B.其实刘有奸状/元吉知之/刘惭悸成疾故/诬告之保勋坐/夺奉三月/俄以辛仲甫代之。

    C.其实刘有奸状/元吉知之/刘惭悸成疾/故诬告之/保勋坐夺奉三月/俄以辛仲甫代之。

    D.其实刘有奸状元吉/知之/刘惭悸/成疾故诬告之/保勋坐夺奉/三月俄以辛仲甫代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和文中的“迁”“擢”都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一种形式,“摄”表示代理职务。

    B.母丧:指母亲去世。古代官员父母去世称为“丁忧”,官员需回乡守孝在家乡就职。

    C.堇:即“乌头”,是一种中草药,可散寒止痛,但是其自身有毒,不能随意使用。

    D.端拱:年号名,文中的“清泰”“广顺”等也都是不同朝代的年号。

    3下列各项中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保勋擅长写诗,他曾经献诗,宰相桑维翰认为他不凡而上奏朝廷,朝廷提拔他为太常丞。

    B.刘保勋任云安监盐转运使时,曾结余百万,制置使想借此上表邀功,但被刘保勋拒绝了。

    C.刘保勋曾因事受了牵连,不仅被罚了俸禄,不久后甚至被夺去了知府之职。

    D.刘保勋纯良谦逊,对吏治政务很精通,不惧公务繁重,他死后皇帝依然命人抚恤他的后人。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保勋马陷淖中,利涉自后掀出之,力不胜,人马相挤压,遂俱死。

    (2)吾受君命未尝辞避,接同僚未尝失意,居家积赀未尝至千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

    ⑵子钓而不纲,弋而不宿。——孔子《论语·述而》

    ⑶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大学》

    ⑷“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顺民之天以致民之性”——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⑸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明·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注意:请考生从两个命题中选一个,作文。都选的考生,做离题对待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