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聊城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选择合适的答案,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    )见南山。”表现了一种自由恬静的心境。

    A.突然

    B.果然

    C.悠然

    D.偶然

    【2】“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中“新鲜”的意思是(   )。

    A.没有变质

    B.事物出现不久,少见的

    C.刚生产的

    D.清新的

    【3】“手不释卷”这个成语故事讲述了(   )勤奋好学,屡建奇功。

    A.孙权

    B.鲁肃

    C.吕蒙

    D.光武皇帝

    【4】“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句话是(   )说的。

    A.罗丹

    B.茨威格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

  • 2、(词语分类)下列描写人物的四字词语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A.形容语言:嘟嘟囔囔  叽叽咕咕  推推搡搡 呜哩哇啦

    B.形容动作:纹丝不动  手舞足蹈 引人注目  引吭大叫

    C.形容品质:忠于职守  临危不惧 彬彬有礼 焦躁不安

    D.形容神态:失魂落魄 惊恐万状 镇定自若 可怜巴巴

  • 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不论什么时候,乡下人家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B.因为蜘蛛和苍蝇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所以我们推测出几千万年前它们在松脂里如何挣扎。

    C.即使炎黄子孙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他们还是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D.如果赶上这么一场用以耀武扬威的乱子,你甭想有鱼咬钩了。

  • 4、下列成语与“铁杵成针”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A.水滴石穿

    B.恍然大悟

    C.点石成金

    D.粗中有细

  •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是(   

    A.                   烟消云

    B.          插针     天衣无

    C.          停板       红了脸

    D.对                   心如意

  •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即使在寒冷的冬天,松树和柏树依然满树绿叶。

    B.人如果吃了发芽的土豆,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C.长期服用大蒜,能预防感冒及各种细菌感染。

    D.无花果树不开花,只结果。

  • 7、下面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午( shăng)  (pài)

    B.丽(qí)     十寒(pù)

    C.候(shì)     伺(kuī)

    D.慨(kāng)   而不舍(qiè)

二、填空题 (共1题,共 5分)
  • 8、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1)不可开________   失魂落________    井然有________    ________定自若

    惊恐万________   从容不________    临危不________    巍然________

    (2)灾难来临时,许多人都会________,束手无策。

    (3)他那________的样子真是令人难过,我们一定得想办法让他不再消沉下去。

    学校车棚里的自行车被管理员摆放得________

三、古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理解。

    粉笔歌

    歌唱教室明丽的阳光,

    何曾忘记你粉光,

    你洁白、无私,天天都在牺牲自己。

    黑板上,你引来知识的小溪,

    溪水淙淙流进我们的心里。

    你在讲台上化成粉末,

    却把浩瀚的知识为我们累积。

    你带来党的殷切希望,

    带来人民的嘱托,祖国的希冀。

    你带来了一串串深邃的思考,

    架起了我们成长的阶梯。

    谁说你的生命短暂?

    在我们心上,你深深地留下足迹。

    谁说你的贡献平凡?

    未来的捷报,你已描出第一笔。

    啊,你笔尖上还有一支歌,

    那是一支深情的进行曲,

    你鼓励我们攀登高峰,

    你盼望我们创造奇迹!

    你天天和老师相伴相依,

    老师又多么像你,

    在讲台上奉献年华,

    年过一年,

    全心全意!

    【1】写出加点字的拼音。

    溪水淙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下上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希冀:________________ 深邃:________

    【3】粉笔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4】粉笔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__________

    【5】由粉笔,诗人想到了谁?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 25分)
  •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一)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

    (二)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选段(一)写出了母鸡(   )的特点。

    A.欺软怕硬 B.拼命炫耀 C.无病呻吟

    2这两段话表现的感情不同,选段(一)表现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选段(二)表现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之所以写下选段(二)这样的文字,是因为作者被_________身上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所震撼,认识到所有的母亲都是_________的。

    4作者说母鸡“永远不反抗公鸡”跟后文的“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矛盾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小兵张嘎(节选)

    “家里有,里头请吧!”小嘠子闪开身子,给他们让路。这时,他已发现那个“太君”腰里挎着个皮盒子,一支手枪翘在外面。一刹间,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逗了好几逗。

    “太君”一面咕噜着,“咔咔”地上了台阶,跨进屋去。小嘎子一面靠向风门子,一面也拿着日本腔指引说:“太君,西间屋干净,那里歇歇地干活!”。

    “太君”后头那个鬼子,见两屋的门帘都吊着,以为正用得着他的勇敢,挺起三八式,抢在前头,去挑西间的帘子。帘子一起,但听“嚓嚓”两声,鲜血一冒,大翻身栽倒回来,鬼子官哇哇一叫,回头就跑。说时迟,那时快,小嘎子见他要跑,急甩手“咣当”把风门一关,鬼子才窜出半截,咔地夹住了后腿,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接着,从屋里飞出一个战士,啪的就是一枪,那鬼子肚皮贴地,两头翘了一翘,骨碌碌滚下台阶去了,刚拔出的手枪,摔出去一丈多远。

    就是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般快疾,小嘎子飞过去只一抄,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啊!你瞧他的心是怎样在飞腾吧,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谁能比得上他此刻的快乐啊!连那“劈劈啪啪”已经展开的战斗,他几乎都顾不上细看了。

    【1】这个故事真有趣,读读下面的句子,在你认为说法正确的句子后面打“√”,错误的句子后面打“×”。

    (1)“太君”在文中指日本鬼子,而不是指天上的神仙太上老君。____

    (2)“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逗了好几逗”指小嘎子想吃糖。____

    (3)“西间屋干净”,并不是真的,这里写出了小嘎子的机智,好引鬼子上当。____

    【2】请给这篇短文选一个合适的题目( )

    A.杨家府请君入瓮,挑帘战

    B.韩家大院单刀赴会,扰乱敌营

    C.初生牛犊不怕虎,假枪挟真枪

    【3】读节选内容的画横线部分,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节选内容,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嘎子?在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后面打上“√”

    A.爱枪如命( ) B.机智勇敢( )

    C.临危不惧( ) D.灵活善变( )

  • 12、阅读《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回答问题。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动物世界充满奇趣。有些动物凶猛强大,有些动物弱小无比,有的是巨兽,有的是小雀……从表面看,它们之间“水火不相容”,然而令人难以相信的是,它们居然能够朝夕与共,和睦相处。

    ①生活在热带雨林沼泽地带的犀牛,身长约5米,高2米,重1吨以上,巨大的头上长着锐利无比的角。②豹、狮和大象都不敢惹它,一种黑色的小鸟却可以在它的身上蹦来跳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③原来,犀牛的皮肤很厚,有很多皱褶。④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⑤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⑥所以,小黑鸟和大犀牛成了一对好朋友。⑦人们把这种黑色的小鸟叫作“犀牛鸟”。⑧犀牛鸟非常机灵,还能为犀牛放哨。⑨周围一有异常的动静,它就惊飞起来,叫个不停,向犀牛报警。

    鳄鱼是一种凶猛的爬行动物。非洲尼罗鳄最大的身长5米,重1吨以上。它可以把一头重几百千克的野牛拖到水中淹死后吃掉。它用尾巴一扫,能把在河边喝水的羚羊打落水中。有谁想到,就是这样凶猛的动物却能够和一种叫燕千鸟的小鸟和睦相处。当地人经常可以看到鳄鱼在岸边张开大嘴巴,燕千鸟飞进飞出,鳄鱼丝毫不会伤害它们。原来,鳄鱼的牙缝里经常塞满残渣,牙齿和口腔又痛又痒,燕千鸟是在鳄鱼的嘴巴里为它剔牙。因此,燕千鸟也叫“牙签鸟”。有时燕千鸟不在它身边,鳄鱼的牙齿难受了,就会爬到岸上张开大嘴巴。附近树上的燕千鸟看见了,立即飞过来为鳄鱼剔牙。这样,燕千鸟吃饱了,鳄鱼的牙也不痛不痒了。

    内蒙古大草原上的百舌鸟和金黄鼠也是一对“好朋友”。百舌鸟在草原上被称作第二百灵,歌声悦耳动听。春夏之季,百舌鸟到金黄鼠的洞穴里去产卵,在它的洞穴里孵卵育雏。一直到小百舌鸟飞出,这一对好朋友才分手。在孵卵育雏期间,它们相处得非常好,金黄鼠不但不伤害百舌鸟的卵和雏鸟,而且还替它照看着。金黄鼠收留百舌鸟,并非有利可图,只是喜欢听百舌鸟的歌声。闲暇时,它们玩得很开心,百舌鸟为金黄鼠唱歌,金黄鼠静静地听,高兴时还用两只后脚着地,跳起舞来。有时,百舌鸟落到金黄鼠的背上,用翅膀驱赶着它前进,金黄鼠猛地向洞里钻去,百舌鸟一收翅,就被金黄鼠驮进洞里了。

    1短文介绍了几种动物共栖现象?( )

    A.2种

    B.3种

    C.4种

    D.6种

    2燕千鸟可以帮助鳄鱼做什么?( )

    A.放哨

    B.唱歌

    C.剔牙

    D.啄食寄生虫

    3句子“生活在热带雨林沼泽地带的犀牛,身长约5米,高2米,重1吨以上,巨大的头上长着锐利无比的角”中列举了三个数字,是为了说明什么?( )

    A.犀牛身子长。

    B.犀牛个子高。

    C.犀牛特别重。

    D.犀牛特别强壮巨大。

    4“犀牛背上的黑色小鸟,是在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虫和蛆卵。”这一句是从第2自然段中抽取出来的,它在原文中的位置应在哪里?( )

    A.④⑤之间

    B.⑤⑥之间

    C.⑥⑦之间

    D.⑦⑧之间

    5什么时间能经常看到百舌鸟和金黄鼠在一起?( )

    A.1—2月

    B.4—6月

    C.9—10月

    D.11—12月

    6如果把句子“周围一有异常的动静,它就惊飞起来,叫个不停,向犀牛报警”中的关联词语“一……就……”去掉,你觉得怎样?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   )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   )华丽,显出一(   )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   )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   )浓浓的绿荫。几(   )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这段话用了很多量词来表现乡村的美丽,请把序号填入合适的位置。

    ①枝 ②株 ③派 ④片 ⑤分 ⑥场

    2这段话先描写了____________(什么地方)的花,然后介绍了___________(什么地方)的竹,这样按_________顺序来描写景物,显得条理清楚。

    3《乡下人家》一文中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多处生活场景,如瓜藤攀檐图、院落晚餐图等,这段话中所写的两个场景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图,____________图。

    4细读文段中横线上的句子,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 拟人 夸张)的写法(请用“√”选择)。尤其是“   ”字,写得特别生动形象。

  • 14、精卫填海

    远古时期,炎帝神农氏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美丽非凡。炎帝十分喜欢她。

    一天,女娃驾起轻舟畅游东海。忽然风起浪涌,将其小船掀翻。可怜的小女娃掉进大海,被那无情的海水吞噬了。

    女娃非常痛恨东海吞噬她的生命,同时,她又怕别人和她一样被大海吞没,于是就变成一只长着花纹、白嘴、红爪的小鸟。她发誓:一定要填平这可恶的东海,以报仇雪恨。由于这鸟飞翔时,常常是“精卫!精卫”地叫着,故被称作“精卫”鸟。精卫鸟住在发鸠山上,她每天从西山衔一根树枝或一颗小石子投入东海。可是那咆哮的大海嘲笑她道:“小鸟儿,算了吧,就算你干上百万年,也别想将我填平!”

    从此以后,精卫鸟填海更是勤劳不息,无论是三九寒冬,还是炎天酷署,她都从未停止过填海。精卫鸟填海,代代相传。

    鉴赏感悟:

    精卫填海”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善良的愿望,宏伟的志向,受到人们的尊敬。 晋代诗人陶潜在诗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热烈赞扬精卫小鸟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浩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翱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   画出精卫勤劳不息的句子。

    3你觉得精卫具有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你想向精卫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5、口语交际。

    状状妈妈给状状买了一双轮滑鞋,回家试穿后发现小了一个尺码。妈妈告诉状状,鞋是在大洋百货购物中心买的,女营业员四十岁左右,让状状拿着发票和鞋子自己去换。如果你是状状,到了柜台,你准备怎样和女营业员说?

    状状来到大洋百货,对柜台的女营业员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 (共3题,共 15分)
  • 16、修改病句。

    (1)大约有八十左右人参加了这次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到齐了,只有张莉没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这里景色真美!泉水清如明镜,山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和郁郁葱葱的树木,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真想一副漂亮美丽的风景画。

  • 18、修改下列句子中有毛病的句子。

    ①斯塔笛家并不丰富,卖不起多少书,可他把用心积累起来的每一个铜子儿,都花在了书店里。

    ________

    ②队员们使劲抓住绳子用力向后使劲拉着。

    ________

    ③同学们全都聚精会神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老师拿着手上的杯子。

    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19、妙笔生花。(25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奇趣的事情,能不能用纸杯煮出美味的方便面?能不能让曲别针浮在水面上?这么多的神秘现象,我们怎么才能解开呢?最简便的办法就是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请你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的过程,小朋友们一定会有多奇妙的发现!快做一做,然后用笔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95
题数 1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古诗阅读
四、现代文阅读
五、语言表达
六、修改病句
七、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