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古诗对应的朝代和作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B.《从军行》唐王昌龄
C.《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D.《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孟浩然
2、下列作品与作者搭配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草原》——老舍 B.《冬阳•童年•骆驼队》——林海音
C.《白杨》——袁鹰 D.《威尼斯的小艇》——马克汉林
3、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此句运用了( )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作比较
C.列数字
D.举例子
4、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生活 ( )的夜空
( )的诗情 ( )的歌谣
( )的音韵 ( )的童心
( )的神话 ( )的谜语
( )的世界
5、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猴王出世》中石猴因为敢于____________,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____________的特点。
2.《景阳冈》一文是按照“喝酒、________、________、下冈”的顺序记叙的,表现了武松______的英雄性格。
3.学习了《草船借箭》一文,我们可以知道诸葛亮是一个_______的人,周瑜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6、比一比,再组词
焦( )( )( ) 修( )( )( )
疲( )( )( ) 牢( )( )( )
7、理解句子。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1)把画线部分用两个成语表示,依次是_______和_______。
(2)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晏子用这句话来形容_______。
8、“连修栈道兵连出,不伐中原死不休”是指______(人名)
9、课外阅读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原的大业,但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这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
【1】文末刘备的话,可以用“_______”这个成语来概括。
【2】文中画“ ”的句子把_______比作_______。其中的“卧龙”还指_______。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至少写出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备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与欣赏。
燃烧的“冰块”
人们印象中的能源,大都是常见的煤、石油或天然气。不过,一种被称为“冰”的新能源正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可能有人会纳闷,冰怎么会燃烧呢?其实,这里的“冰”并不是普通的冰块,而是一种晶莹剔透并可以燃烧的“可燃冰”。
在地质上讲,可燃冰称为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外形很像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陆续在冻土带和海洋深处发现了它。与冰有所不同的是,可燃冰有极强的燃烧力,可作为上等能源使用。因为可燃冰主要由水分子和烃类气体分子(主要是甲烷)组成,所以也被称为甲烷水合物。
可燃冰对外界的条件要求十分苛刻,只能存在于温度低于10℃,压力高于10MPa的环境下。只有这样,它才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旦温度升高或压力下降,甲烷气便会逸出,固体水合物不一会儿也就找不到了。
可燃冰之所以被人关注,就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是一种新型的可为人类服务的能源。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相似,它也是埋藏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物质在缺氧环境中,一些厌氧性细菌把有机物分解而形成的。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和压力下就形成了“可燃冰”。最根本的原因是,天然气和水能在温度2~5℃内结晶。
不过,并不是有天然气的地方,就能形成可燃冰,还需要有一定的压力和低温的环境。同样,在一些冰冷的冻土带,也可能存在大量的可燃冰。
任何事物有利就有弊,可燃冰也不例外。根据专家研究发现,这些可燃冰尽管能充当能源,给人类带来方便,可它们也会对地球环境起到破坏作用。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可燃冰中的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会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因此,如何充分地利用新能源,而又适当地控制这些能源的负面效应,就成为一个新的严峻挑战。否则,可燃冰中的大量甲烷不慎逃逸到大气中,地球上就会出现难以估量的后果。另外,固结在海底的可燃冰,一旦外界条件变化,甲烷气会从水合物中释出,也会让海底发生各种变化,甚至会毁坏海底工程设施,所以,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问题还有许多,我们期待他们有更好的收获。
(选自《中国少年儿童趣味百科全书》)
【1】下面哪一项是不常见的能源?(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可燃冰
【2】下列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物质的是哪一项?( )
A.天然气
B.可燃冰
C.甲烷水合物
D.天然气水合物
【3】“原来,可燃冰中的甲烷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会直接或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这句话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题目中“冰块”加引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延伸阅读
身陷囹圄,宁死不屈
①1935年1月中旬,为接应红十军团主力部队,方志敏毅然重返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
②1月29日,方志敏被俘。
③一天晚饭后,敌人的一位军官亲自提审方志敏。他推心置腹似的对方志敏说:“方先生,我忠告你,你们已经一败涂地,你又何必钻牛角尖?像你这样杰出的人才,国民党会给你高官厚禄的。”
④方志敏打断他的话,说:“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将功名利禄视为粪土。”
⑤“方先生,信仰要实现得几百年。何必当傻子,识时务者为俊杰。”
⑥方志敏站起身来厉声说道:“革命者宁可被敌人残杀,也绝不投降,要我屈膝投降,休想!”
⑦劝降不成,敌人没有马上将方志敏处死,而是把他转入所谓的“优待号”房,幻想以此来“感化”方志敏。
⑧方志敏针对敌人想从他身上得到革命根据地情况的心理,将计就计向他们提出要纸和笔写东西。敌人一听方志敏要写东西,喜出望外,以为方志敏真的要写“口供”呢,所以赶紧准备纸和笔。
⑨就这样,在遭受囚禁的几个月中,方志敏以对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牢房里写下了传世之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等十几万字的壮美篇章,展示了他坚定的革命信仰和不屈的革命意志。,对于宁死不屈的方志敏,敌人已无计可施,秘密下了处决令。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市下沙窝为国捐躯,年仅36岁。
【1】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主要讲了他被俘之后,__________,最后为国捐躯的故事。
【2】第④自然段中的“将功名利禄视为粪土”中的“功名利禄”指的是_____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方志敏( )的品质。
A.刚正不阿 B.艰苦朴素 C.自强不息
【3】为了让方志敏归顺国民党,国民党使用的手段有哪些?在正确的后面打“√”。
(1)利用高官厚禄来引诱他。( )
(2)将方志敏转入所谓的“优待号”房,打算以此来“感化”他。( )
(3)无计可施,秘密处决了他。( )
【4】从方志敏以身殉国的行为中,你体会到他有哪些可贵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游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指,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要痛腾云驾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平生以来还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壁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话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查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纱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飘动,看上去会使你陶醉;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伏在岩石上侧耳倾听,耳朵里仿佛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驰骋,像山泉在流动,像大海在澎湃;黄山的云多么妙啊,妙就妙在它缥缈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难怪从黄山归业的人都说黄山云海是个奇观呢,的确是名不虚传啊!
这样的云环锁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树,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________) 名不虚传——(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能工巧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苞欲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概括黄山的特点,黄山的云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成语“嫁”给了广告
国内最先动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时间已不可考证。令人印象深刻的较早的广告用语用的也不是成语,而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与广告词结成了一对。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有的人认为没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语”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股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还有人认为对广告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如此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下面把“广告用语”还原到成语的本来面目,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咳”不容缓——刻不容缓 B.默默无“蚊”——默默无闻
C.“骑”乐无穷——其乐无穷 D.无可替“带”——无可替戴
【2】广告人使用“默默无蚊”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成语‘嫁’给广告”是否合适,请你概括写出文中的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种意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翻你的作业本,搜集整理自己作业中的错别字,并想办法改正。
我的错别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改正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以下是李凡同学预习课文时,对各部分内容的概括。仔细阅读,完成练习。
①刘伯承把床单抓破了,但仍然坚持着。②拖行手术前,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 ③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④沃克医生伸视伯承,发现他是军人。 ⑤刘伯承被土扉打伤眼睛,来到诊所。 |
【1】用“__”画出其中的错别字,并依次改在下面的横线上。
【2】这几项内容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哪部分内容还可以概括得更准确?试着写一写。
( )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齐威王正在得意扬扬地夸耀自己的马,看见田忌和孙膑过来了,便讥讽田忌:“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
一声锣响,赛马又开始了。
这一次,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场输了。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齐威王有点儿心慌了。
第三场,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结果,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还是原来的马,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1】这几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
【2】文中哪两个词语最能表现齐威王的神态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次赛马,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短文阅读。
啊,时间
我在最富有幻想的年龄,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懂得了时间就在洗脸的水盆里,就在吃饭的筷子尖上,就在人们的脚下奔走。从此,我觉得天空大地、一草一木,无一不是时间的化影:那流水不是时间在流淌?那轻风不脚寸 l 可在飞舞么?可是,什么是时间?是地球的转动?是日升月落星移斗转?是生命的一始一终?还是表针的圆周运动?
我也曾坐在大地的边沿上,望着深邃的星空,想:永恒的宇宙不像地球那样转动,拿什么来标志它的时间呢?哲学家所说的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流淌就是时间么?为什么多少年过去了,也只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呢?我怕我匆匆地走来又匆匆地走去也只是“弹指一挥间”,因此,我不再陷入冥冥的空想了,只是想着怎么样使用时间,把时间留住。
后来,我读了苏联作家格拉宁的小说《奇特的一生》。主人公柳比歇夫驾驭着时间的飞马,一生写出了科学史、遗传学、植物保护、哲学、昆虫学、动物学、无神论等领域的许多著作,此外,他还写过回忆录和大量日记……我从柳比歇夫身上学会了在公共汽车上背外语单词,在睡前阅报纸。时间的“下脚料”被我一分一秒地用上了,但是时间总是潺潺地流淌着。
也许是我的偏爱,从儿时到现在,我总是被发明家和创造者们的生活和事迹感动着。从他们身上,我终于明白了,只有创造才能把时间一分一秒地凝聚起来,只有创造物本身才有一分一秒的价值。时间凝在第一个创造物上:苹果下落的一瞬间被牛顿凝聚在物体的万有引力上……在杯盘狼藉的叮当声中,醉醺醺的是时间么?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除了“创造”这惟一的标准外,还能用别的什么来说明吗?
寸金难买寸光阴。但创造和改革却可以赢来永恒的光阴。时间只有在人类的创造活动中才有价值。啊,我似乎明白了:时间就是不停的学习创造。
【1】作者认为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 。
【2】你知道“弹指一挥间”和“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意思吗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但作者为什么说“创造和改革却可以赢来永恒的光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搜集几条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用“∥”将短文分为两部分。
【2】短文先写了表演前的情况:背景是_______;人物是_______;性格是______;神情是______;而腰鼓则是_________。
【3】选文为什么要先写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和他们的衣衫,又写他们的沉稳安静的神情和“呆呆”的腰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但是,看!——”单独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展示了安塞腰鼓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现了西北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梦想背后的故事
王列
王老师没想到一向很听话的燕红,突然变得这么倔强。
进入高二,学校对学生进行分流。所谓分流,就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以及文化课基础,把爱好相同的学生分到同一个教学班,这样便于管理与教学,也有利于学生发展。
燕红的文化课基础很好,老师希望燕红专心学习文化课,想不到燕红坚持学习美术。实事求是地说,学美术的学生文化课基础多数较差,文化课基础这样好的一个学生,学习了美术,王老师觉得非常可惜。
王老师做了很多工作,想不到燕红却毫不动摇,他异常生气。他想跟燕红的父母交流一下情况,让她的父母劝说她,偏偏他们都在外地打工,通过电话联系上后,他们都表示孩子学什么由她自己决定。既然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阻止她,干脆先让她学习一段时间,如果她觉得不合适,再让她回到普通班级学习也未尝不可,王老师有些无可奈何地想。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去了。期末考试,燕红的文化课考得很好。让王老师想不到的是,她的绘画也几乎是最优秀的。王老师询问美术老师燕红今后发展潜力如何,老师赞扬燕红说,她对色彩和线条非常敏感。王老师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有些莫名的失望。
高三下学期,市电视台组织一次以“我的梦”为主题的中学生绘画大赛。大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初赛,学生自由创作。第二个阶段是决赛,学生现场作画。学校很多学生都参加了比赛,但是进入决赛阶段的只有燕红一个人。
这次比赛除了看学生的绘画基础,还委比学生的想象力。不用说,凡是参加比赛的,绘画基础都不错,谁的想象力更强,谁肯定会胜出。
通过前几轮的比赛来看,燕红的想象力非常强;几乎每一张画都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最后一次比赛的题目是《梦中的家乡》,只要胜出,燕红就会获得冠军,大家对燕红也非常期待。然而那幅画燕红却画得非常普通甚至连一点想象的成分都没有:弯曲的柏油马路、低矮的远山、清清的小溪、几块石板搭成的小桥,还有低低的石头房子……
当然,燕红与冠军失之交臂了,大家都为燕红感到惋惜。
“自从参加比赛以来,你的每一幅画都是充满想象力的,为什么最关键时候的这幅画却这么普通?”主持人问她。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说这话时,眼里已经充满了泪水。
“为什么不是更美好一些的呢?”主持人感到奇怪。
“我梦中的家乡就是这样的!”
燕红再次强调说。
“作为这次比赛的亚军,电视台会帮你实现一个梦想,您的梦想是什么呢?”主持人问。
“我想找到一个和我画上一模一样的地方,哪怕哪怕十几年前曾经这样也行。”燕红说。
“能告诉大家为什么吗?”主持人问。
燕红说这是她的一个秘密,她非常希望找到这样一个地方,主持人只得答应想尽一切办法帮她寻找。
也视台通过多种方式,最终还是找到了那个地方。那是几千里路外的一个小山村,而燕红的秘密也随之揭开,原来她是一个被拐卖的孩子。被拐卖的时候,因为年龄太小,根本不知道家乡是哪里,只是隐约记得自己家乡是这样的,而家乡的样子也曾一次次闯进她的梦乡,于是她发誓学习绘画,画出家乡的样子并找到家乡。这个秘密,此前,她没告诉过任何人。
知道实情后,王老师感慨无限,他不禁暗暗告诫自己,今后一定要尽量尊重学生的选择。因为,有时,你不可能知道学生有怎样的梦想,也不知道这个梦想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选自《当代青年》,有改动)
【1】文题为“梦想背后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品味文中画“ ”句,王老师因为什么而高兴?又为什么有些莫名的失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主要写了王老师和燕红两个人物。请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波浪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现代文阅读。
《景阳冈》(节选)
那只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过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zhǎo zhuǎ)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jié( )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两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páo xiào( )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bèng pèng)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根据拼音写词语、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动词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选自我国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____________,请写出本书中你印象最深的二位英雄好汉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又不少你酒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朗润园真是赏月胜地。
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依然怀念故乡苇坑里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不带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我盼望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上“下雪、获奖、上体育课、旅游……”;
2.注意围绕所填短语或词语,通过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400字以上。