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漳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有错的一项是(       

    A.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D.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2、为了能读心爱的图书,五年级的小王凡事讲效率,还特别善于在_________中挤出时间。

    A.忙碌

    B.勤勉

    C.空闲

    D.繁忙

  • 3、下列句子表述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哪一项?(     

    A.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B.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吗?

    C.那“鸟的天堂”不得不说是鸟的天堂。

    D.那“鸟的天堂”难道不是是鸟的天堂?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词语乐园。将词语补充完整。

    (  )(  )   铿锵(  )(  )   容光(  )(  )

    (  )(  )气   急不(  )(  )   (  )(  )有味

  • 5、给下列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我和父亲都饿了____我多馋啊___但不敢___也不忍心叫父亲买___

    2.___鸟的天堂___里没有一只鸟___我不禁这样想___

    3.此后___我决定拿起一本___三国演义___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___居然越看越明白___

    4.如果按照光速运动___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7圈多___真是令人难以置信___

  • 6、读拼音,写词语。

    chéng qún jié duì______的大雁,在高空中bǐ yì shuāng fēi______,更是叫人感动。xī yáng xī chén______yè mù jiàng lín______,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xīn kuàng shén yí______

  • 7、读句子,体会句子的妙处。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作者将书喻为   ,充分表达出了对书的   。更重要的是朋友次次相见,故地日日都去,却不会生厌,反而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以常见的事物为喻,生动而又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  

     

  • 8、比一比再组词。

    躯( )  抑( ) 捂( )   胶( )

    驱( )  仰( ) 悟( )   较(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好读书

    ①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②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做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的形象,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③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惬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只要看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和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④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谆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⑤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 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 使头脑充满智慧;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⑥书给予人们的实在是太多 谁可不读书

    1短文题目“好读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读书时,如果你不认识文中“谆谆教导”的“谆”字,需要查字典,应该用_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___,再查_________

    3在文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

    4阅读文章要关注文章的结构,这篇短文的结构是_________

    5读完短文,我知道:书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读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6第⑤段运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读书的好处。请你仿照这段话再写一个结构相同的句子。

    读书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rèn  rèng)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 没你这么当妈的! 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zhēng zhèng)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xiè jiè)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打“√”

    2依据上下文解释词语:

    龟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划线的句子中“我”为什么拿到钱时“鼻子一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这四个“立刻”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因为在那一天,“我”看到了母亲辛苦工作的状态,体会到她养家的不易。

    B.自己慢慢长大了,应该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要有着大人一样的担当。

    C.“我”内心深处萌发了对母亲的心疼和内疚之感。

  • 11、课外阅读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hǎo hào)绘画,想当美术家。

      然而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两个孩子非常伤心,痛哭流涕(tì dì ),埋(mái mán )怨命运对他们太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怨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对眼睛瞎的孩子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两个孩子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地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他可以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dào dǎo)有利。因为他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孩子后来成了音乐家,饮誉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留下另一道路的!”

    1把括号里不正确的注音划掉。

    2写出下面词语中的近义词。

    埋怨_________ 灵敏_________   干忧_________   烦恼__________

    3失聪的孩子成了美术家,失明的孩子成了音乐家,他俩成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老人的话,孩子们心里一亮”中的”亮”在这里指____________ 。失聪的孩子学绘画可以成为____________,失明的孩子学弹琴可以成为__________

    5这两个孩子开始有什么怨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老人说的话,在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我爱读书

    开间书店,大大地满足了我的读书愿望。

    从识字开始,书就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小时候要读到书是很困难的,往往为了在伙伴间借的一本书,需要付出给人家说小话、送好吃的、帮人家干活、替人家做作业等等,即便是借到手还要限定时间。那时候农村经常停电,看书大都在煤油灯下,父母又不让长时间看,不是为了保护眼睛,更多的是因为点灯耗油,要知道买煤油是家庭支出必需的一部分,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要精打细算的。后来因为爸爸在单位可以找人要到点柴油,这样看书的时间就可以相对地延长些,可看完书的后果是鼻孔和眼圈都是黑的。

    小时候到邻居和亲戚家串门我很少说话,大多是靠在墙壁看。那时农村没有什么家庭装修,全部都是沙土抹的墙面,完后在沙土墙面上糊上报纸或者书纸,大多数家庭的顶棚也都是用报纸被糊的。于是,这些报纸和书纸便成了我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也可以说是我的墙壁学堂,尽管看不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抑或是情节,但也大大开阔了我儿时的眼界,知道的东西之多很让伙伴们艳羡。

    那时候很盼望过年,不是为了吃好东西、穿新衣、放鞭炮,因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而那个年代年画的大部分是一些革命电影的剧照,于是我便走遍了我能去的邻居和亲戚家,一遍又一遍地欣赏阅看。

    那时任何家底是没有为孩子买书看的支出项目的,哪怕是孩子自己卖废品、卖药材的收入都要上交,做为家底的生活所用。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把自己利用业余时间上山抓来的蝎子卖给收购站,用换来的钱买了两本连环画,为了怕被父母发现,我便把这两本连环画藏在房后,并用一块小石板盖上。谁知道当天夜里下大雨,而藏书的地方正是一个水道沟。等天亮后我去拿时,那两本连环画早已被雨水冲到不知哪里去了。我难过地流下了伤心的眼泪,还不敢对父母说,默默地顺着水道找了好几天也没有找到。这件事,直到我参加工作之后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对父母说起,父母在笑过之后难免有一份伤心和愧疚。

    套用一句赵本山小品的台词:我的知识都学杂了。通过墙壁学堂点燃了我的求知欲望,也大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和知识面,不管是天文地理、三教九流、五行八卦等等,都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斑斑驳驳的影迹。

    现在好了,我有了自己的书店,闲暇时随手拿来一本书,惬意地浏览把玩,那份愉悦和恬淡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我为读书狂

    我常想,假如我不识得字,这病中一百八十天的时光,如何消磨得下去?

    感谢我的母亲,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在我百无聊赖的时候,把文字这把钥匙,勉强地塞在我手里。

    到了我七岁的时候,独游无伴的环境,迫着我带着这把钥匙,打开了书库的大门。门内是多么使我眼花缭乱的画面呵!我一跨进这个门槛,我就出不来了!我的文字工具,并不锐利,而我所看到的书,又多半是很难攻破的。但即使我读到的对我是些不熟习的东西,而“熟能生巧”,一个字形的反复呈现,这个字的意义,也会让我猜到一半。

    我记得我首先得到手的,是《三国演义》和《聊斋志异》,这里我只谈《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真是一本好书,每一段故事,多的几千字,少的只有几百字。其中的人物,是人、是鬼、是孤,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都从字上站起来了!看得我有时欢笑,有时流泪,母亲说我看书看得疯了。不幸的是,有一次因为我在澡房里偷看《聊斋志异》,把洗澡水都凉透了。母亲气得把书抢过去,撕去了一角。从此后我就反复看着这残缺不完的故事,直到十几年后我自己买到一部新书时,才把故事的情节拼全了。

    此后无论是什么书,我得到就翻开看,即成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张纸,哪怕是一张极小的纸,只要上面有字,我就都要看看。

    我记得当我八岁或九岁的时候,我要求我的老师教给我做诗。他说做诗要先学对对子,我说我要试试看。他笑着给我写了三个字,是“鸡唱晓”,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对上个“鸟鸣春”,他大为喜悦诧异,以为我自己已经看过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其实“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这四句话,我是在一张香烟画的后面看到的!

    再大一点,我又看了两部“传奇”,如《再生缘》、《天雨花》等,都是女作家写的,七字一句的有韵的故事,中间也夹些说白,书中的主要角色,又都是很有才干的女孩子。如《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天雨花》中的左仪贞。故事都很曲折,最后还是大团圆。

    以后我还看一些类似的书,如《凤双飞》,看过就没有印象了。

    【1】我发现这两篇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斑斑驳驳:_________                    ②眼花缭乱________

    【3】我能分别用两句简洁的话按顺序概括出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①《我爱读书》:_________             ②《我为读书狂》:________

    【4】体会《我爱读书》的结尾段有什么作用?_________

    【5】借助下列表格,分别对两篇文章的信息进行梳理。

    文章名

    找出看书时间的关键词

    书的来源或书名(分点列举)

    阅读过程中做过的“疯狂事”(分点列举)

    《我爱读书》

    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我为读书狂》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13、 精彩赏析阁。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

    罐头。

    (1)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的

    (2)省略号表达出了:

     

     

    (3)为什么给母亲买水果罐头?

     

     

  • 14、短文阅读。

    野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人发觉,藏在这儿的,我就用手杖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是它一动不动。

    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现它已经死了。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略微伸向后。在它的腿跟前有两个蛋,我便把这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它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盛着十一个蛋,连同外面两个,一共是十三个。

    我将它仔仔细细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它是被冻死的。虽然看的只是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了这个结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呀!

    可怕的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精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隐没了远处的山峦。我用一张大纸把它们包起来,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坟,将它们母子放进去,用泥土把它们埋起来。我把它们留给大地母亲,便继续向前走我的路了。

    【1】将本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首:____________________

    尾: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短文的主要内容,将正确的一项的序号写在括号里___

    ①赞扬了野鸭敢于跟风雪搏斗的精神。

    ②表达了“我”对野鸭无限同情的感情。

    ③赞扬了动物深沉、伟大的母爱。

    【3】第5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4】理解文中的词语(第6自然段):

    ①“这一切”指的是______________

    ②文中的“敌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

    ③“精疲力尽”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

    ④“毅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 15、阅读

    母爱无声

    文/李桂芳

    母亲悄然将她叫出教室,欣喜地告诉她:“娃,妈在学校食堂里找到了一份勤杂工作,一个月五百块呢,最主要的是妈每天都能看到你了。”她不想让同学们笑话自己母亲干那么低贱的工作,于是说:“妈,那活儿苦,你另外找个活儿干吧。想我了,我会来看你。”“不,妈就在这儿,你不知道自从你到城里读高中,妈就天天夜里梦见你。”母亲固执中带点孩子气地说。

    说不过母亲,她就脸色阴郁地进了教室,全然没顾及身后母亲那复杂的表情。那天到食堂打饭,虽然她故意去得很晚,可还是遇到了正在收捡碗筷的母亲。当母亲远远地向她投来关切而甜蜜的笑容时,她勉强地笑了,但那是担惊受怕的笑,她怕被同学看到。从那以后,她不再去母亲工作的一楼食堂打饭了。

    一天,班里的一个女生带给她一包东西,说是她的家里人托一楼食堂的一个女工转交的。她听了,急忙打开看,里面都是她最爱吃的东西,还有一张字条,上面是母亲歪歪扭扭的字迹:娃,妈不会打扰你的,你就安心念书,好好保重身体。你也别来看妈,妈忙,也顾不上跟你聊。

    看了那字条,她的泪一下子滚落下来,为自己的虚荣,更为母亲那深沉的爱。可看望母亲的念头还是被虚荣心强烈地压制着。

    一天,当她在二楼食堂那个熟悉的窗口打饭的时候,那个打饭的阿姨边递给她饭盒边悄声对她说:“这是你妈妈给你的信。”她疑惑地接过信展开来:娃,看到这封信时,妈已经找到了新的工作,就在城里的一处建筑工地上。活儿不算苦,钱还比这儿挣得多。以后要是工地上休假,妈就穿得体体面面地来看你。

    她默默地流了好久的泪。

    两周后,母亲果然穿着新衣服来看她了。可她看出来了,那衣服是最便宜的劣质货。她不自然地摩挲着母亲的衣服,突然,她在母亲的衣兜里摸到了一张字条。母亲慌乱地来抢夺时,她已经看到那是一张母亲签给工头的领条,上面清楚地写着那月的工钱400元。她的泪禁不住滚落下来。母亲抬手为她抹泪,那手的粗糙生生地刺痛了她的皮肤,还有她的心。

    泪就在那一刻重新汹涌起来,为了爱,为了那份无声的母爱。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固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提示,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讲母亲为了满足女儿的虚荣心,工作的地点从___更换到了____,体现了_____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人物描写的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

    (2)读划波浪线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那手的粗糙生生地刺痛了她的皮肤,还有她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次写到作者流泪,请简要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和平使者——足球

    在历史上,国家间经常发生对抗。但如今,国家间的一场足球赛,就可以唤起那种神圣的荣誉感,那就是:(1)______!

    在科特迪瓦政府军和反叛军爆发内战过去五年后,非洲球星德罗巴带领科特迪瓦队与马达加斯加队如约在布尔凯球场开赛。那一天,所有的科特迪瓦人都团结在一起,他们是在为国家荣誉而拼搏。赛前,德罗巴独自拜会了反叛军首领索罗,并赠送给对方一双绣有索罗名字的球鞋,还有一句期待语:为了和平而团结。当比赛开始,他们与叛军、与2.5万球迷一起欢呼进球。最终,科特迪瓦5∶0取胜,挺进世界杯。

    ③“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场景,人们唱起国歌的那一刻,没有敌人,只有同胞,也让我更加坚信足球的魅力。德罗巴回忆开场奏响国歌时,已经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和平鸽

    有一种动物象征和平,那就是——和平鸽,这跟艺术家毕加索有很大的联系。

    1901年,毕加索画了一幅捧着鸽子的小孩,是他蓝色时期的开山之作。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毕加索的小邻居留辛和他养的那群鸽子不幸被法西斯杀死,毕加索知道后愤然画下一只展翅的鸽子,就是和平鸽的雏形。

    1949年,一位作家选择了毕加索的《鸽子》作为巴黎保卫和平会议的海报。那只白鸽随海报很快翱翔于欧洲各大城市。看到矫健飞翔的白鸽,人们祈愿和平也能降临。

    1950年,毕加索的《飞翔的鸽子》又出现在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海报中。就是近年来飞翔在世界各地的和平鸽,它已经不是恬静地停在那里,而是展翅飞翔的了。

    毕加索赋予鸽子新涵义:(2)______!

    【1】结合两篇选文,完成以下时间轴。

    【2】阅读选文,选择合适的句子分别把序号填在短文的横线上。

    A为国家而战!       B为战争而战!       C世界和平!       D民族统一!

    【3】“足球”和“和平鸽”都代表和平,都表达了人们____________的感情。

  • 17、阅读短文,作答。

    牵手

    ①女儿很小的时候,带她出门,总是伸一根食指让她紧紧牵住。那时的女儿多小啊,脑袋刚刚齐到我的大腿,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趔趔超趄,小小的胖手攥住我的食指,不要命地抓着,那真是甩也甩不脱,割也割不掉。不知道那只小手哪来那么大的劲,我的一根食指对她来说还是庞然大物呢。

    ②稍大的时候领她上街,牵手已经不够了,牵手之后还要用她的胳膊勾住我的小臂,结结实实的,一步不落,仿佛生怕稍不留意我就会从她的身旁逃之夭夭。我觉得小臂被她勾拉得像要脱臼;甩动不灵也妨碍走路。我会冷不防地用劲,从她胳膊里怀抱里抽出自己的手。她“嗷”地一声扑上来,仍然是不屈不挠地抓住,而且比刚才更加用劲。后来我就怕带她上街,或者喝令她去牵爸爸的手。她牵爸爸的手也是一样全心全意,她爸爸让她牵着也会一脸陶醉和幸福。

    ③女儿现在已经十三四岁了。十三四岁的女儿人高马大,我们俩并排走路,我不穿高跟鞋比她矮一个头尖。人高马大的女儿出门依旧牵着我的手,但不是攥住我一根食指了,是把我的食指中指无名小指捏成一排,而后囊括进她的掌心。我说不行,你太大了,你看街上有没有这么大的女孩子还牵妈妈手的?她“嗯”一声说,我想牵。我试图甩脱她,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但她固执地不让我的手滑开。她的手劲多大啊!我的指骨在她掌心里酥麻酥麻,只要她再加一把劲我就会叫唤出声。可我内心也喜欢这种指骨酥麻的感觉。

    ④我真不知道女儿牵我的手要牵到什么时候,今生今世我们的手还会不会分开。我嘴里说着:不要,不要。我心里默念着:牵吧,牵吧。我的孩子!妈妈牵女儿的手天经地义,女儿牵妈妈的手地久天长。女儿把她的手交到我手里,她就把她的一切都交给我了:在她满十八岁之前,她无忧无虑,因为忧虑有妈妈担着,荆棘由妈妈去砍,给她一把毒药她会不眨眼地当糖吞下,领她走上悬崖她会一步不落紧紧跟着。谁让我是妈妈呢?她的手不交给妈妈还能够交给谁呢?妈妈生来就是要牵着孩子走路的。

    可是妈妈老了之后,你还能这样紧紧牵住妈妈的手吗,我的孩子?跟现在你把一切交给妈妈一样,那时候妈妈也该把一切都交给你了。从前你交给妈妈的是花朵儿一样的身体,诗一般梦一样的年华;以后妈妈却要回赠你一段枯萎皱缩的躯干,一个琐碎不堪的灵魂。到那时候,你会牵我的这只手吗,我的孩子,我的女儿?

    【1】联系上文理解④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

    【2】用短语或者关键词概括写出文中的三处场景。选一处场景描写,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场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号场景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

    【3】读⑤自然段,两个问句意思相似,想想作者这样表达的效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

    【4】用思维导图梳理全篇文章内容。

    (1)用词语、短语概括自然段内容,填到思维导图上。

    (2)文章④自然段坚定地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⑤自然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果作者是你的妈妈,你会怎么回答她,为什么?并从文中找理由。

    (3)根据思维导图的梳理,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 18、开心阅读。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很随便的坐在地毯上,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象 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 钉)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

    (1)请将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划掉

    (2)读第七自然段根据提示2——6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的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

    ①上课开始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问在人生的第一课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明了这一点(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低头族”是指如今无论何时何地都低头看屏幕的人,其中以年轻人为主。调查发现,中国人平均每天看手机三个小时,仅次于巴西,手机沉迷度位居全球第二。显然,如今的手机不仅仅是人们手中的工具,俨然变成了身体的“器官”。有人认为,现在的智能手机越来越“聪明”,而手机用户却越来越怠于思考。更有研究发现,如今年轻人的记忆力越来越糟糕,有人甚至患上了类似脑损伤的数字痴呆症。

    【1】“低头族”是怎样的人?把文中的相关语句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人们成为“低头族”的两种现象。(语言要简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和实际,对身边的“低头族”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并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根据词语“原来”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1)起初、本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发现真实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四点:一是改变标点,把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二是改变人称代词,引号里的第一人称“我”改为他(她);其他人称指代谁就写谁的名称。三是看句子是否通顺流畅,个别文字可做适量改动,保留句意不变。

    【2】老牛对牛郎说:“我不能帮你干活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披上老牛的皮和竹筐就往外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们祖国的土地宽广、美丽。

      改写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动人事迹令人难忘。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丰子恺先生在《手指》一文中,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具体生动的描写,刻画出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如,写出了最肯吃苦,讨巧的事却轮不上的大拇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的中指。

    模仿写中指的语言特点写人的眉毛:再用1—2句话描写生活中类似大拇指性格的人。

    写眉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似大拇指性格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以下习作,任选其一。(提示:要认真阅读习作要求)。

    (1)题目:《 即景 》,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完成习作。

    要求:描写要有一定的顺序,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语句通畅,书写工整,习作不少于400字。

    (2)写一件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题目自拟。

    要求:注意层次清晰,语句通顺,事例典型,书写工整,习作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