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蚌埠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做铺垫。这是陈说不仕的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晋武帝对他由恼怒斥责化为同情怜悯。

    B.第2段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为下文设置悬念。此中既有对朝廷的报恩之情,又有对祖母的亲情。身处两难境地,却两情毕现。

    C.针对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作者终于找到了理论上的依据,那就是儒家的“以孝治天下",祖母病重一节,写得委婉动人,字字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D.本文层层推进,措辞委婉,自始至终围绕一个“孝”字行文。作者在终养祖母有碍报效国家的情况下,坚决放弃飞黄腾达的机会,选择了徇私情、尽孝心,感人至深。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买东西的过程中,我们  ②  发现,  ③  每个大型超市所卖的商品  ④  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他们之间  ⑤  会有某些共同的商品,这  ⑥  算是“求同存异”吧。

     

    A

    总是

    虽然

    /

    B

    往往

    /

    由于

    C

    可能

    虽然

    /

    还是

    D

    /

    即使

    虽然

     

     

    A. A   B. B   C. C   D. D

     

  • 3、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肆其西 B.济而夕设版焉 C.越国以 D.烛之武退秦师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则“最严鞭炮禁放令”最终以朝闻夕改的方式而告终,确实让人意外,这或许与该省烟花爆竹经营企业的联名上书有关。

    ②许多时候,我们往往注重对孩子的说教而忽视自身的行为规范,俗话说正人先正己,其实父母的示范会让孩子自觉地邯郸学步

    ③古今中外,一些过分张扬、锋芒毕露之人,不管功劳多大,官位多高,最终多数不得善终,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教训。

    ④要是没有敦诚、敦敏两兄弟和张宜泉写给曹雪芹的诗,我们还真不大相信《红楼梦》的作者始终过着箪食壶浆的生活。

    ⑤美国作为互联网的缔造者和网络战的始作俑者,最了解网络攻击的杀伤力,所以高度重视网络战。

    ⑥先秦哲学起源于对人生、社会的忧患,先秦诸子周游列国,大多席不暇暖,以谋求天下由“无道”转变为“有道”的格局。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 5、下列选项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畔主背亲        ②去草实而食之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④空以身膏草野

    ⑤武父子亡功德        ⑥空自苦亡人之地

    ⑦天雨雪,武卧啮雪        ⑧前以降及物故

    A.①③④⑥⑧ B.②④⑤⑦⑧ C.①②⑤⑥⑧ D.②③⑥⑤⑦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灭毒

    孙春平

    今年春节,我去南方一个城市,原计划是与几位老友同过一个旅游春节的。万没料到,因为疫情,武汉市紧急封城。一夜间,满世界都紧张起来。老友们决定抓紧订票,且留遗憾,各回各家。宾馆客服说,飞机就别想了,只有选乘火车。我说,最好是下铺,我年纪大了,夜里好起夜,请多关照。客服很快答复,说总算订到一张软铺,但只有上铺。我犹豫有顷,客服催促,请快拿主意,有客人在等候这个铺位。

    ①时间还算从容,我推开软卧包厢的时候,只有20号上铺有个年轻人仰靠在行李上看手机,他倒时髦,已戴上口罩了。我去跟列车员提出调换铺位的请求,列车员说,等19号下铺和20号下铺上车,你们自己私下商量吧。这两位旅客迟迟没有上车,那一刻,我已心存侥幸了,要是有人漏乘,我倒省事了。

    但站台上预备开车铃声响起的时候,眼见一辆救护车急匆匆停在软席车厢门口,列车长和乘警帮忙将一担架抬送上车,一直送到20号下铺位置。担架后面跟着的,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妇女,略显发福了,脸上满是汗水,看样子像乡下人。细看病人,男性,六十来岁,谢顶的头上包着绷带,裸露的左小腿敷着药,上面还挂着医用胶管。女人安顿好病人,说我先垫补垫补,饿惨了,我吃完再喂你。病人了一声,眼睛却一直眯缝着,看不出表情。女人泡好方便面,坐在19号下铺哧溜哧溜吃得那叫畅快,连汤水都喝得干干净净,看来真是饿得不轻。在我登铺的时候,她说,我应该喊您叔吧?要不您睡下边?

    我说,你得照顾病人,咋好意思和你换呢,谢谢啊。只是我下铺的时候,腿脚笨,别碰了你和病人就好。②在说这些话的时候,20号上铺的年轻人仍在摆弄手机。现在的年轻人呀,手机就是魂儿,都这德行。

    不敢喝水,满以为这样可以不起夜。可过了半夜,还是去了两趟卫生间。我回来时,见女人已坐在过道的边座上,临窗远望。大地已是一片雪白。

    我问,你家人是什么病?

    女人叹息,脑梗,人一下就废了。

    我又问,你是他什么人?

    大叔看呢?

    应该有点亲戚吧?

    不沾点亲,这钱谁愿挣?

    他没儿女吗?

    老太太先走了。儿子打架,伤了人,坐牢了。当爹的一股火,就这样了。医院开了药,回家养着吧。

    上车时怎么来得那么晚?

    不是闹疫情吗,又赶上过年,病人急着出院的多,手续好不容易办利索,奔车站的路上又堵车。

    我又问,病人吃晚饭了吗?

    女人说,怕他屎尿,就将就吧。

    包厢里有了动静。20号上铺翻了个身,被子险些掉下来。女人忙起身,把被子往上掖了掖,对我说,不说了,别惊醒别人。

    黎明时分,列车员来换铺牌,并提醒做好下车准备。原来病人在前方站,点下车,那个20号上铺也下车。列车已减速,列车长和乘警又赶过来,准备帮助抬送病人。女人对20号上铺说,大兄弟,拜托帮把手,我手上带的东西多。

    20号上铺没拒绝,他将双肩包背好,左手便抓牢了担架的把手。见他抓担架的前右方,我便抓担架的后左方。乘警说,老先生,后面我一个人就行。我说,多只蛤蟆二两力,我总比蛤蟆力气大点儿。④几个人都笑,20号上铺也跟着笑。

    列车进站,站台上很安静。担架放到洁净的站台上时,有个中年汉子悄然靠前,从20号上铺肩头接过背包,似乎还说了句什么,然后转身离去。

    但就在那一刻,让我万没料到的一幕陡然出现。一直卧床不动的病人突然豹子般腾身而起,一下就将接包人扑倒在地。20号上铺见状,拔腿欲跑,却被一直跟在他身后的女人抓住臂膀,一个漂亮的背飞,眨眼间他就被重重地摔在了站台上。说话间,只见人群中闪出几位便衣,转瞬便将两人扭走了。

    一切似梦,猝然反转,让人目瞪口呆。豹子般的病人站在我面前,用力地跟我握手,说,夏老师,一路委屈您了,但愿后会有期。我怔了,原来他不光身健如豹,还知我的姓氏和退休前的职务,看来,一切都不简单啊。

    会擒拿的女人也跟我告别,笑着说,我知道夏老师好写文章,如果写到今天,还是假语村言吧。我们缉毒警察的任务复杂又漫长,而且风险极大,还请多支持。

    我知道,这不是玩笑,缉毒工作极其隐秘,力求人赃俱获,且要顺蔓掘根,我把此篇小文中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车次尽皆隐去,也算是对缉毒工作的一点配合吧。

    我说,真没想到,大过年的,又全国防疫,警察同志的工作还这么紧张。

    女警察说,越是在这种时候,越不能让毒贩们趁机作乱。

    开车的预备铃声响了。女警察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19号下铺是您的了,内勤同志已打过招呼。祝夏老师吉顺安康。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毒》是一篇构思精巧的作品。写的是因突发疫情打乱了旅行计划,主人公夏老师乘夜车返家,途中巧遇缉毒警察抓捕毒贩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B.小说讲述的是写实性的故事,语言简单凝练,但又极具个性化,能贴合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身份,可见作者观察细致,笔力深厚。

    C.小说注重细节的挖掘,比如说“乡下女人”在晚间与“我”聊天时还不忘给上铺掖被子,并且及时结束谈话,这一细节表现了她的细心善良。

    D.小说关于“病人”警察的各种描写,以及任务完成后,缉毒警察们与“我”打招呼时,连“我”的姓氏和职业都了如指掌等描写,说明为了缉拿毒贩,警察们布局周密。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关于“20号上铺”的相关描写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处“20号上铺”将行李靠在身后,并在疫情突发之时就已经戴上了口罩,说明了他的小心谨慎。

    B.第②处描写表现了“20号上铺”对周围发生的事情的毫不在意,一个“仍”字则体现了他玩手机的时间之长。

    C.第③处,“20号上铺”没有拒绝“乡下女人”的请求,为了方便抬担架,先背好双肩包,说明他虽是毒贩,但仍乐于助人。

    D.第④处写的是在“我”的热心帮助和幽默语调中,整个包厢暖意融融,就连一直冷漠的“20号上铺”也被感染了。

    【3】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控制故事的叙述速度来使小说张弛有致的。

    【4】作家冯骥才说:“在成功的小小说的结构中,往往把金子般的情节放在结尾部分。”请结合文本,对这篇小说“金子般的结尾部分”进行简要赏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2)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3)取之无禁,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4)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5)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浣溪沙》中“ _______________ ”两句把极其普通的自然现象纳入人生有限而时间永恒这一哲学范畴中来,创造出一种“情中有思”的意境。

    (2)《逍遥游》中,引用《齐谐》中的语句描写大鹏徙于南冥时的壮观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____________”一定会以各种苦难来磨砺他的身心,激励他的身心,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先以“六龙回日”的神话极写山势的高峻,以“____________”描写激浪回旋的河川,再以“____________”一句用拟人的手法衬托山之高峻。

    (3)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寥寥数语,描绘出了“羽扇纶巾”的周瑜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英雄形象。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直栏横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4)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__。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红白牡丹

    吴融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①吴融(850-903):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目睹唐朝衰亡,一生仕途不顺。②鲁阳戈:《淮南子》载,鲁阳公跟韩国军队作战,酣战至日暮,为了趁日间消灭敌人,他探戈使太阳倒退了三舍(舍:星次,相传有二十八宿,一突为一舍),又恢复了光明。后多指力挽危局的手段或力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先写繁华的弦弹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来表明自己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自己对牡丹的用情之真,情谊之深。

    B. 颔联上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娇艳欲滴的特点,又运用比喻,用美丽的红霞写出怒放的红牡丹令人惊艳的情态之美。

    C. 颔联下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倒映着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以此来描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和极具美感的花形。

    D. 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还像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牡丹随风花落香逝,却甘愿奉献自己,为莎草做陪衬,让诗人遗憾之余略感宽慰。

    E. 本诗将写景与抒情、议论相结合,借牡丹寄托诗人的情感;写牡丹特点时用想象的美景来表现内心的喜悦,写牡丹凋残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2这首诗颈联的上、下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概括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后唐庄宗过河,荆渚高季昌①谓其门客梁震曰:“某事梁祖②,仅获自免。龙德③已来,止求安活。我今入觐,亦要尝之。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若移入他镇,可为子孙之福。此行决矣。”既自阙回:谓震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抄《春秋》。又竖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吾高枕无忧。”乃筑西面罗城,拒敌之具。不三年,庄宗不守。英雄之料,顷刻不差,宜乎贻厥子孙4。

    (出自《北梦琐言》)

    注释:①高季昌:后梁时担任荆州节度使,庄宗渡黄河灭梁之后高季昌在荆州称王,建南平国。荆渚,即荆州。②梁祖:梁太祖朱全忠。③龙德:梁末帝年号。④贻:留传;遗留。厥:他,他的。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某梁祖 (2)且游猎日不回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中外情何以堪。

    B.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死何裨益

    D.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谓门客梁震曰。 ②尔无忘乃父之志。

    B.①龙德来,止求安活。 ②学不可以

    C.①可子孙之福。 ②秦则无礼,何施之?

    D.筑西面罗城。 ②令张良留谢。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

    (2)功在一人,臣佐何有?

    5概括高季昌入宫觐见庄宗的根本目的。

    6从高季昌的话语中,概括新主庄宗的两个主要特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劳动,是人生的第一堂课。只有劳动才可能使人在生活中强大。”新时代的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黄金期,接受劳动教育,树立劳动观念,深入劳动现场,丰富劳动体验,必会赋予他们更多的成长空间和力量。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能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 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