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下列各组中释义有误的一项( )
A.问津:问路。
B.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C.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2、田忌最后赛马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
A. 田忌的马好。
B. 齐威王有意让田忌取胜。
C. 孙膑敢于打破常规,调整了马的出场顺序。
3、给划线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黄沙百战穿金甲( )
A.一百场战斗 B.很多次的战役 C.第一百场战斗
【2】剑外忽传收蓟北( )
A.取原来属于自己的东西。
B.获得
C.结束
【3】青春作伴好还乡( )
A.年轻人 B.青年的时候
C.春天的景物
4、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要美观。
yǎo tiǎo(_____) jùn mǎ(_____) chuán shāo(_____) hǎi ōu(_____)
duàn liàn(_____) cí xiánɡ(_____) miáo zhǔn(_____) wú yín(_____)
5、根据要求写词语。
(1)请写出几个描写黄河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将下列谚语补充完整:十年树木,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始于足下。
(3)写一句歇后语:暑假里,启明小学的同学们为远在青海的孩子送去了一些学习用品,这些东西虽然不是新的、贵的,但却是他们最需要的,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一写。又高又远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词语充值卡(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
若暗若( ) 翻箱倒( ) 迷惑不( )
喜出望( ) 忧( )忡忡 价值连( )
1.写出两个与画“__”的词语类似的ABAC型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写出两个与画“﹋”的词语类似的ABCC型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形容对谋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4. 伦敦奥运会金牌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为了纪念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表现,1912年 和 把南丁格尔的生日( 月 日)定为 日,并决定设定国际护士最高荣誉奖 。
(2)海鸥们 扇动翅膀, 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 遗容的 。
(3)它在花盆里 ,抱着花枝 ,所过之处, 。你见了,绝不会 它。它是那样 , !
(4)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 。这样,它 。 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 我颤动的笔尖。
(5)这柳树高大 ,身姿 ,枝条 ,树冠 。
(6)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 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 银圈,手 一柄钢叉,向一匹猹用力地 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7)天气真好,晴朗, ,干冷干冷的。那是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 ,披着浓霜 ,雪堆啦,全看得见。
8、给形近字组词。
炊________ 斑________ 歇________ 拢________ 钓________
饮________ 班________ 歌________ 胧________ 钩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教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1】这段话总共有几句?主要写了骆驼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学习骆驼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王一乐的手扭伤了,来到医院门诊部治疗,他要挂号需要到( )
A.门诊一楼
B.门诊一楼大厅
C.病房大楼
【2】医生检查后,建议王一乐拍X光片并给他开了检查单,王一乐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
A.去拍X光片
B.取药
C.挂号收费处交检查费
【3】王一乐该去哪儿拍X光片?( )
A.门诊一楼
B.医技楼一楼
C.病房大楼
【4】王一乐拍完X光片、拿到报告单后,需要去哪儿?( )
A.回家
B.取药处
C.返回医师诊室
11、阅读理解
他,又攀上了一座高峰
1993 年10 月 南宁市二中学生黄天明在第五届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比赛中获得了银牌为祖国争了光 被评为 南宁市杰出中学生 新长征突击手
天明从小学开始学计算机。多年来,他总是提前学习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课程。“梅花香自苦寒来。”黄天明的成绩,来自他惊人的毅力和个人的勤奋。他十分喜欢数学,常常专心致志地做数学练习,往往为解一道题,花上几天时间。他想,如果从这里到火车站有三条路,把每条路都走一次,就能知道哪条最近、最快;学数学也是这样,常用多种方法计算,才能使今后的计算做到既准确又迅速。
多少次,他为解一道题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妈妈喊吃饭,他却走错了方向……就这样,他啃了一本又一本计算机书,打下了扎扎实实的知识基础。具备了聪颖的天资和勤奋的精神,要取得优异成绩,还需要升华的契机。小学辅导员把他引入计算机那奇妙无穷的世界,推举他参加市、自治区、全国的多次比赛,让他崭露头角。进入中学后,学校购进新型的计算机供他随时操作。数学老师更是热心地辅导他,使他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1990 年至 1993 年,黄天明以优异的成绩冲出了南宁、广西,走向中国,并飞向了世界。荣誉没有使他陶醉,黄天明仍在不懈地拼搏。他正准备参加下一届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大赛,去攀登新的高峰!
【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赛(sài shài) 颖(yǐn yǐng) 契(qì qiè) 醉(zuì zhuì)
【2】给第 1 自然段加上标点。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聪颖—(________) 推举—(________)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用得很准确,在句中说明了什么?
(1)“啃了一本又一本计算机书”,“啃”字说明了 _____________。
(2)“冲出了 南宁、广西,走向中国,并飞向了世界”,“冲、走、飞”说明了_______________。
【5】“升华的契机”在文中的意思是哪一个? ( )
A. 使固态物质变为气体,发生变化的关键。
B. 提高并发生转变的机会。
C. 老师的关心、帮助。
【6】题目“他,又攀上了一座高峰”中的“高峰”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祖父·后圆·我(节选)》,完成练习。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有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嘴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哲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拨 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抓 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插了一圈的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那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
我就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撑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到很远的地方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有等我回到因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通通的花朵,一进来租母就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 历)害,我在炕上打着滚儿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才明白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春天雨水大的缘故,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也大笑了起来,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好不容易停住了,一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着说:“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刚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也在坑上打起滚儿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
【2】联系短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异想天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摘花的时候,“我”有哪些恐惧?请在文中用“ ”面出来。
【4】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填空。
“我”笑得哆嗦起来,是因为____________,祖母什么也没说就大笑起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祖父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松坊溪的冬天》片段,回答问题。
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溪上有一座石桥。溪中有好多溪石。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子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去。
溪底有好多鹅卵石。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玛瑙红的,有松青的,有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像蓝宝石般发亮的。
溪水多么清!溪中照着蓝天的影子,又照着桥的影子;照着蓝天上浮游的云絮的影子,又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秋天里,蓝色的雏菊在岸边开放,溪中的流水照亮它们的影子。
我每天都要经过溪上的石桥,听见桥下的溪水声,唱得真快乐。日光照在溪中。我常常觉得这是一条发亮的、彩色的溪。
【1】用“——”在文中画出描写鹅卵石的颜色的词。
【2】选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读完选文,你觉得小溪怎么样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名著选段阅读。
土地即与同进,寻至花亭不见,只有衣冠在亭,不知何往,四下里都没寻处。原来大圣耍了一会,吃了几个桃子,变做二寸长的个人儿,在那大树梢头浓叶之下睡着了。
七衣仙女道:“我等奉旨前来,寻不见大圣,怎敢空回?”
旁有仙吏道:“仙娥既奉旨来,不必迟疑。大圣闲游惯了,想是出园会友去了。汝等且去摘桃,我们替你回话便是。”
那仙女依言,入树林之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止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七仙女张望东西,只见向南枝上止有一个半红半白的桃子。青衣女用手扯下枝来,红衣女摘了,却将枝子望上一放。原来那大圣变化了,正睡在此枝,被他惊醒。大圣即现本相,耳朵里掣出金箍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咄的一声道:“你是哪方怪物,敢大胆偷摘我桃!”(选自《西游记》第五回)
【1】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
【2】结合文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从擅吃仙桃可以看出大圣不受束缚的特点。( )
(2)从变做小人睡在浓叶间可以看出大圣如同稚子,十分顽皮。( )
(3)大圣一被惊醒就从树上跳下来,拿出金箍棒,可见大圣十分胆小。( )
【3】全书充满了丰富奇特的想象,请结合文段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三亚落日
①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A.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
②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guàn guān】。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搔【sāo shāo】着人们的脚板。
③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B.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
④时光悄悄地溜走,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C.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⑤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1】用“对”在【】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进括号里。
(1)形容风景美丽,无与伦比。____________
(2)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蓝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沙等景物,展现了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
【4】选文第④自然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的过程,按顺序描写了四个阶段的情景,下列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顽皮蹦跳 慢慢下沉 悄然入水 收敛光芒
B.收敛光芒 顽皮蹦跳 慢慢下沉 悄然入水
C.收敛光芒 慢慢下沉 顽皮蹦跳 悄然入水
【5】作者笔下有画,行文有情。通读全文可知,作者把三亚的落日比作__________、比作大红灯笼、比作__________,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之情;文中_________句话则直接抒发作者这种情感(从文中画“ ”的三个句子中选,填序号)。
16、(一)(9分)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 人总是要死的 有的重于泰山 有的轻于鸿毛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 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我一定要活下去 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光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用“____”画出描写司马迁心理活动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司马迁行动的句子。
(3)文中最能体现司马迁人生价值观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忍辱负重,完成长篇巨著《史记》。
(4)写出“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秦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理解。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①轻________(yíng)②娇________(nèn)
【2】文章第一段中写“火红的杜鹊、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以“会飞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益智园。
无声的尊重
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渐行渐远,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扶盲人男子上车,被男子礼貌地回绝:“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是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在原本狭窄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一小块空间。
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个过程,盲人男子浑然不知。
“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1】读第3自然段画线句,你从“瞥”“掐灭”“跟”几个词语中休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第1句话“瞬问”“已然大步”体现了中年男子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品格。
【3】“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人们达成了什么默契?为什么令“我”惊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司机言行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你得到了什么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积累与运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
这些年来 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1】把标点补充完整。
【2】最后一句话中破折号表示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两股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你对划“——”句子的理解。
20、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了主席台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曹小三看不出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上课铃响了,可老师还没有到教室。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想一想,然后选择几位有特点的同学,从多个角度来将他们的表现写下来吧。
要求:1.题目自拟。2.写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3.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