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下一句是( )
A.风光不与四时同
B.门泊东吴万里船
C.一行白鹭上青天
2、将下面的句子插入语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
①这片湖水群山环绕,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②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湖面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③傍晚,暮色四合,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④眼前的美景仿佛童话中的仙境。⑤这片湖水风光秀丽吸引了许多游人。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④和⑤之间
3、读句子,把( )号内的正确汉字用横线标出。
飞机飞(得、的)又快又(稳、隐)。(诱、透)过云层,可(以、已)看到积雪的山(锋、峰)层层叠叠。好(象、像)波涛(凶、汹)涌的大海。
4、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浪花 拔打 葫芦 破碎 夺门而逃 胆小怕事
B.手表 胆子 仇人 饭婉 迫不及待 一清二楚
C.抑头 肥皂 扯开 付责 五光十色 自由自在
D.虽然 邮件 长廊 加倍 言而有信 坐卧不安
5、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平添(__________) 聚拢(__________) 闲散(________) 琢磨(_________)
反义词:愚蠢(__________) 活泼(__________) 聚拢(________) 偶尔(________)
6、在括号中填入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________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终于,我战胜了________,勇敢地走上了赛场。
3.得知此事后,同学们不仅没有奚落他,反而真诚地________他。
4.经过一番擦洗,难看的陶罐变得非常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提填空。
(1)渭城朝雨渑轻尘,________。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之情。
(2)人间自有真情:一排排搭石,任人________,任人________,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________;面对身患绝症的小钱,两岸骨肉同胞用________架起了一座________的生命桥。
(3)每到佳节,思念远方的亲人,我们也许会想起张九龄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也许会用王勃的名句______,______劝慰亲人。
(4)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鲜花上________,她把小树往高处________,她________小朋友在海边戏水,________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的写法,请你模仿“把……往……"这种句式试写太阳做的其他两件好事:________。
8、将下面的诗句工整地抄写下来。
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雕花弓
从前有个猎人,射箭的技艺非常精湛,每次村里的年轻人一同出外打猎,他猎到的动物都最多,大伙儿便封了他一个头衔,叫“猎王”。
猎王原来用的那把弓,外表平实,很不起眼,有了猎王的头衔之后,他心想:“我的身价已经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如果再用这把难看的弓,一定会遭人笑话。”
于是便把旧弓丢弃了,另外找人制造了一把新弓,上面雕刻了非常精致的花纹,每个人见了都忍不住要摸一摸,称赞几句。猎王更得意了。
有一天,村子里举行射箭比赛,猎王带着美丽的新弓,很神气地到达比赛地点。
等轮到猎王出场时,大伙儿都鼓掌喝彩,准备看他一显身手。只见猎王拈弓搭箭,才将弦一拉紧,那美丽的雕花弓竟然当场折断了。在场的人个个哄堂大笑,猎王面红耳赤,一时羞窘得说不出话来。
【1】读读第一自然段,填一填。
猎人因为射箭的技艺非常精湛,所以_________,因此大伙儿便封了他一个头衔,叫“________”。
【2】猎王的新弓是什么样的?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
【3】“猎王”为什么要制造一把新弓呢?请在最准确的一句后面打“√”。
(1)有两把弓可以打更多的猎物。( )
(2)难看的弓打不到猎物。( )
(3)他觉得猎王应该用漂亮的弓。( )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春风劲儿真大,把一粒花种子丢落在一堵大墙的阴影里。不久,种子变成了一株小花苗。大墙阴影的外边,好多小树、小草都长得生机勃勃,只有小花苗又瘦又小,它难过得哭起来。
“小花苗,你哭什么呀?”蜜蜂飞过来问。“我长得太小了,见不到阳光。”“别难过,我替你把大墙推倒吧!”小蜜蜂用力推起来。可是哪里推得动啊!小蜜蜂叹口气,飞走了。
“你不是也有手和脚吗?靠自己的力量,攀到阳光里去呀!”噢,是墙顶上的小蜗牛在说话。是呀,自己细细的藤儿,这就是手和脚呀!小花苗擦去泪水,鼓足勇气,沿着墙壁开始往上爬了……
终于,在一天上午,它爬上了高高的墙顶。“啊,阳光多么温暖!”在阳光的照耀下,小花苗长得可快了。它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的花朵。
孩子们从大墙下走过,都说:“瞧,这株小花能爬上那么高的大墙,真勇敢!”
【1】照样子,写词语。
兴致勃勃(ABCC)____________ 又瘦又小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先写小花苗在大墙的阴影里长得又瘦又小,再写小花苗在蜗牛的鼓励下 ,最后写孩子们夸小花苗 。
(2)小花苗的“手和脚”指的是 。
【3】请给短文加上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
题目: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思考,回答问题。
(1)假如你是小花苗,爬上了墙顶后,你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对勇敢的小花苗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春节
①历正月初一是春节,俗称“过年”。除了藏族、白族和傣族等有自己的年历,各自过自己的年节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
②“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谷子一熟为一年。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也不同,夏朝以正月初一为年,商朝以十二月初一为年,到了西汉,汉武帝该复了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年)。古时候称正月初一为“元旦”,而不叫“春节”,“元”就是开始,“旦”是指早晨,也就是一年的第一个平晨。
③春节是最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喜庆气氛的传统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从城镇到乡村,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卖年画春联的、卖灯笼鞭炮的、卖窗花脸谱的……这“年”从腊月二十三一直过到正月十五。特别是在农村,过年的气氛更热烈,大年三十要守岁、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走亲访友大拜年……
④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怪兽,长着血盆大口,人们叫它“年”。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挨村挨户地吃人。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恰巧有两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年”忽听半空响起啪啪响声,吓得它望风逃窜。“年”窜到另一个村子,它朝门缝里一望,那亮闪闪的灯光,刺得它头晕眼花,只得溜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怕响、怕红、怕光。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想出了讲多抵御“年”的方法,这些方法逐渐演化为过年的风俗。如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放爆竹,这大概是从牧童赛牛鞭演变而来的。又如旧时把“对联”叫“桃符”,即用红色画的符,意思也是为了驱逐邪悉,以后才改叫“对联”或“春联”。再如,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除了准备同猛善作搏斗外,还含有庆祝丰收的意思。
【1】请用“ ”画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我国各少数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______
(2)“年”的最初含义与农业有关,历史上各个朝代过年的具体时间不同。______
(3)古时候称正月初一为“元旦”,“元”就是开始,“旦”是指早晨,也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早晨。______
(4)怪兽“年”很怕响、怕红、怕光,所以人们都觉得它很可爱。______
(5)腊月三十全家人吃年夜饭,只是为了庆祝丰收。______
【3】选择题。
(1)下列四字词语中不能体现过年时热闹喜庆的是______
A.望风逃窜 B.张灯结彩 C.喜气洋洋
(2)“每到腊月三十,它便出来挨村挨户地吃人。”对句子中“挨”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遭受;忍受 B.顺着(次序) C.困难地度过
(3)“人们为了保护自己,想出了许多抵御“年”的方法,这些方法逐渐演化为过年的风俗。”对句子中“逐渐”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过年的风俗从来没有改变。
B.过年的风俗一下子就形成了。
C.过年风俗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4)第④自然段中出现“如”“又如”“再如”,对它们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______
A.使读者更清楚春节的习俗的演变。
B.形象地写出了春节的特点。
C.为了表达人们的美好祝愿。
【4】问答题。
为什么人们用“放爆竹”的方法抵御“年”?
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题。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的风俗,请仿照例子,猜测你喜欢的风俗来历。
例:三十晚上家家户户放鞭炮,这大概是从牧童赛牛鞭演变而来的。
贴春联,这大概是_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
______,这大概是__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读读画线的句子并填一填。
这句话中“挨挨挤挤”一词写出荷叶_________;“大圆盘”一词描写了荷叶的________,而描写荷叶颜色的词是_________。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了白荷花__种不同的形态。它们是围绕文中“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来写。
【3】照样写词语。
(1)碧绿 嫩黄 ____ _____ _____
(2)挨挨挤挤 ___ ____ ____
【4】照样子写句子。
例:荷叶挨挨挤挤,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一棵棵高大的白杨树整齐地排列着,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一位老人和他年轻的儿子。这位老人养了许多匹马。有一天,老人的一匹马突然跑丢了,邻居们都替他惋(wǎn)惜,纷纷来安慰他们。老人却说:“丢了一匹马 可惜, 怎么见得这不是件好事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马突然跑回来了,而且是带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的。大伙儿很为老人一家高兴,纷纷前来祝贺,羡慕他们因祸得福。这时,老人又对大家说:“大伙儿先别忙着祝贺,很难说这不是一件坏事。”果然,老人的儿子因为有了骏马,每天都要骑上跑一圈,不料,有一次不慎(shèn)从马上摔下来,结果摔断了腿。邻居们关心地前来探望,有的劝老人的儿子安心养伤,有的对老人表示同情。老人还是那句话:“不见得这不是一件好事。”大伙将信将疑。
不久,边关起了战争,附近的青壮年都应征入伍,上了战场。等到战争结束了,活着回到家乡的只是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都战死了。老人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没有入伍,所以保全了性命。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画横线的地方。
A.无论……都…… B.虽然……但是…… C.因为……所以……
【2】“疑”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先查音序_____,再查音节_____;“疑”共___画,第10画是____。“疑”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不信,因不信而猜测;②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半信半疑”中的“疑”应选择____(写序号)。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不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惋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读画“ ”线的句子,句子中“因祸得福”中的“祸”是指__________,“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凡事都要想到好的和坏的两个方面。
B.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C.坏事和好事能够相互转化,所以遇事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鱼和燕子的对话
一天,小燕子在河边遇到了小鱼,叹了口气说:“唉,人们如果还要继续破坏
大自然的话,那我们可就完了!”
“是啊,真是害人害己!”小鱼没精打采地说道。
“那可爱的蓝天也不见了!就像一张黑色的被子盖在了地上!”小燕子生气地说。
“我们一定得想一个办法阻止人们再破坏大自然!”小鱼气愤地说。
“原来清澈的湖水,海水也变黑了!人们总说要保护大自然,可就是动嘴不动手!”小燕子火了。
“唉,看来我们过几天也快绝种了!”小鱼伤心地说。
“对,人们只想如何利用我们,哪有想过怎么保护我们!”小燕子大声说道。
可是很不幸,它们的交谈把猎人引来了,一枪打落飞在天空的小燕子,一把网起水中的小鱼,拿到市场上去卖了……
人类呀,醒悟吧!大自然同样是植物,动物的家园,我们没有权利破坏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地球。
【1】解释词语。
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
害人害己: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燕子和小鱼的在说一件什么事情?结果它们怎么样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对破坏大自然的人们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拓展。
午睡
记得自己小时候,往往在玩得兴致勃勃的时候,母亲会叫我们去睡午觉。这时候,我和弟弟只好撅着嘴,紧闭双目,摊倒在各自的床上,做出不省人事的样子,仿佛已昏睡百年。母亲则端坐在自己的屋里,人闲马乏地打着哈欠,用不了多久,便瞌睡起来。
这时,我支起身子去看弟弟,他闭着眼,眼皮却还在动。去点一下他的鼻子,他捂着嘴竟吃吃地笑起来。于是,我们悄悄地发明了许多无声的游戏:有时把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敌我双方”从地道里钻进钻出;有时我披起毛巾,尽情地甩着衣袖,装扮成七仙女,弟弟呢,装成瘸子,偶尔也演独臂大盗;有时两个人干脆练起了倒立,一律头朝下,“挂”在墙上。这时假如母亲推门进来,一定会惊得当场晕倒。午睡简直变成了带有冒险成分的娱乐活动。到后来,午睡竟大受我们欢迎。弟弟一放下饭碗,便“没了精神”,会眯缝起眼,然后说:“午睡吧。”
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轮到我做母亲了。女儿午睡的时间到了,我推开门走进她的房间。小家伙使劲闭着眼,枕边却放着一本她爱看的书,她也在假睡。我不想说什么,因为她已经在尽力让我满意。如果一味逼去,她不想出些高明的点子来反抗才怪呢。
小孩子们个个都有一手对付大人的办法,只是大人不知其中的奥妙罢了。你说对吗?
【1】从“不省人事”可以看出( )
A.我和弟弟睡得晕晕沉沉 B.我和弟弟失去知觉了 C.我和弟弟假装睡着了
【2】二十多年前,“我”和弟弟悄悄地发明了许多无声的游戏,请选择出来哪一项不属于( )
A.看书 B.地道战 C.各种表演 D.倒立
【3】女儿为什么装睡?( )
A.看书 B.进行午睡冒险活动 C.做自己想做的事 D.为了让妈妈满意
【4】看到女儿装睡,我为什么不想说什么?( )
A.只要她高兴就好
B.因为她已经尽量让我满意
C.我无能为力。
【5】读了短文,联系自身,你对午睡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枣核蹦出来说“牲口是我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枣核很聪明。 枣核很勤快。(用关联词讲两句话合并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简答题
1.《元日》、 《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绝句》全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的美景,表现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早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明媚春色的喜爱。而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试着分析一下作者所表达的复杂情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许鸣非常贪玩,经常因为打电脑游戏而忘记做作业。假如你是他的同学,你会怎么劝告他?只有你能用上你积累的成语、格言或诗句,那么才有可能得到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他把卧室里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爷爷经常向我们讲述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黑板上写着当天的重要新闻和天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快速地从马上跳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下课后,飞快地跑出教室。
2.有一次,我用一根小棍轻轻点了它一下,它立刻转动身体,向我高高举起那大
钳子剪刀似的。
3.李老师举起那根教鞭高高地,却又轻轻地放在讲桌上了。
21、作文。
寒假中,哪件事或哪种活动让你感到最有趣,请任选择一件写下来。写时注意把过程写清楚,写一写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注意把句子写通顺连贯,不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