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咸宁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挣扎”“挣钱”“挣脱这三个词中的的读音相同。

    B. 家徒四壁博览群书的反义词分别为一贫如洗””胸无点墨”。

    C. 《国榷》是一部明朝编年史。

  •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B.吾矛之,于物无不也。(锋利;刺破)

    C.遗民泪尽胡尘里。(留下的民众)

    D.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形容十分惊恐害怕)

  • 3、下面的成语在感情色彩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是(       

    A.兴高采烈

    B.呕心沥血

    C.处心积虑

    D.足智多谋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提示完成练习。

    直言不( )     ( )请罪        路不拾( )       ( )遍野

    (1)画横线的成语讲的是战国时期( )( )的故事。

    (2)我还能再写一个形容国家兴盛,社会安宁的成语( )

    (3)画“﹏﹏﹏”的词语的近义词是( )

  • 5、课文回顾

    《父爱之舟》以____________为序,围绕父亲送“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重点,以____________回忆的方式记叙了许多看似平淡无奇而又记忆深刻的琐碎小事,真切地表现了父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 6、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

  • 7、我能读句子,按要求填写。  

    (1)你喜爱的书就像是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以上的句子中,作者分别把书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书,你肯定也有一些自创的比喻,请大胆地把它们写出来吧!________  

    (2)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这句话为了突出松鼠的警觉,将松鼠和山鼠________。这种说明方法比较常见,我会照样子补写。

    ①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________还要尖些。

    ②鲸的嘴巴真大,________。

  • 8、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____________。” 本诗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三、四两句诗实际在告诉我们______的道理。

    2.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地点;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人。

    4.由俭入奢易,______

    5.《山居秋暝》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苏东坡赞他“____________”。从此诗的内容上看,这是一首______诗;从诗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_____诗。诗情画意中寄托着诗人的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走  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  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随意  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  消灭)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1认真读文,再想一想,选择括号内最恰当的词语打“√”。

    2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读一读,再联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中加点词,我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此时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对谁说,又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读《圆明圆的毁灭》选段,答题。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文段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

     

    2读画线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写出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有没有必要?为什么?请结合选文内容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那个乞丐

    ①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大,越显得明晰。

    ②这是一个老太婆。她头发还没有全白,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庞黎黑,满是皱纹。她右手持一根短棍。她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不知为什么,她总能找到施者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奶奶!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总是会来一次。我们成了熟人。

    ③据她自己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子上的一个破坟洞里。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我今天回想起来,都觉得有点毛骨悚然。

    ④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种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扁豆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10岁,虽有感情,但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我不能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这真是一首绝妙好诗的题目。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切我都木然、懵然,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于是我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乞丐。

    ⑤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chún)衣百结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却是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消逝了。

    【1】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图表,还原老乞丐的形象。

    【2】短文第④自然段两次提到的“不寻常”,分别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2 分)

    句子:……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

    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

    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短文第④自然段画“       ”的句子,摘录老乞丐的动作,体会她的心理活动。

    【4】结合全文,想想第①自然段中“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怪鸟

    蓝山是一个天然的大植物园。这里有许多树种与我故乡的树并不一样。

    对于不认识的树,我总要注视良久。我就是在打量一棵树时发现了那只怪鸟的。

    这棵树跟我一样高,褐色的树身,绿色的针叶,类似松柏。它身上的果实令我惊讶,它结着一柄柄橘黄色的圆柱形果实,而不像我熟悉的球形松塔。果实中央是实心的,而四周则是无数细密的线毛一样的黄色针叶。果实看上去宛若蜡烛,这样,这棵树就仿佛举着一树的蜡烛,乐陶陶地过着圣诞。

    我伸出手,选中一颗果实,打算把它摘下来,当成一盏灯笼,吊在我房间的窗前。然而我刚用手指拍了一下吊着果实的枝条,一团白色的乌粪“啪”地落在我那只手上。抬头一望,见这棵树的背后有一棵干枯的树,一只乌端坐在斜伸出来的枯枝上,虎视眈眈地望着我。

    这只鸟跟鸽子一样大,两只翅膀颜色不一,一只白,一只褐中带蓝,长嘴,扁头,雪白的头的中央有一道醒目的褐色,眼睛上还有一图刘海儿似的探出来的毛发,看上去怪模怪样的。它不叫,只是定定地看着我,似在沉思。

    我想起采摘蒲公英时白嘴鸦的举动,便疑心这些蜡烛般的果实归属于这只鸟。我掏出纸巾,擦干了手上的鸟粪,欲再次摘下果实时“啪”地一声,又一团白色的鸟粪落在我的手上,而我抬头张望那只鸟,它依然端坐在枯枝上,不动声色地望着我。它的镇定自若和它准确无误地对着我的手排泄行为,让我觉得它是我觊觎的这棵树的守护神。我不知道自己若真的摘下那颗果实的话,它会怎样地报复我。我又取出一片纸巾,擦干了鸟粪,并且收回了手,离开了那棵树。从山冈走下来。当我回头再望它时,它已离开了枯树,它去了哪里,只有天知道,上帝才知道呢!但我相信,只要我折回身来窃取那果实时,它准会从天而降,把那对它来说如炸弹一样的鸟粪,投掷在我的身上。

    【1】读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1)“果实看上去宛若蜡烛,这样,这棵树就仿佛举着一树的蜡烛,乐陶陶地过着圣诞。”这句话运用了( )两种修辞手法。

    A.拟人     B.比喻     C.排比     D.对偶

    (2)“它不叫,只是定定地看着我,似在沉思。”中“定定地”说明了( )

    A.怪鸟非常害怕人类

    B.怪鸟一副痴呆模样

    C.怪鸟精神集中,防范“我”的入侵

    (3)“它去了哪里,只有天知道,上帝才知道呢!”这句话是( )

    A.祈使句     B.陈述句     C.疑问句     D.感叹句

    【2】那只怪鸟是什么样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3】认真体会下面的句子,指出哪些是动态描写,哪些是静态描写。

    (1)这棵树跟我一样高,褐色的树身,绿色的针叶,类似松柏。( )

    (2)我抬头张望那只鸟,它依然端坐在枯枝上,不动声色地望着我。( )

    (3)果实中央是实心的,而四周则是无数细密的绒毛一样的黄色针叶。( )

    (4)我又取出一片纸巾,擦干了鸟粪,并且收回了手,离开了那棵树。( )

    【4】作者认为,怪鸟是那棵树的守护神。你怎么看?再用反问句表达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对这只怪鸟进行一番评价吗?

    ___________________

  • 13、经典赏读

                                             

    这年,皇帝派贾政出京选拔人才去了。

    贾政走后,宝玉在园中任意游荡。这天探春的丫鬟给他送来一封信,原来探春要邀人在大观园内成立诗社。宝玉拍手笑道:“倒是三妹妹高雅,我现在就去商议。”刚到沁芳亭,远房侄儿贾芸来给宝玉请安,还送来两盆白海棠,宝玉让他把花送到怡红院去。

    宝玉来到秋爽斋,宝钗、黛玉、迎春、惜春都已在那里了。宝玉笑道:“这诗社结晚了!早就该结个诗社。”

    黛玉说:“你们只管结诗社,可别算我,我是不敢的。”

    迎春笑道:“你不敢!谁还管呢?”正说着,李纨也来了,她建议大家都起个别号,她自称“稻香老农”。

    探春说:“我爱芭蕉,就叫‘蕉下客’吧。”接着又替黛玉起号,探春说:“当年舜的妃子娥皇、女英的眼泪洒在竹子上,变成了斑竹,所以斑竹也叫潇湘竹。如今黛玉住的是潇湘馆,她又爱哭,将来她那竹子也会变成斑竹,以后就叫她‘潇湘妃子’好了。”

    大家都拍手称妙。李纨替宝钗取名别号为“蘅芜君”。

    宝玉说:“我呢?你们也替我想一个。”

    宝钗笑道:“你就叫‘无事忙’或是‘富贵闲人’最合适。”

    宝玉笑道:“当不起!随你们混叫吧。”

    还有迎春叫“菱洲”,惜春叫“藕榭”。

    李纨说:“论年纪我最大,我的地方大,诗社就设在我那里。我来做社长,再请菱洲和藕榭,一位出试题、规定格律,另一位誊录诗作、同时监场。”

    大家还商议好,一月聚会两次,风雨无阻。

    李纨之前看见贾芸送来白海棠,就建议以白海棠为题。大家都写了一首咏白海棠的七言律诗,评论一番后,李纨说:“从今以后,我定每月初二、十六这两天开社,出题限韵都要依我。在这期间,要是有人乐意另择日子补开,哪怕每天都开社,我也不管。”

    宝玉说:“到底要起个社名才行。”最后探春将诗社命名为“海棠社”。

    ——节选自五年级“快乐读书吧”必读书目《红楼梦》

    【1】填空。

    (1)《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代学者_________,本书又名《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2)请你仿照小标题“宝玉巧认金锁”“宝黛同读《西厢记》”的格式,给短文列一个恰当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

    (1)《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关于“章回体”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__

    A.章回体作品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B.章回体作品中一回或若干回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小故事,众多故事串联成一个长篇故事。

    C.章回体作品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来编撰、记述历史。

    (2)下面属于章回体小说的作品是(__________________)(多选)

    A.《水浒传》          B.《史记》        

    C.《俗世奇人》        D.《三国演义》    

    【3】制作人物档案。

    姓名:林黛玉

    别号:_________________

    居所:__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人物关系填空。

    王夫人的大儿媳是(___),次子是贾宝玉,女儿是(___)。贾宝玉的表妹是(___),妻子是(___),堂妹是贾迎春。

  • 14、课外阅读。

    空城计(节选)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zhǔ)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④懿看毕大疑,便到军中,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远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平生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只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有人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士人指点到今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笑容可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情节发展可分为开端、________、高潮和________四个阶段。

    【3】阅读第1段,说说作者在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阅读⑤、⑥自然段,完成下面习题。

    (1)请用“ ”在原文中画出诸葛亮不弃城而走的原因。

    (2)请用“        ”画出诸葛亮敢使“空城计”的原因。

    【5】课文中两次写到诸葛亮的笑,请分析第5段中的“抚掌而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并分析人物当时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_。这篇文章围绕花生写了四件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写出了_____

    ①花生果实的特点

    ②花生的好处

    ③花生的可贵之处

    3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①成熟(植物的果实或种子长成)________________

    ②成熟(事物达到一个完全成长的阶段或接近完善的程度)____________

    4文章把花生和____________作比较,来说明花生具有________的品格。

    5给句子选择正确的含义,打上“√”

    1)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①父亲希望我们外表不好看,但很有用。  

    ②父亲希望我们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人不必讲体面,只要做对他人有用的人。  

    ②人不能一味追求体面,而更应该注重自己对社会的贡献。(

    ③做人就要对社会有所贡献,不能做徒有外表而无德无能的人。(

  • 16、古典文学名著阅读。

    煮酒论英雄

    《三国演义》(节选)

    ①玄德(刘备)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曹操。曹操【注】笑着说:“你在家做大事啊!”吓得玄德面如土色。曹操拉着玄德的手,走到后园,说:“玄德学习园艺不容易啊!”玄德听了才放心,回答说:“没事消遣罢了。”曹操说:“刚才看见树枝上梅子青青,忽然想起去年去征讨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们都口渴;我心生一计,用鞭指说:‘前面有梅林。’军士听了这句话,嘴里都生出唾沫,才不渴。现在看见这梅子,觉得不可不赏。又当酒正煮熟,所以邀请使君来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经好杯盘:盘里放置着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②酒至半酣,忽然乌云滚滚,骤雨将至。曹操说:“玄德经常在外游历,一定知道当世英雄。请说说看。”玄德说:“我见识浅薄,怎么认得出谁是英雄呢?”曹操说:“不要太谦虚啦。”玄德说:“备得到陛下的恩宠和庇护,得以在朝为官。天下的英雄,实在是没有见到过啊。”曹操说:“既然没有见到过,那也听过他的名声吧。”玄德说:“淮南的袁术,兵粮足备,能称为英雄?”曹操笑说:“袁术不过已经是坟墓里的枯骨,吾早晚都会抓住他的!”玄德说:“河北的袁绍,连续四代做到三公职位,家门中有很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能称为英雄?”曹操笑说:“袁绍这个人色厉胆薄,好计谋却没有决断;干大事却爱惜性命,看见小利却不顾性命,不是英雄。”

    ……

    ③玄德说:“除此之外,我实在是不知道了呀。”曹操说:“能叫作英雄的人,应该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玄德问:“那谁能被称为英雄?”曹操用手指指玄德,然后又指向自己,说:“现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使君和我(曹操)两人而已!”玄德听到这句话,吃了一惊,手里拿的筷子和勺子都不禁掉在地上。

    ④这时正好大雨倾盆而下,雷声大作。玄德才从容地低头拿起筷子和勺子说:“因为打雷被吓到了,才会这样(指筷子和勺子掉在地上)。”曹操笑着说:“大丈夫也怕打雷吗?”玄德说:“圣人听到刮风打雷也会变脸色,何况我怎么能不怕呢?”将听到刚才的话才掉了筷子和勺子的缘故轻轻地掩饰了过去。曹操才不怀疑玄德。

    【注释】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魏政权的奠基人。

    【1】联系语境或平时积累,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①用鞭指说( )

    ②已经好杯盘( )

    得以在朝为官( )

    ④部下能事者极多( )

    【2】结合名著阅读经验,把本文的主人公填写在下图的“_____”上。

    魏:__________

    《三国演义》

    蜀:__________

    其他:袁绍……

    吴:孙权

    【3】选择题:第一自然段画线句子告诉了我们成语“_____”的出处。(     

    A.鞭长莫及

    B.望梅止渴

    【4】曹操和刘备讨论的话题是__________,曹操的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他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三个词语:胸怀大志、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操笑说:“袁术不过已经是坟墓里的枯骨,吾早晚都会抓住他的!”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描写。关注带点词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阅读链接】中的这段话应该放在选文《煮酒论英雄》的第自然段后面。读了这篇选文,你觉得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链接】

    事后,玄德以落箸事说与关羽、张飞,关、张问是何意。玄德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关、张曰:“兄真高见!”

  • 17、生活中的小镜头

      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穿皮鞋的,穿布鞋的,穿球鞋的,高跟的,矮跟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都各自盯上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有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剪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 )的手   ( )的图书馆

    ( )的脸蛋儿   ( )的空气

    (2)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根据你的理解作答。(4分)

     

     

     

     

  • 18、整本书阅读。

    从前,有个年轻人,独自种着几亩田过活。他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吃完了早饭,就带了午饭到田里去耕作。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他才回家自己做晚饭吃。衣服脏了自己洗,鞋袜破了就自己缝缝补补。

    有一天,他到田里去耕作,捡回来一个大田螺。那是一个青艳艳像宝玉一样的田螺,他舍不得吃,就养在灶头旁边的水缸里。水缸里的水变得特别清,看不到一点儿污泥。

    第二天晚上,年轻人从田里耕作回来,一进门,就看见灶上热气腾腾的,屋子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揭开锅盖一看,饭做好了。菜也做好了。他感到很奇怪……

    【1】上述片段选自民间故事《___________》。

    【2】片段中“他感到很奇怪……”,请你围绕句中的省略号展开想象,把想到的内容简要地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材料二        

    陶渊明授学

    陶渊明归隐后过着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乡邻中有个读书少年毕恭毕敬地来向他求教读书学习的妙法。陶渊明听了仰面哈哈大笑:“天下哪有什么学习妙法?真是荒唐,荒唐!”但他很快收住笑声,心有歉疚地想:“作为一位前bèi长者,对晚bèi后生应当循循善诱, xiánchǐ笑他们!”于是,他严肃地对少年说:“学习是绝无妙法的,只有笨法。勤学则进,辍学则退呀!”

    那少年听不明白。陶渊明便拉着少年的手,来到他亲手耕种的稻田旁边,指着一棵尺把高的禾苗说:“你蹲在禾苗前,聚精会神地瞧一瞧,它现在是不是在长高?”

    少年蹲下身子,眼睛眨也不眨地瞧着禾苗,从早上一直盯到了中午,直到盯得眼睛酸痛了,才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陶渊明反问道:“真是没见长?那么,春起的苗芽,又是怎样变成这尺把高的?”

    少年摇摇头,回答不出来。陶渊明便耐心 :“这禾苗是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啊!只是我们的肉眼察觉不到。读书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连自己也察觉不到。但只要持之以恒,勤学不已,就会知道得越来越多。‘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陶渊明说完,又指着溪边一块大磨石问道:“你再看看那块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ān)一样的凹(āo)面呢?”

    少年随口答道:“那是磨损的。”

    “那你可曾见过,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吗?”

    少年想了一想,说:“不曾见过。”

    陶渊明又因势利导:“这是农夫们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地磨损的,绝不是一天之功啊!”

    少年心想,老先生讲这磨石,有什么用意呢?陶渊明看出了少年的心思,便接着说:“从这磨石,我们可以悟出另一个学习的道理,就是‘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因lǎn duò而间断停止,所学的知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忘掉!”

    听了这一席话,少年完全明白了“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的道理,连忙叩首:“多谢老先生教huì,我再不敢妄想什么学习妙法了。”

    ——节选自《统编语文教科书推荐书目:快乐读书吧·田螺姑娘》,有改动

    【1】读短文,根据拼音写汉字。

    xián                      前bèi                                     

    chǐ                      教huì                              lǎn   duò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陶渊明对向他求教的少年循循善诱,没有丝毫不耐心。

    B.阿凡提是一个诡计多端的人,任何问题都难不倒他。

    C.我们做事如果前怕狼后怕虎,必然会一事无成。

    D.只有国家富强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3】照样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例:聚精会神

    少年便蹲下身子,眼睛眨也不眨地瞧着禾苗,从早上一直盯到了中午,直到盯得眼睛酸痛了……

                 望眼欲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少年学到的读书学习的妙法是什么?请在下面总结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学期,我们学习的课文《古人谈读书》中也讲到了许多读书学习的方法。请写出其中两个。(默写课文中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选一本你读过的好书,就像介绍自己的好朋友一样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

           书名:《_____________》,推荐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猎人终于把狼打死了。(改为字句)

  • 21、我承认父亲是对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子花园

    1.缩句: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变词序,句意不变: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反问句: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做笔记丰富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加了我的理解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

    在你的生活中,你一定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吧,帮助你的或许是你的师长,或许是你的同学,或许是一本字典,或许是……请你以“××,感谢你”为题,把这件事写下来,写清楚自己在这件事中的种种感受,表达谢意。注意文通句顺,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