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不是病句的是( )
A. 我们要虚心帮助同学。 B. 这样做是揠苗助长,得不偿失。
C. 老师讲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D. 铜锣湾是全港三大闹市口。
2、下面说法正确的一句是( )
A. 苍耳靠自身弹射来传播种子。
B. 《剪枝的学问》是按“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又惊又喜、将信将疑”这样的心理变化顺序来写的。
C. 煮书是指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
D. 我们读书时遇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都只要查字典,就能解决问题。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家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B.我们背诵并搜集了关于春天的古诗。
C.这篇文章记叙了攀登泰山。
D.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子来到人间。
4、填入句子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幸福只能用心感受、用心衡量、用心观望……( )幸福不是物品,( )不能用金钱的标准衡量。幸福永远无法用钱和权交换,( )通过努力奋斗,( )能收获幸福。
A.因为 所以 虽然 但是
B.因为 所以 只有 才
C.即使 也 虽然 但是
D.即使 也 只有 才
5、我会填。
1.“怒”字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组词____________,换部首组成新字是________。
2.“氏”字共________画,第二笔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3.“匠”字是____________结构的字,与它同一部首的字有________、________。
6、比一比,再组词。
幻____ 秒____ 险____ 诱____
幼____ 妙____ 捡____ 透____
7、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大圆盘 ( )的姿势
( )的花瓣 ( )的公园
( )的小莲蓬 ( )的荷花
8、读拼音,写字词。
yuǎn tiào chuàng zào fǔ mō
fáng fā féi wò bù xiǔ
止
霉
土地
的诗篇
jià shǐ jī ling
飞机
活泼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滨小城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人们走到街道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里的孩子们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______(安稳 寂寞)地躺在那里。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______(喧闹 热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树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______(喧闹 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______(层层叠叠 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El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口。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2】用横线画出文中一个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3】短文依次写了小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滨小城的特点是________。
10、阅读课内语段,做练习。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1】这两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
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
【4】“窃窃私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理解这个词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到海底有那么多的声音,请你展开想象,补充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粗心的一家
从前,有一个人坐在席铺上与朋友你一下我一下地下着围棋,眼看局势对自己很不利。
“嗯……”
他全神贯注地沉思着,一口接一口地吸着灭了火的香烟。
“瞧你哟,这副怪样子。火灭了还不知道,咯咯咯……”
在隔壁房间做针线活儿的老伴看了直发笑。
“你呀,一着迷,就成了这个样子。火已熄啦,还吸着,真叫人好笑。”
她光看着席铺那里在发笑,忘了手头做的针线,结果把衣服的袖口给一针一针地缝了起来。
厨房里,侍女正把锅里的饭打到饭桶里,当她看到这种情形时,笑着说道:
“哎呀!太太啊。看你光注意席铺那里,竟把袖口给缝住了。那么你的手将从哪儿伸出来呢?哈哈哈……”
侍女光顾嘻嘻哈哈地笑,忘了把饭打入饭桶里,只是堆积在木板上。尽(jǐn jìn)管如此,侍女却一点儿没察觉(jiào jué),仍然嘻嘻哈哈地笑着,不一会儿,只见木板上堆满了饭。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上打“√”。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局势:_____________
全神贯注:_____________
【3】文章充满了笑声,当太太笑老伴____________时,自己__________,当侍女笑太太__________时,自己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_________________。
12、延伸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长江大桥( )以它的雄伟壮观闻名,( )桥头堡上有“春、夏、秋、冬”四座巨大的雕塑,给大桥增添了风采,( )它成为重庆的一个风景点。前不久,爸爸妈妈带我到重庆长江大桥去游览。
远远望去,七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大桥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宽阔的江面上。我和妈妈走到北桥头,一眼就看见叶剑英元帅题写的“重庆长江大桥”几个馏金大字。大桥全长约一千一百二十米,宽二十多米,四辆卡车可以并排行驶。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是三面红旗,而重庆长江大桥桥头堡则是“春、夏、秋、冬”四座巨大的雕塑,它们吸引着中外游人。雕塑的基座有四米高,是黑铝合金铸成的。我们还看到许多中外游人在雕塑下合影留念呢!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具体数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按___________的顺序介绍重庆长江大桥的。
13、阅读训练
母亲的姿势
吴志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就住在一套用木板隔成的两层商铺里。母亲半夜起床上厕所,突然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便意识到家中出事了。等丈夫从梦中惊醒,楼下已是一片火海,全家两个女儿三个儿子以及两位雇工都被困在大火中。
孩子们被叫醒后,个个如受惊的小兔子,逐一聚拢到母亲身边。幸好阁楼上的天花板只有一层,砸开它,就可以攀上后墙逃生。绝望之余,父亲带着两个雇工砸开天花板,并第一个抢先翻过墙头。父亲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他只顾呼唤邻居救火。
高墙里面,大火离母亲和5个孩子越来越近了。5个孩子中,最高的也仅有1.54米,而围墙竟有两米多高。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单独攀上去。幸运的是,墙头上有一个雇工留了下来,他一手抓房顶横梁,另一只手伸向墙内的母亲和5个孩子。
别怕 踩着妈妈的手 爬上去 母亲蹲在地上 抓牢大儿子的脚 大儿子用力一蹬 抓住雇工的手攀上了墙头翻身脱离了险境 用同样的办法,母亲把二儿子和小儿子一一举过了墙。
此时,火舌已舔到脚掌,母亲奋力抓起二女儿。此时,她的力气已用尽,浑身不停地颤抖。大女儿急中生智,协助妈妈把妹妹举过了墙。火海中,仅剩母亲和大女儿。大火已卷上了她们的身体,烧着了她们的衣服。大女儿哭着让妈妈离开,但母亲坚决地将女儿拉了过来,拼尽最后一口气,将大女儿托过墙头。当工人再次把手伸向母亲的时候,她竟然连站立的力气也耗尽了,转眼间,便被大火吞没了。
墙外,5个孩子声泪俱下地捶打着墙,大喊着“妈妈”。而墙内的母亲再也听不见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消防人员赶到,20分钟便将大火扑灭。人们进去寻找这位母亲,看到了极为悲壮的一幕:母亲跪在阁楼内的墙下,双手向上高高举起,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深圳,人们也将永远铭记这位英雄母亲的名字——卢映雪。
(选自《读者》2004年9月)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声泪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中生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第4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孩子们被叫醒后,个个如 ,逐一 。
(2)墙外,5个孩子 ,大喊着 。而墙内的母亲 ,永远地 。
【4】文章题目是《母亲的姿势》,请 找出与题目相照应的句子。
【5】读完短文后,你最想对这位英雄母亲说点什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毕昇是一家书坊的印刷工。他在印书的过程中,感觉到当时用的雕版印刷的方法太不方便了。印书时,要事先在硬木上刻好版,一页书就得刻一块版。一本字很多的书,版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刻完。爱动脑筋的毕昇想:能不能用一种新的印刷术来代替雕版印刷呢?
他想过用一个一个的单字来排版,用完后还可以拆开再用。可是,他用木头制成的单字试验了好多次,都失败了。因为木活字沾水后就会膨胀,导致版面高低不平,印刷效果极差。
经过许多次尝试,最后,毕昇在烧窑工人的帮助下,用一种很细的黏土做成小方块,晾干后用刀刻上字,然后放在窑里烧硬。一个个坚硬的单字就这样制成了。他又找来书本大小的一块铁板,在上面敷上松脂、蜡和纸灰,再在铁板上放一个铁框,把一个个活字排进去。排满一框后,放在火上让松脂和蜡稍微融化,再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等到松脂和蜡冷却凝固后,框内的活字就变得平整而坚固,成为完整的一版,这时就可以上墨印刷了。
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既省工又省时,把印刷技术大大推进了一步。
后来,活字印刷术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埃及以及欧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雕版印刷术很不方便,具体表现在一页书就得__________________,一本字很多的书要很长时间才能刻完,十分浪费__________。
【2】木活字有什么缺点?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排序。
( )在铁板上敷上松脂、蜡和纸灰。
( )用平板把字面压平。
( )松脂和蜡冷却凝固后,上墨印刷。
( )在晾干的黏土小块上刻字。
( )在铁板上放铁框,排入活字。
( )把黏土活字烧硬。
( )把排满字的铁板放在火上烤。
【4】活字印刷术有什么优点?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内容,回答问题。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 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填空。
一双( )的眼睛 一张( )的嘴
2、用“ ”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3、这段话共有( )句,从 、 、 、 四方面写翠鸟。
4摘抄一个比喻句。
5、这段话主要讲了 。
16、小练笔。
观察图片,仿照课文中“挨挨挤挤”“冒”等富有动感的字词,补全句子。
满树的玉兰花各有各的姿态,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__。
17、甜甜邀请你和她记录照片中山羊的外形特点,请你参考示例写一写。
小提示:抓住毛发、腿、羊角等特点,从颜色和形态两方面说。 |
示例:燕子的羽毛黑白相间,有尖尖的小嘴和剪刀似的尾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口语交际。
1.春天到了,班级要组织春游,请你根据自己的春游计划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 _______ |
地点 | _______ |
出行方式 | _______ |
物品准备 | _______ |
注意事项 | _______ |
2.你们班组织郊游活动,但小明同学很胖,不爱运动,对活动不热心,不想参加。请你劝劝他,你应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我在公园里看到了奇异的一种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这个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一年前,我和妈妈在花市上买了一盆仙人掌。几个月后,仙人掌冒出了许多小芽。它只有小小的一株。小芽长大了,小盆装不下了。妈妈打算给仙人掌换大盆一个。妈妈取来剪刀,小心地剪下几节仙人掌,种在另一个花盆里。我问妈妈:“仙人掌没有根,能活吗。?”妈妈一边剪一边解释道:“别担心,仙人掌是一种可以再生的植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奇妙的想象世界里,什么奇异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一支铅笔可以拥有梦想,一条尾巴可以拥有一只猫,一本书可以展现魔法……一切都那么神奇。请你编写一个想象故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注意书写整洁,正确运用标点,不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