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是( )。
A.弓弩手 努力 驽马 怒骂 B.擂鼓 打擂 擂台 自吹自擂
C.既然 即使 立即 即刻 D.调动 强调 腔调 调兵遣将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作者名字正确的一项是( )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_。《水浒传》的作者是_________。《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_。
《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
A.曹雪芹 施耐庵 罗贯中 吴承恩
B.曹雪芹 施耐庵 吴承恩 罗贯中
C.曹雪芹 罗贯中 吴承恩 施耐庵
D.罗贯中 吴承恩 施耐庵 曹雪芹
3、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帐幔(màn) 翎毛(líng) 弓弩(nǔ)
B.丞相(chéng) 筷子(kuài) 踉跄(liáng)
C.胯下(kuà) 抡起(lún) 霹雳(pì)
D.咆哮(bāo) 锤头(chuí) 湖泊(pō)
4、辨字组词。
碎( )悴( ) 赐( ) 踢( )绩( ) 渍( )
澡( )燥( ) 涡( ) 锅( )
5、请你分别用一个四字词来形容一下孙膑、田忌和齐威王。
1.孙膑是一个(______)的人。
2.田忌是一个(______)的人。
3.齐威王是一个(______)的人。
6、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
yǐn mán zhǔ fù
(_________) (_________)
zhà piàn léi gǔ nà hǎn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会辨字组词。
姆(_____) 锤(_____) 航(_____) 垫(_____)
拇(_____) 捶(_____) 艄(_____) 势(_____)
8、课本直通车
1.儿童是诗。如《四时田园杂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中都充满了童趣。
2.《景阳冈》记叙的是___________的故事,是按照喝酒→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3.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描写边塞景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运用“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含有数字的词语,通过少与多鲜明的对比,写出了玉门关在高山峻岭之间孤零零的样子。
4.《自相矛盾》中楚人“弗能应也”,是因为他誉其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誉其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很多中国古典名著等着我们去阅读。我知道的四大名著中《水浒传》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游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故事也让人印象深刻。
9、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忆儿时(节选)
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日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不但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就是养蚕,也要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 )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 )她欢喜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欢喜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都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去吃桑葚。
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而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饱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默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过了几天要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 )大家似乎以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 )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不要吃的缘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并垒起,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真是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
我七岁时祖母去世,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去世,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些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中。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不正确的画“×”。
(1)“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句话把“满屋的跳板。”比作“棋盘街”,生动形象地写出家中养的蚕之多。(_________)
(2)“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这句话的意思是:那时候我们家的空气很清新,我很高兴。(________)
(3)“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怎不令我神往?”这句话的意思是“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令我非常神往。”(________)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贾平凹的《丑石》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啥时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都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
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的伟大。
【1】写“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这“好些人”具体指( )。
A.村里村外的人
B.看热闹的人
C.关心丑石命运的人
D.对天文学有研究的人
【2】把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写丑石“无用”的语句在原文用“ ”画出来。
【3】能准确理解文中语句“眼光立即就拉直了”的是( )。
A.要仔细、专心地看一看这块石头。
B.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与对它的高度重视。
C.表明发现这块石头后感到莫名其妙。
D.这块石头的颜色、姿态感到奇怪。
【4】对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句中的“屈”字做出准确解释的是( )。
A.理亏
B.弯曲
C.屈服
D.委曲
【5】作者所以赞扬丑石“伟大”的原因最恰当的是( )。
A.它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
B.我感到自己的无知。
C.它补过天,在天上发热闪光。
D.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
【6】读了此文你有何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活中的语文
2020年春天,新冠疫情席卷大地。在疫情面前,没有谁是局外人,有人奔赴一线,有人爱心捐助,还有人以“诗歌”抗击疫情。读下列短诗,完成练习。
17年前
他67岁,
面对非典,
丝毫不惧;
而今,2020年,
他84岁,
面对新冠,再度请缨,
从容便向疫区行。
读了这首诗,我知道“他”是____院士。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家是什么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个位富翁。当警察说要送他回家时,富翁漠然地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别墅说 那是什么 那是我的房子 富翁说
世界上许多人都认为,家是一间房子或一个庭院。然而,当你或你的亲人一旦从那里走出,那里便失去了温馨和亲情,你还认为那儿是家吗?对名人来说,那儿是故居;对一般的百姓来讲,只能说曾在那儿住过,那儿已不再是家了。
家是什么?1983年,这个发生在卢旺达的真实故事,也许能给“家”作一个贴切的注解。
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37岁,他的家有40口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在卢旺达内战期间,他的亲人几乎全部丧生。最后,绝望的热拉尔打听到5岁的小女儿还活着。辗转数地,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后,他悲喜交加,将女儿仅仅搂在怀里,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1】给第一自然段中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序号上打√
(1)故居 ①住 ②住所 ③停留 ④在(某种位置)
(2) 也许 ①允许,许可 ②答应(送人东西或给人做事) ③或许 ④处,地方
【3】洛杉矶的一位富翁有自己的别墅,却说自己没有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拉尔找到女儿后说自己“又有家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短文,想一想,什么才是真正的家,再填空。
一个幸福的家,不在于 ,而在于 ,只有
的地方,才是我们真正的家。
【5】根据你对“家”的理解,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是我的家, ; 是我的家, 。
【6】读了这篇短文,我最想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五彩的园子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1】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重复的只画一个)
【2】照样子写词语。
胖乎乎(ABB式):_________ _________
【3】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4】这段话在描写蜻蜓和蚂蚱时侧重写它们的__________,而在描写蜜蜂时则侧重写它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各具特色,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
A.神态 B.颜色 C.动作 D.外形
14、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文段选自中国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段的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这样表达的效果好在哪里?( )
A.动态描写,体现老虎的凶猛。 B.声音描写,体现老虎吼声大
C.比喻手法,把抽象化为形象。 D.夸张手法,增强场面的气氛。
【4】文段中连用几个“闪”字,这个动词的运用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扑”“掀”“剪”三字描写了老虎怎样的特点?这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画下来。这句话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的特点。
【2】找出文中的夸张句画下来。这句话将大虫的________表现得活灵活现。
【3】比喻和夸张的句子你也会写。任意选择一种,写上一句吧!
_________
【4】大虫主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动作来抓人。而武松面对大虫,连续用了三次________的动作,表现了武松________。
16、阅读加油站!
走时,他问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说没有。只有当了三年兵的李辉大胆地说;“我,想请假。”班长马上瞪了他一眼,可已经来不及了。
将军疑惑地问:“请假干什么?”
“我想……我想到山下去看看树,三年了……三年来我没有见到过绿色。”
所有的人一下子静在那里,只有狂风吹拂着每个人的衣角。将军转过身去,他哽咽着,两颗豆大的泪珠从他的眼角滚下来。猛地,他转过身来,大声地说:“准假!战士们,你们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次机会,你们……都有这个权利……”
然后,将军缓缓地抬起手来,给我们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所有的人,包括师长、团长都掉泪了,但是谁也没有哭出声来,唯有高原的风在呼啸。
于是,我们有机会轮流下山去看一次树。'我们流连在树下,深情地凝望着。那粗壮的、顽强的胡杨树啊,那树叶密密的、宽阔的胡杨树啊,随同它光亮的绿色,它冲天的气势,还有它无声汹涌的血汗以及脉络的丝丝缕缕,从此就永远印在我们青春岁月的深处!
1.用“__”画出描写胡杨样子的句子。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的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那树叶密密的、宽阔的胡杨树啊,随同它光亮的绿色……从此就永远印在我们青春岁月的深处!
3.“将军缓缓地抬起手来,给我们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句话中包含着哪些深意?
4.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17、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
【1】将课文内容补充完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自相矛盾”是一个成语,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将意思表达完整。
自圆其说 三思而后行 无坚不摧 自吹自擂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_____________的矛,这个楚国人___________,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无法_________的局面。所以我们做事说话皆应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天上回来的朋友
雨下得好大啊!青蛙在荷叶上淋浴,听到一阵阵快活的喊声:“我回来了!我回来了!”接着,还有“叮咚叮咚”往池塘里跳的声音。
“你是谁?从哪里回来的?”青蛙问。
“从天上回来的呗。”跳进池塘的朋友回答。
“谁送你去天上的呀?”
“太阳公公送我到天上。”
“去干了些什么?”
“风阿姨带我走四方。”
“后来呢?”
“遇见寒冷大姐姐。”
“她怎么样?”
“把我送回到池塘。”
青蛙听着听着,一点也不懂,正想再问。荷花摇摆着身子,对青蛙说:“这是个谜语啊!跳进池塘去的是谁,你猜猜就知道了。”
青蛙想了想,嚷着说:“猜出来了,原来它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快活____ | 送走____ | 寒冷____ |
【2】从文中找出一个表示声音的词语,用横线在文中画下来,你也试着写2个。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跳进池塘里的是谁,你猜出来了吗?它是____。
【4】仔细读短文,找出青蛙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
【5】青蛙听不懂荷花和从天上回来朋友的对话,你看懂了吗?如果你看懂了,你从他们的谈话中知道了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血凝红叶
峡谷中,坐落着一座低矮 (简单、简朴、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山野白皑皑,好一个银色世界。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紧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 (悲哀、悲伤、悲壮)的历史来: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验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治里,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情不自禁地想从洒着赵一曼的鲜血的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带走我对英雄的思念。我采撷了一片柞叶,珍惜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
这一片红叶呀,不是可作我最珍贵的书签吗?书签,凝结着赵一曼烈士的斑斑血迹,我把它珍藏在身边……
【1】在第一、二自然段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目光炯炯: ________
情不自禁: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中将“雪”比作“梨花”,将“叶子“比作“火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撷一片作叶珍藏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变句式。
哪有这么大的伞!(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写字台上,放着那封从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由司令员彭德怀拟定的电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描写一位在车站焦急等待亲人的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弟弟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声不吭,这和平时活泼爱闹的他可是截然相反呀,他一定是做了什么错事吧。(仿写句子,表现出人物前后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志敏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以“八月,天多热啊!”作为开头,再写一句话,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八月,天多热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我们班的 大王
提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都不同。某个人某一方面的个性特点特别鲜明,我们就称他为某方面的“大王”,如故事大王、作文大王、搞笑大王、调皮大王……你的班里有什么“大王”?把题目补充完整,注意围绕题目,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他(她)的个性特点,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