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合适的量词填空。
一( )耳朵 一( )原野 一( )鲜花
一( )小鹿 一( )村庄 一( )小鸟
2、辨字组词。
刻(______) 胡(______) 穷(______) 杯(______)
该(______) 湖(______) 究(______) 怀(______)
3、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填空。
A.五颜(____)(____) B.碧空(____)(____)
C.引人(____)(____) D.兴致(____)(____)
1.像A组词语这样含有数字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
2.像B组词语这样描写天气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
3.像D组词语这样ABCC式结构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小明经常帮助别人。他说:“予人玫瑰,________________”
2.诗人______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未____、申猴、酉____、戌狗、亥猪。
4._______肯帮人,________有人帮。
5.“_________________,万条垂下绿丝绦。”
6.“_____________,忙趁东风放纸鸢。”
7.“_______莺飞_________,佛堤杨柳醉_______ 。”
8.___________,吃月饼,_________________。
5、照样子,写词语。
葱葱绿绿__________ __________
又细又长__________ __________
6、仿写字、词。
7、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除夕”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的。(________)
【2】《“贝”的故事》告诉我们,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________)
【3】“慌张”和“慌忙”是一对近义词。(________)
【4】请别人帮忙要用命令的语气。(________)
8、明辨是非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亡羊补牢中的“亡”指的是死亡,“牢”指的是牢笼。______
【2】《青蛙卖泥塘》一课中,青蛙照着别人的话去做后,舍不得卖了泥塘。______
【3】我们学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夜书所见》都是清朝诗人写的。______
【4】“煎、黑、煮”这三个字的部首都是“灬”,表示与水有关。______
【5】书本的目录告诉我们书里主要写了什么,要读的内容从哪一页开始。______
9、请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子牛、午羊、申猴是十二生肖中的。______
【2】中国有56个民族。我知道汉族和回族是少数民族。______
【3】一年有24个节气。______
【4】“珠”的部首是“王”,带这个部首的字大多与“玉”有关。______
【5】《千人糕》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要珍惜别人的劳动。______
10、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错”。
1.《我必须去》中的李丹是一个对同学失信的女孩子。(______)
2.《小山羊和小灰兔》中,小灰兔总是失信。(________)
3.写请假条的时候,要写上请假人的名字和请假的时间。(________)
11、阅读
二十四节气歌
__________谷天,夏满芒夏暑__________。
秋处露秋寒霜降,__________________寒。
【1】把《二十四节气歌》补充完整。
【2】日历中的这一天是处暑,它的上一个节气是(_________)。
【3】日历上的这一天是农历七月十六,即将来到的传统节日是(________)。
【4】二十四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的是(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小猴打算为自己做一套新衣。
他向大象伯伯请教:“我做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布料?”大象伯伯说:“我看最少也得17米。”小猴有点不相信,又向松鼠叔叔请教。松鼠叔叔说:“我看17厘米就够了。”
究竟谁说得对呢?小猴为难了,决定向山羊阿姨请教。山羊用米尺在小猴身上量了量说:“不是17米,也不是17厘米,而是17分米。”
小猴买了17分米布,请山羊阿姨帮他做。新衣做好了。小猴穿上新衣来到湖边一照,啊!真合适。
【1】短文共(_______)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共(_______)句话。
【2】小猴做新衣,先请教_____________,再请教____________,最后请教_____________。
【3】小猴能穿上合适的新衣是听了________________的话。
13、读读,想想,填填。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_______ 挖井人,________ 。
1.文中“挖井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
2.乡亲们想念毛主席的原因是( )
A.毛主席带领战士们为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他们吃水难的问题。
B.毛主席是当时的国家领袖,所以大家想念他。
14、阅读。
一天,有位老奶奶在市场上买菜。她把买好的菜放进一个大塑料袋里,刚要提起来走,突然塑料袋坏了,西红柿、茄子、土豆滚了一地。老奶奶很着急。
小红看见了,马上跑过去,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别着急,我这里有一个新塑料袋,给您用吧!”说完,小红连忙弯下腰,把地上的菜捡到塑料袋中。老奶奶拍着她的肩膀,高兴地说:“ ”
【1】短文有(______)个自然段。
【2】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忽然——(______) 焦急——(______) 立刻——(______)
【3】用“______”画出小红帮助老奶奶的句子。
【4】发挥你的想象力,请把最后老奶奶对小红说的话写在短文结尾的横线上。
15、课外阅读。
小树苗
小树苗,排队走,( )祖国忙不休。
走到马路站两旁,( )绿伞在街头。
走到田野站风口,( )风沙保丰收。
走到沙漠站稳脚,沙漠一片绿油油。
走到荒山安下家,座座荒山穿绿衣。
【1】读诗句,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上在文中的括号里。(只填序号)
A. 挡住 B. 绿化 C. 撑起
【2】小树苗走到的地方有哪些?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铁路 田地 沙漠 荒山____
②马路 田野 沙漠 荒山____
【3】小树苗为人们具体做了哪些好事?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4】你喜欢诗歌中的小树苗吗?请把你对小树苗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邓 植 格 引 注 满 休 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照样子,写句子。
1.例:他在田边转来转去。(焦急地)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
小明站在商店门口等妈妈。(静静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
我们在游乐园,一会儿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
3.例:海边的沙滩是我们的快乐天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把 人们 身上 当作 喜欢 戴在 贝壳 饰品(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下了大雨,雨水冲走了河中的浮萍。(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的做法让人很感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人们 古时候 贝壳 把 喜欢 身上 戴在(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在微风里跳起舞来。(得意地)(把词语填在句子合适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时候,人们觉得贝壳很漂亮,很珍贵。(用加点字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
1.渡口 一棵 我们村 枫树 旁 有的(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用露珠把细长的触须擦得亮亮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森林里,雪松们拉着手,请小鸟留下歌声。(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屎壳郎搬运食物的时候,从来不看路。走在外面一定要小心,别被屎壳郎撞伤。(用“因为……所以……”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话。
小朋友,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上给出的三个词语,用通顺的语句续编一个小故事。
下雨 小鱼 荷花
夏天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