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阿坝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交流平台。

    当我们不知道该读些什么课外书时,应怎样去选择适合自己读的课外书?(  )

    A.读与所学课文有关的书籍。

    B.读与所学课文类别相同的书籍。

    C.读同一作者写的其他书籍。

    D.读同一体裁的书籍。

    E.碰到什么读什么。

    F.别人推荐什么就读什么。

  • 2、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田(yún)             (qiàng)        骨(lèi)

    B.刻(jùn)             笑(wēi)            带(bēng)

    C.由(āi )             称(kān)            集(chóu)

    D.雳(pì)               (yī)             奋(xīng)

  • 3、下列各组词语中感情色彩相同的一组是( )

    A.勇往直前 拈轻怕重 温声细语 人云亦云

    B.坚强不屈 雍容典雅 众星拱月 挑拨离间

    C.臭名远扬 得意忘形 诡计多端 处心积虑

    D.不折不挠 精益求精 呕心沥血 投机取巧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写出近义词。

    灿烂( )   陆续( )   缓缓( )

    茂盛( )   纠正( )   逼近( )

  • 5、读拼音,写词语。

    qī hēi______的yè mù_______被缓缓拉开,又一个lí mínɡ ______来临了。只见天边染上了微微的hónɡ yùn______,一只小huà méi ______鸟站在rónɡ shù______的shù shāo______上唱歌,几只白鹭在hé pàn______ān yì______地闲逛。好一幅令人xīn kuànɡ shén yí ________的画面啊!

  • 6、根据提示默写相关的内容。

    (1)课间,同学们在做“童”字的“飞花令”游戏。小李说:“童孙____________。”小王说:“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

    (2)在《自相矛盾》的故事中,楚人夸耀自己的盾说:“吾盾之____________。”又夸耀自己的矛说:“吾矛之____________。”

    (3)乡村四月,雨中的景色美如画,翁卷写道:“____________。”

    (4)母亲节到了,小宁在贺卡上引用《游子吟》中的“____________。”表达对妈妈的感恩。

  • 7、用“续”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不能重复)

    (1) ( )几天的阴雨天气,让人感到心情烦闷。

    (2)这两个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已经( )了很多年。

    (3)他如果能( )保持这种良好的状态,必将取得巨大的进步。

    (4)每当植树节到来之际,全国各地就( )掀起植树造林的热潮。

  • 8、根据课文内容或语境填空。

    (1)珍惜时间是关键,岳飞告诉我们“莫等闲,______________”,葛洪告诉我们“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自然景物透真理,《蝉》中这样表达“居高声自远,________”;民间故事能相传,我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是《________》《白蛇传》《孟姜女》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2)“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爱国”由古至今,民 族之魂。宋代_____八十五岁绝笔诗《示儿》,念念不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 ”,渴望祖国统一之情热切强烈;清代龚自珍《_____》中经典名句“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才”,更表达了诗人期待杰出人物、渴盼改革大潮的决心和抱负。课余时间我积累的爱国诗词还有《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月光启蒙

    ①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接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②“月光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她用甜甜的噪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③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______________。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五谷,却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④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竞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⑤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⑥我问:“朝哪里猜?”母亲说:“朝吃的猜。

    ⑦我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⑧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短文写了很多场景,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歌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谜语。

    2根据文意,将第③段的句子填写完整。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句中第一个“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第二个“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4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为什么以“月光启蒙”为题?写下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读下边红星小学元旦晚会海报,回答问题。

    【1】红星小学元旦晚会的举行时间是________

    【2】宣传语“传递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中“正能量”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你设计一条元旦晚会的宣传语,你会写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令人恐惧的冰川病毒

    目前,一种真正对人类形成威胁的现象,正在( )地接近,它来自寒冷极地的冰川。

    由于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地球的温度不断上升,南极和北极的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加快。人类对这一情况的担心,以前只是局限在海平面上升会淹没更多的陆地这方。但最近的海洋和气候学家的研究表明冰川的融化,将会释放出许多被冻结的恐怖病毒。这些病毒眼下被关在那个“魔瓶子”里,一旦有人启开瓶塞,人类可就要遭殃了。这并非( ),因为这些病毒即使经历几千、几万年,可能依然保持着生命力。这一点不久前在格陵兰岛上得到了证实。当研究冰层物质的科学家们,从冰川和冰原深处取出大约13000年前的冰层样品时,( )的事情发生了——这些古老的冰芯中竟然释放出了一种能够攻击植物的细菌病毒。这表明一旦环境和温度条件许可,这些冻结在极地冰川中的病毒和细菌就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甚至发生变异,引发大规模的疾病和灾难,从而导致物种灭绝。

    当然,这种不幸至今还没有发生过,这是因为地球在它将近50亿年的运动中,环境和气候在较短的时期内发生急剧变化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但不幸的是,人类自身却以破坏地球环境使地球变暖的方式给自己的脖子套上吊索。

    研究者发现,这些古老的冰层中所隐藏的病毒种类相当繁杂,如各种怪异的流感病毒、骨髓灰质病毒。对这些可能( )的病毒,美国斯塔摩尔教授指出:“尽管还不能确定有多少病毒会再次返回到现代文明社会中,也不能确定这些病毒中有多少会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自身健康,但确定无疑的是,这一切将会发生。”

    1根据语境将下列词语填在文中合适的括号里。

    危言耸听   悄无声息   重见天日   令人惊骇

    2请用“   ”画出南极和北极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的原因。

    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极地冰川融化释放出的古老病毒,将会对人类造成威胁

    B.令人恐惧的冰川病毒目前已经引发了大规模的疾病和灾害

    C.冰川病毒的生命力十分顽强,有可能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变异

    4“这些病毒眼下被关在那个‘魔瓶子’里,一旦有人启开瓶塞,人类可就要遭殃了。”这句话中的“魔瓶子”是指______________,“启开瓶塞”是指______________

    5第三自然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如何理解“人类自身却以破坏地球环境使地球变暖的方式给自己的脖子套上吊索”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

  • 12、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选自《史铁生散文集》)

    【1】阅读课文第①自然段,从中找出两处描写我“暴怒无常”的句子。

    ___

    【2】仿照着文中的样子,想象“我”暴怒无常的其他画面,写具体。(不能与文中雷同)

    暴怒无常:___

    【3】“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文中这句话有两个“艰难”,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如果不同,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___

    【4】有导演把下面的文字拍成了镜头,并写出了部分解说。请根据理解,将其补充完整。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地点:室内。             背景:窗外树叶飘落。             人物:史铁生、母亲。

    静态画面:___。动态画面: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说话。

    场景解说:史铁生的两个动作:______是同时进行的,在一个画面中实现。此时,作者背影颓唐,眼神空洞,而母亲的两个动作______具有连续性,但人物做这两个动作时的神态是不同的。其中动作___是母亲突然的动作,表现了母亲对儿子可能触景生情的___

    【5】文章结尾说“我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

  • 13、名篇赏读。

    淘气的阿柑(节选)

    [美]莎拉·潘尼培克

    ①我注意到玛格莉特去厕所已经很久很久了,她出去的时候眯着两只“不许哭”的眼睛,又扁着一张“不许哭”的嘴巴。

    “我想上厕所!”我向老师报告。

    她果然在厕所里,不过整个人都缩在洗手台下面的地板上,头还趴在膝盖上。

    “玛格莉特!”我吸了一大口气,“你坐地板!”

    玛格莉特马上抬了一下屁股让我看,她铺了一层纸巾在下面挡细菌。

    “这样也没用!”我说,“你怎么了?”

    她的头更低了,膝盖上都是亮晶晶的眼泪。她朝洗手台指了指,那边有一把剪刀,

    剪刀旁边还有一大把棕色的、直直的头发。

    “玛格莉特!你出来!”我说,“给我看一下!”

    她摇摇头。“我永远都不要出去了,除非它长回来。”

    “可是,我好像看到一只细菌爬到你的裙子上了。”

    她“咻”地跳了出来,可是一照到镜子,又哭了。

    她一边哭,一边说:“我的头发沾到胶水了,我只是想把它减掉……”

    她的长头发本来快留到齐腰了,现在左边耳朵上面突然少了一大片头发,很难叫人家不注意!

    “也许,我们应该把你右边耳朵上面的头发也剪掉,这样会比较对称……”我出主意说。

    她点了点头,把剪刀交给了我。所以,我就剪了。然后,我们再一起照镜子。“看起来像刘海儿!”我想让她开心一点,“有点像吧!”

    “可是,刘海儿应该是在额头的前面,不是在旁边。”她提醒我,然后叹了一大口气,

    又拿起剪刀,“咔嚓咔嚓”把额头上的头发全剪了。

    这下子,她前半个脑袋的头发都没了,只剩下后面一半又直又亮的长头发。

    “还是不大好看!”她看着镜子说。

    “还是不大好看!”我也这么觉得。

    我们一起盯着镜子看了好久好久,都不说一句话。然后,她的下嘴唇开始发抖,眼睛又开始闪着一大滴一大滴的泪珠。她又把剪刀交给我,然后就闭上眼睛,把头转了过去。

    “全部?”我问她。

    “全部!”

    所以,我就下手了。刚剪完,美术老师就跑进来了。

    “阿柑!”美术老师大叫起来,“你在搞什么鬼?”

    ②然后,玛格莉特就“崩溃”了,美术老师也“抓狂”了,命令我去校长室报到。

    在等校长的时候,我帮玛格莉特画了一张像。我把她画得很漂亮,像一朵蒲公英。

    1短文一共写了4次剪头发,但是目的各不相同。第3次剪头发是为了(   )

    A.好看 B.剪刘海儿 C.把头发剪对称 D.剪掉沾胶水的头发

    2短文中画“﹏﹏”的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主要是(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外貌描写 D.心理描写

    3下列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玛格莉特长得像蒲公英一样漂亮

    B.阿柑希望玛格莉特头发长得像蒲公英

    C.阿柑希望玛格莉特原谅自己把她的头发剪掉了

    D.阿柑希望玛格莉特不会因为头发被剪掉而感到难过

    4短文中画“   ”的两个句子中引号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说题目是《淘气的阿柑》,阿柑真是一个淘气的孩子吗?请你结合短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三打白骨精(片段)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五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按要求填空。

    “端”在字典里的意思有:①(物体的)一头;②(事情的)开头;③(事情的)起因:缘由:④(事情的)头绪、项目或方面。

    “端”在“云端”中应选第( )中解释,在“白骨精无端生事”中应选第( )中解释,在“白骨精诡计多端”中应选第( )中解释。

    【2】《三打白骨精》选自( )写的名著《_____》。我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两个故事——《_____》《_____

    【3】在第三次与白骨精的较量中,孙悟空采取的办法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从中体会到孙悟空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挥手——怀念我的父亲

    ①记忆中,父亲的一双手老是在我的面前挥动。人生路上的三次远足,都是父亲去送我的。他站在路上,远远地向我挥动着手,伫立在路边的人影由大而小,一直到我看不见……

    ②第一次送别是我小学毕业,我考上了一所郊区的住宿中学。那天去学校报到时,送我去的是父亲。

    ③一路上,父亲很少说话,只是面带微笑默默地看着我。那天到学校后,父亲陪我报到,又陪我找到自己的寝室,帮我铺好了床铺。接下来,就是我送父亲了,我要把他送到校门口。在校门口,父亲拍拍我肩膀,又摸摸我头,然后又笑着说:“以后,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开始不习惯,不要紧,慢慢就会习惯的。”说完,他就大步走出了校门。我站在校门里,目送着父亲的背影。校门外是一条大路,父亲慢慢地向前走着,并不回头。我想,父亲一定会回过头来看看我的。果然,走出十几米远时,父亲回过头来,见我还站着不动,父亲就转过身,使劲向我挥手,叫我回去。我只觉得自己的视线模糊起来……在我少年的心中,我还是第一次感到自己对父亲是如此依恋。

    ④父亲第二次送我,是我要出远门,去农村“插队落户”。当时,父亲不能随便走动,只能送我到离家不远的车站。那天,我提着行李,父亲默默地走在我身边。快分手时,他才讷讷地说:“你自己当心了。有空常写信回家。”我上了车,父亲站在车站上看着我。他的脸上没有露出别离的伤感,而是带着他常有的那种温和的微笑,只是有一点勉强。我知道,父亲心里并不好受,他是怕我难过,所以尽量不流露出伤感的情绪。车开动了,父亲一边随着车的方向往前走,一边向我挥着手。这时我看见,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⑤父亲第三次送我,是我考上大学去报到那一天。父亲快七十岁了。那天,父亲执意要送我去学校,我坚决不要他送。父亲拗不过我,便让步说:“那好,我送你到弄堂口。”这次父亲送我的路程比前两次短得多,但还没有走出弄堂,我发现他的脚步慢下来。回头一看,我有些吃惊,帮我提着一个小包的父亲竟已是泪流满面。以前送我,他都没有这样动感情,和前几次相比,这次离家我的前景应该是最光明的一次,父亲为什么这样伤感?我有些奇怪,便连忙问:“我是去上大学,是好事情啊,你干吗这样难过呢?”父亲一边擦眼泪,一边回答:“我知道,我知道。可是,我想为什么总是我送你离开家呢?我想我还能送你几次呢?”说着,泪水又从他的眼眶里涌了出来。

    【1】文章第自然段的作用是(        

    A.渲染气氛

    B.首尾呼应

    C.总领全文

    D.深化主题

    【2】文中描写了父亲三次送“我”的经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三个场景以及父亲的表现。

    第一次:父亲送“我”去郊区住宿中学报到,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______________,父亲眼含泪光。

    第三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都写到父亲送“我”的时候脚步“慢”下来,你觉得父亲两次慢下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第3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

    第5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对第一次离家的“我”的_______之情。

    【5】本文与课文《父爱之舟》相比,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从“万国牌”到“全国产现役”:历数国庆大阅兵装备变化。

    2019年10月1日上午,国庆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国人为之振奋,世界为之瞩目。

    据介绍,此次接受检阅的武器装备全部国产、现役装备,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指挥控制能力更强,打击精度更高,战场适应性更好,作战效能更大。

    你可曾知道,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上,当时受阅的武器装备有110多种,80多种型号,来自24个国家的98家工厂,人们形象地把开国大典阅兵式说成“万国牌武器展览会”。

    【材料二】

    阅兵时间       

    受阅部队及武器装备

    1949 年10月1日

    各种火炮119门,坦克、装甲车152辆,汽车222 辆,军马2344匹,飞机17架。

    2019年10月1日

    59个方(梯)队,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 (套),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99A式主 战坦克、歼-20战斗机以及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等一批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高精尖武器亮相。

    【1】“万国牌武器展览会”反映了当时我国的真实情况:(              

    A.武器的数量多。

    B.武器的种类多。

    C.武器先进。

    D.武器杂、落后。

    【2】“全国产现役”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深刻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生活,看到祖国日益繁荣强大,你想对祖国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我会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体面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

    2.给画线的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画线的句子中,花生的不好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很有用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最可贵的地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 18、阅读小木屋。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忙碌____   停止____

    2 句子中用了一连串的立刻说明_________,我从这句话体会到________

    3旁边一个女人的发问,从侧面反映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

    4读画“~~~~~~ ”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句话属于________描写和_______描写。

    2)从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可以看出母亲__________________

    5母亲的举动深深感染了我,结合自己的体会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母爱是一棵大树,为我遮风挡雨;母爱是______,为我________;母爱是_______,为我________

  •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读书再读书(节选)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既没有去过非洲,也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一个头脑。

    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机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忘了,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懊悔,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噢。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________

    (2)比喻从他人那里得到的见解、启发或好处终身受用,不可限量。________

    2文中提到读书的好处有哪些?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你认为读书还有哪些好处?请你试着写两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

    A. 实际是强调我们不应该学习别人的知识。

    B. 的意思是借鉴、学习、领悟。

    C.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别人的智慧、经验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4读完这篇短文,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练习。

    (1)改为陈述句:哪里还会有这样美妙的夏夜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第三人称叙述:妈妈说:“今天我去菜市场买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句:小溪清脆的歌声在狭长的山谷里悠悠地回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把下面的“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把母鸡的蛋拿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

    _________________

    (4)刺猬把散落的红枣逐个收拢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松鼠把榛子藏在窝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请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他怎么会知道拉车的民工日子过得有多苦呢?(改成陈述句)  

     

    (2)活泼可爱的弟弟津津有味地吃着又香又甜的大苹果。缩句(缩到最简)

     

    (3)我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改为转述句)

     

    (4)改病句: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端正了决心,要好好学习。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表达。

    以《2020年, 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为题目写篇作文,要通过一件具体事例,说明你记忆深刻的原因,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