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鄂尔多斯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词语中下划线字的拼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眼(jiǎn)  延(wàn)  (dōu) (pì)

    B.怨(mán)  抖(chàn)  油(zhà)  食(zhuó  改 zuó 

    C.长(huì)  泡(jìn)    子(móu)  青(dài)

  • 2、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熊熊的炭火

    B.茂盛的榕树

    C.强烈的烛光

    D.宽阔的操场

  •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班配   一筹莫展 草菅人命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耐烦 怙恶不悛   不落巢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根茎 挺而走险   流言蜚语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D.暴燥 徒有虚名   莫名其妙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焦急——( ) 希望——( )   川流不息——( ) 推断——( )

    警惕——( ) 惊骇——( ) 遗迹——( ) 欣慰——( )

  • 5、根据阅读积累填空。

    1.春天最美是________。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________的天空,染上________,飘着________的彩云。—《四季之美》

    2.《论语》中的“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__________________,”讲了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3.《枫桥夜泊》中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枫桥附近的景色和诗人愁寂的心情。

    4.《示儿》中诗人临终前对儿子的嘱托是:“_________________。”

    5.厉行节约,光盘行动,面对浪费的同学,你可以用一句名言提醒他:“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___。”

  • 6、将成语补充完整,并用加点词造句

    置之不(   )   毫不气(   )   (   想天开

    错落有(   )   风( )全球   不( )一格

     

  • 7、给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_______( )

    便_______( )_______( )

  • 8、理解《囚歌》中的诗句。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biàn)和的人,住在楚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楚山上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jiàn),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接位。卞和再一次入宫去献玉。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接他王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美玉,坐在山脚下哭泣,一直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听说后,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做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______ 贡献——______ 分辨——______ 判定——______

    【2】短文用一件物品贯串全文、展开情节,这件物品是___________,它是全文的写作________

    【3】为什么把这块玉称为“和氏璧”,简要说说它名字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被砍掉双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和玉匠的无知。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无知。

    C.主要说明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终能战胜谬误。

  • 10、课内阅读。

    父母之舟(节选)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新滋味”是指( )

    A.对父亲的感激和心疼,对家庭情况的担忧,升入高小的自豪等。

    B.对父亲的感激和心疼,不能为家庭分忧的愧疚,离家在外很委屈等。

    C.对父亲的感激和心疼,对家庭情况的担忧,不能为家庭分忧的愧疚等。

    【3】请列出文中描述作者心酸的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平台。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选文告诉我们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三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__。其中略写的是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描写了游人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选文,我想到了(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无可比拟的,这是我们的骄傲。

    B.建造圆明园的人喜欢西方的建筑。

    C.当时的皇帝能享受到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

    【4】雨果曾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来到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用“  ”画出作者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句子。

    【2】写出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掠夺行径的动作。

    【3】你从“凡是”“统统”“任意”中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换成“1860年”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 )看( )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 )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 )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一读到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我就会想起“宁为玉碎,_____”这个成语。

    【3】文中加点的“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从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出你你感兴趣的或者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并把讨论得出的答案写下来。

    我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得出的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母亲的存折

    一次,女儿问我家里有多少钱?我想了想,把房子、家具、存款都算上,应该够50万吧。女儿脸上立即绽开笑容,说她是班上第三有钱的人了。我无奈地摇摇头。

    那年春节,我回家过年,因为兴奋,加上连日来操劳,母亲起夜时突然晕倒了!幸亏及时送去医院,最后总算安然无恙,但精神大不如前,时常神情恍惚,丢三落四。所以,尽管假期已过,我却不放心走。母亲强打精神,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说自己完全好了,催促我早点走。我拗不过母亲,只好去订机票。

    行前,母亲把我叫到床前,我一眼就看见她枕头旁边放着一个首饰盒,用一块红绸缎布包着,不禁一愣。我猜里面一定装着母亲最心爱的宝贝,会是什么呢?

    我正猜测不解,母亲已解开外面的红绸缎布,露出里面暗红丝面的首饰盒。母亲从里面拿出一个小绸布包,深深地看了一会儿,像是看什么宝物,然后慢慢抬起头,看着我,缓缓道:“这一辈子也没钱留给你,这里面装着你出生时的胎发,五岁时掉的乳牙,还有一张百日照,照片背面记着你的出生时辰。我一直替你留着,现在我年纪大了,你拿去自己保留吧。”

    我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打开。一瞬间,我泪眼模糊。我意识到:这就是母亲的“存折”,里面装着母亲的全部财产,没有一样贵重的东西,但是对我,每一样都珍贵无比。

    带着母亲的“存折”,我踏上归程,一路上感慨万千。和我相比,女儿是富有的,她一出生就拥有的东西,是我拼搏多年才得到的。但是,女儿却永远也不可能像我一样,拥有自己的胎发、乳牙了。这些记载她生命的收据,被一路奔波的我遗失在逝去的岁月里,再也找不回来了!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 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

    ②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

    【2】文章中“母亲的存折”具体指什么?请你将这句话抄写横线上。

    _____________

    【3】读第四自然段判断正误,对的打“√”,错误的打“×”。

    ①“深深”“慢慢”“缓缓”几个叠词可见母亲舍不得把“存折”给“我”。( )

    ②包装的用心突出了母亲对“我”细腻而深深的爱。( )

    【4】“这些记载她生命的收据,被一路奔波的我遗失在逝去的岁月里,再也找不回来了!”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表达了“我”对女儿的深深愧疚之情。

    B.表达了“我”对自己已逝岁月的遗憾。

    【5】“母亲强打精神,装出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是因为(       

    A.母亲不需要我照顾。

    B.虽然舍不舍得“我”走,但是母亲不愿意耽误“我”的工作。

    【6】生活中,你的妈妈肯定也非常爱你,好好回忆一下,将你最感动的一件事记录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

    【7】母爱是伟大、无私的,不禁让我想起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告别南极,不带回滴水片石

    近了,近了,已经可以看到南美大陆了。我们十天的南极考察就要结束了。值得自豪的是,告别南极,我们没有带回一块石头或一滴海水。

      “南极属于全人类,不准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这已成为所有到南极的人们的共识。在考察期间,船主在我们每次登陆之前都反复讲:“不要拾石头!”

      “不要挑逗企鹅!”“不要踩坏苔藓!”“即使是因为拍摄工作也不允许!否则,将不允许您再上船。”

    企鹅、海豹、海狮都是南极的主人。前来考察的科学家或旅客在道路上走都是悄悄的。记者无限感慨:只有南极,动物才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如果有人问我:“南极怎么样?”我的回答是:“南极仍然是一个童话世界!”保持南极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一次,几个记者在冰海中穿行寻找蓝鲸,因为下小雨都用塑料袋套住摄像机。有一位不小心把塑料袋掉进海里了。为我们驾驶小艇的卡地亚小姐不顾风浪,执意去追赶那只漂得很远的塑料袋,直到捞上来为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自豪________   感慨________

    执意________   反复________

    2考察南极的人都不愿带回滴水片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能概括第四自然段段意的句子。

    4“南极仍然是一个童话世界!”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一带一路”示意图。

    材料二:两千多年前张骞(qiān)从长安出发开辟了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历史。我们的先辈郑和开拓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缔造了一段久远的故事,留下了一段让人感怀的沧桑岁月。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走进瓜果飘香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演讲时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椰树芃芃(pénɡ  pénɡ)的东南亚时,又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跨欧亚的铁路、公路已经逐步延伸,航运、航空、管道和空间综合信息网络等日益发达。丝路文明走出历史,走下蓝图,走进日新月异的今天。

    1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指的是____________

    2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提出“一带一路”构想和倡议的是_______。“一带一路”的“路”包含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管道和_______等。

    3请你为“一带一路”写一句打动人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曹操败走华容道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打了败仗,逃到了一片林子里。

    他环顾左右,突然放声大笑不止。众人都感到,问道:“丞相为何大笑?”曹操道:“我笑周瑜、诸葛亮不懂计谋,若在此伏下一军,会怎样呢?”话音未落,战鼓齐鸣,火光冲天,白马银枪的赵云骑马冲出来,大叫:“曹贼,哪里走,我奉军师将令,在此等候多时了!”曹操吓得几乎落马,将士们拼命拦住赵云,他才得以脱身。     

    天色微明时,突下大雨,曹军淋成了落汤鸡,又冷又饿。曹操坐在树下望了望四周,忽又仰面大笑。众人又问:“刚才丞相笑周瑜、诸葛亮无谋,结果引出赵子龙,损失了许多人马,如今为何又大笑?”道:“我笑周瑜、诸葛亮毕竟智谋不足,若在此伏下一军,,我等即便逃脱,也不免重伤。他们想不到这一点,我因此而笑。”他的笑声还未消失,忽然,从侧面冲出一路人马,只见为首的一员大将长得黑脸膛,大胡子,手持丈八蛇矛,在战马上大叫:“曹贼哪里去!燕人张翼德在此!”他吓得骑马飞奔了几十里,听见身后没有追兵了,才喘了一口气。他再次逃脱,可是身边只剩下三百多人了。

    正走着,前面有两条路,有军士来报:“报告丞相,前面有两条路,一条大路,比较平坦,但是比小路要多出五十里。一条小路,叫华容道,都是泥泞不堪的路,不大好走,路上还有几处烟火。我们要从哪条路走?”

    曹操命人上高处观看,见小路有几处冒烟,于是命人走华容小路。众人不解地问:“有烟处必有人马埋伏,我们为什么还走这条路?”

    他说:“兵书上说:‘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足智多谋,他一定让人在山中烧烟,使我军不敢走小路,他却在大路上埋伏人马等我,我偏不中他的计。”众人纷纷称赞曹操

    众人走上华容道早已人困马乏,伤员互相搀扶行走,加上没来得及穿衣,真是饥寒交迫,苦不堪言。曹操见此情形又在马上扬鞭大笑起来。众将心里一惊,忙问:“丞相又在笑周瑜、诸葛亮吗?”道:“是呀!人人都说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可依我看,他们还是不行。如果在此伏下一队人马,我们必定。”话音未落,一声炮响,从后山杀出一路人马,为首的正是大将关羽。关羽带五百校刀手拦住去路。众将魂飞魄散,面面相觑。谋士程昱悄悄劝曹操请求关羽放他走。曹操硬着头皮去求关羽放他一条生路,关羽犹豫再三后还是放了他。

    那时候曹操身边,只剩下二十几人了。他见此情形,不知是悲是喜,放声大哭起来。

    (节选自《三国演义》,有删改)

    【1】给文中标序号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下面横线上,只填序号。

    A.插翅难逃      B.深谋远虑      C.莫名其妙      D.以逸待劳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阅读短文,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对曹操面临危境还能有三次大笑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三笑”体现了曹操大败却不气馁,不认输的性格。

    B.曹操想以“笑”来鼓舞士气,渡过难关,这也是一种策略。

    C.这是曹操故作豁达苦涩的笑,写出他性格的多面性。

    D.曹操因战败心灰意冷,面临危境时发出绝望的笑。

    【4】当曹操逃脱后看到身边仅剩二十多人,他不知是悲是喜。他喜的是____,悲的是____

    【5】“关羽犹豫再三后还是放了他”,写出关羽“犹豫再三”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三国演义》是我国最伟大的长篇历史小说,其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故事情节生动。你喜欢其中哪个故事或人物呢?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放飞蜻蜓

    一天午后,陶行知从村里走出来,见一群孩子在捉蜻蜓。 

    他停下脚步,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小辫子问: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翠贞想了一下,回答道:吃虫子。 

    吃露水。一个男孩说。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陶先生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说:还是翠贞说得对。苍蝇、蚊子、水里的孑孓,它都吃。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 

    孩子们点点头。陶行知从翠贞手里取过蜻蜓,高高举起。阳光下,蜻蜓的眼睛一闪一闪的,尾巴一撅一撅的。陶先生又问: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 

    蜻蜓用尾巴在河里点水。 

    尾巴是掌握飞行方向的。 

    陶行知将蜻蜓小心地翻过去,指着它的尾巴说:你们看,它的尾巴是一节节的,又细又长。它用尾巴保持平衡,调整方向。据说,在它饿极时,会将自己的尾巴吃去一截。不过,以后又会长出来。接着他又指指蜻蜓的头部对孩子们说:它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是由成千上万的小眼睛构成的,可以看清四面八方的虫子……” 

    孩子们入神地听着。陶行知用商量的口吻说:把它放了,好不好?说着,把蜻蜓还给翠贞。翠贞用征询的目光看着小伙伴们,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翠贞张开小手将蜻蜓往上一送,蜻蜓展开翅膀向空中飞去。

    【1】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用词语替代。 

    (1)孩子们用多而杂乱的声音抢着回答:“吃草。”“吃树叶。”“吃泥土”。( ) 

    (2)蜻蜓的眼睛是由数量很多很多的小眼睛构成的。 ( ) 

    (3)大家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放了它,放了它,让它回家去!”        ( )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蜻蜓的尾巴是一节一节、______。它能________、_______。 

    (2)蜻蜓的眼睛结构很____,是由很多小眼睛构成 ,可以看清__________。

    【3】陶行知为什么劝说翠贞他们放飞蜻蜓,他是为了保护蜻蜓,还是为了教育这些孩子们?

    ________

    【4】你看见别人捕捉益虫益鸟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________

  • 19、课文中的爱。(6分)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一抬肩  它没醒  睡得好熟  还呷呷嘴  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满分5 manfen5.com

    (1)给第一自然段未加标点的地方,加标点。(2分

    (2)这个片断主要告诉了我们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2分

     

    (3)信赖,创造出了怎样美好的境界?请从文中举一例回答。(2分)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呻吟声、叫喊声、断断续续的口令声充满了茂密的树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真令人扫兴。

    (1)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写一写:他乡的月亮再圆,也比不上故乡的月亮皎洁、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一写:一天,十天,一百天,转眼间冬去春来,满树的叶儿黄了又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一个情景,用一两句话写出动(静)之美。

    A.大课间活动时的校园             B.清晨的涪江河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4处错误。

    墙角的花儿差不多已经全开了。凌霄花、三角梅,蔷薇交相辉映,漂亮极了!你瞧,凌宵花的花藤拾壁而上的游龙,爬满了整个墙面。一顺朝下的花丛中,露出一个个嫩黄嫩黄的小花蕊,真是让人觉得惹人喜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妙笔生花。(25分)

    小草的萌发,小鸟的呢喃,小鱼的游动,都是生命的跃动,亲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真好;母亲的唠叼,父亲的苛责,都是亲情的洋溢,与父母交流的感觉真好!胜利时分享,跌倒时扶助,都是友情的体现,感受友情的温馨真好……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这种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感觉,请以 ,真好为题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