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长春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一张刻有明代的郑板桥落款的古琴,近日悄然抵京。

    B. 明星拍广告,如果拍摄的广告出现问题,即使目前的法律不能处罚明星,但他们在舆论上、公众形象上会受损失的。

    C. 韩国《千年历史人物》称:“成吉思汗的驰马驿站是当时通讯业的最佳最快形式,是当今世界超前的因特网”。

    D. 应该说,只要有清官,对政局的稳定、对老百姓安居乐业都是有好处的。

  • 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下,中国画凭借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① 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② 业界自 身对于写意性、创新性等中国画在当代发展中所面临的本质问题, ③ 缺乏实质性探讨; 大众对于中国画 ④ 缺乏实质性认识,长期以来停留在简单的像与不像、古与不古等层面 上, ⑤ 中国画脱离了自身规律与价值。

    A. A   B. B   C. C   D. D

     

  • 3、随着交通的发展,饮食原料的交流也得以加强。下列物产中属于在两汉时期从西域传入内地的是(  

    A.菠萝 B.葡萄 C.胡瓜 D.石榴 E.芝麻

  •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列坐其次

    B.俯察品类之盛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D.放浪形骸之外

  • 5、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合用来祝贺恩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耄耋逢春获寿延年

    B.乐道安居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C.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鹿回头看海

    熊召正

    我本该早晨来看海的。在这山上,看桔色朝霞投到海上,是怎样的一种陶醉。那时的海当然不像湖水醒来时的宁静。充满激情的早潮怒拍岸碛,用摇动乾坤的大气魄来迎接一丸红日的杲升。太阳是伟大的,在海中它却显得渺小。海以沧沧之浪濯其天旅中的尘灰,使之发散的朝气有如混沌未开的一,其精,其神,既可浇天下之淳,亦可拓人世之朴。

      若是黄昏来看海,也自有妙处。随着阳光的冷却,水汽渐濛。海天晨分夕合。分而蓝,合而灰。三三两两归来的渔船,如蚕、如蚓,蠕动在宇宙的大胸襟上,逗人以旷远的遐思。更有海边拾贝的少女,渐入凝眸,百褶裙吻着汐水,笑声在波浪上飘远,她也变成一枚大自然的彩贝了。

      而我是中午登上鹿回头的。这时间的海过于肃穆。茑萝不动,纤尘不飞。我面对着这一片千里万里的大宁静,作诗人状,继而哲人状。

      鹿回头是最高的一座峰。来此旅游的人近年渐多,鹿回头上因此建了一个观海亭。亭子后的峰头上,还有一尊晒得发烫的雕塑。一只回首河山的梅花鹿旁,倚着一双儿女。男是英姿猎手,女是红粉佳人。这尊雕塑是根据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创作的:一位年轻猎人追逐一只梅花鹿到这海边。森林里的精灵当不了蹈海英雄,于是变成一个袅袅婷婷的少女,回身来与猎手结为夫妇。

      中国的名山大川无不活在美丽的传说里。山水因传说而生魂魄。就像我脚下的这座山,同样是泥,是石,是大海推到沙岸的青螺。可是就因为摊上一个鹿回头的传说,它便成了中国最南方的胜景。

      兽类中,鹿是善良的。苏东坡“侣鱼虾而友糜鹿”,是躲避尘世烦扰的最佳选择。在人们心中,鹿又是吉祥的。百姓人家的窗花或婚床上的彩绘,都少不了鹿的形象。而在风雷激荡的中国历史中,鹿又是政权的象征。乱世中的鹿,凄惶在寒光闪闪的戈予剑戟中;治世中的鹿,便只能和寂寞的宫花相对,挨度百年如一日的幽禁生涯。皇帝老儿辟有鹿苑,使鹿变成笼中鸟,鹿呀鹿,你纵然肥了脂膏,瘦损的,却是你自由撒欢儿的风蹄。

      鹿回头的传说,产生在这么一种文化背景下,剥开粉饰的纱幕,我们看到这不是天造地设的爱情。而是忧伤的屈从。猎手凭着武力掳取了她,让她满足他的欲望,为他繁衍孔武有力的后代,不肯横死荒丘的鹿,以其香鬟雾鬓,换了一长串红粉青肠的岁月。

      难道没有别的结局吗?作哲人状的我,再一次抬起头来,询问一碧万顷的大海。

      迷怔有时,又一拨上山人的车声把我惊醒。回头看看那只蹲踞的鹿,我想,被猎手追赶到此,一眺大海时,难道没有我刚才的那种感觉么?它如果纵身一跃,扑向大海,海肯定会以宽广的胸怀等待它,以深挚的柔情托举它,让它开始崭新的漫游。让它看看海外有山,山外有海。山山海海,风光无限。这是何等的壮举啊!是博大无极的逍遥游。

      但细而一想,在传说产生的年代里,不会有如此瑰丽的结局。“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漫长的历史时间里,人们对海是如此畏惧。海是自由的象征,开放的风范。人们却以它为苦、为灾、为困厄、为坎坷,这等佛家训戎,移植到生活中,便有了鹿回头的悲剧。

      青水宜碧,我以为是六品水中的上品,缥碧的是山泉,澄碧的是河水,苍碧的水便是眼前的大海了。这样的水,是生生不息的激情的元素。它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伟力,容纳一切生命。走下鹿回头山,我的心中响起海啸声。回首山顶的雕塑,我想,如果我是那只鹿,我将跃出那个倒霉的传说,舒啸一声,扑进大海的怀抱……

      (选自《文明的远歌》,长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用太阳的伟大,来衬托出大海的沧浪浩渺,表现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赞美之情。

    B. 文章第四段,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写了鹿回头的神话传说,丰富了文章内容,吸引读者的眼球.

    C. 鹿是善良而吉祥的,但又是懦弱的,神话传说鹿回头里的鹿是一头懦弱的鹿,不得已变为美丽少女。

    D. 作者从大海写起,从海水结束,以“海水”为线索,表达了自己的独特思考,全文充满了思辨的色彩。

    2作者笔下的大海有什么特点,请分条概括。

    3作者对“鹿回头”的爱情故事有着怎样的思考?请分条概括。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观沧海》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粗线条的勾勒,表现了大海的神奇壮观。

    (2)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善飞的鸟和善攀援的猴类面对蜀道时的无奈,衬托了山势高危。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委婉地给统治者以讽谏,并揭示了文章主旨。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作者用“__________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的《赤壁赋》则用 “___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自由漂流的状态。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阐述“高官厚禄如果不合礼仪就不应该接受”这一道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白部分。(只选3小题)

    (1)客喜而笑,________。肴核既尽,_______

    (2)浔阳江头夜送客,_________________,举酒欲饮无管弦。

    (3)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日削月割,_______

    (4)草创未就,__________,惜其不成,_______

    (5)关山难越,_________;萍水相逢,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以借助车马能致千里、借助舟船能渡江河为例,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妇孺“饷田”的情景。

    (3)苏轼的《念奴娇》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上片的描写景物自然过渡到下片的人事追怀。

  •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古人创作时,常常借鉴前人妙语,写出自家新意。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化用谢朓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象开阔高远。曹操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悠悠我心”,表达对英才的渴慕。魏征借用《荀子》中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阐明了“载舟覆舟,____________”的治国道理。韩愈取意《论语》,在《师说》中用“三人行,____________”来强调从师学道的普遍性。杜牧《阿房宫赋》的起句“六王毕,四海一,____________,阿房出”,仿效了陆参“千城绝,长城列。秦民竭,秦君灭”的句法,短促有力。张孝祥在苏轼“扣舷而歌之”“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等诗文的影响下,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的满腔豪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唐公①三首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②。

    【注】①唐公:张瑰的字,北宋嘉祐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②《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莼菜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便辞官归乡。

    【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了诗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B.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入”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C.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不胜高处寒却依然积极入仕。

    D.王安石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用字工稳,多用典故,长于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

    【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卒拜慰他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送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荐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微,凡著十二篇。每秦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焕之力不能争恐或及己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直入坐,而陈悉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陆生曰:“何念之深也?”陈平曰:“生揣我何念?”陆生曰:“足下位为上相,食三万户候,可谓极富贵无欲矣。然有忧念,不过患诸吕、少主耳。”陈平曰:“然。为之奈何?”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覆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绛候,绛候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太附,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候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孝文帝即位,欲使人之南越。陈丞相等乃言陆生为太中大夫,往使附他,令时他去黄屋称制,令比诸候,皆如意旨。语在南越语中。陆生竟以寿终。

    (节选自《史记·哪生陆贾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太后时/王诸吕/储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

    B.吕太后时/王诸吕/储昌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

    C.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愿祸及己/常燕居深念/

    D.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古代帝王的谥号,帝王死后以褒扬之词对其追尊,一般都是开国皇帝被称为祖。

    B.诗书:中国古书名,诗是《诗经》的简称,书是《尚书》的简称,也泛指一切经书。

    C.新语:西汉陆贾的著名政论散文集,全书共计十二个章节,主张“行仁义,法先圣”。

    D.称制:行使天子职权。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命为“制”,后世就把即位执政称为“称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贾为国家统一作出贡献,两次出使南越,都成功说服尉他向汉称臣,服从汉朝的管束,都令皇帝很满意。

    B.陆贾善于雄辩,高帝认为自己凭武力得天下,用不着诗书教化,陆贾说服其明白“逆取顺守”的道理。

    C.陆贾重视儒家,时时向高帝进言,主张顺应自然法则,并著文成书,论述国家存亡的精微道理。

    D.陆贾颇有见地,在吕后专权、刘氏天下发发可危的时候,劝说丞相陈平结交太尉,紧密联结,对付吕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2)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候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从“精忠报国”的岳飞到“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从“抗日英雄”杨靖宇到狼牙山五壮士,从“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到“愿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维和女警和志虹,他们都是英雄,他们的故事被崇尚英雄的习近平主席多次提及。习主席每到一个革命历史纪念地,都会献上花篮,身体力行地缅怀那些英烈,号召大家铭记历史、崇尚英雄。习近平说,“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一切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其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