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加点的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6%)
应声(yīng yìng) 大夫晏子(dài dà) 瞅(chóu qiū)
为难(wéi wèi) 腔调(diào tiáo) 堵塞(sāi s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渎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涟漪(yī) 澄澈(chéng) 腮边(sāi) 秉性(bĭn)
B.眷恋(juàn) 蚌壳(bàng) 燕园(yān) 篝火(gōu)
C.蚱蜢(zhà) 旖旎(yí) 倭瓜(wō) 啃食(kěn)
D.耄耋(dié) 玷污(zhān) 点缀(zhuì) 埋葬(zàng)
3、欢聚一堂。(把加点字读音相同的词写在一起)
湖泊 停泊 梁山泊 淡泊 血泊 漂泊
中间 间断 间隔 间架 间接 间距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表示我满心的( )。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 ),不( ),也不( )。
(4)( ),浪淘风簸自之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
(5)蒙汉情深何忍别,( )。 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最能表现______(作者)的爱国情怀,从“_____”这个字可以看出沦陷区人民的_______,“_______ ”这个字又体现了作者______的心情。
2. “手术台上,一向______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_____,他额上____,护士帮他擦了______。”这段话是对沃克医生的______描写,反衬出_______。
6、读名著,根据提示,填写故事主人公。
(___________)千里走单骑 (_______)单骑救主 (________)醉打蒋门神
(___________)葬花 (___________)风雪山神庙 (_________)三打白骨精
7、补充成语。
膘_____体_____ 颇负__________ _____拳_____掌
__________见血 随心__________ _____有成_____
8、同音字组词
窍(______) 涧(______)
峭(______) 溅(______)
俏(______) 剑(______)
翘(______) 健(______)
9、类文阅读
读不完的大书
七十多年前的农村,不像今天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自动或机动的玩具,没有开发儿童智力的新式玩具。我在幼年时,家里什么玩具都没有,大人们不关心孩子玩耍的事。我在五六岁时就自己到大自然去找可以玩的东西。农村的特点是接近大自然。辽阔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浩瀚的河流,繁茂的花草和树木,空中的浮云和飞鸟,地上的走兽和昆虫,水中的游鱼等,有说不完的好玩东西,能够引起孩子的遐想和实验的兴趣。例如小麻雀的蹦蹦跳跳、快乐活泼的样子,叫你高兴。老鹰在高空中盘旋时,展翅飞腾或流荡滑翔,有的猛扑而下,像在捕捉小鸡或什么东西,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寒荣枯,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草的叶子不一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开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也有单瓣、重瓣的,有四瓣、五瓣的,等等。树木的千姿百态,更有给人乐趣的东西。①昆虫的动作也很好玩,例如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井井有条的阵营,个个尽自己的力量,把货物全部搬迁。这种组织性很强的小动物的行动,真叫人佩服。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更是好看,队伍整齐;正式打仗时,打得你死我活,直至尸体堆积如山,勇敢忠贞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我家房子的前后左右都有余地,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酸橙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子,格外鲜美。我家后面还有两丛竹林和一株棕榈,是我最爱的。②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出土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笋子炒咸菜,味道鲜美无比。更可爱的是它们那耸入高空的青翠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洁!微风吹来,一片沙沙声,是那么温柔细腻。但当大风袭来时,竹林总是最先发出萧萧的喧声,不平静的调子,奏出我幼小心灵的怅惘情绪。池塘边的棕榈树坚毅地挺立着,大蒲扇似的叶子显得很高洁,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倒映池水中,小鱼在池水的倒影中间游玩,是另一种境界。
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极大的学问,有欣赏不完的乐趣。
【1】(理解课题)短文题目为“读不完的大书”,“大书”是指________,作者用这个题目是想说明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认真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农村的特点是_________。七十多年前的农村,家里没有好玩的玩具,但大自然中有很多,作者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重点写了自家屋后的______、______,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之情。
【3】(提取信息)对大自然这本书,作者是分哪三部分来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感悟写法)文章对大自然中万物的描写有详有略,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各详细描写了什么?突出了事物哪方面的特点?填一填。
句①详细描写的是______,突出了______却有严密的______和高度的______;句②详细描写的是______,突出了竹笋______,______,竹子的______美及其风中撩动人心的_______。
【5】(语言运用)学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一写你小时候在大自然中见到的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结合语段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再回答问题。
商人 | 坐小艇 | _____ |
_____ | 高声谈笑 | |
孩子 | _____ | |
_____ | 做祷告 |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威尼斯人们的生活与小艇____________。
【2】边读语段边想象画面,再填空。
白天小艇出动了,人们各自忙碌着,城市就________起来了,这是对威尼斯的______(动 静)态描写;夜晚,小艇停靠在码头,威尼斯变得________了,展现了威尼斯的______(动 静)态美。
【3】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想象你一天生活的情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三亚落日(节选)
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成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冠。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暖暖地搔着人们的脚板,谁都想捏一捏,团一团,将它揉成韧韧的面。
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儿,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于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
时光悄悄地溜走,暑气跟着阵阵海风徐徐地远离。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1】用“ ”画出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一意思的,在相关选项后面画“√”。
A.蓝天( ) B.大海( )
C.白鸥( ) D.椰子树( )
E.海滩 ( ) F.游人( )
【2】阅读短文第3自然段,把夕阳滑落的过程写下来。
___—— ____—— _____
【3】赏析词句,完成练习。
(1)第1自然段中“蓝透了”“碧玉般”“玉屑银末般”“金灿灿”写出了__和___美;“低翔”“掠过”体现了景物的___ 美。
(2)画“ ”的句子把___比作___,写出了___,表达了作者____之情。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bǐng píng)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巳。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zhèng zhì)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qiāo qiǎo)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cuō cuò)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细节描写乞讨的盲人,其中“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描写。
【4】“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往后越来越黑,真是天昏地暗,什么也瞧不见。他们就在这没边没沿黑咕隆咚的迷谷里冻了一夜。胆小的和怕冷的小兵已经死了好几十个。好容易盼到天亮,可是又有什么用呐?眼前还是黄澄澄的一片平沙,罩着灰扑扑的一层雾气,道儿在哪儿呐?这块鬼地方连一点水都没有,要是走不出去,别说饿死,渴也得把人渴死。大伙儿正在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时候,(A)猛然想出一个主意来了。狗,鸽子,还有蜜蜂,不管离家多远,向来不会迷路的。他就向齐桓公说:“马也许认得路。不如挑几匹当地的老马,让它们在头里走,咱们在后头跟着,也许能走出这块地方。”齐桓公说:“试试瞧吧。”他们就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领路。这几匹老马不慌不忙地、自由自在地走着,真的,领着大队人马出了迷谷,回到原来的路上。大伙儿这才透了一口气。
【1】在A处是 (人名),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他是一个 的人。
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形容? 。
【2】选择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自贬三级( ) 完璧归赵( ) 破釜沉舟( ) 退避三舍( )
A项羽 B蔺相如 C诸葛亮 D重耳
【3】这段话节选《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书中描写了很多不同的人物,你最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颜料坊的孩子》这本书的宣传页,获取有用信息。
(1)“100%的精品”说明________ ,“75%的价格”说明________ 。
(2)这本书的书写对象是________ 。
(3)推荐阅读这本书的理由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解放自己的空间阅读答案
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青少年:不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要学会“解放自己的空间”,努力到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多读一些课外书,会使课内的知识学得更好,更活。鲁迅曾经多次号召广大青年:可以多看看本分以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可以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可以看看科学方面的书。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多读书储存下丰富的知识,则可终身受益不尽。
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课外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成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科学家达尔文从小有收集标本的爱好,这一爱好后来发展为专长,使他成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开辟学习的新天地。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读社会这本无字巨著。参观工厂、农村,观看画展、科技展览,可以获取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调查访问,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游览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实力。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扩大(___________) 开阔(___________)
开辟(___________) 博览(___________)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用这两个词分别造句。
举世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
收益不尽: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中,“他”是指___________。“采过许多花”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酿出蜜”就是________,“叮在一处”就是____________。
【4】用“ ”画出2、3、4自然段的中心句。
【5】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的诗句或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景阳冈(节选)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 )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 )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 )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 )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本文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另外三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将下列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踢 轮 揪 提 打 劈
【3】画“ ”的句子中加点字“般”的意思是______。这“三般”写出了大虫的______。
【4】选文把老虎“拿人”的本领写得十分生动,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___________
①2020年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向我们发起了闪电战!面对严峻的疫情,医务人员直面危险,成了逆向而行的英雄。他们夜以继日,不眠不休,他们拼尽全力,与病毒较量,为生命站岗。在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中,有这样一位医生备受关注。他,就是身患渐冻症(一种罕见的进行性发展疾病,病人如同被渐渐“冻”住,直至身体僵硬、失去生命,目前无法医治)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
②在金银潭医院里,大家时时看到张定宇跛行的身影,常常听到他的大嗓门。只是,他的嗓门越来越大,脚步却越来越迟缓。上楼时,他必须用双手紧握栏杆,用力地拉,才能移动自己的身体。有一次,走着走着,他居然趴倒在地,好久站不起来。面对众人的疑问,他不得不坦白:“我有渐冻症,两年前就犯病了,或许还有六七年的寿命。在这最后的日子里,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抢回更多患者;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和大家一起,跑出病毒的魔掌。现在,形势万分危急。我们要用自己的生命,保卫武汉!”
③他的妻子在武汉另一家医院上班,不慎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住进了隔离病房,他也无暇顾及。大年三十晚上,紧张工作了一整天的他,终于有空坐下来休息片刻,准备跟病房里的妻子视频,说几句安慰话。刚刚酝酿好情绪,电话响了。上级通知他,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即将到达,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好!好!马上布置,马上迎接!”他放下电话,迅速召集人马,再次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④那段时间,他的每一天都是这样的节奏。无论多么困难,多么危险,他始终挺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与病毒抢夺病人的生命。
⑤“不计报酬,无论生死”,是医务工作者的誓言,是逆行者们最美的语言!张定宇只是最美逆行者中的一员。他,他们,是2020年最美的风景!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事情。 ( )
②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 ( )
③不睡觉不休息,不停地做某事。形容十分辛劳。( )
【2】通读全文,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首横线处。
【3】在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中,“他”指的是__________。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他们”
指的是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他,他们,是2020年最美的风景!”联系全文,请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张定宇院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精彩片段。
大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和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瘙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大拇指形状特点不美,作者是从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这三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2】大拇指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为了表达这种观点,作者在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______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刷过屋顶,立时______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______,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_____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①屋顶尤其难刷,蘸了________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②但刷子刷过屋顶,立时________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③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_____,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_____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2】写出近义词。
尤其________ 悠然________ 雪白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包括他刷墙的_____和_____,反映了“刷子李”_____。
20、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1.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作纪念。(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施努策尔不停地吐着那些细嫩但有点苦味的芦苇心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猎人被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改为转述句。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他(她) 了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她)笑了”“ 他(她)哭了”“他(她)陶醉了” ……。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她)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