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部正确的项是( )。
A.旅店(lǔ) 露(lù)头 叮嘱(zhǔ) 破绽(dìng)
B.留恋(niàn) 旦角(jiǎo) 毁灭(hǔi) 似(shì)的
C.漆黑(qī) 豆荚(jiá) 潜入(qián) 侯爷(hóu)
D.崩塌(tà) 笨拙(zhuō) 冶炼(zhì) 窗框(kuāng)
2、下列情境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妈妈提醒你游戏别玩太久,你说:“你好烦啊!能不能让我清静清静?”
B.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你劝他说:“不是每个人都是学习的料,你就看开一点吧!”
C.同学爱讲脏话,你批评道:“脏话既脏人耳,又伤人心,我们要文明用语啊!”
D.你把写好的作文交给老师,恭恭敬敬地说:“请您拜读,再给我面批。”
3、下列不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的一项是( )
A.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
B.诸葛亮和鲁肃在船中饮酒取乐。
C.诸葛亮知道曹操有谨慎、多疑的特点。
D.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4、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________
(2)我一摇,桂花纷纷落下,真像下了一阵桂花雨。________
(3)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________
5、先给句子排序,再回答问题。
1.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给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①多像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画啊!
②村前很美,有一口大水塘。
③山脚下有一个村子,村子景色秀丽。
④走近一看,水塘里荷花点点,偶尔还有小鱼跳出水面。
⑤村后有一片青翠的竹林,林中鸟声清脆悦耳。
⑥远远望去,大水塘像个明镜,倒映着蓝天、白云。
A.③①④⑥②⑤ B.③②⑥④⑤① C.⑥②①④⑤③ D.②⑤③⑥①④
2.上面的句子中,第④句是________描写,第⑥句是________描写。
6、回顾课文内容填空。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将相和》一文让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猎人海力布》的故事让我认识了_____________的海力布;读了《慈母情深》,我最感动的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
7、补充词语。(3分)
( )的湖面 ( )地拌动 ( )的教育
( )的涟漪 ( )地操纵 ( )地摆动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粥一饭,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3)《父爱之舟》这篇课文题目,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课文以梦境开头和结尾,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4)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一卷”“皱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龟裂”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对母亲_______的描写,突出了母亲___________
9、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十一”假期,李强同学报名参加了“大别山”三日游。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吴江 | 10月4日多云 20℃—32℃ | 10月5日阴 18℃—24℃ | 10月6日多云 17℃—25℃ |
大别山 | 10月4日 多云,有降雨 10℃—15℃ | 10月5日 阴,短时降雨 9℃—13℃ | 10月6日 多云转晴 10℃—13℃ |
(材料二)
游览线路:
龙井峡景点——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大别山庄度假村
游览时间:三天
距离:约30千米
游览方式:徒步穿越
行进路线:
第一天:沿景点道路进入景点入口(9:00)→花潭石→湘妃池→龙井潭瀑布→双石笋→太极谷→(午餐,12:00);太极谷出发(12:00)→金鸡山→龙门跳瀑布(大别山区最高瀑布,瀑高约70米)→鬼门关→老庙湾(16:30扎营,有土房子)。全程约10千米。 |
第二天:老庙湾(7:00)→好汉坡→仙人门→十里长岗→拳打井→多云尖、多云寺(午餐,11:00);多云寺出发(12:00)→白马尖→奇松走廊→金竹峰→银竹峰→大别山庄。可在大别山庄住宿或山庄露营基地露宿,全程约20千米。 |
【1】李强同学此次旅游的出发地是________,目的地是______,在景区的游览方式是_______。
【2】假如你是一位贴心的导游,你会李强在内的旅游团提出哪些明确的建议?请你根据以上材料信息择要写三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在文中“□”里填上标点符号。
【2】文中表示名气大的词语是________,请你再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的“曾”“掠走”“大量”“仅存”这些字眼你读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找资料并联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莫高窟被称为“艺术宝库”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天地。
阿瓜是个智商不高的孩子,在三(1)班的教室里,他的成绩倒数第一。同学们也常取笑他,说他头大不中用。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搞卫生,他都会主动留下帮忙倒垃圾。更绝的是,白天上课,每隔两节课,他总会把垃圾桶拿到洗手台前认真洗刷。原先最脏的角落,因为阿瓜的负责变成了教室里最醒目的地方。
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世界上最贵的蛋是什么蛋?
有人说是金蛋,有人说是脸蛋。这时,阿瓜也举手发言,高兴地说 是笨蛋 因为大家都叫我笨蛋
同学们笑了,老师却没有笑,他轻拍阿瓜的脑袋说:“是的,你最贵!”
阿瓜的母亲每天都会骑摩托车到学校接他回家。一个雨天的傍晚,在回家的路上,阿瓜看见一个同学在雨中行走,便央求妈妈顺道送同学回家,可是因车后座装了个铁篮子,不能再多带一个人。回家后,妈妈忙着在厨房做饭,却隐隐约约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出门一看,原来是阿瓜正满头大汗地用老虎钳拆篮子……
妈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但眼里却涌出了泪花。多笨的孩子啊,又是多么善良的宝贝。
【1】请给本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 。
【2】请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请求——(_______) 嘲笑——(______)
【3】在短文第3自然段中的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
【4】请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
【5】老师问:“世界上最贵的蛋是什么蛋?”阿瓜是怎样回答的?你觉得阿瓜的回答可笑吗?为什么?
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下来。
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北京的春节(节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响起来,便有了过年的味道。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街上早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们最喜欢。
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须大扫除一次,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许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十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文中描写春节期间的重要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正月初一、正月初六、_________。作者按照______________顺序来写的。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是略写。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万不得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语音的延长 D.表示意思的转换
【4】用波浪线画出详细描写元宵节灯的语句,读一读,写写自己的感受。
13、读《桂林山水》片段,回答问题。
我攀登过( )的泰山,游览过( )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我会在文中括号内把词语补充完整,使句子更生动。
2.兀"字是( )结构,部首是( ),音序是( )
3.给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写出了桂林的山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划上"-"
14、课外阅读
大象
远看大象,身躯是那样威武,那样高大,简直就像一堵厚实的墙,那四条圆滚粗壮的腿就像四根柱子,两只心形的大耳朵就像两把大芭蕉扇。最有趣的是它那又大又长的鼻子,伸过来卷过去,我们的胳膊和手兴许还不如它灵活呢!
在象吃草的时候,用鼻子把草一卷,使劲甩几甩,大概是怕草不干净,看来大象还挺讲卫生呢!
大象看起来很笨,可它居然能用鼻子演奏口琴,还可以随着音乐,扭上几扭,那舞姿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更不可思议的是,大象有高超的吸水本领。它用鼻子吸入水,然后再把水均匀地喷出来,喷出的水柱成了喷泉,散出细小的水花,成了一颗颗细小的珍珠。我很担心,这大象吸水,万一吸到肺管里去了怎么办?一位饲养员伯伯告诉我:“大象鼻腔后面食道上方有块软骨,吸水的时候,马上把气管盖上,水就不会从鼻腔进入肺管了。”
大象怎样睡觉呢?我从来没见过,但我常看见大象一动也不动地站在草地上,眼睛闭着。
不知那是它正在睡觉呢,还是在回忆往事?
大象是热带动物 很凶狠 据说连兽中之王老虎也惧怕它三分呢 不过 大象从不随意伤害别人 它持重 善良 温和
【1】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大象身躯的特点是 ,四肢的特点是 ,耳朵的特点是 ,鼻子的特点是 ,吃草的特点是 ,睡觉的特点是 。
【3】作者描写大象的顺序是 → → → ,重点写的是 ,第一段作者是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描写的,依次写了 → → → 。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象的吸水本领高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你喜欢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十多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学院读书。班上除了少数几个汉族学生外,大部分同学都来自少数民族,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的缘故,他们几乎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
作为班长,我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念到哪个同学的名字,那个同学就上来取回自己的信。我留意过,“多吉”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多吉是布依族,来自贵州黔南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寄来的,估计就是家书了。
那一日,我又在讲台上分发信件,多吉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台来取信。大概是信封边沿破损了,我的手刚抬起,里面的“信”飘了出来——竟是一片树叶!只见那片叶子在空中翻转几个来回,缓缓地落到了地面上。
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腾地一下便红了。
“……我爹不在了,只有娘,但她是个盲人。我家就我一个儿子,娘很想我,我也想娘,我用勤工俭学的钱,给她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我对娘说,如果她平安,就寄一片桉树叶给我。我收到信后,又将按树叶寄回去,但不是一片,而是两片。干枯的桉树叶在水中浸泡湿润后,两片合在一起,娘就能吹出很清脆的声音。我娘说,那样的话,她就知道我平安了。她还说,桉树叶发出的声音像我呼喊她的声音……”
一时间,教室里寂静无比。我听到几个小女生抽起了鼻子。
那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这个词语——大爱无言。
【1】请你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多吉与母亲的家书奇特之处是:娘给多吉的信是__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而多吉给娘的信是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然后填空。
(1)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腾地一下便红了。
大家“惊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多吉脸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2)那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这个词语——大爱无言。
“大爱无言”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吉为什么给母亲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信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多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拓展阅读。
考
晚上,我们全家在门前场地上乘凉。忽然,爸爸笑着对我说:“小玲,我考你几个问题,回答得( )要准确,( )要迅速,好吗?”“好!”我爽快地答应,心想,自己是高年级的学生了,能不会答吗?
爸爸问:“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眼皮一翻,高声答道:“铁重!”“哈哈……”一旁的妈妈、哥哥都笑了起来。我一愣,正在犹豫,爸爸又提醒道:“注意,我问的是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我连忙改口说:“一样重。”妈妈说:“对了,要听清问话。”
爸爸又考道:“那么,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这回我特别听清了“一立方米”几个字,大声说:“一样重。”
“哈哈……”大家叉笑了。我抓了抓头,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哦,这回是铁重。”
接着,哥哥也来考我了:“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盘算了一会儿说:“棉花体积大!”“为什么?”爸爸追着问。“因为一斤铁的体积只有一小块,一斤棉花的体积比它大多了!”大家听了,满意地笑了。
这时,爸爸语气平静地说:“( )遇到什么问题,( )要认真思考;( )是很容易的,( )应该好好想一想,否则会闹出笑话。”我点了点头。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给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闹:①不安静;②吵,扰乱;③干,弄。
A.否则会闹出笑话。(______)
B.这是我市的闹市区。(______)
【3】联系短文内容填空。
①“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盘算了一会儿说”中的“前两次的教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②最后一个自然段,爸爸教育“我”的话有两层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掷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jié( ),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根据读音在文中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2】给短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虫抓人的三招有一扑,一掀,一剪,武松采取的策略是闪,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松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表现了老虎的_____________。
【5】选文中加点的字描写了武松_________的经过,表现了他___________。
【6】短文选自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关于这部小说,请你写出一个你读过的其他人物的相关情节:_____________
18、 永不凋谢的玫瑰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其中有一朵开得最大,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中,向外走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想要上前拦住她。正在旁边散步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去干什么呀?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她有点不相信。我把花摘下来送给奶奶看,看后我再把它送回来。”小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奖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赞不绝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改变意思,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对短文主要内容的概括,请你补充完整。
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一朵最大的玫瑰花,一个小女孩_________,校长看到了,______________,又摘了两朵玫瑰花送给小女孩,并告诉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惊讶”一词在短文中出现了两次,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
【5】你觉得短文中的“校长”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刘姥姥醉卧怡红院》选段,完成练习。
刘姥姥转了两个弯子,只见有一房门。于是进了房门,只见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笑迎了出来。刘姥姥忙笑道:“姑娘们把我丢下来了,要我碰头碰到这里来。”说了,只觉那女孩儿不答。刘姥姥便赶来拉他的手,“咕咚”一声,便撞到板壁上,把头碰的生疼。细瞧了一瞧,原来是一幅画儿。刘姥姥自忖道:“原来画儿有这样活凸出来的。”一面想,一面看,一面又用手摸去,却是一色平的,点头叹了两声。一转身方见了一个小门,门上挂着葱绿撒花软帘。
刘姥姥掀帘进去,抬头一看,只见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皆贴在墙上,锦笼纱罩,企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皆是碧绿凿花,竞越发把眼花了,找门出去,哪里有门?左一架书,右一架屏。刚从屏后得了一门转去,只见他亲家母也从外面迎了进来。刘姥姥诧异,忙问道:“你想是见我这几日没家去,亏你找我来。哪一位姑娘带进来的?”他亲家只是笑,不还言。刘姥姥笑道;“你好没见世面,见这园里的花好,你就没死活戴了一头。”他亲家也不答。便心下忽然想起:“常听大富贵人家有一种穿衣镜,这别是我在镜子里头呢罢。”说伸手一摸,再细一看,可不是,四面雕空紫檀板壁将镜子嵌在中间,因说:“这已经拦住,如何走出去呢?”一面说,一面只管用手摸。
这镜子原是西洋机括(开关),可以开合。不意刘姥姥乱摸之间,其力巧合,便撞开消息(开关),掩过镜子,露出门来。刘姥姥又惊又喜,迈步出来,忽见有一副最精致的床帐。他此时又带了七八分醉,又走乏了,便一屁股坐在床上,只说歇歇,不承望身不由已,前仰后合的,朦胧着两眼,一歪身就睡熟在床上。
【1】刘姥姥在走进房间后看到了些什么?
___________
【2】请在文中用“____”画出刘姥姥看见一个女孩儿迎面而来时所说的话。并用“﹏﹏﹏”画出她的动作。
【3】下列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红楼梦》中,怡红院是林黛玉的住所。
B.刘姥姥是因为玩累了想找个地儿休息才走进了怡红院。
C.选段是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时发生的事。
20、读下面例句,想象句中描写的情景,照样子写一写。
例: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脑袋,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
腊月,天真冷。 _____
21、将下列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①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②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22、按要求做。(8分)
(1)妈妈等待爸爸。(扩句)
(2)我们中华民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无数的有气节的人物。(修改病句)
(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改陈述句)
(4)老人走了,大家心情很繁重。(修改病句)
23、习作与表达。
今年的10月1日很特殊,中秋与国庆撞了个满怀,我们在团圆的气氛里,吃着月饼祝贺祖国母亲生日快乐,家国情怀在这一天体现得淋漓极致。你是怎么度过这一天的呢?写下来,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快乐。(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