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陵水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对《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内容赏析正确的是(       )(多选)

    A.这是一首送别词,词题交代了送别友人的地点是浙东。

    B.词的上阕着重描写了送别时的情景。

    C.词的下阕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

    D.全词构思别致,情景交融。笔调轻松活泼,比喻巧妙别致,语言风趣俏皮。

  •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

    A.曹雪芹 B.施耐庵 C.吴承恩 D.罗贯中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我们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B. 骆驼商队把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等水果带到我国。

    C. 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明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D. 与其把花养在屋子里自己观赏,不如把花养在窗外让大家都欣赏到这奇丽的景色。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按要求写四字词语。

    (1)写出表示“快”的词语:

    形容吃饭快。(   )

    形容说话快。( )

    形容走路快。(   )

    (2)请写出两个表示人物优秀品质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 5、用四字词语代替下列句子中画线的部分。

    (1)他精神振奋地走上讲台。________

    (2)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像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________

    (3)小胖墩儿身体高大粗壮________

    (4)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________

  • 6、积累填空

    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妃子”指的是谁?______

  • 7、课内外积累我能行。

    1)半学期以来,我从课文中认识了_________________的海伦 凯勒,_________________的阿炳,_________________的郑和,_________________的司马迁,还认识了书法家_________,我被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感动。我还借助课文游览了_________________的秦兵马俑,_________________的埃及金字塔。我还能借助举世闻名络绎不绝星罗棋布这三个词语写一段话介绍音乐之都维也纳: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首都北京是全世界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你知道吗?北京还有个别称叫_________。除此之外我还知道这些城市的别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3个)

    3)月光照水,水波映月,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_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_________,他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用___________年的时间写成了_____________字的_________________

  • 8、词语积累(10分)

    qīng tíng   nà hǎn duàn liàn cí xiáng mó quán cā zhǎ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

    cù yōng   shēng chù zhǎn xīn wǔ yì shén jī miào su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枯燥,词汇贫乏,她心里非常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刻苦实践。”

    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不管是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是短篇、中篇、长篇,( )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果然提高了。

    1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这篇短文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缺乏_________ 清晰_________

    4细读短文,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 )和( ),其中( )必须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6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 上。

  • 10、阅读现代文《十根手指》(佚名),完成习题。

    我的十根手指,由指甲、指肉、指神经等组成,这真是“麻崔虽小,五脏俱全”。

    它们待我是极好的,勤劳能干,贴心懂事。全身上下,它们是最忙碌的:脸脏了,它们拿毛巾擦,天天如此,不厌其烦,使得我的脸蛋干净整洁;肚子饿了,它们就去淘米、洗菜、生火;香喷喷的饭菜做好了,对嘴巴是个极大的诱惑,口水流得都有三千尺长了,手指却还在忙活着,它们既要招呼其他人,又要舀汤盛饭,好塞住着急的嘴巴;酒足饭饱,嘴巴、肚子都满足了,手指还要做家务,刷锅洗碗,分类叠放杂乱的东西,再拿湿毛擦桌子、椅子,而后抄起扫把,像孙悟空抡金箍棒那样抡两圈,五根手指在上,五根手指在下,抓牢了,“唰”扫起来。头疼了,它就揉揉;腿酸了,它来捶捶。

    我的手指如此好,从不索求东西,也不抱怨南北,总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可我却不明白它的好。高兴的时候去玩一通,弄脏了它,瞧它可怜得一一打扮了别人的体面,自己却落得灰头土脸的下场;生气的时候,握起双拳对捶,让它们互相残杀,任它们“鼻青脸肿”。

    终于有一天,它们生病了,无力做任何事情,连拿杯子都是抖的。全身的器官,除了它,其他都是被服侍惯了的主,自己都管不了,谁还会管它。一天,两天⋯⋯大家实在过不下去了,大声哭叫着。无奈,我只好暂时请了别的“手”来应急。手指终究还是自己的好。请来的,也勤快,也懂事,就是不合心,不懂我。要么菜里放的盐多了,要么饭煮得过烂了,再就是喝的水里糖放得少了,我明白这十根手指的好了。希望它们快点好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默默无闻:________________

    (2)服侍: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请你举出两个体现这一特点的例子。

    【3】文中画“ ”的句子是___________句,起_____________作用。

    【4】请你用几个词语概括手指的惨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来的手有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要爱护我们的手,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感到它的重要

    B.凡事自己动手,不要请他人帮忙。

  • 11、课外阅读。

    独自战斗,独自通关

    ①放学路上,我边走边四下逡(qūn)巡,想找个“称手”的武器——昨天捡的那根树枝太细太脆,第一回合搏斗刚开始,它就断了,害得我负伤落败,哭着回家。

    ②我慢吞吞地走着,尽可能拖延着回家的进程。在大院门口,我终于找到了一根比较满意的树枝,可是掂量比画了好一阵,还是迟迟无法下定决心走进楼道。

    ③我的对手是一只大公鸡,它是我家楼下邻居胡姥姥养的宠物。

    ④胡姥姥对它爱若珍宝,把它养在楼道里,从来不加约束。楼道里养鸡显然不合适,但那时机关大院邻里关系比较和谐,也没人管。

    ⑤我们管公鸡叫公鸡,胡姥姥管公鸡叫鸡公;我们当地人喂鸡是这样吆喝的:“咕……咕咕咕咕!”胡姥姥是这样吆喝的:“局……局局局局!”每次看到她喂鸡,我都一面学她,一面扮鬼脸。

    ⑥鸡也没白吃胡姥姥的,一长大就开始报恩护主,凡是路过胡家的小孩,都遭到此鸡的无差别对待——被啄得哭爹喊娘。

    ⑦但是这只鸡就住在我的必经之路上,不可能绕过它,因此我的每一次往返都成了斗鸡之旅,一开始我还不太把这畜生放在眼里,短兵相接了不到三次,双方战斗力之间的差距就已像基因差距那么大了。

    ⑧话说那天中午,我刚踏上二楼,就看见这厮阴森森地蹲在那里。我的肾上腺素嗖一声升到脑门,一面用树枝指着鸡,一面慢慢向楼上移动。鸡一看我竟敢用武器指它,肾上腺素嗖一声就飙上鸡冠,毛一抖,翅膀一奓,跳起来就狠狠啄了我一下。

    ⑨我急忙挥起树枝还击,它灵巧地避开了,眼中放射出凶残、邪恶而又疯狂的光芒,扇着翅膀抢上前来,不要命似的向我发起猛攻。失了先机的我余勇尽泄,无心恋战,一边盲目地乱挥树枝,一边号哭着往楼上奔窜。鸡跟在后面猛追穷寇,照着我的屁股一通狠啄,一直把我追到家门口,看到我妈出来,才不慌不忙地下楼去了。

    ⑩它最招我恨的就是这点:欺软怕硬,但凡有个成年人在我身边,它要么昂头踱步,要么低头吃米,一脸世界和平大使的表情。

    作为一个堂堂人族,被一只鸡欺负成这样,听起来似乎挺丢人的,但我心安理得,因为这鸡真不是一般的鸡。我姐比我大许多,当年也被这恶棍啄得屁滚尿流。现如今,回想起往事,她说:“当年的我饶是短跑冠军,还是被这只大白鸡啄。其实要说有多痛也不至于——它只是只鸡嘛!怎么咬都不会造成重大伤害,关键是那种白色恐怖!”姐姐推心置腹地说:“它那种邪恶的攻击欲念足以摧毁你的信念,让你忘了自己远比它强大的事实!”我把手用力按在这世上唯一知音的手上,重重地点了点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战斗力也渐渐提升。一开始,屡战屡败不说,鸡那残暴的目光还常常出现在梦中,害得我屡屡惊醒;后来,我偶然也能逼退它,成功跨过天险,每日的搏击已是家常便饭,胜负都已被我看淡——是的,这只神奇的大公鸡一直活了很多年,我这辈子再没见过这么长寿的鸡。

    再后来,胡姥姥去世了,她的家人随后宰掉了鸡。全院小孩奔走相告,孽(niè)畜已除,世道安稳,岁月静好,大家终于得以重享太平。

    在这个江湖上,每个小孩都只能独自战斗,独自通关,独自升级。大人们都忙,大部分时候都顾不上管我们,任凭我们独自闯荡。

    ——作者:蔚蓝 选自《意林》2018年14期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爱若珍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奔走相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短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段中,“用力按”、“重重地”等词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和姐姐有同样的经历而感到高兴,侧面体现了这只公鸡令人畏惧。

    B.文章开头描写“我”寻找武器,设置了悬念,再引入对手是一只大公鸡,强烈的反差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我”被一只鸡欺负得心安理得,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懦弱、胆小怕事的人。

    D.本文以公鸡为线索,记叙了我童年时和公鸡“斗争”的故事,情节完整,语言幽默,寓意深刻。

    【3】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兵相接”指“我”和公鸡双方面对面的搏斗。

    B.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和公鸡的战斗力不相上下。

    C.这句话写出“我”一开始过于轻敌,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

    D.这句话为下文“我”的惨败做铺垫。

    【4】这只公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文进行概括。(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谈谈文中第⑨自然段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从“我”和公鸡两个角度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1】用“____”在选文中画出描写猫的叫声的四字词语。

    【2】选文中的加点字“蹭”表现了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猫的________之情。

    【3】理解选文,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的“几朵小梅花”指的是猫的爪印。

    B.选文主要描写了猫不听话时的表现。

    C.选文详写了猫高兴时的表现。

    D.选文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乐园。

    国母宋庆龄

    18931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他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10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革命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3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一致的。她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81514日,宋庆龄患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5292018分宋庆龄病逝于北京。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憧憬(   )   毅然(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毫不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庆龄的启蒙老师是谁?她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中山的嘱托是什么?他的嘱托是留给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抵抗日本侵略中,宋庆龄的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熙凤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1)解释文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携:________。

    ②标致:________。  

    (2)王熙凤说的几句话表面上是称赞________,实际上却是在阿谀________,同时又安慰了________,做到了面面俱到。  

    (3)这段语言描写表现了王熙凤________的性格特点。

  • 15、春天有关系吗?读读下面的文章就知道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朝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塞外飞雪,铺天盖地,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比喻它,是多么壮观啊!大雪纷飞,是北国的冬景,用南方的春色比拟,多么奇妙啊!这两句诗以花喻雪,写出了那种壮观宏伟、美丽无比的奇妙景象,真是咏雪的千古佳句!

    以花喻雪很美好,反过来,将雪比作花一样有很好的效果。诗人韩愈在他的诗《晚春》中就有: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人把随风飘零的杨花比作漫天飞舞的雪花,在百般红紫中添上点点如雪的白花,这种美丽让人难以用语言来形容。这跟他写的以花喻雪的名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一样有意思。前者以雪比喻花,后者则以花比喻雪,情趣盎然,令人回味不已。

    (1)联系短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

    铺天盖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天飞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的《晚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哪?请你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阅读。

    至于水,我故乡的小村子里却到处都是。几个大苇坑占了村子面积的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1】选段中的场面描写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写了作者童年时,__________________的趣事。

    【3】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又写了那些童年趣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阅读理解

    生活中的小镜头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一个个小镜头。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

    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悄悄地离开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却怎么也忘不了。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照样子填空。

    (光滑)的(脸蛋)     (温柔)地(抚摸)

          )的(               )地(     

          )的(               )地(   

    2短文中具体描写了哪几个人物,请你用横线画出。

    3这些人物的表现,告诉了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读书吗?你读书时最关心书中的什么?这学期你读了哪些书?请任选一本介绍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珠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了一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名言,你想在自己家的书房里挂一幅什么名言呢?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理解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选择恰当的理解。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2文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读书的(   

    A.辛苦 B.无奈 C.如饥似渴

    3填空。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一句中:“我”快乐的是:________“我”惧怕的是:______________

  • 19、课外阅读

    又是荠菜花开时 

    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那里是我的活动室。这个活动室是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所无法想象的。那可真是个激动人心的世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乐趣。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那里都有许多东西令我兴奋激动,其中就有荠菜。 

    兴奋激动的理由,主要不在她的美味,而在于寻找她的过程。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菠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菠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就又和采杂草打成一片了。所以,每找到一棵,都是一次胜利。有时候,第一遍没有发现,但有些疑惑,一回头,突然发现一个肥大的家伙正趴在那里呢。这时候,会感觉胸腔里那颗心正激动得怦怦直跳。这不像是在干活,而像捉迷藏,甚至比捉迷藏还好玩,谁不愿意呢?五六岁的时候,如果让我看守晒在场上的稻谷,驱赶麻雀和鸡,我是不愿意的,太乏味了。如果母亲说:“海度啊,去挑点荠菜来,晚上包团子吃。”我就兴高采烈,拿了篮子雀跃而去。 

    又是烟花三月、荠菜开花的时候了,不知道江南的孩子还能否认识荠菜,也不知道被春雨浇醒的田野里是否还有挑荠菜的妇女、孩子。

    1按要求写近义词。  

    广阔_____         疑惑_____

    2荠菜的特点是什么?并举一个例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挖荠菜的感受是( )。你从课文哪个地方体会到的?(用波浪线划出。)

    4联系全文回答。“又是荠菜花开时”,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加工厂。

    1.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缩句)

    _____________

    2.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

    3.师父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4.开学之初,学校大队部通过并讨论了队员们提出的合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

  • 21、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脸上淌着雨水。(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山洪咆哮着。(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汉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请你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作文。

    题目:《  》读后感

    提示: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往往会有自己的感想。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读后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注意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