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积月累
①轻诺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不立。——《_____》
③________成则________立。——《_____》
2、关于“着装”的:
___________,纽必结,袜与履___________。
置冠服,___________,勿乱顿,___________。
3、组词练习
女( )( )( )
太( )( )( )
气( )( )( )
4、组词。
生( ) 炸( ) 股( ) 幸( )
森( ) 作( ) 服( ) 辛( )
5、比一比,再组词。
树(_________) 弯(_________) 由(_________) 烂(_________)
村(_________) 湾(_________) 油(_________) 栏(_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wēn nuǎn kǎo yā yīng gāi yǔ zhòu róng yì
rè nao zhěng tiān jué duì shāng diàn fǎng zhī
7、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1】十个太阳像十个大火球。 (_____)
【2】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被熔化了。 (_____)
【3】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_____)
8、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我是一只小虫子》中,小虫子们觉得毛茸茸的小鸟很可爱。 (______)
【2】千人糕必须经过一千个人的劳动才能制作出来。 (______)
【3】古人把贝壳当作钱币,是因为贝壳漂亮、珍贵;把贝壳当作饰品,是因为贝壳方便携带、不易损坏。 (______)
【4】《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______)
【5】(名校期末真题)青蛙把泥塘卖给了野鸭。 (______)
9、下面的说法或行为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苹苹只看同学的书,却从来不主动分享自己的图书。 (__________)
2.龙一鸣很爱惜从图书角借来的书,每次看书前都要把桌子擦干净,把手洗干净,更不会在书上面乱画。(____)
3·淘淘看到图书上的图片很精美,就把它剪下来贴在家里,再把图书还到图书角。 (__________)
10、读懂句子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开满鲜花的小路》中长颈鹿大叔送给松鼠太太的礼物是花籽。(_____)
2.说话的时候,使用恰当的语气,能让听的人舒服。(_____)
3.千人糕是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制成的糕。(_____)
4.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六一儿童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_____)
5.“鹿”是独体字,它的部首就是“鹿”。(_____)
6.“月”字旁的字多与月亮有关,“贝”字旁的字多与钱财有关。(_____)
11、课外阅读。
可爱的花孩子
春天到了,池塘边的果树妈妈把孩子们打扮得可漂亮了!梨树妈妈的花孩子披上了白色的外套,桃树妈妈的花孩子露出了粉红色的笑脸。春雨姑娘悄悄地来了,轻轻地抚摸着花孩子的脸蛋,不少花瓣轻轻飘落下来,飘到池塘里,池塘成了花的海洋。一群小鱼( )过来,( )到花瓣下捉迷藏;一只蜻蜓( )过来,( )在花瓣上歇息;一只青蛙( )过来,( )在花瓣上高兴地唱着歌……
花孩子把欢乐带给了大家。春雨姑娘不好意思再下了,连忙收起了小雨点儿。
太阳公公出来了,照在花孩子的身上,一亮一亮的,那是花孩子在高兴地眨着眼笑呢!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填序号)
①飞 ②蹲 ③躲 ④跳 ⑤游 ⑥立
【2】梨花是____色的,桃花是________色的。花孩子给大家带来了_______。
【3】花孩子还会把欢乐带给谁?仿照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空间
汗藏在哪里
小花猫看见人会出汗,觉得奇怪:“咦,我怎么没汗呢?”它去问老牛。老牛指着自己汗淋淋的鼻子说:“汗?在鼻子上。”小花猫摸摸鼻子,没汗!
小花猫去问小狗。小狗正吐着舌头乘凉。他说:“汗在舌头上。”小花猫看不见自己的舌头。
小花猫去找小猪帮忙看舌头。小猪笑了:“你又不是狗,汗怎么会在舌头上?”小猪把脚掌翻开,又叫小花猫把脚掌翻开。哈!两个都笑了:“原来我们的汗藏在这里!”
【1】本短文有(_______)个自然段。
【2】读了短文,我知道老牛的汗在(_______)上;小狗的汗在(_______)上;小花猫和(______)的汗在(_______)。
【3】在文中找出恰当的动词填在下面括号里。
(_______)鼻子 (_______)舌头 (_______)脚掌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一个树坑挖好了。邓爷爷( )地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 )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他站到几步之外( )看看,觉得不是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他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
②一棵绿油油的小柏树栽好了,就像战士一样笔直地站在那里。邓爷爷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用“ ”画出片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写出了小柏树 的特点。
【2】把“仔细、精心、小心”选填到片段中的括号里。从这三个词语中,我感受到了邓爷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邓小平爷爷植树的过程,给下列短语重新排序。(填序号)
①移苗入坑 ②挑选树苗 ③挥锹填土 ④ 扶正树苗 ⑤挖好树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邓爷爷的脸上为什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语段,完成练习。
石头就简单多了,它们只需不断变硬、变重。它们是最先变化完成的东西。
风刚开始很安静,就好像它根本不存在似的,突然,不知怎么地,它发现自己可以吹。
【1】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石头学习_______,风学习_______。
【2】我猜,还会有星星学习_______,雨学习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美食小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福建土笋冻
土笋冻,单听名字如果你们以为是笋做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土笋”不是笋,也根本不是植物,而是一条条形似小蚯蚓的环节小动物,学名叫“星虫”,生长在江河入海处咸淡水交汇的滩涂上。它外形粗陋,颜色黑褐,粗者如手指,细者如稻茎,约有拇指长短,还拖着一条长有一二寸、细如火柴梗、伸缩自如的“尾巴”。因为这种小虫子状如圆筒笋,滋味比山上的冬笋还好,所以闽南沿海一带称之为“土笋”。
做土笋冻要先把土笋放养一天,以吐清杂物,然后下锅熬煮。因它像猪皮一样含有高度的胶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锅黏黏糊糊,盛出来后装在小碗中,待它自然冷却之后,就凝固成一小碗土笋冻了。其成品晶莹剔透,肉脆冻软,味美甘鲜,滑溜爽口,吃一口在嘴中,凉凉的,咬上一口土笋,脆脆的,配以酱油、醋、辣椒油等调味料,味道更加绝妙,在齿间回味无穷。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个自然段,其中第______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是“土笋”。
【2】土笋冻是怎样制作的?请按顺序排一排。(填序号)
①冷却凝固。 ②放养吐出杂物。 ③下锅熬煮,熬成糊状。
______ㅡ_______ㅡ_______
【3】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①土笋冻是用笋做的。(_______)
②“星虫”生活在河流的淡水中。(_______)
③因为“星虫”的形状像圆筒笋,滋味比冬笋还好,所以称为“土笋”。(_______)
④土笋冻是一道炒菜,吃起来脆脆的。(_______)
16、照样子,写句子。
例: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1.长长的柳条好像____________。
2.枝头的柿子好像_________________。
例: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3.秋天到了,果树里的果子都熟了,_______________,清香四溢,诱人极了。
1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读了这篇课文,你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字词语)来形容拉萨。
(2)欣赏了拉萨的天空,你会情不自禁地说:“________________”
18、认真听读句子,把听到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1.你只有足够努力,才能做起事来很(______)。
2.小红的妈妈是一名(______)工人。
3.我要做一个享受大自然,读书,听音乐,爱(______)的人。
4.既然已经(______)了,大家就齐心合力地干吧。
5.母爱像一滴(______)的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
19、照样子,写句子。
1.例: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
2.例: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______既不像______,也不像______。
3.例: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话。
______,一边______一边______。
20、看图写话。(不会写的字写拼音)
提示: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认真观察图片,然后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