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从下列谚语,格言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1)人心齐,泰山移。(2)闻过则喜,知过必改。
选第________句,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所填的字应组成我国的城市名称。
五湖四(_____)(_____)说无凭
跃然纸(_____)(_____)阔天空
来日方(_____)(_____)里淘金
声东击(_____)(_____)家落户
难能可(_____)(_____)春白雪
一技之(_____)(_____)风得意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四字词语。
________的操场 ________的教室 ________的同学
________的老师 ________的课本 ________的画卷
4、选择恰当的名言名句填空。
(1) 岳飞《满江红》里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
(2) 刘强听不进别人善意的劝告,我们可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诫他。
(3) 面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老师真诚地希望我们用明代诗人于谦的诗句_____________当座右铭;当我们在困难面前有所动摇的时候,老师又用清代诗人郑燮的诗句_______________来鼓励我们。
5、补充词语。
________而入 怒气________ ________一息
____不转____ ____兵____政 三____两____
6、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诗歌的前两句从________、________角度出发,描写了乡村四月的秀丽风光。
【2】诗歌的后两句突出了乡村农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7、春草
(宋)刘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柴。
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本诗的第三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水边原上乱抽柴”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四两句诗人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理解。
绝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诗中描写色彩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示数量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描写了怎样一种景色?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班级读书会上,老师推荐同学们阅读《红岩》一书,请你阅读这本书的梗概,并完成下列练习。
梗概 | 批注 |
①1948年,在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处在黎明前最黑睹暗的时刻。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书记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甫志高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②一天,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yíng)山根据地,甫志高为江姐送行,江姐嘱咐他要注意隐蔽,他嘴上答应,心里却不以为意。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墓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忍住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③甫志高不听许云峰劝告,结果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妄图借此将重庆地下党一网打尽。然而,他使尽各种伎(jì)俩,都没能从许云峰等人身上得到任何所需的东西。凶残的敌人为了得到口供,疯狂地折磨被捕的共产党员,给他们食用霉烂的食物,并且在炎热的夏天限制饮水量,妄图用炎热、饥饿和干渴的恶劣环境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全狱难友绝食抗议,敌人不得不妥协让步。 ④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来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渣滓(zǐ)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⑤秋去冬来,转眼到了年底,全国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元旦,渣滓洞全体难友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会。更令人高兴的是,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华子良与狱中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同时,关在地害中的许云峰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当解放军攻入四川,即将解放重庆的时候,徐鹏飞等狗急跳墙,提前秘密杀害了许云峰、江姐、成岗等人。就在许云峰等人被害的当天晚上,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发起了暴动。尽管一些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牢笼,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炮声,去迎接黎明时分灿烂的曙光。 |
|
(1)小刚阅读《红岩》梗概后,绘制了一幅情节图,请你选择恰当的情节,把序号填写在方框里。
A.狱友绝食抗议,敌人妥协让步 B.甫志高被捕叛变,多名共产党员被捕
C.江姐被捕受到酷刑,坚贞不屈 D.江姐得知丈夫被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2)《红岩》一书中对“狱中联欢”的情节进行了详细描写,请你结合梗概,推断“狱中联欢”在小说的哪个部分,在梗概里把相关语句用“﹏﹏﹏”画出来。
(3)根据梗概,你在阅读这本书时特别想关注其中哪个人物?请你用“ ”在梗概中画出来,并在批注里写出想要关注的理由。
10、课外阅读。
诸葛亮初次用兵(节选)
曹操派大将夏侯惇、于禁领兵十万,杀奔新野。诸葛亮便向刘备要了尚方宝剑,升堂调度:“博望左边有座山,叫豫山;右边有树林,叫安林。可以埋伏兵马。关羽可领一千人在豫山埋伏,敌军来就放过,他们的粮草辎(zī)重一定在后面,只等南面火起,就可驱兵出击,烧毁粮草。张飞可带一千人去安林背后埋伏。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击。关平带五百人,预备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后两边等候,到初更天敌人到来,便可放火。樊城赵云速回,让他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不要胜。主公自带一支军队作赵云后援。你们各各按计划行事,不得有误。”
且说夏侯惇、于禁率大军到达博望……赵云领兵来战,夏侯惇与之交战几个回合,赵云且战且退……
天色渐渐昏黑,夜风愈大。夏侯惇只顾催促部队赶路。行至两边都是芦苇的狭窄山路,护送粮草的于禁、李典率领后卫赶到,见此状大叫:“前面夏将军慢走。”于禁还赶到前边阻止。夏侯惇猛然省悟,正要退兵,却听背后喊杀声起,早有一派大火烧着,两边芦苇也着火,一刹那,四面八方都是火,风大火猛。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云回军赶杀,夏侯惇冒烟突围而逃。李典见势不好,往博望坡奔回,却被关羽的军队拦住厮杀。于禁见粮草车辆烧了,便从小路逃命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却被张飞伏兵拦住,张飞一枪刺落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逃脱。一直杀到天明,刘备才胜利收兵,直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惇收拾残部,狼狈返回许昌。
关羽、张飞相互惊赞道:“孔明真是英才啊!”一齐拜伏在坐于小车里前来犒军的孔明车前。
【1】“不计其数”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写出了曹军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读第一自然段,结合第三自然段,分析诸葛亮这样做的用意。
关羽在豫山埋伏:____________;张飞去安林背后埋伏:________;关平预备引火之物,敌人到来便放火:______;赵云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_________。
【3】从关羽、张飞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诸葛亮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夏侯惇是个___________的人。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后的时刻
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zǐ)洞开来。听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这时,江姐正伏在桌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有人喊她的名字,她就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塞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跳下床来,像平常一样拿起梳子,对着墙上那面破镜子梳着她的黑发。
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她们一看到江姐那样平静的、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一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
江姐梳好了头发,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过的阴丹士林布旗袍,换下了打着“×”的闪服
蓝色的旗袍外面套着一件玫瑰色的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下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试着在室内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
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们。
“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用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
包落在地上。同牢房的人们忍不住悲伤,哭了起来。
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
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着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
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熟悉的八张双层铺,一张小条桌,墙上的破镜子……
“同志们,永别了!”
江姐和那些男同志们,挺立在因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也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
【1】短文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狱中的生活条件_______,同时也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
【3】在接到转狱通知,其实也就是死亡通知之后,江姐做了些什么?请简要概括。
处理文件→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正确的是( )
A.“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也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既表现了革命者大义凛然无比坚贞的革命斗志,又表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B.文末的省略号表现了革命者对胜利的憧憬,以及对生命的留恋和不舍。
12、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石笋的“笋”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2】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________这是什么________那是什么________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________动物以有宫室________器用________名目有四十多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看—________ 黑暗—________
【4】找出写内洞很黑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数学
①欧阳中石生于1928年,小时候绝顶聪明,他有两大特长;书法和戏剧。此外,在文学.绘画和体育方面,他也相当出色。可惜他数学差点,从初中升高中,就栽在几何上,第一年没考上。
②关于这件事,欧阳中石有一段回忆。他说,1956年,他已从北大毕业,在通县师范救了两年书,暑假回到老家济南,顺便看望自己读中学的语文老师顾谦。此公乃一代词人、名师顾随的弟弟,因为崇拜鲁迅,连发型和胡须都是仿照鲁迅的样式。巧得很,顾谦老先生当时正在理发,听见有人进门,头也不回,问:“谁呀?”“我。”“是中石吗?”“是。”“现在干嘛?”“教书。”“教什么?”“您猜?”顾老师说:“数学。"
③欧阳中石大为惊讶:“您怎么一下就猜到了呢?”
④顾老师说“要是语文、历史,你就不会让我猜,既然让我猜,肯定是让人想不到的。初中时,你的数学不好,有一次你的几何不及格,所以我就猜数学。”
⑤老师的推理,让逻辑专业毕业的欧阳中石大为折服。
⑥但顾老师也有考虑不到的地方:正因为数学曾经是弱项,欧阳中石后来特别加强学习,在加强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乐趣,形成良性循环。高考时,欧阳中石选择的科系就有数学。在北大读逻辑学专业,高等数学是必修课,所以欧阳中石到通县师范教书时,数学已从弱项变成了强项。
⑦欧阳中石晓年讲课,深有体会地说:“随着做学问的深入,这才懂得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在努力攀登的过程中,原来哪里薄弱。就一定得补哪儿。做学问犹如垒金字塔,下底与高是有比例的。下底不宽,是不可能有高度的。”
【1】这篇记叙文的写作顺序是( )
A.倒叙
B.插叙
C.顺叙
D.变叙
【2】联系上下文,第⑤自然段中“大为折服”的意思是( )
A.拍手叫好,觉得有道理。
B.让人为之屈服。
C.十分震惊,打心眼儿里佩服。
D.表示一个人说到了点子上。
【3】顾老师一下就猜到了欧阳中石现在教数学是因为( )
A.初中时欧阳中石数学不好.顾老师认为既然要猜,那结果一定是出乎意料的,只有当初数学不好的人现在教数学才最出人意料。
B.顾老师知道欧阳中石在北大读逻辑学专业,高等数学是必修课。
C.顾老师后来听说欧阳中石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因此数学学得好。
D.顾老师听说欧阳中石上高中后,几何学得特别好。
【4】文章最后一句话“做学问犹如垒金字塔,下底与高是有比例的,下底不宽,是不可能有高度的。”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征服
有一劫犯在抢劫银行时被警察包围,无路可退。情急之下,劫犯顺手从人群中拉过一人当人质。他用枪顶着人质的头部,威胁警察不要走近,并且喝令人质要听从他的命令。
警察四散包围,但不能离去。劫犯挟持人质向外突围。突然,人质大声呻吟起来。劫犯忙喝令人质住口,但人质的呻吟声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成了痛苦的呐喊。
劫犯慌乱之中才注意到人质原来是一个孕妇,她痛苦的声音和表情证明她在极度恐吓之时马上要生孩子了。鲜血已经染红了孕妇的衣服,情况十分危急。
一边是逃跑和漫长无期的良心谴责,一边是一个即将出生的生命。劫犯犹豫了,选择一个便意味着放弃另一个,而每一个选择都是无比艰难的。四周的人群,包括警察在内都注视着劫犯的一举一动。
终于,劫犯缓缓举起了枪——他将枪扔在了地上,随即举起了双手。警察一拥而上。围观者竟然响起了掌声。
孕妇已不能自持,众人要送她去医院。已戴上手铐的劫犯忽然说:“请等一等,好吗?我是医生!”警察迟疑了一下,劫犯继续说,“孕妇已无法坚持到医院,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请相信我!”警察终于打开了劫犯的手铐。
一声洪亮的啼哭声惊动了所有人,人们高呼万岁,相互拥抱。劫犯双手沾满鲜血——一个崭新生命的鲜血,而不是罪恶的鲜血。他的脸上挂着满足的微笑。人们向他致意,忘了他是一个劫犯。
警察将手铐重新戴在他手上,他说:“谢谢你们让我尽了一个医生的职责。这个小生命是我从医以来第一个从我枪口下出生的婴儿,他的勇敢征服了我。我现在希望自己不是劫犯,而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
有时罪恶会被一个幼小的生命征服, 因为他强大,仅仅在于他是一个需要生存权利的生命而已。生命的征服就是如此简单。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美国的洛杉矶市,时间是1999年7月25日。
(1)写近反义词近义词:艰难________ 喝令________
反义词:犹豫________ 简单________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________
(3)为什么说一边是牢狱之灾,一边是即将出生的生命让劫犯选择,每个选择都是艰难的? ________
(4)劫犯放下枪后,围观人群为什么鼓掌? ________
(5)请你说说你是如何理解“劫犯双手沾满鲜血——一个崭新生命的鲜血,而不是罪恶的鲜血。”这一句话的?________
15、乡亲们对唐东杰布说:“我们要感谢您为民造福。”(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写反问句。
(1)这是中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雄的故事,我们怎能不为之肃然起敬?(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作业后,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检查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改写句子。
(1)修改病句: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开了,很远都能闻到香味。(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滨逊想活下去。鲁滨逊得想办法。(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连成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籍是一把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仿句)
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小屋。
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自大的能够学会谦虚, 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已吧。
请以”原来,我也很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取的文体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