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哪句不是关于田园乡村的?( )
A.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下面读音和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
A.欺侮(rǔ) 啼哭(tí) 即将 从容不破
B.屏息(bǐnɡ) 犬吠(fèi) 窥伺 引吭大叫
C.供应(gòng) 可恶(wù) 跌倒 扬常而去
D.尽管(jǐn) 折断(shé) 严厉 如怨如诉
3、与“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意思完全相反的一句是( )
A.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B.生物怎么不是人类的好老师呢?
C.生物不是人类的好老师。
D.不能不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
4、下列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麦秆(gǎn)
B.哺育(bǔ)
C.慷慨(kǎi)
D.慰藉(jí)
5、正确读音下边打“√”
(1)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jīn jìn)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2)我读得很快,大有囫(hú wù)囵吞枣的味道。
(3)我是对阅读如饥似(sì shì)渴的少年。
(4)学校图书馆里的图书像磁(cí chí)石一样吸引我。
6、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影 映 印
1.四处静悄悄的,小兔小鹿跑得不见( )子,沙地上只留着些小鸟的爪( ),偶尔有风,树叶才沙沙地响起来。
2.潭面平静如镜,水中倒( )着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以及时时掠过的飞鸟的身( ),会使人产生一种遐想,莫非水底也有一个明丽的世界么?
3.老师的一言一行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 )象,它们自己也不知道,它们那勤勤恳恳、善恶分明的为人之道对我们产生了多么大的( )响啊!
即 既
4.这种活儿挺好的,( )要动手又要动脑,有益身心,何乐而不为呢?
5.除了地球,人类还没有找到第二个家园,( )使我们曾经登上过月球,但那里是不能住人的,至少目前是这样。
6.海报的画面十分美,画下还有一行醒目的文字,本剧( )日起上演。
7、“垂手过膝,目能顾其耳。”描写的是谁?( )
A. 庞统 B. 刘备 C. 伊籍 D. 诸葛亮
8、把下列古诗补充完整。
(1)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逢佳节倍思亲。
(3)少小离家老大回,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出阳关无故人。
(5)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改旧时波。
9、课内阅读。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1】这两个小节分别从静、动两个方面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写到“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这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呢?写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难忘那微笑的目光
那件让我至今还( )的事情,发生在去年的春天,洁白的玉兰花盛开的时候……
我和爷爷在中山陵风景区玩儿了一整天,傍晚便乘公交车回家。车上乘客多得要命,挤挤挨挨,像沙丁鱼罐头!我被夹在人缝里,几乎透不过气来!车厢里播放着悦耳的提示:“请给老、弱、病、残让个座,谢谢!”声音传遍车厢的每一个角落。
紧靠着爷爷身边,坐着一位大个子叔叔,满头黄发根根直立,耳朵眼里堵着个耳机。他仰着刺猬似的大脑袋闭目养神,石雕似的一动不动!真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见了,气不打一处来!
闹闹嚷嚷的人堆里,忽然飘出一个阿姨的声音:“李薇薇——”那声音多么熟悉、多么亲切!我踮起脚尖在人缝里寻找,啊,是班主任曹老师!她很温和地跟爷爷打招呼,随即站起来给让座。车窗外暖融融的春风轻轻地吹着,把玉兰花醉人的清香一阵阵送进车厢……
就在那一刻,不知怎的,我犯了个不可原谅的错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瞄准那个空座位,一个箭步冲过去,一屁股就坐定了——我仿佛找到了一个安定的绿岛,才不管周围的人挤得( )呢!
也就在那一刻,老师微微一笑,默默地看了我一眼——那一眼,却牢牢地粘在我的身上!虽然只停留短短的几秒钟,但事后回味起来,那确实是很特别的目光,目光深处交错着一分复杂的感情,有一种责奋、一种困惑、一种深深的失望!可当时,我却傻乎乎的,一点儿也没察觉出来,真是个十足的小糊涂虫啊!
不是吗?一边是我尊敬的老师,一边是亲爱的爷爷,而我却风雨不动安如山,享受着舒适的座位!看看,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多么深刻的讽刺呀!何况刚才我还反感那个“黄头发”不给爷爷让座呢!唉,要是有谁提醒一下该多好呀,我也不至于在大庭广众之前丢人现眼了!但转念一想,老师也许是维护我那可怜的自尊心呢!唉,只怪我昏头昏脑,真是( )的马大哈!
就这样,车子开过一站又一站!我坐着,爷爷站着,老师也站着,直到老师先下了车。这幅画面整整持续了八分钟——很短,却又很长很长,因为它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到站了。刚下车,迎面就看见路边一排排青翠欲滴的白玉兰树,满树花朵像洁白的云彩,散发着丝丝清香,给人快乐,给人愉悦!可是我心头却笼罩着 一团阴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回想刚才那难堪的一幕,突然产生如针毡的感觉,我好难过、好后悔啊!至今,我忘不了公交车上那深刻的人生一课,忘不掉老师那( )的微笑的目光……
【1】按照顺序把下列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
意味深长 货真价实 人仰马翻 后悔不已
【2】本文在写作上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描写了景物,比如几次写到玉兰花。作者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l)那个城市玉兰花本来就多,所以作者随便就写了。( )
(2)景物描写为文章中心服务。在写曹老师让座的时候,作者就描写了玉兰花的清香,起到了衬托曹老师美好心灵的作用。( )
(3)作者可能觉得无论写什么文章都要写写景物才好。( )
【3】文中的主要人物:曹老师和“我”各有什么特点?
曹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说“至今,我忘不了公交车上那深刻的人生一课”。请你说一说:作者应该在“这一课”里懂得哪些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快乐阅读。
菊有黄花
丁立梅
①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②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一大丛一大丛的。
③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晋代陶渊明随口吟出的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以至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菊不朽,他不朽。
④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野菊花。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开得随意又随性。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⑤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蓝天白云,天地绵亘。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⑥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
⑦现在想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⑧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
⑨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⑩周日逛街,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是菊花,摆在那里卖。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颜色也多,姹紫嫣红,千娇百媚。我还是喜欢黄色的。《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
⑪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1】整体感知全文,概述作者围绕“菊”写了“我”的哪些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是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补充他的诗句: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
【3】你是如何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乡下人家(节选)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依次 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 照出)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鮮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用“/”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
【2】画“______”句子中“探”字写出了竹笋的长势________,充分展示了春季的__________。
【3】文中加点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而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你觉得把一组反义词放在同一个句子里矛盾吗?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大视野。
阅读
正( )我喜欢吃鱼,( )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 )我收了人家的全,就( )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 )我犯了法,成了罪人,( )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
——节选自《公仪休拒收礼物》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公仪休这段话,结合我们国家大力提倡反腐败的现实,你想对当今一些受贿官员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白鹅》节选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这段话作者拿“__________”与鹅作对比,用“__________”来打比方,还用鹅站着看见人“__________”的动作,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鹅___________。
1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文成公主进藏为汉藏两族人民作出了哪些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成公主进藏》是个民间故事,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吗?写出3个。
16、句子医院。
1.听了张老师的报告,我对写科幻作文产生了浓厚的愿望。
2.在马上,你不用离鞍,虽然稍一伸手,但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3.“六一”庆祝会上,我的舞蹈刚跳完,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大家就热烈鼓掌。
17、修改病句
(1)我把语文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经常奖励我们要为国家的富强刻苦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最近,学校举行了许多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声情并茂,有名著朗颂会,有唱家乡民摇,有走进“草莓园”……综合性学习活动即充实了我们的生活,又增长了我们的视野。
19、习作。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如想发明会飞的鞋,会飞行的木屋,多种功能的汽车等来方便我们的生活,想一想,将你想发明的东西介绍给大家吧!题目自拟,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