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句中连用了三个“也许”,对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孩子们缺乏生活经验,不确定那黑影到底是什么东西。
B.孩子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会把那黑影想象成各种东西。
C.屋子里太黑了,看不清东西,任何东西在孩子们眼里都只是一团黑影。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引吭(háng) 呵斥(hè) 看守(kān)
B.供给(gòng) 窥伺(sì) 侍候(shì)
C.犬吠(fèi) 看见(kàn) 叫嚣(xiāo)
D.奢侈(chǐ) 偏颇(pó) 上供(gōng)
3、下列哪句诗句描绘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蝴蝶的欢乐情景?( )
A.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B.东家蝴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
C.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下面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孔隙(kǒng xì) 愚不可及(yū bě kě jí)
B.蝙蝠(biǎn fú) 突兀森郁(tū wù sēn yù)
C.短暂(duǎn zàn) 胆大妄为(dǎn dà wàng wéi)
5、一字多义。请给下面带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附:A.附带;B.靠近;C.依从,依附。
1. 蓝蓝附在爸爸的耳朵旁低声说着悄悄话。( )
2. 老王说:“请你在信的后面,附上一笔,让他收到信后立即回信给我。”( )
3. 傍晚时分,下起了雨,刮起了风,还打雷了,小陈一个人在家吓得魂不附体,躲在被子里不敢出来。( )
颜:A.脸,脸上的表情;B.体面,面子;C.颜色。
4.你这个人太顾全颜面了。( )
5. 公园里的鲜花盛开了,五颜六色的真好看。( )
6. 三军过后尽开颜。( )
6、意思我会选
沉:A.沉入水中 B.重,分量大 C.深入,程度深
1.一个大浪铺天盖地打过来,小船沉了。( )
2.爸爸的话引起我的沉思。( )
撑:A.支,支持 B.用篙使船前进 C.使张开
3.下雨了,快把雨伞撑开吧!( )
4.他尽力地支撑着不使自己倒下。( )
抽:A.从事物中提出一部分 B.植物长出 C.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
5.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 )
6.他从信封里抽出信纸,展开来读。( )
轻:A.重量小,比重小(跟“重”相对);B.数量少,程度浅;C.用力不猛;D.不重要E.不庄重,不严肃;F.轻视。
7.教我们英语的老师很年轻。( )
8.油比水轻,所以油浮在水面上。( )
9.在.这次活动 中,我只给搬搬桌子,责任轻。( )
10.我只轻轻推了他一下,没有想到他就倒了。(
7、下面诗句不是出自《行香子》的是( )
A.树绕村庄,水满陂塘。 B.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C.小园几许,收尽春光。 D.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8、多音字组词。
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诗鉴赏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文中的两个“ 风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完成练习。
苏步青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读初中时,他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太简单,一学就懂,也没有什么大用处。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的一生。
那是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的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
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深深地打动了他,当天晚上,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并从此立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座右铭。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中学毕业时,苏步青门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
17岁时,苏步青赴日留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在那里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为国争光的信念驱使苏步青较早地进入了数学的研究领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写了30多篇论文,在微分几何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正当日本一个大学准备聘他去任待遇优厚的副教授时,苏步青却决定回国,回到抚育他成长的祖国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苏步青,生活十分艰苦。面对困境,苏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么,我甘心情愿,因为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啊!”
这就是老一辈数学家那颗爱国的赤子之心!
【1】“如饥似渴”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内容,联系上下文填空。
(1)读初中时,苏步青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原因是
(2)读文中画“﹏﹏﹏”的句子,从中可以体会到
(3)文中说,苏步青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杨老师的课“深深地打动了他”“影响了他的一生”。
①杨老师第一堂数学课“不讲数学讲故事”。这节课讲了哪些内容?用“ ”画下来。
②杨老师的这节课,先讲了国家危难,人人有责,又讲了 最后还讲了
【3】第四自然段中写道“当天晚上,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苏步青会想些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写下来。(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的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座右铭是写出来用以激励和警示自己的格言,赴日留学后,苏步青立下的座右铭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_______)
(2)苏步青选择回国任教,就是选择了面对艰苦的生活,但在他的心中,这是一条正确的路,是一条爱国的光明之路。(_______)
(3)留学期间,苏步青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在数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获得理学博士学位,而这都源于他为国争光的信念。(_______)
【5】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最恰当答案后面的括号里面画“√”
(1)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杨老师给苏步青上了一节特殊的,难忘的数学课。( )
(2)苏步青初中时对数学不感兴趣,后来,在杨老师的影响下,他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 )
(3)苏步青在杨老师的影响下,立志读书报国,拒绝优厚待遇,归国任教,报效祖国。( )
【6】读了短文,请用自己的话写出对苏步青或杨老师的评价,并结合短文内容写清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果将短文的题目换成“最难忘的一件事”,你认为可以吗?请根据短文内容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短文,完成练习。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是在外祖母家长大的。外祖母很疼爱他,八岁上学后,还常常给他一点零 用钱。小牛顿一不买糖果,二不买玩具,他把钱积攒起来,去买锤子和锯子。他喜欢自己动脑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顿兴冲冲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说:“外婆,你看这个!”外祖母一看,小牛顿手里捧着一块木板,中间钉着一个钉子,四周画着一条条放射形的线条。外祖母问:“这是什么呀?”
“太阳钟。太阳光把钉子的影子投到一定的线条上时,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时间。”
“是谁教你做的呀?”
“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小牛顿自豪地回答。
牛顿长大以后,始终保持着敢于想象、善于思考的精神,正是这样,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还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积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钟是什么样的,请在短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并画上横线。
【3】用波浪线画出短文中表现小牛顿自豪的句子。
【4】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阅读这篇短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天窗(节选)
夏天阵雨来了时 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 仰着脸看闪电 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 到屋里来啊 随着木板窗的关闭 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 这时候 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文中出现了几次“这时候”?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透过小小的玻璃窗“看见”的句子;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想象到”的句子。
【4】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怎样的乐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螳螂
螳螂的一对前爪就如刀斧手高举的大刀,所以有的地方又把它叫作“刀螂”。然而在汉语中,螳螂却因为挡车和捕蝉两次失手,受到人们千古不绝的嘲笑。
任何事情都是会发展的,对螳螂的看法理当也有所改变。然而,人类的固执却不愿放过九死未悔的殉道者——螳螂,我们看待螳螂的眼光和螳螂看待世界的眼光永远也不可能重合。
螳螂的视力并不好,这道理很清楚,我们在嘲弄一只视力不好的可怜虫。螳螂看东西不分远近都是模糊不清的,这正是它们的特点。然而,它们对静止的东西视而不见,但对运动着的东西则心明眼亮,只要猎物一动,螳螂马上就看清了对象的颜色、形状,并迅速作出战术部署。这跟惯于纸上谈兵而不知应变的书呆子刚好形成强烈的对比。
螳螂的捕敌战术还包括用色彩迷惑对手,它们常常隐身在植物丛中,把自己伪装得同周围环境相一致。
被人误解并迟迟不被原谅的螳螂——它们的结局都带着几分悲壮,作为对后代所需的蛋白质等营养的补克,雌性螳螂在交配刚一结束就把雄性螳螂吃掉,雌性螳螂艰难产卵后也将精疲力竭而死去。
不讨人喜欢的动物结局都不会太妙,因此,螳螂选择为下一代献出自己的生命真是明智之举。
【1】找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
( )——( ) ( )——( )
【2】填空。
(1)“螳螂却因为挡车和捕蝉两次失手”中两个有关螳螂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上谈兵”故事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项羽 赵括 祖逖)
(3)螳螂又被叫作“刀螂”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智之举”是什么意思?文中的“明智之举”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螳螂是怎样用色彩迷惑对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纳第三自然段的段意,并说说此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
人哪 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 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 大家都喊 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 就都跑了
(1)给这段话加上标点。
(2)“野兽”指的是__________。表达了苏联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3)小孩这样回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
那个最先听到夜莺叫的凝神地站着,好像钉(dīng dìng)在那里似(shì sì)的。他注意数(shǔ shù)着一声一声的鸟叫:“一、二、三、四……”一边数一边用手打着拍子。
夜莺的叫声停止了。“32个鬼子……”那个人说。只有游击队员才知道这鸟叫的意思。接着传来两声杜鹃叫。“两挺(tǐng tǐn)机关枪。”他又补充说。
(1)在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上画“√”。
(2)夜莺和杜鹃的叫声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声夜莺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声杜鹃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个省略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一、二、三、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个鬼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乐在分享。这学期你肯定读过不少课外书,请从你读过的书里挑选一本喜欢的推荐给同学。
推荐的书名:《_______________》
推荐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修改5处即得满分)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打算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累坏了为了准备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可开心啦。
17、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
(1)四(1)班学习成绩是李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虚心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致的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他的意见基本是完全正确的。
(2)稻子成熟了,一望无际的田野像铺上了碧绿的绒地毯。
19、习作。
提示: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经常会有一些事情令人难忘,请以“难忘的一幕”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再现当时的情景,注意把自己难忘的地方写清楚,不少于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