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猜字音)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推测,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襟”的读音可能与“禁”相近
B.“髀”的读音可能与“博”相近
C.“徕”的读音可能与“睐”相近
D.“逋”的读音可能与“遁”相近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考虑(lǜ) 遭殃(yānɡ) 疙瘩(da) 聋子(lónɡ)
B.侮辱(wū) 啄食(zhuó) 啼叫(tí) 凄惨(qī)
C.叫嚣(xiāo) 狂吠(fèn) 奢侈(chǐ) 窥伺(sì)
D.偏颇(pō) 麦秆(ɡān) 抢起(lún) 黄浦江(pǔ)
3、下列词语字形不正确的一组是( )
A.美貌 睫毛 丝绸 追逐
B.降临 船帆 航行 掀开
C.舞蹈 舞姿 喝彩 疑望
D.帐篷 耀眼 锋利 巫婆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率领(shuài) 回旋(xuàn) 应和(hè)
B.可恶(è) 死亡率(lǜ) 屏息凝视(bǐng)
C.重荷(hè) 倔强(jiàng) 堵塞(sè)
D.单于(chán) 将士(jiàng) 都城(dōu)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B.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部队)
C.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天地间)
D.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谦逊有礼)
6、“生当作人杰”中“杰”的意思是( )
A.才能出众的人。
B.超乎寻常
C.优秀
D.特异的。
7、回顾课文学习,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喜小儿无赖”中“无赖”是顽皮、淘气的意思。
B.“鹅吃饭时,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表明作者讨厌鹅。
C.《记金华的双龙洞》按游览顺序写,重点写了外洞和内洞之间的空隙。
D.“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意思是: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8、补充古诗。
1.采得百花成蜜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更看岁月闰添长。
3.赤日炎炎似火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读练练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重点从柳树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展开描写。
【2】在诗中诗人用 的方法,把 比作 ,巧妙地写出了春回大地的景象。
10、阅读综合训练。
男生贾里(节选)
此地无银
贾里在班级里,名声不怎么好,女生们都传他善于恶作剧,是个当代徐文长式的人物。班里一出现什么怪模怪样的事,譬如黑板上画了一幅漫画什么的,他们会不约而同地说:“是不是贾里干的?”
贾里有些垂头丧气。有一次,他特意当众宣布:“喂,请大家注意,以后不要过分欣赏我,我才能有限,这类事情不要再安在我头上。”
女生们嘻嘻哈哈——跟她们说正经的,她们却漫不经心。特别是那个叫洪裳的,尖嘴薄舌地说:“不要此地无银三百两!”她们有了出头者,更神气。闹了半天,贾里觉得被人当了小丑,受了伤害,因此就很气愤。
扶车事件
这天,贾里骑了爸爸的旧车上学校,在车棚里,看见边上一辆新车倒在地上,也不知是哪个缺德鬼搞的。贾里放好自己的车,刚想俯下身去扶那车,忽然觉得那车很眼熟,一想起这是洪裳的新车,他倒愣在那儿,犹豫不决,不知该扶它一把,还是只当没看见。正在这当儿,洪裳进来了,她一眼就看见倒地的车和攥着车把的贾里。贾里慌忙跳开,想想不对,又去扶那车。“喂,真不是我推倒它的!”
“算了吧!”洪裳冷冷地说。贾里真想拔出拳头揍她一通。女孩子凭什么这样盛气凌人!当然,这事又一次传到查老师那儿,查老师真火了,骂他“屡教不改”!还有许多难以接受的最令贾里痛恨的话,什么“小肚鸡肠”、什么“胸无大志”——这些词是能随便用的吗?
生日礼物
不久,查老师过生日——那些好事的女生打听来的,她们总觉得过生日是人生大事。一时间,有人准备祝福卡,有人准备笔记本,也有人作一首轻飘飘的诗。贾里画了一幅画,画面上是一只威风凛凛的大公鸡,题为“我的老师”。“为什么画鸡?你这不是丑化他吗?”鲁智胜说,“画个老虎还差不多。”“查老师属鸡,你懂什么!”贾里说,“他才不是那种人呢,他恨那种斤斤计较的人!”果然,在所有的礼物中,查老师最喜爱这幅画,甚至还准备去裱一裱,作永久性收藏。有一天,他走到贾里跟前,说:“十分感谢你的画。我想回赠你一件礼物。”查老师递给他一个精致的笔记本。翻开扉页,只见上面用粗大的笔迹写着——“有宽阔的海一般的胸怀,才能有海一般的深沉与尊严”。
【1】以下四个词语中,被查老师用来形容贾里的是( )
A.垂头丧气 B.小肚鸡肠 C.威风凛凛 D.斤斤计较
【2】文中三个部分已经分别列出小标题,如果要换小标题,还可以换成: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3】结合文中三个部分的小标题,试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短文中“古怪”的意思是( )
A.指猫的性格与众不同。
B.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无忧无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尽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围绕____________写出猫有时特别____________,有时特别____________,同时非常____________。
12、延伸阅读。
神奇的纳米技术
有一位脑瘤病人走进一间漂亮的病房,躺到一张舒适的床上。医生给病人头上套上一个按照病人的尺寸用速凝塑料制成的头罩,接着将一针试剂注入病人体内,然后吩咐道:“所有人退出病房,手术开始。”
此时,病房里只剩下病人,这里既听不到医生的吩咐声,也看不到控制台上的信号灯闪烁。此时,病人意识清醒,可并未感到疼痛,只不过有点儿紧张。当然,这是难免的,因为手术部位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大脑,确切地说是脑垂体。半小时以后,手术已经完毕,医生把病人领到“术后病房”。病人外表无任何异常,手术的效果很好,病根被彻底清除,而且是在细胞水平上被除掉的。这就是神奇的纳米技术。
也许你心里会纳闷儿,医生们是如何完成这“不流血的手术”的呢?其实,这次手术最关键的就是医生给病人注射的那一针。注射器里装的既不是麻醉药,也不是其他任何药剂,而是一个小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型机器人——纳米机器人。这种纳米机器人能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通过血管,进入人体内部,对指定部位进行修复、切除等,从而使病人的病情能够好转。这一次手术,纳米机器人就是顺着病人的血液,直入大脑脑垂体部位,对发生病变的脑垂体细胞进行大清除,把病变的细胞杀掉。很快,发生病变的细胞全都不见了。没有流血,没有疼痛,病人休息一段时间后很快就痊愈了。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________) 舒服(________) 病愈(________) 苏醒(________)
【2】本文通过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纳米技术的神奇。
【3】写一写纳米机器人的工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片段,回答问题。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他们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1】地球上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分别是什么?
大小:___________(①马一般大小② 狗一般大小)
形态:___________(①两条后腿有力② 四肢发达)
行走方式:________(①四足行走②两足奔跑)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茹毛饮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之骄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会有一些恐龙转移到树上生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恐龙飞向蓝天的原因有哪些说法,请用横线画出来。
14、一声虫鸣,那就是乡村的眼睛
李丹崖
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乡村里,除了人语,最喧嚣的就是虫鸣。人语人人懂,虫鸣却未必任何人都能了悟。更多的时候,它以歌唱的形式被我们发现。乡村里,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开始劳作;虫子一唱,村庄里万籁俱寂,人们已经入睡,犬也不吠了,唯有虫子跳上草尖,在开演唱会。
有人说,月亮是乡村的眼睛,这似乎显得有些呆板了。没有律动感不说,若是遇到阴雨天,整个乡村都该闭眼了吗?我认为虫鸣才是乡村的眼睛。不止是萤火虫,还有那些不会发光的虫子,叫声就是它们的光芒。
乡村的夜晚,是虫子们布置起来的音乐场,是虫子唱起的赞美诗。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到了夏天,草木繁盛,虫子们的演唱会就更加多样了,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
我曾无数次在故乡的田园里打量过这些虫子。它们生活在最隐秘的角落,唱的却是最阳光的歌谣,抒发的也是乡村里最为原始的心事。它们是乡村的唱诗班,也是乡村的宣传员。
想起《诗经》里的那些虫子:“喓喓①草虫,趯趯②阜螽③;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草里的蝈蝈和蚱蜢只是蹦跶它们的,人却因为思念远方的故人,心如万千只小虫在跳着。那个在远方的他(她),是否会在此刻也想起故乡的虫唱呢?这些裹挟在虫鸣里的故事,虫子不说,恐怕也没人能说得清。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喓(yāo)喓:虫鸣声。②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③阜(fù)螽(zhōnɡ):即蚱蜢,一种蝗虫。
【1】(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完成练习。
(1)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召南》第三篇《草虫》,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跳跃、鸣叫的画面。
B.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思念亲人的样子。
C.这些诗句借物抒情,以跳跃的昆虫喻内心跃动的情思,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
D.作者借诗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3)像这样描写田园画面的诗句还有(____)(多选)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C.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内容探究)读文章第4~6自然段,照样子给每段描绘的画面取一个名字。
第4自然段:夜晚的赞美诗
第5自然段:______________
第6自然段:______________
【3】(品析句子)读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完成练习。
(1)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开腔”的意思是__。本句作者运用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对____的喜爱之情。
(2)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
作者把蚂蚱背上的两只翅膀比作___,它们和蟋蟀一样,都是通过振动___发声的。不同的音调、频率,表达不同的意思,乡村生活多有趣啊!
(3)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从“___”这个词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乡村里的虫子们的喜爱之情,这里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
【4】(语言运用)读下面的例句,任选一句进行仿写。
例①: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
例②: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有一个人朝他追了过来并在他身后大声喊着孩子你停一停。(加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十双被雪地映照着的芦花鞋,一下吸引住了他们。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鞋的制作工序是: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用加点词语写连续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双鞋像四只鸟窝。两双鞋像两对鸟。(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
赵慧敏同学不光智慧、还很刻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由于她爱躺着看书,结果不到半年眼睛就近视了。赵慧敏后诲极了,她说,我一定要改进躺着看书的不良的坏习惯。从此,她坚定做眼保健操,养成保卫视力的良好习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一段话。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中华美食文化一部纪录片。不少人都在每晚10点准时守在电视机前享受“夜宴”。烹饪师的加工制作,使观众看到诱人的画面和声音。本片的魅力在于它将“饮食文化”这个洪大的主题,浓缩在短短的几集纪录片里。不少观众表示,纪录片引发了他们食欲和思乡情感的双重共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德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话故事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小书虫”“乐天派”“故事大王”“昆虫迷”“急性子”“热心肠”“运动健将”“智多星”“笑星”“帅哥”等,看到这些词语你想到了谁?为什么会想到他(她)?题目自拟,用上表示人物特点的词语,写一写有关他(她)的故事吧。
要求:1.内容具体,语句通顺。2.表达真情实感。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