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鹤岗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 )

    A.射

    B.乐

    C.礼

    D.武

  •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B. “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

    C. 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D. 周朴园吃惊道:“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

  •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是文学也好,哲学也好,政治经济学也好,____有水滴石穿百折不挠的精神,____有所收益,否则,____你“读书破万卷”,____涉猎无限广,充其量____是一知半解的半瓶醋而已。

     

    AA

    不管

    都要

    就能

    /

    如果

    那么

    BB

    不仅

    只要

    /

    就能

    如果

    那么

    CC

    不仅

    只要

    才能

    尽管

    也不过

    /

    DD

    不管

    都要

    才能

    尽管

    /

    也不过

     

     

    A. A   B. B   C. C   D. D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个社会整体科学素养低,不但会影响一个社会的判断力、科技创新力与竞争力,而且会为一些“伪概念”“伪科学”的流行和泛滥提供温床。

    B. 米芾湖北襄阳人,是北宋著名画家,生活在文人画的成熟时代,其绘画题材十分广泛,包括人物、山水、松石、梅兰、竹菊无所不画。

    C. 2016年底,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因此,幼儿园该不该布置书面作业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而是必须严格执行的规定。

    D. 政府把“治污减霾”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出台了系列“铁腕”措施,大力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还给百姓碧水蓝天。

     

  •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在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做的   ,揭露了被告李阳对妻子Kim实施家庭暴力的真相。

    北京时间1217曰,在2011年世界羽联超级赛总决赛女单半决赛中,新科世锦赛冠军玉仪涵发挥出色,连下两城,击败对手汪鑫, 跻身决赛。

    瑞典希望在不修改欧盟条约的情况下化解欧债危机;波兰和意大利则担心,法德的修约建议会加深欧盟内部 ,拉大欧元区和非欧元区成员国之间的距离。

    A. 申述   率先 隔阂 B. 申诉   首先   隔阂

    C. 申述   首先 隔膜 D. 申诉   率先   隔膜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乘上高速发展列车,城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大江南北遍地冒出城市“森林”,成就举世瞩目。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问题也相继袭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价虚高、管理粗放、应急迟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甚至无视城市规划、盲目建设新城新区、无序扩张,遭遇“成长烦恼”,患上“城市病”。这些病症给市民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②“城市病”是城市定位、结构和功能问题,主要病因是城市在快速发展时,未超前考虑人口、产业、环境等因素的可持续性,本质上是城市資源环境的承载力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匹配度失衡最终造成的危机。

    ③着眼未来和长远谋划、推进,这是国家借鉴中医理论,综合施治,治疗“城市病”的妙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随意“拆东墙补西墙”,应付一时,难除病根;守“一亩三分地”,“肥水不流外人田”,低效无序甚至恶意的竞争,浪费资源,损人害己。

    ④城市规划需要走下“空中楼阁”,真正精准落地,必须以人为本,让城市民众公平热情地参与城市治理和管理。城市何时真正成为居民贴心、安心、放心的城市,病症自然也就消退、消失。国家正在探索良性治理的“药方”。在经济领域,社会福利托底,饱汉关照饿汉饥;在社会领域,赋予公民发言权,更多地知情、参与和监督,搭建公平的制度和程序平台,管控“个人人脉”,不拘一格降人才。

    ⑤欧美等国家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适应城市、产业和社会多方需求,逐渐形成了一批形态各异、主题鲜明的特色小镇。中国也方兴未艾,小镇中包括完备的教育、医疗、金融机构,还有大量手工业生产。小镇的生活能让居民与自然更贴近,与农业和粮食生产更亲近,与动物更亲近,能够从容地参与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发展各种兴趣爱好,随时欣赏美景,享受生活乐趣。

    ⑥面对迅速膨胀的城市,治疗城市病,既要靠内部生长动力,还要靠外部疏解。京津冀协同发展,只有周边新型城市群形成了,北京的压力才能真正得到缓解直至根除。如今,交通拥堵已不再是少数大城市的专利,很多二三线城市也加入了“堵城”的行列。治堵,成为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为治理交通拥堵,各城市不遣余力,北京的“摇号”、上海的“拍牌”、广州等城市的“限购令”,都是从“堵”的角度控制汽车数量。数据显示,我国多数城市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刚过三分之一,与国外同类城市差距较大。改善提升公共服务,把社会财富、基本公共服务的蛋糕分公平,是个世界级的难题。

    ⑦变革生活方式,让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成为人们的主流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动员全社会追求绿色生活、文明生活。城乡统筹,生产、生态、生活相融,让生命更精彩,才是美妙的方案。

    (摘编自厉彦林《城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建设成就突出,但城市人口日益增加、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多种“城市病”,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指数。

    B.治理“城市病”应该借鉴中医理论,长远规划,综合施治,片面、狭隘的治理方式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有可能损人害己。

    C.作者认为,面对城市的“堵”,“摇号”“拍牌”“限购令”等措施只是“治标”,“治本”的唯一途径是改善提升公共服务。

    D.城市规划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民众在城市治理和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让城市真正成为居民贴心、安心、放心的城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主要分析了我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指出“城市病”的种种症状和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第三段至末段,主要谈如何治疗“城市病”,作者以开阔的视野,从治理理念、举措等多个角度论述了治疗“城市病”的良方。

    C.文章论述深入浅出,兼具感性与理性,如第三段通过援引几个俗语,把两种不正确的“施治”理念简明而形象地揭示出来。

    D.文章综合运用了举例、引用、类比等论证方法,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条分缕析,认识既有高度,也有深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发展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规划者要有超前意识,充分考虑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

    B.我国小城镇建设可借鉴欧美等国家的特色小镇,让居民亲近自然,亲近动物,享受生活。

    C.治疗“城市病”既要靠内部生长动力还要靠外部疏解,北京是落实这一理念的成功案列。

    D.美好的城市能让居民感到贴心、安心、放心,美好的城市生活应是绿色生活、文明生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认为在声音的艺术中,无声存在于有声之中,无声依赖声音的存在,能表现有声难以表现的情感之美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柳宗元写人与大自然的契合,自然界的鱼与游人彼此相乐的自由状态跃然纸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叶嘉莹先生提过,人之生死,事之成败,物之盛衰,都可以纳入“花”这一短小的缩写之中。在“咏花”这一个大类当中,古今诗人所写的关涉到“芙蓉”的作品极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两句写以荷叶莲花为衣服,运用了象征手法,表现他追求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污的情趣。

    (2)白居易《琵琶行》中,既写出了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写出了琵琶女情感的极度压抑,还写出了诗人听乐的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到了“直把无声作有声”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运用鲜明的语言,描写了“山间之四时”中春、夏的景色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以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内心依旧苦闷抑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与词语“方凿圆枘”意思相似,表达出“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描写了寒冬大雪从师的遭遇,因冻僵后不能动弹,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久才感到暖和。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女主人公以河为喻来说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限度。

    (3)荀子在《劝学》中先以木受到墨线的规范而成为有用的器物、金属制品通过磨砺就能变得锋利为喻,然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广泛地学习以及经常反思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难将息。

    (2)____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韩将军还边

    李益

    白马羽林儿,扬鞭薄暮时。独将轻骑出,暗与伏兵期。

    雨雪移军远,旌旗上垄迟。圣心戎寄重,未许让恩私。

    【注】①戎寄:指所交托的军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一反送别的伤感,既写出韩将军被皇帝委以重任,也暗含作者对他的羡慕与激刷之意。

    B.首联点明时间,照应标题,以简练之笔展现出羽林将士意气风发之姿。

    C.颔联暗用典故,借李广率少量骑兵智退匈奴的典故来刻画韩将军的形象。

    D.“旌旗上垄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还边军队人数之多和行军的迟缓。

    【2】孙武认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你认为诗人笔下的韩将军具备“将者”的哪几个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已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

    (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改)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2请分层概括这段话中作者的观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