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六安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入下列括号中。

    罗纳尔多带球突破,( )过几名后卫,直( )对方禁区,这时,守门员已经( )了出来。只见罗纳尔多先是将球向右前方一( ),接着轻轻一脚,将球( )进了网底。守门员扑救不及,只能眼看着足球在自己身边( )入网中。

     

  • 2、下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乐器(yuè qì 饼干(bǐn ɡān 

    签字(qiān zì  撕毁(shī huǐ

    B. 犄角(qí jiǎo  花卉(huā huì

    岳阳(yuè yánɡ  竹匾(zhú piān

    C. 信赖(xìn lài   鄙视(bǐ shì

    眼眶(yǎn kuànɡ 跺脚(duò jiǎo

    D. 狰狞(zhēn nínɡ  积蓄(jī xǜ

    携带(xié dài   叮嘱(dīnɡ zhǔ

  • 3、下列作品和作者搭配不正确的是(   

    A.《清贫》——方志敏

    B.《祖父的园子》——萧红

    C.《刷子李》——吴敬梓

    D.《威尼斯的小艇》——马克•吐温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小小书法家查字典

    ______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__,再查_______;在字典中的解释有:房屋的脊檩,喻能担负重任的人;量词,指房屋;栋梁中的应选______,“一栋楼中的应选______

  • 5、课文内容回放。

    (1)《草原》中“蒙汉情深_______,天涯碧草_______。”是全文的中心句。

    (2)《将相和》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

    (3)本学期,我们认识了许多大作家笔下的人物,有__________的杨氏之子,_________的诸葛亮,_________的廉颇。

    (4)《草船借箭》一文选自__________写的《  __________ 》。

    (5)“孔君平其父,父不在,呼儿出。”中加点字意思。诣:______________

  • 6、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      )

    2.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  (      )

    3.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      )

    4.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      )

  • 7、顺藤摸瓜。(根据意思写词语)

    1.精巧细致。_____

    2.(歌声、鸟鸣等)抑扬动听。_____

    3.形容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_____

    4.把天空作为帐篷,把大地作为地席。指露天。_____

  • 8、读拼音,写词语。

    1.这只línɡ lì______的小鸟唱着wǎn zhuǎn______的歌。 

    2.bànɡ wǎn______,爸爸fēn fù ______我去田里赶刺猬。

    3.阳光liú xiè______下来,照在它pénɡ sōnɡ ______ 的羽毛上。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本梳理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他们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1从全文看。作者对五个手指的评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名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指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4五个手指的协调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

    “老通城”豆皮原为民间小吃。老通城酒楼创建于1931年,其豆皮根据传统做法,博采众长,以豆、米、浆拌鸡蛋做皮,以糯米为馅,色泽金黄透亮,外脆内嫩,以其独特风味远近闻名。因馅内包以猪腿肉等得名三鲜豆皮,后经改进形成多种口味的豆皮。若到武汉而不去“老通城”,就难算得是品尝过“汉味”美食。“老通城”之所以有名,一则为有独特的名吃“三鲜豆皮”;二则因是“老字号”68年沧桑;三则改革之最——全省餐饮业首家股份公司;四则布局巧妙,文化色彩浓郁。“老通城”几乎成为外地宾客对武汉市的别称了。

    历史与名人曾是“老通城”的骄傲。豆皮是一种湖北武汉的民间小吃,是武汉最有特色的小吃之一。当年毛主席在武汉最爱吃的就是武汉的豆皮。有一次,毛主席为了吃豆皮“微服私访”带了两个工作人员就悄悄地跑到一家豆皮店去了。正当吃得尽兴,一个小朋友认出了主席,并大喊:“是毛主席!毛主席来啦…”瞬间,毛主席被群众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激动得高呼:“毛主席万岁!”后来赶来的警卫人员费尽周折才将毛主席“解救”出来。后来,这一感人场景还被记录在电影《开国大典》里。其实,爱吃豆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还不只毛主席。1958年初,周总理陪同外宾在武汉品尝豆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期间,朱德、刘少奇、邓小平、董必武、李先念、李富春和蔡畅,都在武汉尝过三鲜豆皮。爱吃武汉豆皮的还有金日成、西哈努克、胡志明等外国元首,可见豆皮的美味着实惹人喜爱。

    说起“三鲜豆皮”,它绝对不逊色于“汉堡包”和“比萨饼”。豆皮的“豆”必须是脱壳绿豆;豆皮的“皮”必须是精制米浆;豆皮的馅,必须是湘产糯米;豆皮的三鲜必须是鲜肉、鲜菇和鲜笋;豆皮的形,必须是方而薄;豆皮的色,必须是金而黄;豆皮的味必须是香而醉。难怪它一举夺得过中国饮食行业的荣誉“金鼎奖”。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词语。

    (1)领导到市民中间转转调查研究的做法。____

    (2)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____

    2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3读短文,然后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三鲜豆皮”。

    4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写了“老通城”的豆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

    寂寞多年的荒山,

    如今已枝繁叶茂,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

    便涌起阵阵林涛。

     

    小鸟抖动彩翼,

    来这里搭窝筑巢;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

    快活得叽叽直叫。

     

    撑起绿色的大伞,

    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

    在茂密的树丛中,

    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

     

    山下的河水不再浑浊咆哮,

    荡漾的碧波轻抚着河畔的小草。

    待到金色的秋天,

    我们把丰收的果园拥抱。

     

    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

    走遍青山碧岭,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1仿写词语。

    青山碧岭:(写出含有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写植树造林对河水的变化时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

    3短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仿照其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西游记(片段)

    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卜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哪个词语不理解,你是怎样猜到它的意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在文中画出一处语言描写的句子。

    3请运用对联知识将此回目补充完整。

    八卦炉中逃________定心猿。

    4简要概括上述片段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门诊就诊流程图

    【1】张小铁扭伤了脚,来到医院治疗。他要挂号需要到________________

    【2】医生检查后,建议张小铁拍X光片。医生开了检查单后,张小铁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A.去拍X光片

    B.去挂号收费处交检查费

    C.取药

    【3】张小铁该去哪儿拍X光片?(       

    A.门诊一楼

    B.病房大楼

    C.医技楼一楼

    【4】张小铁拍完X光片后,需要去哪儿?(       

    A.回家

    B.取药

    C.返回医师诊室诊断

    【5】医生给张小铁开了处方,张小铁接着需要做什么?(       

    A.回家

    B.取药

    C.去挂号收费处交医药费

  •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毕竟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眼含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1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写梅花品格的句子。再模仿这种格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面这几段话来看,外祖父送墨梅图给“我”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话写出了外祖父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说具有梅花品格的人有很多,请写出2个历史上具有这样品格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那些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请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用三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思乡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一罐水

    100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的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者喝水。有一小队侵略军在上尉维龙的带领下,到处找水喝。走了很多路,冲进一个小屋。屋里有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士兵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上尉命令:“搜!”士兵们到处乱翻,找到一罐水,一拥而上,争夺水罐。上尉命令他们放下。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喝个精光。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倒了一杯,递给妇女说:“请你先喝!”妇女接过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把水喝光了。维龙又倒了杯水递给女孩:“你也喝一点!”母亲缓缓接过杯子,亲亲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孩子,为了妈妈,喝吧!”女儿也喝了半杯水。上尉见此,倒了满满一杯,一饮而尽。士兵们也都喝了。一罐水很快喝光了。他们坐下休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地而死。妇女和孩子也死了。原来妇女早已在罐中下了毒。

    人们都(纪念 怀念 钦佩)这母女俩的爱国精神。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

    1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词语。

    一拥而上:________

    一饮而尽:________

    2“上尉命令:‘搜!’”表现了侵略者行为________(果断 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________(憎恨 冷淡)。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________(狡猾 无耻)。

    3短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4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语画上对号,再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

  • 16、快乐阅读。

    书,一度是我的堡垒,也是我的王国。

    那还是初病的前几年间,面对着日趋恶化的病体,不可知的命运,我真有前途茫茫,不知何去何从之感。甚至天边掠过一只飞鸟,也能叫我触景生情,伤感泪下。

    于是,我用书为自己建筑了一个很好的堡垒,躺在里面,可以忘掉病痛,忘掉眼泪,忘掉一切的不幸。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每天晚饭后,母亲就出门为我借书,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家,都要敲门问询一番。自己村子的借光了,就到别的村去借,常常要走很远的路。而母亲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借来的书,往往在我饥不择食、狼吞虎咽之下,三两下就“清洁溜溜”了。母亲只好一趟趟走得更远了。一直到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的管理员,母亲肩上的重担才算放下。

    慢慢地,书为我开拓了一个新的人生领域,我又找到了自己,肯定了生命的意义。原来,生活的天地虽小,方格子的世界却广大无比,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都由着我去创造,去发挥。为了写作,我的右臂一年四季肿胀不堪,硬得跟石头一样。父母亲友常劝我多休息,我却已沉迷其间,无法自拔了。对我,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

    就这样,我从爱书人又迈上了写书人的艰苦路程。_______学识不足,经历太少,我需要看更多的书,汲取更多的知识。家中除订了许多份书报杂志之外,也不断地买新书。每日看书写书,写书看书,我生活在书的王国,_____。

    我发现,一个人只要肯做,即使在三尺宽六尺长的病床上,也能为自己开拓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1】联系上下文,从括号中选择准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学识不足,经历太少……

    A.由于

    B.虽然

    C.尽管

    【2】联系上下文,从括号中选择准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我生活在书的王国,______

    A.信心倍增

    B.其乐无穷C.苦海无边 D.荣辱皆忘。

    【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4】第三自然段中“清洁溜溜”是什么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真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一句是比喻句,把______比做____________。这句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详细地写母亲到处借书,其用意是(  )

    A.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衬父亲的冷漠。

    B.以母亲到处为“我”借书来表现母亲的关爱之情。

    C.以母亲到处借书都供不上“我”来看,衬托“我”如饥似渴地读书的情景。

    D.以母亲到处借书给“我”看来反衬家中无钱买书的窘境。

  • 17、课内阅读。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用“﹏﹏”画出孩子陷入危险的句子。

    【2】猴子在事件中起的作用是( )

    A.猴子逗孩子使危险发生,因此它是事情的起因。

    B.猴子引导孩子一步一步陷入危险,因此它是事情的发展。

    C.猴子戏弄孩子,导致危险的后果,因此它是事情的结局。

    【3】“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为什么不由得发起抖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哑巴渡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干干瘦瘦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儿也不像他皱皱巴巴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稳稳当当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jiān jiàn)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平平淡淡中逝去。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luò lò lào lào)的。

    一天,乡里突然来了个老将军,手里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惊 惊讶)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

    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 闪现)着三个大字:哑巴渡。一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用“/”画掉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和不合适的词语。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皱皱巴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所当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加点的词,再仿写一个句子。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平平淡淡中逝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哑巴老人生病住院后,人们怀念他的句子,并说说人们为什么怀念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课内阅读我最棒。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 )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按原文填空。

    2“_________ 画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 “这一种境界在文中指_______ 

    (2) “耐人寻味的意思是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大象的舞蹈很精彩。大象很笨重。(加上恰当的关联词,使两句话并成一句话。)

       

    (3)主人问我:你离开德国这样久,有什么变化没有?(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21、句子乐园。

    【1】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2】我们班在三月八日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祝妈妈节日快乐的班队活动。(换个说法)

    【3】红日升起。(扩句)

    【4】蝴蝶飞舞。(扩句)

    【5】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仿写拟人句

     

  • 22、句式魔术(按要求改写句子)。

    1)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改成反问的语气)

    _______________

    2)没有哪一个学生说王老师不是好老师。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小明说:今天我不去学校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生活中,谁生气、感动、伤心、兴奋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想一想,当时发生了什么?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把这件事写下来,要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内心的活动。

    要求:1.运用适当的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心理活动;2.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3.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