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写的是哪里的荷花? ( )
A.无锡太湖
B.扬州瘦西湖
C.杭州西湖
2、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正确的一项是( )
书法作品要想达到“翰逸神飞”,必须做到“神融笔畅”,其中“神融”是关键。这要求书者必须有非常大的气度,像弘一法师,其早年与晚年的书法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绝非简单的形式感的变化问题,而是另外的哲学、思想、情感对他的影响。书法虽然被有些学人称为“形式之艺术”,但书法不能导向“技”的方面。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中国艺术最典型的表征形式,是因为它是“写意的”中国艺术的最典型的表达,它代表中国艺术的特点,但这不在于它的线条,而在于它重视情性。
A.中国书法重视情性,是中国艺术最典型的表征形式。
B.书法要达到神妙境界,书者要有非常大的气度。
C.书者要格外重视情性上的修养,不必在“技”上投入太多时间。
D.书者可以通过研习哲学、陶冶情操、深化思想认识等途径“练意”。
3、在下面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的质量,往往取决于这个民族和这个时代的审美愿望、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________因为穷,我们就在心理上________了美,它的后果无非两个:一是对美的麻木,二是对美的误判。对美的误判相当可怕,很可能拿心机当________,拿愚昧当坚忍……
A.如果 删除 聪明 B.即使 剔除 聪明
C.如果 剔除 智慧 D.即使 删除 智慧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喻于义
B.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人非生而知之者
C.人而不仁,如礼何 登高而招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不足以事父母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尚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
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⑥③④⑤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④⑤①②③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花果
孙犁
①我读高中时,有一门课程是生物学精义,原著作者是日本人,忘记了名字,译者汤尔和,民国初年是很有名的人物。讲师还是在初中时教我们博物的张老师,河南巩县人,我对他印象很好。
②这本书很厚,商务印书馆出版,布面精装,很长时间才学完了。我每次考试,分数不少,但现在除去记得一个“门得耳定律”,其余内容,完全忘记了。
③我还记得,讲到无花果时,张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一次校园。校园也是新建立起来的,地方很小,占了操场的一角,雇了一个工人。不知为什么,在我的印象中,这所中学,从校长、训育主任、庶务员到这个校园管理工人,表情都非常严肃,脸总是板得很紧,问一句,说一句,从来没有一丝笑容。在校园中,我们轮流着看了无花果和含羞草,张老师热心地在一旁讲解着。但是,无花果留给我的印象并不深,还不如含羞草。后来也很少再见到这种植物。
④四十三岁时,我病了,1958年春季,到青岛休养。青岛花木很多,正阳关路的紫薇,紫荆关路的木槿,尤为壮观,但我无心观赏。经过夏天洗海水浴,吹海风,我的病轻了一些,到了秋末冬初,才细心观察了一下病房小院的景色。这原是什么阔人的别墅,一座三层的小楼,楼下是小花园。花园无人收拾,花卉与野草同生。东墙下面,有几株很大的无花果,也因为无人修剪,枝杈倾斜在地上。
⑤天气渐渐凉了,有些为了来避暑的轻病号都走了,小楼就剩我一个人。有一个护理员照料这里的卫生。她是山东蓬莱县人,刚离家不久,还带有乡村姑娘的朴实羞怯味道。虽然不管楼房以外的卫生,却把小花园看做她的管理范围,或者说是她的经济特区。花,她可以随便摘了送人,现在又把无花果的果实,都摘下来,放在楼下一间小房里。
⑥我因为有病,不思饮食,平日有了水果,都是请她吃。有一天,她捧了一把无花果,送到我的房间,放在桌子上说:“我也请你吃水果!”
⑦我说:“你知道,我不爱吃水果。”
⑧她说:“这水果不同一般,能治百病,比崔大夫给你开的药还有效!”
⑨我笑了笑说:“我不相信,没听说无花果可以治神经衰弱。”
⑩她说:“到这里来的人,都说是神经衰弱。表面看来,又不像有病。究竟什么是神经衰弱?为什么我就不神经衰弱?”
⑪我说:“因为你不神经衰弱,所以也没法和你说清楚(后来我还是跟她详细说了症状)。”
⑫她听了,笑了起来,说:“那样,无花果治不了你的病。不过,它还可以开胃口、补肚子。你也别不给我面子,好歹吃一个。”
⑬她说着从桌子上捡了一个熟透了的深紫色的无花果,给我递过来。正当我伸手去接的时候,她又说:
⑭“要不,我们分吃一个吧。你先尝尝,我不是骗你,更不会害你。”
⑮她把果子轻轻掰开,把一半送进我的口中,然后把另一半放进自己的嘴内。这时,我突然看到她那皓齿红唇,嫣然一笑。
⑯这种果子,面面的,有些甜味,有些涩味,又有些辣味。
⑰吃了这半个无花果,最初几天,精神几天。不久,我又感到,这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我把这一段心路历程写了下来,放在家中抽屉里,不久就“文化大革命”,造反派把这些东西抄了去,还派专人到青岛去调查,当然大失所望。
⑱“文化大革命”,同院的人,把我养的好花都端了去。他们花没养活,有些好的瓷盆也都给打碎了。这些年,社会秩序不好,经常有人进院偷花,我就不再花钱买花。有时自己种些草花,有时向邻居要些芽子栽种。后邻刘家有一棵大无花果。在天津,这种花并不名贵,市民家里,常常有之。我向他要了一小盆,活了,但冬天又冻死了。后来又插了一棵,有了经验,放在有炉火的屋里,现在已经长得像棵树了。它无甚可爱,只是春天初叶早,很鲜很嫩,逗人喜欢。放在屋门口,我每天晒太阳的地方,与我为伴。家里人说,叶子有些怪气味,劝我把它移开些。我说算了吧,不妨事的。
⑲“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老伴去世,我很孤独寂寞,曾按照知道的地址,给那位蓬莱县的女同志写过一封信,没有得到回信。在那种时候,人家怎么会回信呢?算来,她现在(指1987年)也该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⑳芸斋主人曰:植物之华而不实者,盖居十之七。而有花又能结果实者,不过十之三,人类实赖以存活。至于无花果,则植物之特异者耳,故只为植物学者重,并略被观赏焉。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从学生时代初见“无花果”写起,不疾不徐,既写出了作者对当年学校生活淡淡的回忆,也为后文做铺垫。
B.本文由无花果说到人,全篇文章的语言呈现出清新生动而又典雅的特色,引人反思,而又回味无穷。
C.文章通过人物对话和动作、细节等描写,展现了护理员朴实体贴、热情开朗而又天真可爱的性格特点。
D.这篇回忆性文章从表面上看,是作者在追忆自己生命中与“无花果”有关的人与事,其实是状物写人、借物抒怀。
【2】下列与文本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生物学精义的内容很多都忘记了,这与鲁迅《呐喊》自序的开头“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在写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B.鲁迅的《藤野先生》和本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这样都便于作者自由抒发情感,让文章行文通顺,娓娓道来,给读者--种亲切、可读的感觉。
C.巴金的《小狗包弟》以一条小狗的命运侧面反映出“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的时代的某些特点,并借此反思自己和社会,本文同样意在于此。
D.“芸斋主人曰”可能是仿照《史记》“太史公曰”《聊斋志异》中“异史氏曰”的写法,内容上属于前文叙事的小结和引申。
【3】除开头和结尾外,文中还有两处写到了无花果,请结合文本,分别阐述这两处“无花果”的象征意义。
【4】孙犁是当代深情关注人性美、发现人性美、书写人性美的作家之一,本文中表现出了“我”的哪些人性之美?又是如何得以表现的?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简要说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表明人各有各的乐趣,而他选择穷其一生追求美政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______,______”两句传神地勾画出了英雄当年驰骋沙场,收拾河山的豪壮场景。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红白映衬、色彩鲜明,表现塞外天气的酷寒。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了两个比喻从正面论证坚持而不放弃的重要性,除“弩马”一喻外,另一比喻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即使是黄鹤和猿猱也难于通过蜀道的原因。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明月缓慢升起时的情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青泥岭曲折,山峦盘旋。
(2)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怀念故旧之情和到乡反倒有恍如隔世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寄希望朝廷能够像赵王那样派人询问廉颇“__________”,表明自己的虽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一句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一句,表现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写大败敌人。
(2)“扁舟”是中国古诗文中的常用意象,出现频率非常高,古人常常借此表情达意,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在建筑设计上的一大特点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了这一特点,并为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
11、(1)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描绘箫声这一音乐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
(2)在《登高》中,杜甫借眼前之景与自身之况,用这样的两句“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3)《<论语>十则》中用了这样的两句“见贤思齐焉,_____”,从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两个方面强调一个人应随时反省自己才能提升自身。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偃蹇谁怜汝”表达了“我”对“青山”的无动于衷的埋怨,“劝我溪边住”则转换成“青山”对“我”的规劝。
B.“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理解为心灵的寒。
C.下片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词人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在词人笔下,“明月”高洁而又善解人意,表明词人希望和明月一样具有高洁情操。
【2】结合最后一句“听读《离骚》去”,分析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丁前溪
蒲松龄
丁前溪,诸城人。富有钱谷。游侠好义,慕郭解之为人。御史行台按访之。丁亡去。至安丘,遇雨,避身逆旅。雨日中不止。有少年来,馆谷丰隆。既而昏暮,止宿其家;莝豆饲畜,给食周至。问其姓字,少年曰:“主人杨姓,我其内侄也。主人好交游,适他出,家惟娘子在。贫不能厚客给,幸能垂谅。”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次日,雨仍不止,供给弗懈。至暮,锉刍,刍束湿,颇极参差。丁怪之。少年曰:“实告客:家贫无以饲畜,适娘子撤屋上茅耳。”丁益异之,谓其意在得直。天明,付之金,不受;强付,少年持入。俄出,仍以反客,云:“娘子言:我非业此猎食者。主人在外,尝数日不携一钱;客至吾家,何遂索偿乎?”丁叹赞而别。嘱曰:“我诸城丁某,主人归,宜告之。暇幸见顾。”
数年无耗。值岁大饥,杨困甚,无所为计。妻漫劝诣丁,从之。至诸,通姓名于门者。丁茫不忆,申言始忆之躧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明日,为制冠服,表里温暖。杨义之,而内顾增忧,褊心不能无少望。居数日,殊不言赠别。杨意甚亟,告丁曰:“顾不敢隐,仆来时,米不满升。今过蒙推解,固乐,妻子如何矣!”丁曰:“是无烦虑,已代经纪矣。幸舒意少留,当助资斧。”走伻招诸博徒,使杨坐而乞头,终夜得百金,乃送之还。归见室人,衣履鲜整,小婢侍焉。惊问之。妻言:“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又婢十指,为妾驱使。”杨感不自已。由此小康,不屑旧业矣。
异史氏曰;“贫而好客,饮博浮荡者优为之;最异者,独其妻耳。受之施而不报,岂人也哉?然一饭之德不忘,丁其有焉。”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止宿其家 止:让……停留
B.谓其意在得直 直:通“值”,钱财
C.丁益异之 异:奇特
D.殊不言赠别 殊:完全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申言/始忆之/躧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B.申言始忆之/躧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C.申言始忆之/躧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D.申言/始忆之/躧履而出/揖客入/见其衣敝踵决/居之温室设筵/相款宠礼异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前溪家中富有,他钦慕郭解的为人,喜好交游,豪爽重义。御前史台让他出来做官,丁前溪不愿意做官,逃离了家乡。
B.安丘一民舍的女主人是一个重情重义,施恩不图报的人,她尽家中所有招待丁前溪,在无马料喂丁前溪的马时,竟扯下房顶的茅草来做饲料。
C.荒灾发生后,杨家处境非常困顿,于是杨某前往诸城投奔丁前溪,希望得到帮助,丁前溪非常热情周到地接待了他,并暗中派人帮助杨某的家人。
D.蒲松龄认为,喜欢饮酒赌博,性情豪放的人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别人是正常的,而杨某的妻子作为一个女子也能如此大度就让人惊异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主人何业,则家无资产,惟日设博场,以谋升斗。
(2)自若去后,次日即有车徒赍送布帛菽粟,堆积满屋,云是丁客所赠。
【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丁前溪豪爽、重义气?
14、所有伟大的事业,都不会只是马拉松的成绩,而更是接力赛的成果。依据这句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