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乌兰察布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回(yú yū)      (sù shù)

    首(bì bǐ)  (báo bó)

    立(chù zhù) (jiè xiè)

    立(sǒnɡ cǒnɡ)  (ráo yáo)

     

  • 2、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夸张)

    B.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比喻)

    C.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拟人)

    D.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排比)

  • 3、下列句子中和“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辨字组词。

    ( )( )( )       ( )( )

    ( )( ) 西 ( )( )( )

  • 5、给下面这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举目四望映人眼帘的除了葡萄还是葡萄绿色的藤蔓绿色的嫩叶绿色的果实让人感到无比的清爽惬意真是名副其实的葡萄王国呀

     

     

     

  • 6、按要求填空。

    1)如今直上银河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怪生无雨都张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清平乐·村居》一词,清平乐_________村居_________

  • 7、课文内容回顾。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表现农村儿童天真、勤劳、可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是诗中的“____”字,流露出诗人对____________的赞扬。

    2. ________________,山衔落日浸寒漪。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3.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作玻璃碎地声。

    4.《祖父的园子》一文通过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里的景物的描写以及作者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地玩耍的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作者快乐、自由、幸福的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

    5.《月是故乡明》中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的怀念之情,抒发了作者强烈的________________

    6.《梅花魂》通过对身居海外的__________生前对一幅__________和祖国的一些往事的追忆,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疾驰——_________  羞愧——_________  拘束——_________

      洒脱——_________  严肃——_________  伤心——_________

    反义词:暂时——_________  迂回——_________  惊慌——_________

      奖励——_________  热烈——_________  放弃——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6分)

    是您________ 全村妇女,________ 打糕,________ 炮火,________ 硝烟,________ 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________________啊!

    (1)根据课文内容把上面一段话补充完整。(3分)

    (2)上面一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 最后一句话中的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话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2分)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一直想当作家。祖父对我的这个理想充满了理解和支持。在我还读小学的时候,他就四处跑着给我借书让我读。有一次他骑车去隔壁村借书,回来的时候赶上一个下坡,刹车失灵,结果连人带车一起摔到了沟里,在床上躺了整整一个月才能勉强下床。

    我把他借来的《金庸全集》扔在地上,含着泪说,我爸说要我去电子厂打工,同学们也经常嘲笑我,我再也不想当什么狗屁作家了。

    祖父那时候腰椎间盘突出,他____________。

    他走上来,只说了一句话:“______________”我心头一震,恍惚间,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

    1画“﹏﹏﹏﹏”的句子中,作者通过“____”这一动词及“____”这一神态描写,很好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想想祖父会有哪些动作、神态、语言,补充在文中的横线上。

  • 11、轻松阅读快车

    快手刘是个撂(liào)地摆tān( )卖糖的胖大汉子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溜圆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shén chū guǐ mò( )。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帮手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

    (1)在短文中拼音处括号内填写汉字

    (2)短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快手刘戏法变得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快手刘是怎样变戏法的?在短文中用“  ”画出来

     

  • 12、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jiā(   )   jiá (   )   sǎn(   )sàn (   )

    xiān(   )  xiǎn (   ) bó (   ) pō (   )

    2找出下列语句中的动词,写在横线上。然后用上这些连续动词,仿写一个明确的场景。

    (1)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

    _____________

    (2)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画“______”句所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选段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完成填空。

    从人们在夜晚的活动同小艇的联系来写小艇的作用。戏院散场,人们回家需要小艇。随着小艇的“簇拥”——(“   ”)——(“   ”) ——(“   ”),人们从“拥”——(“   ”) ——(“   ”) ——(“   ”),城市也由( )到( ),“沉沉地入睡”。进一步突出了小艇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13、课外阅读。

    公元前353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精通兵法的魏国大将军庞涓率领军队一直打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城下。赵国将有亡国危险,连连向齐国求救。

    这一天,齐威王召来军师孙膑,准备拜他为将。

    孙膑辞谢说:“我受过酷刑,是个身体残缺不全的人,不适宜担任主帅。”

    原来,孙膑曾和庞涓一起学兵法。后来庞涓当了魏惠王的将军,自知才能不如孙膑,就把他骗到魏国,在魏惠王面前诬陷他,削去了他的膝盖骨,还在他脸上刺字,好叫他永远不能出来做官。不久他被救到齐国,齐威王拜他为军师。

    现在,齐威王见孙膑这样谦让,就改派田忌为将,仍让孙膑作为军师。

    大队人马到达齐国国境线上时,田忌准备挥师直往赵国,以解邯郸之围。

    孙膑劝阻道:“且慢,将军先听我打两个比方——凡是要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切不可心急地使劲去扯,而要冷静地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地解;假如去排解互相凶狠地斗殴的人,千万不可卷进去打成一团,而要避开双方的拳脚,只消找个空当猛击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部,待挨揍的那个对手捧着肚子跪了下来,那么原来互相殴斗的局面,也就会改变了。”

    田忌问:“您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先不去赵国,是吗?”

    孙膑慢条斯理地说:“是的。现在魏国主力正在猛攻赵都邯郸,国内相当空虚。我们只要直捣魏都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那么魏军主力必然会从赵国撤兵,赶回去抢救。这样,我们既可解邯郸之围,又能狠狠打击魏军,不是比赶到邯郸去厮杀要便利得多吗?”

    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军直奔大梁。魏军主帅庞涓得到这个消息,只得丢下邯郸,慌忙回国解大梁之围。可是,当魏军赶到桂陵,田忌、孙膑却在这里设下了伏兵。疲惫不堪的魏军刚一交手,就被打得溃不成军。这一仗,庞涓损失了两万人马,自己也险些当了孙膑的俘虏。

    1将这个故事的名字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膑采取这种办法营救赵国有哪些好处?根据下面的提示来分析。

    (1)在赵国求救时,孙膑带兵进攻魏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膑率兵占据魏国交通要道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孙膑所说的话应该用(   )的语气来朗读。

    A.激动、高兴 B.沉着、自信 C.焦急、慌张

    4结合短文内容,分析下列人物的性格。

    庞涓:_________________ 孙膑: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广场上去看

    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hào hǎo)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zhǎnɡ chánɡ)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分享的宴会。”

    【1】给本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_______”上。

    【2】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珍贵_______________ 秘诀 _______________

    反义词:否定_____________ 丰衣足食_____________

    【4】请你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说你从短文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课外短文《春天放纸鸢》,完成练习。

    春天放纸鸢

    夜幕降临,漫步在乡间道路上,除了春风扑面有一种柔和的感觉之外,时而传来阵阵熟悉的风筝葫芦声,那“嗡嗡”的声音,不由得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我十二三岁时,每到春季,父亲总要扎个风筝去放飞,供我们赏玩。父亲(  )风筝时,左邻右舍好多人帮着(  )竹篾(miè)、打面糊、糊纸等。风筝准备就绪,还是那批人帮助(  )着风筝到田野里,拉绳的和(  )风筝尾巴的就配合我父亲放风筝,一旦风筝飞到了空中,个个看了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父亲见到别人的风筝上挂着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于是,他也制作风筝葫芦。他先弄来几个干燥的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这样,风筝葫芦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那葫芦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挂在风筝上,老远就能听到时高时低的风筝葫芦声。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开始时,我只是用麦秸秆和旧报纸,制作简单的小风筝。后来,我又萌发了制作大风筝的念头。同伴们见到我要制作大风筝了,个个鼎力支持,跟在我后面溜溜转。我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了空中,我和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每到春天大风时节,我就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惯。

    我在同伴中是放风筝的高手,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否则我们放风筝时就不带他去。

    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

    1“手舞足蹈”的近义词是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短文的括号里。

    提     托     扎     劈

    3下列对风筝葫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做风筝葫芦的原料是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一。

    B.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

    C.最后要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

    D.风筝上挂着的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能发出时高时低的声音,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

    4下列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我”很自私,谁要是不听话,就不带他去放风筝。

    B.写出了“我”和小伙伴很贪玩,也写出“我”的淘气与天真。

    C.写出了“我”在小伙伴心中的地位,“我”常用放风筝来威胁小伙伴,让他们听话。

    D.写出了 “我”对那时的任性感到后悔和自责。

    5“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这句话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统领下文

    6“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这句中“美好”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写写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

    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1选段中,作者追忆了_________等趣事,表达了____________之情。

    2“乐此不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在选段中“此”指的是________

    3画横线句子描写出故乡月亮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故乡月亮的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借明月写思乡之情的诗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理解。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有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噼噼啪啪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场着火了。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原来,太尉高俅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死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 

    这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1这个片段出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丧尽天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走投无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林冲进庙门和冲出庙门时的一系列的连续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短文,回答问题。   

    (1)林冲为什么被发配沧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理解

    龙虾

    暑假里的一天,妈妈从集市上买回了两只龙虾。我见了,高兴得不得了,便找来了一个盆,接了点水,把它们放了进去。因为我知道龙虾是在海洋里生活的,所以为了更好地让龙虾适应这儿的生活环境,我还抓了一把盐扔在盆里搅和了一下。龙虾背上的外部是紫红色的,腹部的硬壳是鲜红的。它那细长的身躯和能藏起来的一条尾巴,真像一个拐棍。它的尾巴可以卷到腹部下面,因为在水里,所以就不容易看见。

    我给它们喂食的时候,它们还在盆底游泳。我把食物扔到水中,只见两只龙虾一齐游向食物,游到盆边上,用前面的两条小腿抓住食物,一点一点住嘴里送。

    它们游泳时,那只小一点的龙虾表现得很出色,它两只大螯从头的两端直伸出去,尾巴上下拍打着水面。啊!它还会倒着游泳呢?

      我一直认为龙虾是不会嬉戏的。可是有一次,我看见大一点儿的那只龙虾,用它那只大螯夹住了那只小一点的龙虾的大螯,它们俩互不相让,打得难解难分。大龙虾用尽全身力量,把小龙虾翻了个四脚朝天,得意地游到别处去了。可小龙虾怎么也不能翻过来了。我为小龙虾打抱不平,便把它翻了过来。

    一天,我发现两只龙虾不见了,我很着急,妈妈和表哥在议论着什么,可我还在找呀!找呀!……

    1给下面多音字组词

    和: huò(   )   壳:   ké(   )   难:   nán(   )

    (   )     qiào(   )     nàn(   )

    2比一比,写出下面划线的词的意思,看看有什么不同。

    ⑴ 我还抓了一把盐扔在盆子里搅和了一下。__________

    ⑵ 事情让它搅和糟了。__________

    3根据原文填写词语

    (  )棍  (  )戏  难(  )难分  打(  )不平

    4__把描写龙虾外形的句子画出来。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 19、(三)小小说阅读(15分)

    爱的延续

    一场迟到的秋霜,凋零了院里的最后几片树叶。妻子也像片枯叶一样,静静地躺在床上。

    丈夫急急忙忙叫来了村医。村医翻了翻眼皮,号了号脉搏,连药箱都没有打开,只是摇了摇头,低低地说了一句:“这次真的不行了,快准备后事吧!”

    这样的话,丈夫两年前就听过,说这话的是城里的医生:“这病已经是晚期了,如果做手术,还能支撑个一年半载的,但要花费几万元,不做就赶快准备后事吧!”

    妻子一把拽住丈夫,头也不回地往外走。走出医院,两人忍不住蹲在地上,抱头痛哭。

    日暮时分,他们在村口的河边洗了脸,然后,微笑着向三个张望的孩子走去。

    第二天,妻子说:“从今天起,我教你学习做饭……”

    丈夫愣怔了下,点点头。

    妻子说:“穷日子要富着过,粗茶淡饭也要做出滋味来。想法让伢们多吃几口饭,他们正长身子骨哩……”

    于是,妻子就靠坐在椅子上,事无巨细地教起丈夫来。

    “每顿饭挖一瓢米,太多了,吃剩饭。太少了,不够吃。”

    “切菜时,手指贴着刀口一点点退。退得快了,菜就粗了,吃了不上口。”

    “炒菜时,要把油烧红了再下锅。旺火勤翻,起锅放盐。”

    ……

    丈夫嗯嗯地应着,轻巧的刀铲,拿在他手中,却像是在使唤一头不听话的牯牛,尽管憋得满头大汗,还是把饭煮得夹生了,把菜炒得焦糊了……

    妻子就嗔怪道:“看你笨手笨脚的样子,啥时候才能学会呢?”

    丈夫嘿嘿一笑:“不着急,你慢慢教,我慢慢学,总有学会的一天!”

    妻子叹口气:“我等不及啊……”

    白天教丈夫做饭,晚上在煤油灯下,妻子又教他缝补衣服。

    妻子说:“老话说,大手大脚混日子,缝缝补补过日子。日子再穷,也不能让伢们穿着露肉的衣服出门……”

    丈夫连连点头。

    “记住了,燕儿是女伢,爱美,能不用补丁的,尽量不要用。”

    “大强,小良是男伢,衣服破得快,补丁用得多。别忘了,补丁的布,一定要挑颜色相近的。别像贴块膏药似的,让别人笑话他们。”

    ……

    丈夫一边听着,一边用拿惯锄头犁耙的大手,笨手笨脚地捏起一枚小针,眯着眼,从穿针引线学起。

    当丈夫吭哧半天把才补好的一块补丁拿给妻子看时,听到的却是一声叹息。

    丈夫挠挠头皮,把补丁拆开,说:“一回生,二回熟。你慢慢教,我慢慢……”,“学”字没出口,丈夫却“咝”的一声,缩了一下手。

    妻子一把拉过丈夫流血的手指,放在口里吸吮着,眼泪便滴在丈夫的手背上。

    丈夫却在笑:“你瞧我,是不是比咱家的猪还笨啊?”妻子“扑哧”一笑后,丈夫又很认真地说:“我现在才明白,咱们家真的一天也离不开你!”

    就这样,妻子教,丈夫学,不知不觉中,两年的光景就过去了。这中间,妻子曾经倒下了几次,但每次都在村医“恐怕不行了”的预言后,又顽强地活了过来,重新出现在厨房里,油灯下……

    看着气若游丝的妻子,丈夫知道,这次妻子是真的挺不过来了。于是,泪水一下子就盈满了眼眶。

    村人闻讯赶过来,看着妻子深陷的眼窝里一双直直瞪着的眼睛,一位老人叹气道:“唉,这伢放心不下,就是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啊!”

    丈夫便俯下身,贴着妻子的耳朵,说:“你放心吧,我会把孩子带好的……”

    妻子依然直直瞪着眼珠子,一动不动。

    突然,丈夫站起身,径直去了厨房。随后,便传来了叮当声响。

    一会儿,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丈夫端来了一盘热气腾腾的小菜,放在妻子鼻子下:“你闻闻,我刚做的菜,香吗?要不,让孩子们尝一尝……”

    于是,三个孩子含着泪水,品尝着父亲的手艺,齐声道:“嗯,好吃。跟娘做的一样好吃,娘,真的!”

    妻子的眼皮动了动,还瞪着。

    丈夫又站起身,打开衣柜,拿出一件破衣服。然后在一片惊讶的目光下,娴熟地穿针引线,左缝右补。须臾间,一个针脚细密的补丁就呈现在妻子的眼前:“你看看,我补得怎么样?”

    妻子吃力地转动着眼珠,看看衣服,又看看丈夫,两行热泪,从眼角滑落到脸颊——这一刻,妻子终于明白过来,原来丈夫早就学会了做饭缝补,却一直装着笨拙的样子,让她原本已经干涸的生命,又燃烧了几百个日日夜夜……

    【1】妻子在弥留的最后一刻,为什么留下了两行热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提到医生给妻子下达病危通知,作者这样设置有何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妻子不肯咽下最后一口气,“依然直直瞪着眼珠子”“妻子的眼皮动了动,还瞪着”的原因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的“丈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爱的延续”为题有何好处,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爱的延续”提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即在丈夫的精心照顾下,病重的妻子又活了两年。

    B.凸显了小说的主题,即爱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如为了能让孩子吃饱穿好,妻子支撑着病体教丈夫做饭和缝补,而丈夫为了让妻子的生命得以延续,而选择装笨。

    C.化抽象为形象,言简意丰,耐人回味,引起读者产生如何对待爱的思考。

    D.“爱的延续”指文中的燕儿、大强、小良对母亲爱的延续。

    【6】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头对环境作了描写,如秋霜凋零了树叶,其意图是交代自然环境凄冷、毫无生机的特点,也预示着妻子的生命走到了尽头。

    B.在得知做手术需花费几万元,做了手术也仅能支撑一年半载之后,夫妻二人抱头痛哭,不但表明妻子的病已经无药可救了,更说明夫妻二人都已经绝望了。

    C.文中对妻子教丈夫学做饭和缝补的情节作了细致的描绘,这样写是为了凸显女主人公的勤劳、无私、照顾孩子与丈夫的细致体贴入微,也凸显出男主人公的良苦用心。

    D.文中的丈夫一共笑了两次,两次笑表达的意思有不同,前一次是丈夫做不好饭时的自怨自艾,后一次是丈夫不会做针线活时的自我解嘲。

    E.临终前,妻子得知了丈夫是故意装笨的,这才明白丈夫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命而用心良苦,至此,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情感也得以升华。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改成反问句: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子模仿秀

    (1)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仿写句子)

    愿意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

    (2)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的。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天地  (30分)

    我得到了______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理解教育关心教训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通过一件事来写。注意围绕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做到语  句通顺,前后连贯。

    (3)5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