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长春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A.比赛

    B.选取伴侣

    C.通报消息

    D.娱乐健身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实施多年来,推出的一大批思想、艺术、制作精湛的作品,丰富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作用。

    B. 北京市利用每年新生入学契机,广泛地在全市各高校开展新生引航工程,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使引航工程成为高校新生教育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抓手。

    C.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给蔬菜基地的菜农们吃了“定心丸”,使他们更加坚定了靠土地致富的信心。

    D. 今年的中国戏曲文化节围绕“中国梦·中华魂·戏曲情”为主题,举办戏曲花车巡演、地方戏演出、园博厅精品展演等一系列活态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动。

  •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为了令郎能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我们广大教师一定会鼎力相助,这一点请您放心。

    B. 谨以此帖向中老年朋友拜年,并呈上我的拙作一幅以表我对大家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C. 我在这里为女儿的出阁略备薄酒宴请大家,希望大家吃好喝好,并祝愿各位阖家欢乐。

    D. 据报载,刘局长于昨日莅临石河子中学,给广大考生宣讲高考录取政策的变化情况。

  •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枫浦上”暗用《楚辞·招魂》中的“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暗含离别之意。

    B.“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人的灵性,从游子的角度描绘了一幅迷离之景。

    C.“月照花林皆似霰”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写月光照在鲜花、树林上,就像雪珠一样洁白晶莹。

    D.“明月楼”指思妇的闺楼,出自曹植的《七哀诗》“明月照高楼,刘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 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C. 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D. 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瞎子摸象

    陈乐民

    据说欧洲的启蒙时期受到了中国的“启发”。这则“佳话”的来源是法国的传教士。这些传教士受命于法王路易十四,意在到东方去用基督教感化那里的异类。他们钻到了康照皇帝的左右。从这位有道明君身上看到路易十四所缺少的雍容大度和好学不倦的风范和品性。结果是,康熙和他的左右不曾被基督教化,传教士们却被“儒化”了。传教士之一李明居然认为基督教义几乎都能在中国古书里找到。

    传教士们关于中国的见闻和良好印象通过两条渠道扩散开来了。

    十八世纪初,教廷组织批判了那些维护中国传统礼法的传教士,“亲华派”被推上了批判席。批判的结果自然是李明等“败诉”。然而李明们的主张却不胫而走。李明的厚厚一本《中国现状回忆录》虽因而遭禁,后来却实实地成了畅销书。

    到了欧洲启蒙前期,那些渴求新知的哲人们,发现“中国哲学”对于他们匡正时弊有用,康熙皇帝又如此英明,他明明不相信基督教,却能容忍它在古老的中国传播。身处逆境的伏尔泰因而把中国和康熙皇帝一起理想化了。这可以叫做“托华改制”吧。伏尔泰曾嘲笑莱布尼兹犬儒主义式的乐观主义。然而,在对待中国问题上,他和菜布尼兹却是一致的。只是莱布尼兹比伏尔泰更深一层。伏尔泰是从为什么法国不能出个康熙皇帝的角度来对待中国的。莱布尼兹是用自己的哲学“格义”消化中国哲学。菜布尼兹似乎有一种通汇天下学问的本领,一个“先定和谐”、一个“异教相通”,就把天下一切格格不入乃至对立的东西都消化掉了。

    就这样,传教士了解的那点中国学问就被放大了,似乎在遥远的东方真的有那么一个理想的“天国”,那里的一切都值得刚刚走出中世纪的欧洲社会仿效。久而久之,有的人便得出一个说法,似乎欧洲的启蒙运动是受到了中国哲学的启示。

    其实这两点都有错觉和幻觉。前者,罗马教廷的霸道作风反提高了中国在欧洲社会的声望。后者,则是欧洲的哲学家们“为我所用”地从传教士们那里摸到大象的一条腿或一只耳朵或一根尾巴……然后加以“格义”。延伸开来,便成了欧洲的启蒙受到了中国的“启发”。

    我们大可不必为此而陶醉。中国文化自有其博大精深之处,它不必因其“启发”了欧洲的启蒙运动才显现其伟大。启蒙早期的欧洲人文主义者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实用主义地“引进”中国哲学,绝不意味着中国哲学真的被理解了,也不意味着中国哲学真的起了那种作用。那时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只能是微乎其微的。到黑格尔时期,对中国的盲目歌颂来了一个反动,那是另一个极端,摸到了大象的另一个部位。然而,中国启示的神话并没有被黑格尔破除干净,因为印象已经造成了。

    当然,让这种“佳话”式的自我陶醉留下来也无伤大雅,虽然它不符合历史的真实。欧洲人、中国人都想找些维系感情的话题,那就摆摆龙门阵、过过瘾吧。反正科学的态度是另一回事。

    (有删改)

    1第二段中“两条渠道”指什么?请依据文本加以概括。

    2“瞎子摸象”在文中指什么?有什么作用?

    3对于“中国启示的神话”,科学的态度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比喻和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梁柱上的钉头“____________”,嘈杂的声音“____________”。

    (2)杜甫《登岳阳楼》中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意境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常将“鹿”写进诗文之中,或展示求贤若渴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____________,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

    (3)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4)______________,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5)《<论语>十则》中论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5月12日汶汉川大地震,毀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7)__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8)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9)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0)龚自珍《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______________,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

    (2)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________。(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4)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_,考之行事,_______。  (司马迁《报任安书》)

    (5)一肌一容,______________,而望幸焉。   (杜牧《阿房宫赋》)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婚前女子温柔相劝“氓”并体现出男子的粗暴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能听到即为音乐,能看到即为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共享。

    (3)《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景兼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写出了守城将士的威武雄壮。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边塞的悲凉,而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却用类似的景物突出边塞的壮丽。

    (2)这世界不缺人才,只缺舞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才不常有。《马说》中也有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学与思的关系,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你觉得他们之间矛盾吗?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月

    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乙)

    初月

    光细弦欲上,影斜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甲诗颔联用“爪”与“眉”描绘初月的不同形态,乙诗颔联则写月亮由升到隐的短暂过程。

    C.甲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初月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乙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清。

    D.甲诗尾联想到边关将士,诗人由乐转悲,停止游赏,写诗寄托愁绪;乙诗则在景物描写中暗寓愁思。

    【2】甲、乙两诗哪首是李白所作,哪首是杜甫所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语言风格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

    贞观三年,太宗谓司空裴寂曰: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每一思政理,或三更方寝。亦望公辈用心不倦,以副朕怀也。

    贞观十五年,太宗问魏征曰:比来朝臣都不论事,何也?征对曰:陛下虚心采纳,诚宜有言者。然古人云:‘未信而谏,则以为谤己;信而不谏,则谓之尸禄。’但人之才器,各有不同:懦弱之人,怀忠直而不能言;疏远之人,恐不信而不得言;怀禄之人,虑不便身而不敢言。所以相与缄默,俯仰过日。太宗曰:诚如卿言。朕每思之人臣欲谏辄惧死亡之祸与夫赴鼎镬冒白刃亦何异哉故忠贞之臣非不欲竭诚竭诚者乃是极难所以禹拜昌言岂不为此也朕今开怀抱,纳谏诤,卿等无劳怖惧,遂不极言。

    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造漆器,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需加句读,请用“/”为之断句。

    朕 每 思 之 人 臣 欲 谏 辄 惧 死 亡 之 祸 与 夫 赴 鼎 镬 冒 白 刃 亦 何 异 哉 故 忠 贞 之 臣 非 不 欲 竭 诚 竭 诚 者 乃 是 极 难 所 以 禹 拜 昌 言 岂 不 为 此 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刍荛,原指割草打柴的人,文中谏议大夫谦称自己是草野鄙陋的人。

    B.三更,古代通常把晚上按两小时为单位分为五更,其中寅时为三更。

    C.俯仰,文中的含义与《兰亭集序》中“俯仰一世”的“俯仰”含义不同。

    D.舜、禹,二人都是先秦时的领袖,属于“三皇五帝”,为后人所歌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不论是正直的君主任用了奸臣,还是忠直的臣子侍奉昏庸的君主,都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明君和忠臣相处共事,天下方可太平。

    B.谏议大夫王的看法与《劝学》中“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观点相近,都强调了虚心纳言的重要性,谏议大夫王也借此来劝谏唐太宗广开言路。

    C.魏征认为不进谏的原因有很多:胆小怕事的人,心存忠直而不能进谏;被疏远的人,怕不信任而无法进谏;贪恋禄位的人,怕不利己而不敢进谏。

    D.唐太宗翻阅前朝史书,意识到:当臣下进谏时,如果君主仅仅作出口头上的答复,实际上却终究不肯停止改正问题,这样做终将招致危亡的灾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有上书奏事,条数甚多,朕总黏之屋壁,出入观省。所以孜孜不倦者,欲尽臣下之情。

    (2)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

    【5】文中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一位著名企业家到商学院演讲,许多年轻人期待听到他对“区块链”“流量池”等新兴商业概念的理解,结果他们在长达4个小时的演讲中听到的都是些普通的常识。

    材料二:有人问胡适:“知识是无限的,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穷尽无限知识呢?”胡适答:“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材料三:《学习进行时》: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以上三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