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乐(lè)趣 拨(bō)转 不计其数(shǔ)
B.喷(pēn)出 商贸(mào) 枝干(ɡān)
C.陷(xiàn)入 狰(zhēng)狞 效率(lǜ)
2、下列不是送别诗中的诗句的一项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C.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D.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对的一项是( )
A.便(biàn)宜 落(luò)下 任(rén)丘 怒发冲冠(guān)
B.间(jiàn)谍 更(gēng)改 削(xiāo)弱 强(qiáng)人所难
C.龟(jūn)裂 因为(wèi) 差(chāi)遣 伤痕累累(lěi)
4、我能仿写词语。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像________,像________,我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甲骨文是刻在______上的文字。是我国发现______的比较成熟完备的文字。
(2)按照顺序写出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甲骨文——( )——( )——( )——( )。
(3)古诗中的儿童有趣:有“______,______”的种瓜儿童;有“______,______”的弄冰儿童;有“______,______”的吹笛儿童。
(4)课文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景阳冈》中,武松打虎的壮举表现了他______的特点:《草船借箭》中,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智慧打击了______的周瑜;《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毛主席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决定,展现了他______的伟人胸怀;《军神》中,刘伯承手术时拒绝使用麻醉剂,还能数出医生的刀数,表现出了他的______。
6、同音字组词。
yóu 自____ ____其 ____戏
luó ____卜 ____筐 ____鼓
mù 爱____ 日____ 夜____
tíng 凉____ ____院 ____止
7、比一比,再组词
抑(________) 辩(________) 虚(________) 册(________) 诣(________)
仰(________) 辨(________) 虑(________) 删(________) 脂(________)
8、辨字组词。
梦( ) 贪( ) 赡( ) 碌( )
婪( ) 贫( ) 檐( ) 绿(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 流)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吞 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经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有节奏地呼吸
而且天天如此
年年不变
它的名字叫
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 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的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令人生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文中加点的词语。
威风凛凛(ABCC) 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影无踪(ABAC) 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中第一自然段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恰当的标点。
【4】依次选择文中括号里恰当的字词,正确的答案是( )
A.流 吞 蕴藏
B.涌 浸 蕴藏
C.流 浸 隐藏
【5】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6】文中画“﹏﹏﹏”的句子是( )句,起了( )作用。下面答案正确的是( )
A.中心句 点明中心
B.过渡句 承上启下
【7】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8】人们之所以要利用潮汐,是因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①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要求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在半年内给他找位优秀的闭门弟子。他在风烛残年之际,想考验和点化他那位平素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来说:“我的蜡所剩不多,得找另一根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②“明白”,他的弟子答道,“您思想的光辉要很好地传承下去……”
③“可是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人。他要有相当的智慧,还要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可是这样的人我到目前还未找到,你帮我挖掘一位好吗?”
④“好的,好的。”他的助手非常尊重地说。
⑤那位助手果然不辞辛劳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可领来的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婉言谢绝了,当这位助手无数次的无功而返,苏格拉底也病入膏肓了,他硬撑着坐起来扶着助手的肩膀说:“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⑥他的助手满含愧疚地说:“我一定加倍努力,即便找遍五湖四海,找到天涯海角,也要把那位最优秀的人挖掘出来!”
⑦苏格拉底,只是苦笑,不再言语。
⑧而眼看他就要告别人世了,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找到。他的助手泪流满面,羞愧地说:“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⑨“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完,失望地闭上眼睛。好久,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可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把自己忽略、耽误、丢失了……”
⑩“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关键是如何发掘自己、认识自己、重用自己……”话未说完,他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⑪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世界上是没有什么可以限制一个人的,除了你自己。只要我们打开心扉,敢想、敢做、敢于承担责任,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做到。要敢于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不然,束缚你的一直就会是你自己。
——摘自《新民晚报》
【1】“我的蜡所剩不多,得找另一根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句话中苏格拉底用“蜡”来喻指_________,文中_________这个词和“我的蜡所剩不多”相对应。
【2】“苏格拉底,只是苦笑,不再言语”,苏格拉底这时会怎么想呢?请你想象一下,写出他的心里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格拉底临终前对助手说的话你明白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品读。
忽然,一只藏羚羊从对面的草坡上飞奔而下,一直奔到狭窄的路中央,“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司机紧急刹车,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司机和一位科考队员走下车来,准备将它赶走。
令人奇怪的是,任凭他俩怎么吆喝,那只老羚羊纹丝不动地跪在车前,并用一种乞求的眼神盯着他俩。车内其他人也都感到好奇,纷纷走下车来。
这时,有两行浊泪从老羚羊的眼眶里涌了出来,然后,他缓缓站起身来,一步一回头地往草坡上走。
……
全体科考队员噙着眼泪,默默地注视着,待两只羚羊逐渐没入草丛中,才缓缓离去。
(1)请解释文中加点字或词。
乞求:
噙:
(2)请你从文中找出描述藏羚羊急迫心情的词语。
(3)这篇文章描述了老羚羊的无助和对小羚羊的关怀。你能从选文中中出来有关词语描述这一情节的词语吗?
(4)你能体会出当时科考队员的泪水是怎样的一种泪吗?
12、阅读理解。
白猫王子五岁(节选)
梁实秋
我们从来没有要求过猫做什么事。它吃的不只是溪鱼,睡的也不只是毛毯, 我们的住处没有鼠,它无用武之地,顶多偶然见了蟑螂而惊叫追逐,菁清说这是它对我们的服务。我们吃饭的时候它常蹲在餐桌上,虎视眈眈,但是它不伸爪,顶多走近盘边闻闻。喂它几块鱼虾鸡鸭之类,它浅尝辄(zhé)止。它从不偷嘴。它吃饱了,抹抹脸就睡,弯着腰睡,趴着睡,仰着睡,有时候爬到我们床上枕着我们的臂腿睡。它有二十六七磅重,压得人腿脚酸麻,我们外出,先把它安顿好,鱼一钵,水一盂,有时候给它盖一床被,或是搭一个篷。等我们回来,门锁一响,它已窜到门口相迎。这样,它便已给了我们很大的满足。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猫相当的解语,我们喊它一声“猫咪!”“胖胖!”它就喵的一声。我耳聋,听不见它那细声细气的一声喵,但是我看见它一张嘴,腹部一起落,知道它是回答我们的招呼。它不会说话,但是菁清好像略通猫语,她能辨出猫的几种不同的鸣声。例如:它饿了,它要人给它开门,它要人给它打扫卫生设备,它因寂寞而感到烦躁,都有不同的声音发出来。无论有什么体己话,说给它听,或是被它听见,它能珍藏秘密不泄露出去。不过若是以恶声叱责它,它是有反应的,它不回嘴,它转过身去趴下, 作无奈状。
(选自《梁实秋散文集 第 2 卷》时代文艺出版社)
【1】照样子,写词语。
虎视眈眈(ABCC式):_____、____
细声细气(ABAC式):______、____
【2】形容吃饭时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的四字词语是“_____”。它的反义词是_____。
【3】“它吃饱了,抹抹脸就睡,弯着腰睡,趴着睡,仰着睡,有时候爬到我们床上枕着我们的臂腿睡。” 这句是对白猫的_________的描写, 表现了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你体会到作者一家怎样的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从“万国牌”到“全国产现役”:历数国庆大阅兵装备变化。
2019年10月1日上午,国庆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国人为之振奋,世界为之瞩目。
据介绍,此次接受检阅的武器装备全部国产、现役装备,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指挥控制能力更强,打击精度更高,战场适应性更好,作战效能更大。
你可曾知道,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当时受阅的武器装备有110多种,80多种型号,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工厂,人们形象地把开国大典阅兵式说成“万国牌武器展览会”。
【材料二】
阅兵时间 | 受阅部队及武器装备 |
1949年 10月1日 | 各种火炮119门,坦克、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军马2344匹,飞机17架。 |
2019年 10月1日 | 59个方(梯)队,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99A式主战坦克、歼——20战斗机以及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等一批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高精尖武器亮相。 |
【1】“万国牌武器展览会”反映了当时我国的真实情况:( )
A.武器的数量多。
B.武器的种类多。
C.武器先进。
D.武器杂、落后。
【2】“全国产现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让我深刻感受到了____________。
14、阅读《鼾声》,完成习题。
鼾声
①因公因私,我已经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几乎忘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②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的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他( )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
③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长里短,窗外夜色已深。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
④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⑤我拦住他笑着说:“爸,我是你的儿子,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⑥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⑦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⑧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⑨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我就装作打鼾,打得既急又重,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⑩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⑪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把被子盖好。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1】我一刻不停往故乡赶的原因是哪一项?( )
A.身在异地的我,多年没有回家,突然想故乡想家了。
B.得知父亲每天在村口等待“我”回来,“我”感动又内疚。
C.突然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回家乡办理相关手续。
D.家乡发展得很好,回家乡看看有什么投资机会。
【2】第二自然段中填入括号里最合适的是哪一项?( )
A.风雨兼程
B.火急火燎
C.风尘仆仆
D.红光满面
【3】分别概括出一件父亲体贴儿子、儿子体贴父亲的事情。(每件事不超过20个字)
父:__________________
子:__________________
【4】读“——”的细节描写,从三个“轻轻地”写出了父亲的什么样子?你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为什么以“鼾声”为题?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1】用“ ”画出描写海力布心理活动的句子。
【2】联系选段内容,想象海力布的心理活动,然后填空。
面对乡亲们的问题,海力布想:说清楚吧,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说清楚吧,__________________;生死关头,海力布毅然决定____________________,就镇定地对大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试题。
好兆头
阿获站在岸上的竹屋旁,手搭凉棚看着自家一池子荷花开得好不热闹,突然,他发现那朵并蒂莲不见了。
并蒂莲是阿获和爷爷一起发现的,当时爷爷高兴地捋捋胡须,连笑道:“好兆头,好兆头啊。”阿获很想知道爷爷说的是什么样的好兆头,突然想到几个星期前摔伤了腿的奶奶,心里涌起股暖流。于是,他望着并蒂莲默默地祈祷着。
可是现在,原来盛开并蒂莲的地方,只剩下层层叠叠的荷叶随着夏日的微风慢悠悠地晃荡。
阿获抿了抿唇,抬脚走上前去,只见水面上的浮萍间有道水痕,断断续续直蜿蜒到很远的水面。阿获想了想,偷折并蒂莲的人应该刚刚离开,于是跳上旁边的小木船,用竹竿轻轻一撑,小船就在水面上飞速地划开了。
“好兆头吗?”阿获在心里想。
老远地,阿获就看见一个小男孩,赤着脚坐在一个小木船的船头,手里拿着并蒂莲。阿获一时间火冒三丈了。
阿获的小船划近了,孩子听见声音回过头,一张小脸顿时红得像湖里的红鲤鱼。“我……对不起。我妈妈病了,我不知道怎么帮她。我想她看到这朵漂亮的荷花就会好起来……所以,我才折了你家的……”阿获看着眼前的孩子,七八岁的样子,红莲子似的脸蛋,莲藕似的白白嫩嫩身子,眼睛就像荷叶上的水珠一样亮晶晶的,像湖里生出来的两只小精怪,此时正眼泪汪汪地看着自己。阿获路上想说的话突然卡在嗓子里,一句都吐不出来了。
池塘里发出哗啦一声响,大概是鲤鱼游得太快撞到了荷叶。孩子把并蒂莲举起来,小心翼翼地说:“哥哥你不要生气,我还给你。”阿获鼻子有点发酸,轻声说:“不用了,送给你了。”然后回过头慢慢把船朝原路划回去。
回到家时,知了正叫得热闹,阿获抹了把汗,轻轻叹了口气。回到竹屋,却听见奶奶在厨房叫阿获,阿获心里一惊,奶奶不是躺在房里养伤吗?怎么在厨房里?阿获赶忙跑去厨房,正看见奶奶在灶台边煮甜玉米。“奶奶,你的腿……”玉米腾腾冒着热气,奶奶呼哧呼哧用手提起一个放在案板上,对着阿获摆摆手说:“今天不知道是怎么了,腿突然就好多啦。这个玉米放在这,凉了记得吃哈。”
阿获对着奶奶笑得傻傻的:“那就好,那就好。”
阿获脸蛋红扑扑地回到自己的房间,看见墙上贴着的座右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走过去连读了三遍后,咧开嘴笑了:
“好兆头,好兆头。”
【1】加点词语“捋捋”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2】根据上下文推想一下,并蒂莲大致的样子是:______
【3】请运用“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的方法,概括文章内容(至少四个要点):______
【4】文中爷爷说的“好兆头,好兆头啊。”的意思是:______;文中阿获在心里想的“好兆头吗?”的意思是:______;文章最后,阿获明白的“好兆头,好兆头。”的意思是:______。
【5】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_____
【6】“好兆头”在文章里多次出现,这样写的作用是下列的哪一项?( )
A.强调并蒂莲是花朵世界里极其罕见的
B.强调好兆头让人快乐
C.作为故事的心理线索使文章内容紧凑
D.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7】读文中画横线的部分回答,为什么阿获鼻子有点发酸?______
【8】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人物描写,所蕴含着小男孩怎样的感情?______
【9】有人认为,阿获把并蒂莲送给了小男孩,所以奶奶的腿病就好了。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你的观点:______
你的理由:______
17、阅读天地。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②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③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下至唐 宋 元 明 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 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艺术馆。
【1】给第③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举世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星拱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三段文字从圆明园的布局、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方面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我们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气来读这些文字。
【4】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理解第③自然段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挥来 摆来),悠然(挥去 摆去),如同(跟 伴)着鼓点,随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词。
【2】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______的情景,运用了______________描写的写作方法。
【3】这段话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______,接着写了刷后的______________,说明了刷子李______________。
19、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幕 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 辩)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 需)挖起来才知道。”
【1】用“√”标出括号内正确的字。
【2】父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作对比,突出了花生的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我们”的希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一说我们身边有哪些像花生一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写一写:他乡的月亮再圆,也比不上故乡的月亮皎洁、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一写:一天,十天,一百天,转眼间冬去春来,满树的叶儿黄了又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一个情景,用一两句话写出动(静)之美。
A.大课间活动时的校园 B.清晨的涪江河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下面这段话中的4处错误。
墙角的花儿差不多已经全开了。凌霄花、三角梅,蔷薇交相辉映,漂亮极了!你瞧,凌宵花的花藤拾壁而上的游龙,爬满了整个墙面。一顺朝下的花丛中,露出一个个嫩黄嫩黄的小花蕊,真是让人觉得惹人喜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朗润园荷香远溢,宿鸟幽鸣,必须说是赏月胜地。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
22、将下面的句子改为比喻句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
23、习作。
题目: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要求:1.注意分段叙述,突出重点。2.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能够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