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昭通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于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全然忘记工作的疲劳和生活的烦扰。

    ②这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家庭成员个性各异,但都互敬互爱,大家相处得一团和气,连口角都很少发生。

    ③外国友人满足了我们游览巴黎风景名胜的要求,但很多地方都是在车上草草一瞥,浮光掠影而已。

    ④同样的探索,不同的命运,多少反映出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尴尬:用来看病,涉嫌违规;用来买房,沧海一粟

    ⑤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倒卖专家号的行为被媒体曝光后,患者和家属都对“号贩子”敬而远之,就诊秩序明显好转。

    ⑥上韩国领导人允许美国在其境内部界萨德系统,包括中国在内的部分国家认为韩国的行为完全是开门揖盗

    A. 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陷井   哀怨   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B. 破锭   凄婉   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C. 回溯   寂寥   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D. 沉淀   迷茫   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 3、“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位才女(    

    A.朱淑真 B.秦良玉 C.李清照 D.鱼玄机

  • 4、被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苟以天下之大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蚓无爪牙之利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雪龙”号,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雪龙”号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是中国用于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自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任务以来,“雪龙”号已11次赴南极,5次赴北极,足迹遍布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

    “雪龙”号的水文资料采集室安装有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它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航行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普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

    “雪龙”号装有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船体用E级钢板制作,即使在零下40°C的严寒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形。该船可运输杂货、大型重型货物及各种车辆(带滚装仓)、冷藏货物、贵重货物、炸药、矿物、标准集装箱以及各种油料。

    (摘编自潘慧文《“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人民网2014年6月10日)

    材料二:

    “中国‘雪龙’号实施的救援近日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各国媒体对中国在南极活动的报道相较几个月前更中立了。”美国媒体称。当“雪龙”号去年11月开启科考之旅时,英国媒体的标题为“中国盯上南极资源”,并称专家对中国在资源丰富的南极大陆的野心表示关注。

    南极地区吸引越来越多的科研和战略关注。中国展开救援的事实表明,亚洲国家对极地地区活动的参与可以有利于该地区的所有参与者。随着更多破冰船和乘务人员参与研究和搜救的训练,至少两极地区对所有参与者而言将更安全。

    在这一连串牵动人心的遇险和救援行动中,中国“雪龙”号扮演了迄今当之无愧的主角。这是一艘中国科考船,肩负着前往建立中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的任务,但收到俄罗斯南极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受困求救信号后,“雪龙”号义无反顾前往出事海域,以其科考船的能力面对已被俄船验证的破冰难度和各种风险。“雪龙”号的表现其实是中国社会对自己尽国际义务所持态度的一个缩影。中国人很愿意自己的国家融入国际社会,成为负责任的成员。我们也很希望这次救援呈现的国际合作精神不仅仅在灾难中才能看到,但愿它不是政治板块之间 的温情点缀,它会逐渐变成为彻底改变21世纪国际关系性质的强大增长点。

    (摘编自《“雪龙”号的极地救援》,《环球》2014年1月10日)

    材料三:

    中国在极地位置争先赛中属于后来者,但对南极的兴趣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而持续增长。最新的科考站将是中国在南极洲的第五个科考站,这也将超过一些先于中国进入南极的国家。能取得这样的进展,除了归功于中国持之以恒地投入巨资参与极地勘探和研究外,还得益于美英等国因资金受限而将科研勘探回撤以让位于其他国际事务的举措。

    一项国际条约暂停了所有针对南极洲的领土诉求,事实上将南极洲划为科学保护区。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在上月召开的极地年会上表示:“这为快速发展中国的极地基地提供了宝贵机会。”

    新西兰梅西大学讲师马克·兰藤嘉(音)说:“中国将是少数几个在南极洲地区拥有多个基地的国家之一。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南极洲的主要力量。”与之相比,美国在南极洲建有3个永久性基地,阿根廷则以6个基地位居第一位。造价昂贵的破冰船同样重要,它对于基地补给不可或缺。中国就拥有包括“雪龙”号在内的数艘破冰船。威尔逊中心全球研究员布拉迪表示,对于中国而言,这不仅仅是一个战略优先事项。南极洲项目表明,共产党正在带领这个国家迈向复兴。布拉迪说:“它同时还能激发爱国心和自信心,这对于中国政府而言十分重要。”

    (摘编自王晓翔译《外媒:中国加入极地权力游戏》,环球网2017年11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也是中国唯一的一艘破冰船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自首次科考以来,己经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

    B.针对“雪龙”号实施救援的事实,外媒以及国内媒体的态度并不相同,英国媒体把这件事说成“中国盯上南极资源”,而国内媒体则高度赞扬。

    C.在一连串救援行动中,中国以事实向世界表明,中国对极地地区活动的积极参与可以有利于该地区的所有参与者,并且两极地区对参与者而言也会更安全。

    D.外媒称,中国虽然是极地争先赛的后来者,但持续投入巨资参与极地勘探和研究加上美英等国科研勘探上的回撤,“这为快速发展中国的极地基地提供了宝贵机会”。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龙”号具有强大的破冰功能,可以探寻磷虾等极区水生动物,测定测量海水流速、方向、温度、盐度、深度等.并能为科考队提供物资补给,功能十分齐全。

    B.面对己被验证有很大的破冰难度和各种风险的救援俄罗斯南极船工作,中国科考船“雪龙”号义无反顾,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合作精神和负责任的大国态度。

    C.尽管很多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基地,甚至永久性基地,但是国际条约不允许这些国家对南极洲拥有领土主权,所以南极洲已经正式成为科学保护区。

    D.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对极地的探索有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在南极建立了多个基地,成为南极洲的重要力量,这些进展可以激发国人的爱国心和自信心。

    3以上三则材料,均涉及中国科考船“雪龙”号,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侧重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1)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__ 。(柳永《八声甘州》)

    (2)_____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___________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4)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___________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_____,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8)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 (曹雪芹《红楼梦》)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写词人把酒洒在地上祭奠江月,表达自己的情感。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片一开篇,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事实,告诫朝廷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关雎》中男子追求女子而没有成功,以“_______”写其对女子的日夜思念。

    (2)韩愈在《师说》的开篇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在《逍遥游》中大胆质疑,天使深蓝色的,是真正的颜色吗?作者进一步发出探索式的质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长亭送别

    (1)在《西厢记》曲文中有“________________”的唱词,这实际上是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2)《西厢记》曲文中写伊人即将远别,不禁为之黯然垂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物是人非的句子是:_______

    (3)《逍遥游》中以“朝菌”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一句是: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不遇咏

    王维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悦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注释]①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预:同“与”。②肯:岂肯。徒尔:仅能如此,意指平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献书报效朝廷却不被接纳,想要回归田园却又收成不好,表现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况。

    B.诗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而无法如愿,然而又不肯违背自己的心志去趋附权贵、求取功名。

    C.远赴他乡后,诗人虽然可以和友人一起饮酒、登山、临水,但仍不免触景生情,思念家人。

    D.今人自私冷漠而友人知我心忧,两者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愤慨,对友人的感激。

    【2】本诗因不遇而作却并不消沉,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宜黄县县学记

    (宋)曾巩

    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则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则虽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

    及三代表,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唯其所自,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固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渣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皇估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荚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不发而多。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速也!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度学数年之后,唯其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困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与?

    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英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故记之。

    (选自《曾巩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其俗之成,则刑罚 措:安置

    B. 则虽衰世而不乱 更:经历

    C. 唯其所自 肆:放纵

    D. 匠不而多 发:征调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至也 其间旦暮闻

    B. 于是天下之学得立 至东城,有二十八骑

    C. 圣人制作尽坏 此亡秦续也

    D. 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 请立太子为王,绝秦望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县学,地方官学。童生通过院试得以入读县学以备参加乡试,学生称“庠生”、“会元”、俗称“秀才”。

    B. “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合称,具体所指不一。“三代”,一般是对中国历史上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C. 中国古代有干支、王公即位年次、帝王年号、年号干支共用等纪年方法,皇佑元年,就是年号纪年。

    D. 有司,中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有司”一般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泛指官吏。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

    B. 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

    C. 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

    D. 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作者看来,教育可以转变一个人的性情,培养大量人才,扭转一个社会的风气,以至推行仁政。

    B. 庆历三年,宋朝天子把振兴教育当成首要事务,所以各地纷纷开办学校,宜黄县学也因此得以设立。

    C. 李详设立宜黄县学之举顺应民心,得到了百姓的支持。他担任该县县令,树立了威望,彰显了仁爱,争讼得以平息,措施得以施行。

    D. 本文既言有学之用,也言废学之害:既言宜黄之立学,也劝士子之进学。文章缓缓叙来,实事为证,条清理晰,令人信服。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2)土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

    (3)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座书屋,坐落于城郊山谷之中。书与自然的交融,让它荣膺诸多美誉。书屋除了服务当地社区,也开始服务越来越多远道而至的游客。但有心者发现:这家公益图书馆在接受读者捐赠几年后,竟然充斥着大量盗版书。书屋负责人回应,此前从未意识到书屋会出现盗版书;不少网友“爱屋及乌”,也更多是持宽容体谅的态度。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