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蚌埠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B.李密的《陈情表》言辞恳切,真挚动人,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

    C.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是巴尔扎克,他的代表作有《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其作品总称为《人间喜剧》。

    D.《堂吉柯德》主人公的游侠冒险丰富曲折滑稽,其实折射出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揭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 2、下面选项中,表现主题与三幅剪纸作品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   ②   ③

    A. ①自由;②民主;③和谐;   B. ①文明;②法制;③和谐;

    C. ①和谐;②自由;③富强;   D. ①和谐;②法制;③富强

  • 3、下列各项中的冒号与文中“大意是:”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老人曾以自己艰辛瑰丽的远行记述震动中国文坛,而在镜头前他表情漠然地坐在轮椅上。画面外歌声响起,大意是:妈妈,我还要远行,世上没有比远行更让人销魂的。他已不能行走,事实上那时他已接近生命的终点,但在这歌声中他突然眼睛发亮,而且颤动欲泪。

    A.三七:中药名,即田三七,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的功效。

    B.确定目标,明确方向,努力前行:这是人生路上我们应该做的。

    C.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上午好!现在我们开会了。

    D.大屏上显示出一行英文,意思为:感谢中国友人的帮助。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农忙时,他就侍弄承包田里的庄稼;农闲时,他就舞文弄墨,写点小杂感或散文,发表在报刊上,挣个零花钱。

    ②年关将近,南部战区某旅发送廉洁短信,提醒党员干部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要务,做到清清爽爽、干千净净。

    ③王老师正在津津有味地讲课,小强却坐在教室里念念有词地说个不停,仍然沉浸在昨晚所看电视剧的情节中。

    ④对于围绕在王林案件事件周围的法律掮客绝不能等闲视之,行若无事,使其继续翻云覆雨,违法插手司法案件。

    ⑤有美国军事专家透露,美国人对056型护卫舰的性能早就垂涎三尺了,因为目前美国还没有如此先进的护卫舰。

    ⑥在我困苦潦倒时,你默默支持我;在我春风得意时,你悄悄告诚我;在我将要放弃时,你无所不至的关怀。

    A. ①③⑥   B. ①①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①

  •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衡量是否艰苦奋斗的标志,并不是“野菜”或者“珍肴美味”,而是主要看处于艰难困苦之中能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B.截至4月28日“蓝鳍金枪鱼”自主水下航行器承担的水下核心区域搜索马航失联飞机任务完成超过80%。

    C.魅力黄冈,美丽武穴。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武穴油菜花盛开的地方,家乡立即变成了花的海洋。

    D.在中华大地,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过去都认为,艺术是与生活不同的世界。艺术摹仿现实生活,但这里所说的摹仿不等于再造。比如一位木匠造了一张床,另一位木匠照样再造一张床,这不是艺术中的摹仿。只有画家照着床的样子画床的图画,才被称为摹仿。画家所画的床,就与木匠所造的床属于不同的本体论层面,或者说从属于不同的世界。

    然而杜威认为,艺术不是与生活绝缘的,艺术的世界,也不是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它们是现实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换言之,就是要打破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杜威提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山峰并不是一块放在平地上的石头,而只是大地的起伏处。同样,艺术也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突出的地带,而不是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东西。山峦起伏本来就是大地的风景,在一座座山峰的下面,是地壳运动所造成的起起伏伏,而不是在大平原上被安放了一块块的巨石。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夸娥氏背走太行、王屋二山,那只能是神话,山都是有根的,是背不走的,这个根就是大地,它们与大地是连续体。

    这一说法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艺术所提供的经验,与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人没有“内在感官”,所有关于“第六感官”的说法,都仅仅是神话而已。但是,经验也有不同。杜威认为,寻找审美经验的独特之处,不应从经验的性质上,而应从经验的组织形式上来找。这就是他所谓的“一个经验”的理论。人都有对经验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追求。一个经验过程被打断,人就会产生不快感,而圆满地完成一次经验,人就会愉快。艺术所能提供的,就是这种“一个经验”。一件艺术品,就是一个“有机整体”。无论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都要有开头、中间和结尾。这种整体性的要求,为的就是满足“一个经验”。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人内在的完整性推动经验的前行而又对经验进行着评判性的反应。

    这种对完整性的要求,被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活动所激活,得到训练,却又不仅限于艺术的创作和欣赏。有过并习惯于“一个经验”的人,被熏陶出艺术的品位来,又进而将这种品位移植到非艺术的各个领域,进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我们看环境,是回到对自然的欣赏,也是将在艺术中陶冶的情操和品位移植到对自然的欣赏中来。我们会在评价风景时说“风景如画”,这就是将“入画”的眼光投入到对自然的欣赏之中。我们在看待生活时,会说生活中充满故事,读了小说,觉得生活中到处都有情趣。艺术进入生活,在生活中看到艺术,这种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在改变着对现实生活的看法,也改变着美学本身。

    (高建平《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改变着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看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过去都认为,艺术世界高于现实世界,艺术和生活是不同的两个世界。

    B. 作者认为“愚公移山”的故事并不是真正的艺术,因为这个故事没有“根”。

    C. 杜威认为,应当从经验的性质和组织形式上两方面来寻找审美经验的独特之处。

    D. 习惯于“一个经验”的人被熏陶出艺术品位后,会把这种品位移植到日常生活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结构上,本文先举出了关于艺术与生活不同的观点,然后对此批驳树立论点。

    B. 第一段举木匠再造一张床和画家画床的例子意在表明摹仿和再造是有区别的。

    C. 杜威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艺术和生活关系很密切,两者其实并没有不同。

    D. 艺术和生活互相联系,艺术与生活的结合,改变着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画家照着埃菲尔铁塔所画的画,在杜威看来与真实的埃菲尔铁塔并非属于完全不同的世界。

    B. 艺术和现实是相连的,就像山和大地是相连的一样,艺术是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突出的地带。

    C. 人们之所以喜欢欣赏艺术,是因为艺术能给人“一个经验”,这个经验是具有审美性质的经验。

    D. 我们看到西湖时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说明现实生活对艺术产生了影响。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客人触景伤怀,用比喻手法写人生短暂渺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用形象的语言提醒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否则北伐就会遭到失败的一句是“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对大自然变化不息的认识。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点明列子虽能御风而行,但仍然达不到逍遥游境界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_______”一句写出了刘裕在战场上的声威气势,“_______”一句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在战场上的狼狈之态。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是心”指“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建议,对于营中之事要多向将军向宠咨询,那样就一定能够达到“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效果。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导致士大夫这一类人从师学道的风尚不能够恢复的重要原因。

    (3)《诗经•周南•关雎》中的“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君子因对窈窕淑女深深长长的思念而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情形。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2)刘禹锡《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3)辛弃疾在《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如今连反映他当年风流遗事的建筑物也杳无踪迹的感叹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独酌成诗

    杜甫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

    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

    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明时间与诗人此时情态,正值元宵佳节,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B.额联点明题意,诗人以酒浇愁,酒解客愁,萌发诗兴,诗觉有神。

    C.颈联“谋身”一词,既抒发诗人个人感慨,更凸显其心系苍生的情怀。

    D.尾联诗人叹息自己为微小的官职所缚,倍感苦闷惭愧,流露伤感之意。

    【2】请结合诗歌最后两联,分析诗人是如何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士奇,泰和人。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永乐五年,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令受否来可知且物微当无他度”帝遽命毁籍。六年,帝北巡,命与蹇义、黄淮留辅太子。太子喜文辞,王汝玉以诗法进。士奇曰:“殿下当留意六经,暇则观两汉诏令。诗小技,不足为也。”太子称善。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既而不得立,怨望。帝又怜赵王年少,宽异之。由是两王合而间太子,帝颇心动。九年还南京,召士奇问监国状。士奇以孝敬对,且曰:“殿下天资高,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帝悦。十二年,帝北征。士奇仍辅太子居守。汉王谮太子益急。帝还,以迎驾缓,尽征东宫官黄淮等下狱。士奇后至,宥之。行在诸臣交章劾士奇不当独宥,遂下锦衣卫狱,寻释之。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帝怒,降一官。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又大理少卿弋谦以言事得罪。士奇曰:“谦应诏陈言。若加之罪,则群臣自此结舌矣。”帝立进谦副都御史,而下敕引过。英宗即位。士奇既耄,子稷傲很,尝侵暴杀人。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士奇感泣,忧不能起。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B. 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C. 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D. 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文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所用年号可多达十几个。

    B. 太子指古代帝王的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儿子,封建时代的皇太子地位仅次皇帝

    C. 六经指经过孔子整理并传授的六部古籍,具体包括《诗冰《书》礼》易》乐》《春秋》。

    D. 礼部为六部之一,负责掌管典礼事务与科举、赋税等事,长官称礼部尚书、礼部侍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士奇史才出众,而不看重诗才。他凭借史学才华被举荐进入官场,参与辅佐太子时,曾经劝诫太子不要学习诗法小技。

    B. 杨士奇力辅太子,卷入宫廷斗争。汉王和赵王联手挑拨皇帝和太子的关系,杨士奇坚决与他们斗争,并因此被关押很久。

    C. 杨士奇为人正直,维护朝臣。他劝谏皇帝遵行即位时颁布的诏书,宽恕曾经忤逆的臣子;又为虞谦辩白,还帮弋谦免罪

    D. 杨士奇忠君报国,然而治家不严。他深受数朝皇帝的信任,肩负重任;儿子杨稷傲慢凶暴,最终因为欺凌、杀人而被逮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

    (2)土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土奇意,降诏慰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强者乘势而进。(《盐铁论》)

    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③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庄子》)

    ④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孟子》)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请选择其中的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